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
草木是山的衣衫,土層是山的肌膚,石頭是山的骨架。人因骨而直立,山因石而挺拔。秦嶺的眾多山峰巍峨雄偉,氣象萬千,那些裸露的石頭,讓秦嶺更顯風骨,更具意蘊。它們向萬物傳遞著怎樣的信息?是力與美、滄桑與堅韌的默默獨白,還是某種至偉的追求與責任的錚錚宣言?
我的家鄉(xiāng)商洛在秦嶺南麓,我們這兒就有不少這樣的山。一些山,從谷底到山腰,林木茂盛,再往上植被漸次稀疏,石頭卻多了起來,有的像山自身長出的蘑菇,碩大而白嫩,想去采摘,任何一朵,卻難以撼動;有的像天神從哪兒搬來擺上去的體量不同、造型各異的座椅,誰都可以去坐一坐,體驗一番君臨天下的感覺;有的像家鄉(xiāng)人放牧的羊群,悠然地撒歡,恬然地吃草,或聚或散,任性得喚也喚不回來。還有一些山,是名副其實的石山,或青灰或潔白,通身光滑,如同一口倒扣的泛著金屬光芒的巨鐘,人無法敲響它,無法攀登上去,人就想不通它怎么允許一棵蒼勁的松樹橫空斜出,為鷹鷂們建造了一個舒適的空中驛站。而另外一種石山,并不高邁,卻逶逶迤迤,像縮版了的整個秦嶺山系,又像體形放大數(shù)倍的一列火車,巋然不動里似有行進之象。
一千多年前,大詩人白居易從我家鄉(xiāng)經(jīng)過,他在給朋友的詩里有一句:我有商山君未見,清泉白石在胸中。白居易只是一個偶爾經(jīng)過此地的旅者,滿目的景象足以兌換成他向朋友炫耀的驚嘆和贊美。而我家鄉(xiāng)的人們,祖祖輩輩跟這些山石和石山廝守一起,心境自然復(fù)雜得多,對它們崇敬如神靈,又躲避若鬼怪,愛著它們的溫厚、親切,又恨著它們的高峻、貧瘠,這些山便被冠以白羊山、臥虎嶺、蓮花峰、滾牛坡之類的稱謂,和身邊的親人一樣,有了不可忽視的名分。久居秦嶺山中的我,在和它們的接觸、對視里,業(yè)已形成的穩(wěn)定關(guān)系,令我們時而相互傾吐心聲、撫摸安慰,時而各想各的心事、相對兩無言。
但要真正認識這些石山的全部,一直都很難,就像山和石頭對我們的認識。商洛到西安,以前得一路顛簸翻越好多山脊,穿過好多峽谷。峽谷兩邊的山多是石山,隨處可見笸籮大甚至一間房子大的圓石夾在懸崖的石縫之間,隨時可能滾落下來,它們也一直做著這樣的努力,卻成千上萬年卡在那兒,我每次見到,似乎都能看出它們的憋屈,一種比人的憋屈更難以釋懷的憋屈。但我也從一個圓石身上看到了類同于人的豁達——它允許身下的縫隙沖出一股水——也許水能替它走得更遠,幫它完成夙愿。一小股水真的不負重托般與更多水流匯成一條小河,河里的白石們就借勢拼命向下游挪動。嗬,它們也有要去尋找的詩與遠方!那些挪不動步子的,就讓溪流蕩起浪花,響起歌聲,又吆喝風嘯、獸吼、鳥叫和蛙鳴加入進來,原本寂寞荒涼的峽谷便有了律動的交響。我想,這里事物們演奏、和唱的,應(yīng)是世間最古老的樂章吧。秦嶺山中的道路經(jīng)由隧洞和橋梁串連不斷升級改造后,人們幾乎不走這些峽谷了,我之所以還會時不時繞道而來,喜歡在水邊的白石上坐坐,峽谷一刻也不曾停歇的天籟之韻,當為最大誘因。
請允許我的思緒跟著水流和石頭一同向歷史深處的峽口游走吧。白石們終于來到峽口,但白石們不走了,似在等待什么。這里平緩而開闊,當它們的視野里出現(xiàn)了最初抵達的人的身影時,人也一眼看中了它們。這一相互看中的瞬間,成了一個遙遠年代的大事件。白石們開始變作一座座石屋、一件件石具,同人休戚與共起來。此景在秦嶺山里一再復(fù)制、延展,裊裊炊煙如秦嶺上空吹不散的云。我雖沒有住過石屋,但小時候家里養(yǎng)牲口的豬槽牛槽依然是石頭鑿的,碾場、磨面用的也是石碌碡、石磨子。我去過秦嶺腹地一個叫達子梁的地方,整個村子至今還完整存留著元末明初修建的幾十處石屋,連屋頂也是清一色的石板,頗為壯觀。在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的漫漫時光里,秦嶺的石頭對人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人與石的故事還在繼續(xù)。那些做了石屋的石頭算是找到了歸宿,另一些卻秘密地做起自我修行的功課。它們在化石為玉,化平凡為神奇。玉什么時候被人發(fā)現(xiàn)的,已無從可考,但它一出世便被當作高貴和財富的代名詞,卻毋庸置疑。住上石屋的人們因玉的加持,生活的品位又抬升了一級,縱然不是王子公孫,也會生出幾分王子公孫的自得。秦嶺的玉多集中于藍田一帶,天下就有了一種別的地方?jīng)]有的藍田玉?!柏M須和氏璧,我有藍田玉”“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神仙昨夜降都門,種得藍田玉一盆”……藍田玉不僅盛行于市井生活,而且廣受詩家垂青,遂成寄托家國情懷的熱詞。而那些未能修煉成玉的秦嶺石,被人們開采出來,成為用途更廣泛更接地氣的大理石,成為煉冶金銀銅鐵鉬銻的礦石,成為農(nóng)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演進的基石。
然而,我常常跟著家鄉(xiāng)人一起埋怨秦嶺,埋怨遍地的石頭咋就不能全是金子。埋怨的時候,我便隱隱看到石頭們那詭異的表情,像譏笑,像爭辯,像不置可否,像欲說還休,我看不準,看不透,卻再也不敢小看。
近些年,在很多城市公園、著名景點,我都能看到來自秦嶺的石頭,它們成了公園的鎮(zhèn)園之寶,景點的招牌和門面。我住的城市,幾乎家家客廳都擺放了石頭,“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石”。石文化可謂真正走入了尋常百姓家。我書桌上就擺著兩個從丹江撿回來的石頭,我寫作卡殼了,看一會兒上面的圖案,突然就來了靈感。哈,它倆竟這么奇妙,參與我的思維這么深。
也有誰都搬不走的石頭,比如華山。這座險到極致、奇到極致、美到極致的秦嶺石山,誰都喜歡,誰都不敢獨自擁有,它便成為古往今來、人神共賞的天下奇山。別的不論,單說與它有關(guān)的神話故事,為何如此生動,如此令人信服,看看它原生鏡像的形狀、惟妙惟肖的神態(tài),你心里就有了答案。你驚嘆也罷贊美也罷,華山始終沉默著,整個秦嶺也沉默著,默默做著它們該做的事情。
草藥
秦嶺之中無閑草,它們就像天上的星星,哪一顆都在夜里發(fā)光;就像地上的人,哪一個都以自己的方式忙碌著、生活著。秦嶺的小草,聚合起了秦嶺的紛雜繁復(fù)、浩大之象,又守著每一株個體的卑微和本分。無用便是大用,天地間的至理,這些小草,隨擷一株,都是例證。
小草的大用,并非勉為其難地去做棟梁,而是治病救人的藥材。有關(guān)資料顯示,秦嶺的草藥多達三千二百多個種類,乃名副其實的中草藥天然寶庫。這是作為一個秦嶺中人的自豪,而我卻愧疚得很,竟只認識其中幾十種,百分之一多一點吧。
小時候,每每經(jīng)過公社的收購站,我都會看到提著籃子背著背簍或拉著架子車排成的長長的隊列,那是人們繳售藥材的情形。繳了藥材出來的,往往一邊數(shù)著攥在手里的票子,一邊布著臉上的喜色。這情形一次次觸動了我,我想我也要去挖草藥,要在臉上布上那樣的喜色。
挖草藥先要識得草藥,這對秦嶺山里的孩子來說并非難事,我和一幫小伙伴去到村子后面的山上,我們一眼就認識好幾種。草藥大都開花,鮮艷奪目的花朵亮著它們不同的身份,開黃花的柴胡、板藍根,開紫紅花的黃芩、丹參,以花辨藥讓我們很快有了收獲,我們最先也只挖這些開著花的草藥。但我們是每年暑假里才能上山的,有的花期早過了,有的還沒開,而我們又不滿足于只挖那幾種草藥,就另辟蹊徑,按葉子和枝干的特征來辨認。這樣,葉子光滑綿軟的秦艽、葉邊帶刺的蒼術(shù)、枝干高挑的地榆、一身藤蔓的黃姜,也被納入了我們的視野。我們還根據(jù)所了解的草藥生長習性,知道了山脊、山腰、山洼可能生長什么,比如防風、遠志喜干燥,要在地坎上找,而黨參喜陰,須到山洼的樹叢去尋。黨參價格貴,都想挖到,能不能覓見,得靠運氣。人們說我們這一帶的秦嶺山中長有靈芝,更金貴,堪比仙草,當年秦朝的四位世稱“商山四皓”的大學士就采到過,剛好我們小伙伴當中有個叫靈芝的丫頭,我們就心心念念地想它出現(xiàn)在面前,看看它和靈芝丫頭誰好看,結(jié)果時至今日,誰也沒在后山里見過。
挖草藥的最佳時間是一場雨后的兩三天里,地皮松軟,省時省力。但這幾日容易起霧,特別是早晨。我和伙伴們分散在山間,互相看不見,飯時下山回家了,我們就漫山遍野地呼喚,然后集合于某個地點。我們之間的呼喚現(xiàn)在想來很有趣,不僅要喊誰的名字,還要綴上一句古詩。那時課本上學不到幾首古典詩詞,可我們的語文老師通過延伸閱讀的方式,教給學生不少。學來的古詩成了我們邀約玩耍的暗號,代替了以往被父母識破的仿貓叫或者鳥鳴。門外出了上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我接“一行白鷺上青天”,就對上了,邀約就沒問題,成功了。如若接的是“二月春風似剪刀”,說明我正推磨子、剝苞谷或受著訓斥,邀約基本告吹,得伺機再約。大人們對我們文縐縐的話不解其意,問干啥去?讀書去唄。一句就敷衍過去了。大凡說到讀書,父母還是支持的,這讓我成功逃脫了許多家庭勞動。山上挖藥集合回家時也對暗號,成為我們平日邀約玩耍的一種延續(xù)。一次,我終于在一處山洼發(fā)現(xiàn)一片黨參,想一口氣全挖下來,給大家一個驚喜,卻過了時晌,當整架山響起“南書堂——只在此山中——”時,我也忘了回應(yīng)那句“云深不知處”,直到那些呼喚像在哭,我才心虛起來,趕忙喊著“我在這兒——欲窮千里目——”,大伙們便在拖著哭腔尾音的“更上一層樓”里,紛紛前來分享我的發(fā)現(xiàn)。
挖回來的藥材不等曬干,我就急著拿去賣了。啊,我的喜色來的那么自然,且熱乎乎的,它能在我臉上掛上好幾天。父母起初對我賣藥材并不在意,挖得一多,我的售賣權(quán)就被剝奪了。母親說,公社收購站收的便宜,縣里收的價高,得拿到縣里賣。我有點失落,但還是把藥材積攢起來,快開學時,由母親領(lǐng)著去了三十里開外的縣城。多年后,我在一首《和母親賣藥》的詩里寫道:
三十里路上,我們母子
像滾動的一座大山和一座小山
我們想快一點到達
但路并不著急
它故意多設(shè)置了一些溝壑
讓我們走得更難
倒是那些藥材比我們還急
有的已借我們的汗水
把自己熬成了藥
兩座山,仿佛是被這苦味
推搡到收購站的
母親買來兩個蘋果犒勞我
啊,那是我吃過的最甜的蘋果
直到母親從長長的隊列里賣藥出來
我還沉浸在香甜中
直到現(xiàn)在,這香甜猶未散盡
苦味是有的,但香甜味更濃,也更持久。其實,那次我得到的不只是兩個蘋果的獎賞,還有人人羨慕、崇尚的一頂綠軍帽,一條扎在腰間看上去非常瀟灑威風的仿制軍腰帶。
人們一股風地上山挖藥材了。這風是不是由我和一幫小伙伴刮起?如果是,我必須贖罪。如果不是,我也要替家鄉(xiāng)人們面向秦嶺群山躬身致歉。短短幾年里,村后的山上搖曳著花朵的草藥沒了,蔥蘢的林子沒了,一座座山像一個個受戒的和尚,一片片開墾出的地塊像百衲衣。一貫包容大度的山,也開始借雨水的沖刷向山下村子傾吐泥漿般的憤懣。上了高中的我,假日里只好跟上村子的販運隊伍,跑到丹江南北更深的山里集市上,收購販賣草藥了。
我以為家鄉(xiāng)的山已與草藥徹底絕緣,但卻出現(xiàn)奇跡。是的,秦嶺看似不動聲色,卻隨時有奇跡發(fā)生。隨著國家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和一系列生態(tài)保護措施的持續(xù)實施,禿山又變綠了,山上又有了草藥的身姿。前年四五月間,六七個朋友到我老家游玩,望見村后的山十分漂亮,非要我?guī)麄兩先マD(zhuǎn)轉(zhuǎn)。他們一路好奇地對著花草不停拍照做植物辨識,我說,省點流量吧,還是我來給你們介紹。一聽大都是草藥,有人疑問,這么多草藥咋沒人采挖?我說,它們現(xiàn)在做著更大的事,在治病救人上反倒成了備份、B角了。朋友們會意地點點頭,又問,那誰是A角?我指向腳下沿河兩岸的田野。
田野上到處是花草,猶如莊稼,卻比莊稼艷麗。正值花季的草藥,尤以芍藥、牡丹為甚,把我的家鄉(xiāng)變成了花的海洋、花的世界。這些年,家鄉(xiāng)因地制宜調(diào)整了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草藥迅速變作主導產(chǎn)業(yè),被國內(nèi)好幾家大型制藥企業(yè)選為了藥材種植基地。
朋友說,怪不得一進入你家鄉(xiāng)的地界,就聞到一種特異的香味,特異的氣息。我說,這都拜秦嶺所賜。
南書堂,陜西商州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第三屆陜西文學院簽約作家。做過教師、公務(wù)員,現(xiàn)從事媒體工作。在《詩刊》《光明日報》《北京文學》《上海文學》《美文》等數(shù)十家報刊發(fā)表作品600多篇(首),主要著作有詩集《臨河而居》《漫步者》《紫苜?!返取T@首屆陜西作協(xié)年度文學獎詩歌獎、《詩刊》《飛天》等全國詩歌大賽獎、《延河》雜志“最受讀者歡迎作品獎”等獎項。
手機:13991561687
通聯(lián)地址:726000陜西商洛市商州區(qū)北新街西段商洛日報社南書堂
銀行卡號:6214674190001010649,戶名:南書堂
開戶行:中國建設(shè)銀行商洛分行營業(y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