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陸應(yīng)鑄,高級記者,作家,江蘇省鹽城晚報原總編輯,鹽城市文聯(lián)副主席,鹽城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鹽城師范學院兼職教授。在《人民日報》《雨花》《安徽文學》《揚子江詩刊》《海燕》《新華日報》《揚子晚報》等發(fā)表文學作品百余萬字。
鶴立九皋,聲聞于野,延頸而鳴,舒翼而舞。
丹頂鶴,別名仙鶴,幾乎集中了全球15種鶴所有的美,體羽潔白,頭飾紅冠,體態(tài)俊健,氣度非凡,精致唯美,舞姿曼妙,仙氣飄飄。從古到今,人們一直視其為吉祥如意、健康長壽的象征,成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意象。
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我國最大的沿海灘涂濕地保護區(qū),重點保護以丹頂鶴為代表的濕地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濱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說到丹頂鶴,就不能不說到兩個“鶴癡”。
1994年春天,華東電力報和江蘇電力報的兩位記者相約一起來射陽采訪拍攝丹頂鶴保護,射陽縣供電公司安排愛好攝影的周洪飛陪同。
兩位記者對圍護著的丹頂鶴不感興趣,跑到灘涂深處尋找拍攝,周洪飛則待在圍欄里和鶴場場長呂士成交談采訪,當他看到面前一只羽翼未豐的丹頂鶴,踩著腳下干旱龜裂的土地,走向一只水桶,便迅速舉起相機摁下了快門。他采訪獲悉,由于經(jīng)費不足,鶴場還沒通電,取水十分困難,離鶴場1.5公里的西潮河閘北有電,南邊這一片都沒電。作為一名基層供電公司員工,周洪飛意識到面對如此困境,自己必須有所作為。沒過幾天,一張題為《救救丹頂鶴吧》的新聞?wù)掌l(fā)表在《新華日報》上,立即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省人大常委會科教文衛(wèi)委員會有關(guān)領(lǐng)導(dǎo)專門關(guān)注過問此事。
很快,江蘇省電力工業(yè)局局長深入保護區(qū)現(xiàn)場辦公,省局19.6萬元專項資金迅速劃撥到位,一條10公里長10千伏線路方案很快通過審批,進入施工階段。周洪飛記得很清楚,?1994年6月中旬,施工隊進入保護區(qū)緩沖區(qū),在灘涂濕地豎桿架線、安裝變壓器,這里地形復(fù)雜,地基松軟,天氣炎熱,蚊蟲叮咬,半天下來,工裝上就是一層鹽霜,工程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順利推進。期盼已久的電流終于送進了鶴場,丹頂鶴嚴重缺電缺水的燃眉之急得到徹底解決。
1995年夏天,周洪飛去北京出差購買攝像機,抽空拜訪兼任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的中國攝影報社社長陳淑芬,這位從射陽黃尖走出去的攝影界領(lǐng)軍人物,熱情接待了來自家鄉(xiāng)尚籍籍無名的攝影人。陳淑芬認真聽取周洪飛的匯報,表揚他“一張照片救了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急”,勉勵他繼續(xù)勤奮努力,要在拍攝過程中,自覺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周洪飛說:“以前從來沒有想過,陳社長的話點醒了我,讓我第一次意識到一個攝影人的肩上擔著社會責任,攝影作品既要給人們帶來審美體驗,又要起到推動社會發(fā)展時代進步的作用?!被厥壮砷L歷程,周洪飛感概良多。
1995年9月,經(jīng)單位批準,周洪飛參加武漢大學新聞學院攝影專業(yè)學習,持續(xù)兩年半的面授函授,他的攝影技術(shù)得到長足進步。1995年在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多功能廳舉辦專題攝影作品展;1997年成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在68個國家參展的北京第八屆國際攝影展上,周洪飛憑借一幅在川甘青三省交界處郎木寺拍攝的《幽谷》、一幅在丹頂鶴保護區(qū)拍攝的《秋歌》,分別榮獲“勛條獎”“優(yōu)秀作品獎”兩個獎項,成為媒體關(guān)注的焦點;三次獲得江蘇省攝影最高獎“金瞬獎”和政府文藝獎;曾經(jīng)一年內(nèi)在《人民日報》及其海外版發(fā)表新聞?wù)掌?次。
攝影,給周洪飛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野,賦予他別樣的人生體驗,他本來就是一個敢闖敢試大刀闊斧的中層領(lǐng)導(dǎo),現(xiàn)在由于愛好攝影,做起本職工作來,他的果敢豪邁中又增添許多嚴謹細致。攝影幾乎占據(jù)了周洪飛所有業(yè)余時間,下班后,節(jié)假日,他不是在荒郊野外的拍攝現(xiàn)場,就是在去現(xiàn)場的路上。2000年元旦凌晨,鹽城晚報記者張琪來到保護區(qū)采訪拍攝“新千年第一縷陽光”,天還沒亮,灘涂荒野,寒風凜冽,寂靜無聲,這位來自湖南的湘妹子,邊走邊唱歌給自己壯膽。正守候在鹽蒿草叢里準備拍攝丹頂鶴的周洪飛,聽到歌聲趕忙制止,他壓低聲音提醒:“姑娘,快不要唱了,馬上丹頂鶴都被你嚇跑了?!边€有一次,香港攝影家簡慶福來射陽拍攝,周洪飛陪著這位80多歲老人,趕在天亮之前往灘涂深處走去,老人穿的雨靴被戳破了,地面寒冷的積水灌滿了雨靴,周洪飛想返回重拿一雙雨靴來,老人堅決不同意,徑自背著攝影器材大步流星向前走去,老人家的敬業(yè)精神深深打動了周洪飛,讓他覺得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鞭策激勵著自己。
別人稱周洪飛“鶴癡”,其實一點也不為過,他拍鶴,愛鶴,護鶴,觀察鶴,欣賞鶴,研究鶴,懂得鶴,尊重鶴,敬佩鶴?!肚锔琛肥撬牡靡庵鳎?994年秋天,鹽蒿地里,下午三四點鐘,雌雄兩鶴歡快鳴叫的美妙瞬間。29年后的今天,周洪飛接受采訪時說:“當時我靜靜地葡蔔在地面,離這對丹頂鶴約10米,光圈速度都調(diào)好了,時刻準備著仰視抓拍,因為我知道它們的習性,只要站在堤埂之類的高處,就會鳴叫,它們這是在向同類宣示對這塊領(lǐng)地的主權(quán)。”丹頂鶴從天空飛過,周洪飛能從聲音長短、展翅姿勢、形體大小準確判斷雌雄。鶴站在那兒,會朝哪個方向走,會朝哪個方向飛,他也了然于心,他會觀察風向,鶴總是逆風飛翔,除了遇到偷襲,鶴是不會順風飛的。最有趣的是兩只鶴干仗,一只別過頭去,故意不看另一只,若無其事,麻痹對方,慢慢靠近,到了跟前,突然甩頭襲擊,尖喙擊啄,厲爪蹲撓。成年鶴干仗,有的是為了搶占地盤,有的只是給幼鶴做示范,培養(yǎng)其生存能力。鶴喜歡成群結(jié)伴,在一群鶴的不遠處,總有一只站崗放哨的,這是喪失配偶的孤鶴,它忠于職守,引頸觀望,高度警覺,絕不會長時間低頭覓食開小差。說起丹頂鶴,周洪飛津津樂道滔滔不絕。
來射陽釆訪,鹽城供電公司黨建部顧鋒明將一份2023年5月5日《中國攝影報》捎給周洪飛,顧鋒明的另一個身份是鹽城市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這期報紙第五版全都是周洪飛的攝影作品。雖然已退休多年,周洪飛的拍鶴熱情不減當年,聯(lián)合國鳥類基金會組織同步調(diào)查,他是志愿者之一,接到通知后要在規(guī)定時間段深入灘涂,一只一只地數(shù)丹頂鶴,全球2000多只,位于射陽的保護區(qū)是最大越冬棲息地,正常600多只,最多的年份1400只,這里有它們愛吃的魚蝦、浮游生物、小型貝類。氣溫到了零下五攝氏度左右,水面結(jié)冰,這時就要人工投撒苞米小麥之類食物,這是攝影師拍攝鶴群活動的最佳時機。每年拍攝這些飛來飛去的候鳥,周洪飛認識了不少“熟面孔”,他會特別關(guān)注鶴腿上的標識(編號),紅的是中國的,白的是外國的,拍攝到有編號的鶴,一般都會提供給保護區(qū)作為研究資料存檔。
雖然有著共同的愛好,但這是兩個性格迥異的人,如果說周洪飛是一位活力四射熱情似火愛鶴如癡的攝影師,那么吉洪俊就是一位穩(wěn)如泰山情深似海惜鶴如命的攝影師。
20多年前,一個縣級供電公司擁有兩位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這是一件多么令人羨慕的事情。這注定是一場美麗的三向奔赴。攝影師走進灘涂濕地拍攝丹頂鶴的作品廣為傳播,吸引更多的人了解關(guān)注并愛護珍稀瀕危物種,攝影師成就了丹頂鶴,讓它家喻戶曉路人皆知。與此同時,荒涼寒冷的環(huán)境,漫長寂寞的蹲守,稍縱即逝的抓拍,都在考驗著攝影師的體能、毅力、技術(shù),美麗動人的丹頂鶴也在成就著技高一籌聲名遠播的攝影師。不僅如此,閃爍“鹽電鐵軍”紅色光環(huán)的攝影師,在拍攝傳播丹頂鶴的同時,也吸引著更多社會公眾將目光聚焦到供電行業(yè)來,關(guān)注供電設(shè)施安全運行,掌握用電節(jié)電常識,美麗的丹頂鶴及其攝影作品也在不斷助力提升“鹽電鐵軍”的知曉率與美譽度。
2023年5月9日上午,在射陽縣供電公司,初見吉洪俊,隔桌寒暄,和藹親切,伸手相握,腕力遒勁,相向而坐,話匣打開,但見眼前人,目光深邃,思維敏捷,胸有丘壑,神清氣朗,怎么看也不像是73歲的老人,看上去和50多歲的中年人并無二致。
吉洪俊在部隊服役15年后,1985年以營職干部轉(zhuǎn)業(yè)射陽縣供電公司工作。開始搞攝影,他的鏡頭總是瞄準一線供電職工,捕捉可歌可泣的感人場景,把基層供電職工的拼搏奉獻精神,通過一張張照片宣傳出去。那時候,他做夢都想能有一臺屬于自己的照相機。他節(jié)衣縮食積攢點錢,興致勃勃地跑到照相器材店一看,一架海鷗4A型相機要180元,可他兜里只有92元,營業(yè)員見他望著相機久久沒有離開,便說,小伙子,這里有架相機鏡頭有點發(fā)霉,還能用,折價賣給你吧。吉洪俊聞言,心中狂喜,夢想終于成真,那一天,懷揣折價相機的他,一路小跑回到家里,如獲至寶,晚上睡覺都把相機放在枕頭邊。為了節(jié)省資金,他在原本狹小的家里騰出一角,做成簡易暗房,借錢購買設(shè)備,自學沖洗膠卷。從此,寒來暑往,他在這里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
1987年2月,《新華日報》攝影記者任鎮(zhèn)北來射陽采訪丹頂鶴保護區(qū),請吉洪俊陪同當向?qū)?,他為有機會近距離向省報記者學習而激動。在采訪過程中,當他聽到從黑龍江來的徐秀娟為了保護珍稀動物獻出年輕的生命;一些從鄰近省份流竄來的不法分子,潛入保護區(qū),偷獵珍禽,牟取暴利;附近老百姓缺乏法律意識,為了防止丹頂鶴啄食麥苗嫩芽,在麥苗返青的田塊噴撒農(nóng)藥。第一次聽到這些情況,吉洪俊心情十分沉重,他覺得自己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一個供電職工,一個攝影愛好者,自己有責任用攝影作品為丹頂鶴編織一道無形的保護屏障。
送走省報記者,吉洪俊一頭鉆進暗房,望著自己拍攝的第一張丹頂鶴照片,朝霞滿天,蘆花淺水,鶴舞翩躚,生機盎然,他被自己的作品深深感染,沉浸其中,興奮不已。從此,人們發(fā)現(xiàn)吉洪俊變了,上班時間工作熱情格外高漲,工作節(jié)奏加快效率提高;到了節(jié)假日,吉洪俊一個人總愛往離家40公里外的丹頂鶴保護區(qū)跑,妻子說他,連做夢都在念叨鶴。與丹頂鶴打交道多了,吉洪俊一往情深地愛上了這個美麗的精靈,他發(fā)現(xiàn)它們的飲食起居與活動范圍自有規(guī)律,白天選擇便于集群覓食的地方,夜晚選擇便于隱蔽棲息的環(huán)境,其與人的警戒距離一般保持在500米開外,你進它退,你退它進,要想在100米左右靠近拍攝,就要提前隱藏埋伏好,靜靜地等待守候。許多人都以為,拍攝丹頂鶴,是一件多么美麗的事情,其實,拍攝的背后,攝影師經(jīng)歷的疲憊、孤獨、艱難、危險,卻常常不為人知。
回憶三十多年拍攝丹頂鶴的歷程,有一次特別的經(jīng)歷讓吉洪俊刻骨銘心。1995年冬天,北風呼嘯,天寒地凍,那天,吉洪俊凌晨4點多鐘就起床,背上攝影包,帶著丹頂鶴喜愛吃的玉米粒,走向灘涂濕地,這時氣溫已降至零下7℃,伸手不見五指,天空飄著雪花,雖然凍得牙齒打顫,但他心里想到陽光下的白雪,白雪上的丹頂鶴,那該是多么美好的畫面!可是,他摸索了一個多小時,也沒有找到先一天搭好的草棚,這可是在一望無際的灘涂沼澤,周圍長滿了鹽蒿草和蘆葦,迷路是多么可怕多么危險的事情,他想到前不久有對母女尋找家人,在灘涂迷路,饑寒交迫,求助無門,最后竟凍死在蘆葦叢中。想到這些,他冒出一身冷汗。迷失方向,沒有退路,只有打起精神,繼續(xù)尋找。就在這時,一陣鉆心的疼痛從腳下傳來,不好,雨靴被尖銳的蘆葦根戳破,傷到左腳,脫下雨靴一摸,腳上粘糊糊的全是血,他從衣服撕下一塊布,簡單包扎一下,忍痛站起來,跟自己說絕不能癱在這里被凍死,往前走,繼續(xù)尋找草棚。直到東方泛起魚肚白,精疲力竭的吉洪俊終于找到了草棚。當他從洞口看到飛來覓食的丹頂鶴,立即端起相機,按動快門,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他拍了9卷膠卷。離開草棚時,他兩條腿像灌了鉛似的,一瘸一拐,肚子餓得咕咕叫,但300多張照片在手的吉洪俊,卻像個凱旋歸來的將軍似的心滿意足。
梅花香自苦寒來,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年來,吉洪俊拍攝的丹頂鶴題材照片超過15000張,先后在《人民日報》《中國日報》《中國攝影報》《香港商報》《美國僑報》等報刊發(fā)表300多幅;1995年在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多功能廳舉辦專題攝影作品展;?1996年,他的作品第二次在中國生物圈保護網(wǎng)絡(luò)大會展出,其中一幅《金灘鶴語》還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委員會作為官網(wǎng)定幀畫面展示;2000年成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2002年參加第20屆全國攝影大賽,他拍攝丹頂鶴題材的《晨曲》獲得優(yōu)秀獎;2012年榮獲江蘇省攝影“金瞬獎”稱號;2013年他的《濕地戀歌》獲得江蘇省“五星工程獎”金獎。
吉洪俊滿腔熱忱地投入到拍鶴護鶴的公益活動中,他手機里建有好幾個拍鶴群,每年10月份開始,群里就熱鬧起來了,他在群里發(fā)布拍鶴線路,還經(jīng)常自己駕車去鹽城機場、火車站接送來自外地的影友,這些年接待外地來鹽拍鶴的影友達數(shù)千人。聽說保護區(qū)要籌建丹頂鶴博物館,他無償捐贈80多幅珍貴照片。
走進吉洪俊的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張丹頂鶴集群歡舞的巨幅照片,每次步入家門,他都會駐足停留,觀看一會兒,這是他攝影生涯的得意之作,也是他家國情懷的精神圖騰。
吉洪俊在部隊服役15年后,1985年以營職干部轉(zhuǎn)業(yè)射陽縣供電公司工作
地址:江蘇省鹽城市記者家園3-1001室?陸應(yīng)鑄
電話:13815588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