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語言學視域下的廣東漢劇歷史探源

2023-12-12 10:27:47徐國莉
劇影月報 2023年5期
關(guān)鍵詞:傳統(tǒng)戲漢劇音韻

徐國莉

方言是地方戲曲舞臺語言的基礎,也是劇種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體現(xiàn)。前人關(guān)于廣東漢劇源流問題的探討多從音樂聲腔、劇目、樂器、角色行當及史載路線等角度分析,缺乏舞臺語言調(diào)查的系統(tǒng)分析。在語言學視域下,以廣東漢劇傳統(tǒng)戲舞臺音韻的系統(tǒng)分析為基礎,分析廣東漢劇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的舞臺語言特色,特別是從方言音韻比較的角度來分析劇種特色,可以為廣東漢劇源自湖北漢劇說提供有力證據(jù),并為相關(guān)戲曲史研究提供參考。

一、問題的提出

湖北、湖南、陜西、廣東、福建五省漢劇均為國家級非遺,五省漢劇藝術(shù)院團擬以“中國漢劇”聯(lián)合申報“世界非遺”,但各省漢劇及其他相關(guān)劇種之間的淵源關(guān)系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探明。廣東漢劇為廣東省三大劇種之一,是以皮黃為主的板腔體戲曲劇種,傳統(tǒng)劇目豐富,角色行當齊全,音樂唱腔優(yōu)美,今主要流行于以梅州為中心的粵東客家方言區(qū)。廣東漢劇舊稱“亂彈”“外江戲”,1956年全國劇種大普查時定名為“廣東漢劇”。關(guān)于廣東漢劇的源流“至目前有五說”,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湖北漢劇說,首倡者晚清秀才錢熱儲《漢劇提綱》(1933)認為贛南、粵東、閩西的“外江戲”皆源于漢口的漢劇。蕭遙天《潮州戲劇音樂志》(20世紀40年代末),以及廣東漢劇院丘煌、羅恒報(1983、1998)均持這一觀點。陳志勇(2009)從皮黃聲腔南播路線、劇目劇本、舞臺藝術(shù)、地域文化等角度分析,發(fā)現(xiàn)廣東漢劇與湖北漢劇的密切聯(lián)系。康保成(2016)、陳志勇(2016)、黃東陽(2023)、王琴(2019)、肖金勇(2019)等從唱腔板式、樂器、傳播路線、劇目劇本、行當角色等方面考察亦基本確認廣東漢劇與湖北漢劇的傳承關(guān)系。其次是徽劇說,廣東漢劇院老編劇楊啟祥(1963)從“外江班”名稱及表演聲腔、角色行當特點等方面否定湖北漢劇說,認為起源于徽劇;20世紀80年代《中國戲曲曲藝大辭典》《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及《廣東省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報告》(2019)等均采納此說。此外還有源于西秦戲說、祁劇說和客家南遷說。

“中國戲曲種類的劃分,主要依聲腔和語音兩個方面?!甭暻蝗绯唤Y(jié)構(gòu)、腔式特點、調(diào)式旋律等體現(xiàn)劇種的重要特征,但它并非劇種唯一的區(qū)別特征,如徽、漢、京、粵、湘、贛等諸多劇種均屬“皮黃腔”,卻分屬不同的戲曲劇種;同時有的地方戲可以兼容多種不同聲腔,如廣東漢劇傳統(tǒng)戲的音樂唱腔“除了皮黃之外,還有昆曲、吹牌、大板(即四平調(diào))、小調(diào)、七句半(即南羅腔,又稱羅羅腔)、梆子、弋陽(青陽)、佛曲等”。舞臺語言是劇種的另一重要特征,甚至有學者認為:“區(qū)別地方戲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方言,而不是聲腔?!薄奥暻慌c方言的結(jié)合非常緊密,大量不同劇種之間的聲腔和方言都是不能串用的?!辈煌窖缘淖终{(diào)并不相同,方言的改變可能會引起旋律、行腔的改變。戲曲聲腔“從發(fā)源地流傳到另一地后,往往結(jié)合當?shù)氐姆窖?、民歌和民樂發(fā)生變化,造成聲腔的新派別”。例如古腔粵語舞臺語言為“戲棚官話”,經(jīng)“本土化”發(fā)展后逐漸形成一種以廣府粵語為舞臺語言的新劇種——粵劇。方言是地方戲曲舞臺語言的基礎,也是劇種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體現(xiàn)。全國300多種地方戲曲劇種的舞臺語言各具特色,且隨著戲曲的日益?zhèn)鞑プ兊酶鼮閺碗s?!八械膭》N字音都和一定的背景有關(guān)。探討戲曲史各個時期的漢語音韻背景,能夠分析戲曲音韻的歷史層次,了解戲曲字音的來源及演變?!钡胤綉蚯鷦》N的溯源須綜合音樂聲腔、舞臺語言、劇目劇本、角色行當?shù)炔煌幕卣鹘嵌葋矸治霾⑾嗷ビ∽C,尤其不可忽視舞臺語言的重要性,孤立從某個角度可能并不容易得出科學客觀的結(jié)論。前人在考察廣東漢劇源流時,多從唱腔板式、樂器、劇目、角色行當、傳播路線等角度,偶有提及舞臺語言的都比較籠統(tǒng)、模糊,或只是相互引述,缺乏基于舞臺語言調(diào)查的系統(tǒng)分析。

二、廣東漢劇傳統(tǒng)戲舞臺音韻的方言屬性特征

過去很久以來,人們對于廣東漢劇傳統(tǒng)戲舞臺語言一直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認識,演藝人員在創(chuàng)作與表演實踐中缺乏必要的音韻規(guī)范。直至近年莊初升等綜合現(xiàn)代語言學、傳統(tǒng)音韻學、音樂腔詞理論等研究方法,在廣東漢劇史上首次科學歸納了舞臺語言的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并揭示其音韻特征,指出其“作為一種舞臺藝術(shù)語音并非忠實地代表一時一地的單一音系,而是一種在‘湖廣音即黃孝片官話音的基礎上發(fā)展演變而來的類似于社會方言的綜合音系”。本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廣東漢劇舞臺音韻與廣東漢劇發(fā)源及流播地相關(guān)的方言音韻逐一比較,明確其方言屬性特征。

(一)客家話

廣東漢劇主要流行于梅州客家方言區(qū),號稱客家人的“大戲”。我們對中國唱片有限公司20世紀五六十年代錄制的一批廣東漢劇音像資料逐字聽音、記音,并調(diào)查訪問了幾十位廣東漢劇演藝人員,確定舞臺語言不是客家話。雖然有個別演員囿于文化水平及方言影響演唱時明顯帶有客家方音,如平翹舌音不分、沒有撮口韻、中古入聲字發(fā)短促調(diào)等,但從總體上來說,廣東漢劇傳統(tǒng)戲舞臺音韻并不表現(xiàn)為客家方言特征。

(二)普通話

從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看,兩者有差異。聲母方面,普通話有22個,廣東漢劇24個,多了唇齒濁擦音v[v]和舌根鼻音nɡ[n]兩個。韻母方面,普通話有39個,廣東漢劇42個,普通話沒有üɑ/üo/üɑi/üei/üɑnɡ/io/iɑi/ue,廣東漢劇沒有uo/enɡ/inɡ/uenɡ;都是開齊合撮四分格局,但撮口呼韻母介音前者為舌面前圓唇元音ü[y],后者為舌尖圓唇元音ü[?]。此外,聲韻配合規(guī)則也不盡同。聲調(diào)都是四個調(diào)類,但調(diào)值不同,且中古入聲字在普通話的規(guī)律是“入派四聲”,而廣東漢劇則一律歸入陽平。若以普通話作為參照,廣東漢劇存在不少“上口字”。其次從人們的心理認同來看,演藝人員普遍認為廣東漢劇舞臺語言不是普通話。

(三)“中州韻”“湖廣音”

文獻記載廣東漢劇是“中州韻”“湖廣音”,演藝人員亦稱“我們就是中州音,一般人不看字幕聽不懂”,但現(xiàn)實中演藝人員很難把握具體音韻特征,甚至有人戲言“普通話說得不準就是中州音”。莊初升(2022)將廣東漢劇音韻與廣東方言(粵客閩)、河南中原官話和湖北江淮官話黃孝片三種方言列表比較,我們對音韻特征進行方言相關(guān)度的量化統(tǒng)計,記“+”號的(表示都具備)計1分,記“-”號的(表示不具備)計0分,記“#”號的(表示部分方言點具備)計0.5分,每種方言總得分除以14,得到如下結(jié)果:與廣東方言相關(guān)度10.71%,其中“+”號有1條;與河南官話相關(guān)度25%,其中“+”號為0條;與黃孝官話相關(guān)度64.29%,其中“+”號有6條??梢姀V東漢劇傳統(tǒng)戲音韻與湖北黃孝官話相關(guān)度最高,最顯著的是有舌尖圓唇元音ü[?]類韻母,“這是楚語的典型特征”。廣東漢劇傳統(tǒng)戲舞臺語言號稱“中州韻”,此“中州”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以河南為中心的地區(qū),而是一般嶺南人概念中的“北方話”地區(qū)?!啊兄蓓嵰埠茫V音也好,本質(zhì)上都是官話問題”。

(四)其他相關(guān)劇種音韻

五省漢劇中,湖北漢劇以武漢一帶的官話為基礎方言,稱“中州韻、湖廣音”;湖南常德漢劇以常德官話為基礎方言,稱“中州韻、常德音”;陜西漢劇以漢中、安康為基地,安康派通用紫陽話,漢中派發(fā)音受西南官話影響,當?shù)厝朔Q“川味官話”;閩西漢劇基礎方言“湖廣官話”,受閩西客家方言影響,當?shù)赜^眾稱其“土官話”?;談榘不帐〉胤綉蚯鷦》N,原名“徽調(diào)”“二黃調(diào)”,舞臺語言為徽語。祁劇為湖南省地方戲曲劇種,也叫“祁陽戲”“楚南戲”,因發(fā)祥于湖南永州祁陽縣而得名,舞臺語言以祁陽官話為基礎。廣東省內(nèi)還有其他官話戲,鄧秋玲(2022)將廣東漢劇與古腔粵曲、西秦戲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三者雖同為官話戲,但廣東漢劇類江淮官話黃孝片,古腔粵語“戲棚官話”與西南官話桂林話更相似,西秦戲則在整體上屬于北方官話系統(tǒng),同時受到閩南語的影響。綜上所述,廣東漢劇傳統(tǒng)戲“中州韻”“湖廣音”的音韻特征果不虛傳,在粵東客家方言區(qū)流傳近三百年卻始終堅守“中州音韻”為正音。

三、廣東漢劇傳統(tǒng)戲唱念語言的古雅藝術(shù)特點

廣東漢劇傳統(tǒng)戲劇本唱念語言具有“中州雅言”古典、雅致的藝術(shù)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曲詞結(jié)構(gòu)的音樂美。皮黃劇種唱詞多為七字句或十字句,分為上、下句,每兩句組成一個單樂段。廣東漢劇曲詞結(jié)構(gòu)的基本格式七字句為二二三,十字句為三三四,上下句講究對仗、押韻,富于音樂美。七字句如《齊王求將》中齊宣王唱:“孤王承天福蔭長,文臣武將保家邦。自立無鹽為正后,一十一國盡來降?!笔志淙纭栋倮镛烧J妻》中百里奚唱:“想當初百里奚家貧不遇,幸有那杜氏妻堅苦操持。婉勸我往外邦力圖進取,男兒漢理應該青云奮飛。曾于?逢蹇叔結(jié)為兄弟,得其友宮之奇舉薦仕虞。虞失國逃于楚放牧海湄,蒙穆公五羊皮贖我回歸,到秦邦長左庶忝列上位。雖今朝身榮貴玉帶紫衣,但不知妻和兒存亡生死。”二是詞匯語法的古雅美。劇本唱念用詞古雅、用字精練,多用書面語詞、文言虛詞和文言文句式。如《齊王求將》齊宣王念白:孤乃一國之君,她乃孤的正后,她的點將臺孤如何上不得,怪哉!怪哉!鐘離春念白:傳令三軍,貫甲執(zhí)戈,校場聽點!朝中奸官佞黨逐出朝廷,枉法者問罪,以息民怒。鐘離春唱:想當初為國家雪宮自薦,謁宣王陳四殆以解倒懸。誰料想太平年王心驟變,迷酒色荒國政不納忠言?!栋倮镛烧J妻》杜氏唱:嘆淪落天涯,辜負韶華兩鬢催,飄零無奈憔悴。誰知是雙棲巢燕,奈何飛去兩分歧。例文“貫甲執(zhí)戈”“奸官佞黨”“雪宮自薦”“以解倒懸”“乃”“如何”“奈何”“何曾”,以及“者”字結(jié)構(gòu)等,極富書卷氣。三是語言修辭的形象美。唱念詞對仗、押韻、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俯拾即是,如《紅書寶劍》高真唱:公堂上辦民案施展雄才,后廳里憶往事時解不開。喪發(fā)妻不由我心如刀割,拘梅仲死囹圄悔成傷在。論振綱論執(zhí)法問心無愧,思前情憶舊義淚灑滿腮。往事如云不堪想,舊友歡樂難再來。同時戲曲作為一種雅俗共賞的娛樂方式,唱詞又有明白曉暢的表達效果。如《打洞結(jié)拜》趙匡胤唱:趙玄郎出觀門閑游觀賞,好一座青牛觀清靜堂皇。廟門外豎旗幡高有數(shù)丈,青黃旗寫的是三清大王。兩旁的石獅子生成一樣,照壁上畫烏龍粉在高墻。頭門上站的是神荼郁壘,二門內(nèi)坐的是四大天王。

相比之下,當?shù)乜图疑礁鑴 靶颉眲t俚俗語較多,呈現(xiàn)客家方言詞匯、語法特征。如《九松亭》:竹板一打鬧洋洋,話說明朝事一樁。河南祥符有只人,名喊錦文本姓方。與母相依住廟堂,方家以前好風光。父親做官在朝廷,錦文三歲進學堂。尊師勤奮好乖張,十歲詩文得人狂。可惜好景不長久,朝廷奸臣來栽贓。父激患病一命亡,從此家道冇春光。接等大火又燒屋,死個死來傷個傷,幸存母子喊冤。唱詞有喊(叫做)、接等(接著)、只(量詞,可指人或物)、冇(否定副詞,沒有)、個(助詞,的)等方言詞,“乖張”在普通話是一個貶義詞,在客家話卻是褒義詞,意為乖巧。還有《和尚借老婆》:緊想事情好乖張,借我咁靚看爐火。樣般唔約我上床,百思不解回家往。短短幾句有“緊”“咁靚”“樣般”“唔”等客家方言詞,同時唱詞堪稱粗鄙,與古雅廣東漢劇形成鮮明對比。

四、結(jié)論

漢劇發(fā)源于湖北襄陽,前身為“楚調(diào)”(又稱楚曲、楚腔),后稱“漢調(diào)”,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有近400年歷史。漢劇在中國戲曲史上首創(chuàng)皮黃合奏,是皮黃腔系的先行者,對其他皮黃劇種的形成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徽漢合流”為我國最大劇種京劇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并對川劇、滇劇、桂劇、湘劇、粵劇、贛劇等地方戲曲劇種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祁劇據(jù)傳曾有“祁陽弟子遍天下”鼎盛局面,對桂劇、粵劇、閩粵漢劇等南方劇種有一定影響??傊戏街T多地方戲曲劇種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親屬或借鑒關(guān)系。

舞臺語言不同的方言屬性特征提示不同的來源。廣東漢劇傳統(tǒng)戲“中州韻”“湖廣音”的方言音韻屬性特征能為湖北漢劇源頭說提供有力證據(jù),同時否定了源于徽劇、祁劇說以及客家南遷說?!皬V東漢劇舞臺語言歷來以‘中州話為準,與湖北漢劇、湖南祁劇、常德漢劇、廣西桂劇、贛南東河戲、閩西漢劇等南北路聲腔劇種是一致的,由此也可證明他們是同源同流的劇種”。五省漢劇“同源同流”,閩粵漢劇更有同臺搭班的事實存在。

戲曲在傳播流行中,舞臺語言為適應當?shù)赜^眾聽懂及審美的需求表現(xiàn)出動態(tài)變化的趨勢?!耙粋€劇種的形成,一般以舞臺語言采用本地方言為其重要標志,對于一個借用外來聲腔演化而成的地方劇種,更是如此。”“外江戲”在粵東扎根近300年,戲班早已實現(xiàn)“本土化”,但廣東漢劇舞臺語言從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要素來看始終堅持“中州音韻”官話,并未改用當?shù)乜图曳窖?,可能是一種文化心理影響,從中原地區(qū)南遷的客家人謹守中原方為“正統(tǒng)”的思想,排斥客家話入戲,有的演員因發(fā)音不準帶較濃客家鄉(xiāng)音而被同行嗤笑?!啊饨瓚蛞浴性繇嵶鳛樽约旱奈枧_語言,在遠渡海隅的客家人看來,這無疑是鄉(xiāng)音?!薄皬V東漢劇古樸典雅的藝術(shù)風格,在客觀上又很好地契合了客家族群崇古尚雅的審美心態(tài)。”

可以說廣東漢劇選擇的是一條艱難的道路,既沒有像粵劇和潮劇一樣徹底改為當?shù)胤窖曰浾Z和潮汕話,也沒能保持“中州音韻”的純正。廣東漢劇與廣東省內(nèi)另一官話戲西秦戲一樣成為瀕危劇種。事實上廣東漢劇也嘗試過采用普通話但未成功,“某些地方劇種輕易地用普通話代替方言的做法并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反而失去了其本身的藝術(shù)魅力?!睉蚯Z言的地域特色與大眾傳播之間有一定的矛盾,未來戲曲語言姓“普”還是姓“方”,這是戲曲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作者系廣州城建職業(yè)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本文為廣東省普通高??蒲衅脚_項目“語言學視域下廣東漢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數(shù)字化保護傳承研究”(項目編號:2021WTSCX318)和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委托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陳志勇:《廣東漢劇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陳志勇:《近代“外江戲”的進入與嶺南戲曲生態(tài)的變貌》,《文化遺產(chǎn)》,2016年第3期。

[3]康保成:《外江班與外江戲》,《文化遺產(chǎn)》,2016年第3期。

[4]康保成、陳志勇:《廣東漢劇與客家文化》,《學術(shù)研究》,2008年第2期。

[5]丘煌、羅恒報:《廣東漢劇不是源于徽劇而是源于湖北漢劇》,《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

[6]黃東陽:《從唱腔的遺傳基因為廣東漢劇尋根溯源》,《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23年第2期。

[7]王琴:《外江戲的溯源、生成及本體性特征探析》,《四川戲劇》,2019年第7期。

[8]肖金勇:《嶺南外江戲?qū)ζS腔系的傳承與發(fā)展——以廣東漢劇為例》,《中國戲劇》,2019年第4期。

[9]楊啟祥:《廣東漢劇考源》,廣東漢劇院研究室編印(內(nèi)部資料),1963年版。

[10]楊振淇:《京劇音韻知識》,中國戲劇出版社,1991年版。

[11]丘煌:《廣東漢劇音樂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12]游汝杰:《地方戲曲音韻研究》,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

[13]王強:《舍本逐末:本末俱失——呼喚對音韻學在戲曲理論建設中的重新認識》,《戲曲藝術(shù)》,2007年第2期。

[14]金升榮:《試論中國戲曲音韻的歷史層次和藝術(shù)問題》,《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

[15]莊初升:《廣東漢劇傳統(tǒng)戲的舞臺音韻初探》,《文化遺產(chǎn)》,2022年第6期。

[16]鄧秋玲:《廣東漢劇與廣東其他官話戲音韻的關(guān)系》,《文化遺產(chǎn)》,2022年第6期。

[17]王強:《舍本逐末:本末俱失——呼喚對音韻學在戲曲理論建設中的重新認識》,《戲曲藝術(shù)》,2007年第2期。

猜你喜歡
傳統(tǒng)戲漢劇音韻
荊風楚韻 湖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漢劇
武漢市漢劇劇場的時空分布特征分析
1949年以來漢劇表演藝術(shù)資料述論
戲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1 03:23:22
淺析京劇舞臺上的幾出三國戲
淺談廣東漢劇小戲《陰陽河》表演構(gòu)架與特點
戲劇之家(2018年14期)2018-06-08 09:28:14
淺談現(xiàn)代燈光在傳統(tǒng)戲中的運用
戲劇之家(2017年12期)2017-07-17 02:08:37
從聲調(diào)演變史看方言中調(diào)值變化現(xiàn)象
徽州傳統(tǒng)戲場建筑的聲學裝飾性構(gòu)造研究
住宅科技(2016年12期)2016-06-05 15:21:25
誦讀古詩詞 體驗音韻美——石家莊市友誼大街小學開展誦讀古詩詞活動
《中華大典·音韻分典》與音韻訓詁研究
钟山县| 堆龙德庆县| 武邑县| 酉阳| 泰兴市| 德安县| 扶风县| 石家庄市| 洪江市| 崇信县| 枣强县| 财经| 凤城市| 东宁县| 休宁县| 昌黎县| 奈曼旗| 凌海市| 和政县| 丘北县| 玉溪市| 织金县| 遂平县| 丰城市| 澳门| 阜新市| 武川县| 广汉市| 沁源县| 襄城县| 江孜县| 新民市| 蓬莱市| 贞丰县| 永德县| 柯坪县| 南宫市| 潞城市| 拉萨市| 利川市|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