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君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 民族的未來和希望, 也是社會上最為脆弱的群體。 特別是留守兒童, 由于事實上的監(jiān)護不足, 面臨的風險更大, 尤其需要全社會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保護工作, 制定出臺了系列政策法規(guī)。 2016 年2月4 日, 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 提出要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 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這是國務院印發(fā)的第一個關于留守兒童保護的政策文件。 2019 年4 月30 日, 民政部聯(lián)合教育部、 公安部等9 個部委聯(lián)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 推動成立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兩支兒童工作隊伍, 明確兩支兒童工作隊伍的職責; 通過加強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建設, 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工作。 為了進一步推進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 2020 年民政部發(fā)布《民政部關于組織開展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政策宣講進村(居)” 活動的通知》。 2021 年1 月25 日民政部兒童福利司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寒假春節(jié)期間孤兒、 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的通知》, 強調要加強走訪慰問和信息摸底, 了解留守兒童的情況; 同時督促落實家庭監(jiān)護主體責任, 全面開展留守兒童風險隱患排查, 積極開展關愛幫扶并做好留守兒童的救助保護和臨時監(jiān)護等工作。
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 為留守兒童保護工作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但是, 這些政策措施還需要跟隨實踐的發(fā)展不斷完善, 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政策措施的定位需要提升。當前留守兒童支持政策僅僅體現(xiàn)在“關愛和保護”層面, 不能滿足留守兒童發(fā)展的需要。 二是需要更有力撬動政府各部門的參與。 留守兒童的保護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 現(xiàn)有的留守兒童保護政策相對零散, 在形成政策合力、 撬動各部門的聯(lián)動和形成整體的留守兒童保護政策體系網(wǎng)絡等方面作用有限。因此, 亟須加強系統(tǒng)性的留守兒童保護政策的制定和出臺, 形成政策保護的合力, 更好地促進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
2019 年, 國家進行部委改革, 民政部新成立兒童福利司, 將之前分散在民政部內部不同部門的兒童工作職責整合進兒童福利司, 由兒童福利司統(tǒng)籌負責兒童福利事業(yè)。 各省、 市、 區(qū) (縣)民政部門設立相應的負責兒童福利的工作部門,具體負責兒童福利工作。 從組織架構的層面來看,建立了“縱向到底, 橫向到邊” 的服務組織架構,為開展好留守兒童保護工作奠定了基礎。 民政部兒童福利司明確發(fā)文要求在鄉(xiāng)鎮(zhèn) (街道) 成立兒童督導員, 在村 (居) 成立兒童主任兩支隊伍,通過進行相應的專業(yè)培訓, 讓兒童工作者隊伍了解留守兒童保護的相關政策, 熟悉留守兒童的特點及相關的理論知識, 能夠運用社會工作專業(yè)的方法為有需要的留守兒童提供服務。 此外, 留守兒童保護還需要進一步體系化和細致化, 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
一是針對所有留守兒童開展正向發(fā)展的預防性服務。 留守兒童是特殊的兒童群體, 由于缺乏父母照護和關愛, 與他人和社會的親密情感鏈接較弱,同時由于缺乏父母身邊的陪伴和照料, 留守兒童心理更加自卑和脆弱, 行為發(fā)生偏差的風險也更大。因此, 需要面向全體留守兒童開展正向發(fā)展的服務活動, 整合政府和社會的多方力量關愛留守兒童,提高留守兒童的自信心, 引導留守兒童朝著積極、正向的方向發(fā)展, 預防留守兒童偏差行為的發(fā)生。
二是做好留守兒童風險的發(fā)現(xiàn)監(jiān)測工作。 通過兒童主任開展定期的入戶走訪; 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采取多部門協(xié)作的方法, 共同參與到留守兒童保護工作中, 及時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潛在的風險, 并監(jiān)測受到潛在風險影響的留守兒童。
三是為受到傷害的留守兒童做好接報評估的服務工作。 2021 年6 月1 日最新修訂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明確規(guī)定, 人們發(fā)現(xiàn)兒童受到傷害事件需要進行強制報告。 兒童保護的政府部門在接收到留守兒童疑似傷害案件的報告后, 需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 面見疑似受傷害的留守兒童及其相關人員(家長、 鄰里、 親屬、 教師等),確認留守兒童生命危險的情況, 并對留守兒童受傷害的情況進行評估。 評估留守兒童受到的是否是傷害事件, 是何種傷害事件, 傷害程度有多深, 以及傷害再發(fā)可能性有多大。
四是對受到傷害的留守兒童進行干預, 回應受傷害留守兒童的需要。 兒童工作者運用個案管理的方法對受到傷害的留守兒童進行需求評估, 評估其康復的需求, 主要包括身體傷害康復需求、 心理傷害康復需求、 行為矯正服務需求、 法律援助需求等, 從而根據(jù)需求評估的內容進行相應的傷害干預。 如果是非傷害案件, 一切歸于原狀, 不需要進行干預; 如果是家庭的傷害事件, 則需要考慮是在家進行干預還是離家進行干預; 如果是學校的傷害性事件, 則考慮進行正常的干預還是需要辦理停學再進行干預。
五是對干預后的留守兒童進行回歸安置。 兒童工作者運用個案工作的方法開展受到傷害的留守兒童康復狀況的評估, 通過對受到傷害的留守兒童自身和家庭進行評估, 判斷留守兒童傷害再發(fā)生的可能性, 以此來判斷留守兒童是否能夠回歸家庭, 并得到健康的成長發(fā)展。 最后, 根據(jù)評估結果對留守兒童進行安置。
留守兒童不僅僅是家庭的孩子, 同時也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希望。 因此, 必需動員政府和社會的力量, 完善留守兒童的保護服務體系, 提高留守兒童工作者隊伍的服務能力, 以做到真正保護好留守兒童, 促進留守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