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彬,彭薇淇
(1.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白云分院老年病科,廣東 廣州 510000;2.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白云分院消化內科,廣東 廣州 510000)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是常見的消化科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可導致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且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CAG發(fā)病數(shù)有所增加,嚴重危害患者健康[1]。目前,CAG尚無統(tǒng)一有效療法,臨床上主要采取三聯(lián)藥物對癥治療,如抗炎、抗感染、中和胃酸及保護胃黏膜等,可緩解患者癥狀,但療效一般,且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如何提高療效是人們關注的熱點[2]。果膠鉍是臨床常用的鉍劑,具有抗感染、保護胃黏膜等作用,但目前關于果膠鉍聯(lián)合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在老年CAG患者治療中的作用及安全性尚未明確[3]。本研究對老年CAG患者給予果膠鉍聯(lián)合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探討其療效及安全性,為臨床治療提供思路。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老年CAG患者130例,依據(jù)隨機表分為三聯(lián)組(n=65)和四聯(lián)組(n=65),本次研究經(jīng)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納入標準:①符合CAG診斷標準;②無果膠鉍、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過敏史;③年齡≥60歲、認知正常、依從完成治療;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入院前1個月有抑酸、抗菌、促胃動力等治療史;②有潰瘍性結腸炎、消化道腫瘤、胃息肉等其他消化病;③有心、肝、腎等功能不全;④孕產婦或有惡性腫瘤者。三聯(lián)組男35例、女30例,年齡60~79歲、平均(70.24±4.76)歲,病程1~7年、平均(2.75±0.58)年;四聯(lián)組男38例、女27例,年齡61~80歲、平均(70.96±4.95)歲,病程1~8年、平均(2.88±0.63)年。兩組一般資料基本相同,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診斷標準:參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4]中CAG標準,病理檢查有腺體萎縮、黏膜肌層增厚,有胃脘刺痛、痞悶、納差、便溏、口干等癥狀,胃鏡示胃黏膜呈顆粒狀或結節(jié)狀并伴黏膜變薄、凹陷、顏色改變,腺體萎縮后腺窩可增生延長或有腸上皮化生。
1.3方法:三聯(lián)組給予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聯(lián)合治療,其中雷貝拉唑(10 mg/片,H20080683,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10 mg/次,2次/d;阿莫西林(0.5 g/粒,H20033210,中山市力恩普制藥有限公司),0.5 g/次,3次/d;克拉霉素(0.5 g/片,H20031041,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0.5 g/次,2次/d;四聯(lián)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果膠鉍(100 mg/粒,H20058476,山西振東安欣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治療,200 mg/次,2次/d;兩組均治療1個月后評估療效。
1.4指標觀察[5]:比較兩組血清因子、病理評分、療效、不良反應。①血清因子:治療前后抽取外周靜脈血3 ml,試劑盒均購自上??道噬锟萍加邢薰?分離血清(3 000 r/min、10 min)后,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PG)Ⅰ和Ⅱ。②病理評分:治療前后行常規(guī)胃鏡檢查并取胃組織行病理檢查,以4級評分法(0~3分)評估慢性炎癥、胃萎縮、異型增生、活動度等,評分越高則越嚴重。③療效[4]: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幽門螺桿菌(Hp)陰性,胃鏡檢查示水腫、糜爛、胃黏膜充血等病理改變基本消失且黏膜病變縮小>80%,為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Hp陰性,胃鏡檢查示病理改變明顯改善且黏膜病變縮小50%~80%,為有效;未達顯效或有效標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④不良反應: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χ2及t檢驗。
2.1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因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GAS、PGⅠ、PGⅡ水平基本相同,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GAS、PGⅠ、PGⅡ水平較治療前改善,四聯(lián)組治療后血清GAS、PGⅠ、PGⅡ水平優(yōu)于三聯(lián)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GAS、PGⅠ、PGⅡ水平比較
2.2兩組治療前后病理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基本相同,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慢性炎癥、胃萎縮、異型增生、活動度等病理評分較治療前下降,四聯(lián)組治療后慢性炎癥、胃萎縮、異型增生、活動度等病理評分低于、優(yōu)于三聯(lián)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理評分比較(分,
2.3兩組療效比較:四聯(lián)組治療有效率[95.38%(62/65),顯效32例,有效30例,無效3例]明顯高于三聯(lián)組[84.62%(55/65),顯效29例,有效26例,無效10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88,P=0.041)。
2.4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四聯(lián)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5.38%(10/65),惡心3例,頭暈1例,口苦3例,便秘3例]與三聯(lián)組[10.77%(7/65),惡心2例,頭暈1例、口苦2例、便秘2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609,P=0.435),不良反應均為輕度且可自行緩解。
CAG的病因復雜,主要與Hp感染、環(huán)境、飲食、自身免疫系統(tǒng)等有關,胃黏膜腺體萎縮減少或消失為主要特征,隨病情進展,胃黏膜反復的炎癥損傷-修復過程會使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變厚,并具有一定的癌變風險(約5%~10%)[5-6]。藥物治療是CAG的主要療法,其中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是常用的三聯(lián)藥物療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7-8],但在臨床治療中,老年患者自身機能較差,如胃腸功能、免疫力低下等,仍有部分患者的效果并不十分滿意[9-10]。
有研究報道,果膠鉍為有多種藥物成分的鉍劑,其果膠鉍成分在胃液中可黏附于胃壁形成凝膠,起保護胃黏膜上皮細胞、止血的作用,有利于促進胃組織愈合,其鉍劑成分對Hp具有滅殺作用,有利于清除胃部Hp[11-12]。此外,GAS是機體重要的胃腸激素,具有調節(jié)胃液分泌、胃腸動力等作用;PG是胃蛋白的前體物,可分為PGⅠ、PGⅡ,可反映胃黏膜分泌功能;因此,檢測GAS、PGⅠ、PGⅡ可反映老年CAG患者胃生化功能[13-14]。
本研究對老年CAG患者給予果膠鉍聯(lián)合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可改善老年CAG患者血清GAS、PG及病理癥狀。同時,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說明了果膠鉍聯(lián)合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可提高老年CAG患者療效。這可能由于三聯(lián)療法中,雷貝拉唑是第二代質子泵抑制劑,有抑制胃酸分泌、抗Hp、保護胃黏膜等作用;阿莫西林是廣譜抗生素,在酸性條件下也具有穩(wěn)定、強效的抗菌作用,對Hp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克拉霉素是紅霉素的衍生物,也是廣譜抗生素,也適用于根除Hp[15-16];因此,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聯(lián)療法可有效改善老年CAG患者血清GAS、PG及病理癥狀。而本研究聯(lián)合果膠鉍治療中,果膠鉍進入胃內后,其鉍劑成分與胃液可形成鉍酸衍生物對Hp產生滅殺作用,有利于進一步清除胃部Hp;其果膠成分在酸性環(huán)境下可形成膠狀體黏附于胃壁,起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有利于促進受損胃黏膜修復;因此,聯(lián)合果膠鉍治療可進一步促進老年CAG患者胃黏膜、胃分泌等功能恢復,改善了患者血清GAS、PG及病理癥狀,從而提高了治療效果。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三聯(lián)組和四聯(lián)組不良反應率基本相同,表明果膠鉍聯(lián)合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老年CAG患者安全性好;這可能與本研究遵從果膠鉍的用法用量有關,故未顯著增加惡心、頭暈、口苦、便秘等發(fā)生。
綜上所述,果膠鉍聯(lián)合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可改善老年CAG患者血清GAS、PG及病理癥狀,提高了療效,且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