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卓佳
在古老的戲曲舞臺美術(shù)體系中,服、化、道、盔被稱作“行頭”?!翱^作為戲曲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數(shù)百年來其發(fā)展與戲衣和靴鞋的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因為不同的劇中人物,穿著款式,顏色與頭飾,足飾的搭配必須吻合,力求完美統(tǒng)一,由此造成戲衣與盔頭在長期的演變中,始終緊密相關(guān),同步發(fā)展”。
盔頭由于制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軟胎和硬胎。軟胎一般用棉布、絲質(zhì)綢緞等加以刺繡縫制,所以質(zhì)地較軟。而硬胎一般用硬紙板制成帽坯,然后經(jīng)過“鏃活”“掐絲”“合里”“成型”“上紅土”“瀝粉”“包膠”“貼金”“點綢”“承裝”這些步驟和流程,硬胎才能制作完成。盔帽作為一種重要的頭上裝飾,不同的造型和圖案,反映出的人物、身份和地位都是截然不同的。盔帽也可分為冠、盔、帽、巾這四大類。
“冠”是帝王,貴族,道仙佛圣所戴的禮帽。一般都是以硬胎為主的,比如《1699·桃花扇》里的福王戴的平天冠、《長生殿》里唐明皇戴的九龍冠,唐帽和楊貴妃戴的鳳冠,《連環(huán)計·小宴》中呂布戴的紫金冠等,這些都屬于冠。沒有身份的人是不能戴的!
“盔”為武將所戴,也基本是以硬胎為主,像《長生殿·埋玉》中陳元禮戴的帥盔、《單刀會》關(guān)羽戴的老爺夫子盔和周倉用的周倉盔,三國戲中趙云戴的夫子盔,《挑滑車》里高寵戴的扎巾盔,《刺虎》里一只虎李過戴的虎頭盔等,都屬于盔類,多用于武將上朝或行軍打仗場景所戴。
“帽”有軟硬之分,也有貧賤之別,上自君臣,下至百姓!氈帽就是社會地位較低者所戴的,氈帽分三種顏色,白,藍,紅,扮演老人者戴白氈帽,比如《說親回話》里的老蝴蝶,《掃松》里的張廣才戴的都是白氈帽,像《醉打山門》里的酒保和《長生殿·酒樓》的店小二戴藍氈帽,青袍就戴紅氈帽。紗帽一般就是官僚所戴,如知府,知縣等,紗帽后面有兩根帽翅,帽翅有三種類型,行話叫忠展、奸展、圓展,還有一種叫桃形帽展。忠紗是有功名位分較高的忠臣所戴,比如《白羅衫·看狀》里的徐繼祖、《見娘》里的王十朋等,奸紗一般都是扮演奸貪壞吏者所戴,比如《1699·桃花扇》里的阮大臣。圓紗一般是位分較低的官員所戴,多用于丑行,由詼諧滑稽的人物戴,比如《狗洞》里的鮮于佶。紗帽除了帽展形狀上有差別,老生和小生所戴忠紗在其他細節(jié)上面也有一些不同之處。小生紗帽的帽檐中間要有美玉,老生則沒有。還有一種常見紗帽叫判帽,一般為凈行所飾演的判官所戴,像《天下樂·嫁妹》這折戲里,凈行所飾演的鐘馗就帶的判帽。還有像韃帽、僧帽、皂隸帽、羅帽。羅帽一般用得比較多,像家院(傭人),還有武戲中的短打武生所戴!一般扮演家院,傭人戴的羅帽都是以黑素羅帽為主,武生所戴羅帽就比較多了,黑素羅帽,花軟羅帽,還有硬羅帽,根據(jù)人物,佩戴不同羅帽。像《打虎》里的武松戴的就是黑羅帽,《三岔口》里的任堂惠戴的就是花軟羅帽,硬羅帽一般京劇武俠戲里用得比較多,如《花蝴蝶》中姜永志花沖出場時就戴硬花羅帽。
“巾”,臣子百姓家常戴的一種便帽,種類比較多,軟、硬胎都有。有員外巾,相巾、文生巾、武生巾、高方巾,將巾,棒槌巾等近30 個品種。員外巾,即員外戴的帽子。另外凡是紳士、富戶,也戴員外巾,比如《跪池》里的蘇東坡,相巾一般都是達官、顯貴在家里穿便服所戴,一般凈行戴的居多。這些帽子顏色都和戲服所相呼應。還有文生巾和武生巾,文生巾也叫小生巾,凡是比較瀟灑、清秀的書生和一般扮演儒雅公子的角色都戴文生巾,像《牡丹亭》里的柳夢梅。武生巾式樣與文生巾相同,巾子的頂部正中插有軟火焰,武生巾背沒有飄帶。為劇中扮演武生或武小生所戴,昆曲武生巾相對用得比較少,京劇用的比較多。高方巾一般都是家境不太富裕書生,秀才所戴,比如《繡儒記·教哥》中的鄭元和。將巾一般武將配箭衣所戴,比如《長生殿·酒樓》里的郭子儀。棒槌巾一般都為戲中扮演詼諧滑稽的丑公子所戴,比如《望湖亭·照鏡》里的顏秀。
以上就是盔帽的四大類,戲曲盔帽遠不止這些,各種盔帽數(shù)目籠統(tǒng)加起來超過百種,上述提及的帽子只是舞臺上經(jīng)常所用的。除了這四大類,盔帽上面還有好多和戲帽相搭配的配件。髯口又叫口面,按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男人的胡子,它主要起著夸張人物性格和生理特征的作用,也是塑造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诿娴姆N類也分三大類:三,滿,扎。
三,一般都是文人墨客,帝王官吏等人物所戴,有黑三,黲三,白三之分。
滿,一般老生,大花臉用得居多,老生用得薄而短,凈行用得濃而長。一般也都是黑,黲,白三色。
扎,一般是性格豪爽、粗獷、勇猛、和莽撞的人物所戴,一般用得比較多的顏色是黑色和紅色,也有其他顏色的扎,一般用得比較少。凡是戴扎的角色都要插耳毛子。還有穗子、面牌、茨菇葉、領(lǐng)尾、駙馬套,耳毛大大小小配件有幾十種,每個配件都是搭配不同戲帽,也可單用,這樣就使演員在舞臺上所塑造的人物更加形象也更符合人物特征。以上所述是對戲曲盔帽的簡單概述。
作為一位盔箱師傅,不僅要了解和認識盔頭,更重要的是要會幫演員佩戴,行話叫“勒頭”。勒頭是一種很重要的技藝,勒不好,輕者影響美觀,嚴重者會影響舞臺表演,甚至于造成演出中的事故。演出當天,盔箱師傅的主要工作就是給演員勒頭戴盔、候場、趕場。一般勒頭要先勒網(wǎng)子水紗,再上盔頭!如果網(wǎng)子水紗扎不緊,盔頭戴不牢固,戲臺上一旦舞蹈動作幅度加大,盔頭很容易就掉下來,但網(wǎng)子水紗如果扎得太緊,演員又會很不舒服,所以盔頭師傅還要熟悉劇團里每一出戲,知道這出戲演員在臺上應的是什么活兒,是文人墨客,還是將領(lǐng)英雄,這樣勒頭手上才會有數(shù)了。演員上臺后,一般盔箱師傅要在下場門候著,以防萬一,萬一演員在臺上掭頭,待其下場時,盔箱師傅需要迅速補救,以便演員可以在調(diào)整完畢后再次上場。趕場一般在大戲中會比較多,由于演員中間的換裝時間很短,因此往往需要在一兩分鐘的時間內(nèi)迅速完成服裝和盔頭更換??鋷煾岛透鞑块T師傅一樣,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趕場工作。比如像《1699桃花扇》這出大戲中,軟巾子和硬盔頭加起來共有三四十頂,而且場場都會有演員趕場換裝,如果不看戲,不了解劇中人物和趕場時間的話,根本就沒辦法完成盔箱的工作。所以盔箱師傅不僅要有嫻熟的手藝,還要經(jīng)??磻?,了解劇中人物,上下場門設臨時盔箱臺,把趕場盔頭在上下場門分配好,這樣才能從容地完成大戲當中趕場和換裝的工作。
演出結(jié)束摘盔頭也是有規(guī)矩的。比如硬盔比較脆弱,因為結(jié)構(gòu)復雜,裝飾小件比較多,比較精細,稍不注意,就容易磕了、碰了或損壞變形,硬盔頭都應該由盔箱師傅親自摘下,然后存放、保管。軟巾子也要摘完后稍作整理,這樣也方便盔頭師傅收拾和整理。但現(xiàn)在有些演員下場后離老遠就把盔頭朝臺子上一扔,這種態(tài)度既是對盔箱的不尊重,也是對盔帽的褻瀆,對盔頭也有一定的損害。
盔頭不用時,必須妥善保管好。硬盔頭一般要有單獨的箱子存放保管,然后將某些零部件拆下來分別收放,像軟巾之類可以疊放的,也須折疊整齊,放入箱子。還有水紗網(wǎng)子每次演出完一定要晾、吹、曬,不然就會發(fā)霉、發(fā)餿??^還要定期檢查零部件有沒有破舊,損壞,如盔頭繩時間久了容易老化、不結(jié)實,就需要更換掉。硬盔上的珠須破了,也要及時更換,軟巾子時間長了,帽上的金線、銀線容易脫落,就要用膠水重新粘上。尤其是去外地演出前,盔箱師傅一定要把每頂盔帽檢查幾遍,一是對照戲單,將演戲中即將用到的盔帽一一分揀出來放在臺子上,然后下箱的時候再核對戲單人物所戴盔帽,這樣就避免了遺漏和忘帶的情況。待演出物資到達演出地點,盔頭師傅也要第一時間把自己的物資檢查、核對,如有遺漏,還有時間補救。隨后便按照戲單有序地把盔帽擺放在臺子上,待演出時給演員勒上。
當下的戲曲舞美部門不再只是以前所說的五箱一桌,即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頭箱、旗包箱和梳頭桌,現(xiàn)在一般就叫,服、化、道、盔。除了這四個部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戲曲舞美部門慢慢又有了裝置、燈光、音響、字幕,一共八個部門。作為舞美的一分子,個人覺得,自己對每個部門都應該有所了解。比如服裝和化妝部門,在趕場的時候,就是盔箱師傅和他們打配合、趕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幫演員切換到另一個角色或者另一個場景中去。還有音響部門,有時因為演員在舞臺上動作幅度比較大,如果話筒頭還夾在護領(lǐng)或者戲服上,就容易出現(xiàn)雜音或者嘯叫,這時話筒就要上頭,就是把話筒頭服帖地貝在演員的耳邊,不能露出太多,太多會影響美觀,也不能太少,太少怕收音不好,這時就要音響師和盔箱師傅合作幫演員戴到一個精準合適的位置。每到要出外演出,燈光、裝置、音響就要提前先去裝臺,因為人員有限,盔箱部門和道具部門的師傅都會一同前去幫忙裝車、裝臺,這也體現(xiàn)出舞美同志們互相幫助、團結(jié)友愛的職業(yè)操守,是傳統(tǒng)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