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日本海權(quán)擴張與對英美的兩面制衡外交
——以1927年日內(nèi)瓦會議為中心*

2023-12-25 13:54:14李書劍洪郵生
關(guān)鍵詞:巡洋艦噸位日內(nèi)瓦

李書劍, 洪郵生

(南京大學(xué) 國際關(guān)系研究院,江蘇 南京 210023)

一、引 言

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間歇期,日本與英美的戰(zhàn)略互動以國際裁軍談判與軍備競賽兩條線索交替為主要特征。日本在1921年的華盛頓會議上通過《五國海軍條約》獲得了世界第三的海軍地位,但是它對此并不滿足,認為對英美主力艦六成比例不利于自身海權(quán)擴張,突破這一限制是日本在戰(zhàn)間期海軍擴張的主要目標(biāo)。日本在1927年的日內(nèi)瓦會議上利用英美矛盾在輔助艦方面突破了六成比例,雖然會議最終破裂,但是日本在事實層面增強了海軍實力,為其后的侵略擴張埋下了伏筆。

自1927年日內(nèi)瓦海軍會議后,諸多歷史學(xué)者對此有專門的研究,其中不乏阿諾德·湯因比這樣的歷史大家,但是眾多西方學(xué)者的研究僅僅就英美雙方的外交博弈與海軍裁軍問題本身進行研究,(1)參見George T. Davis.A Navy Second to Non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merican Naval Policy[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1940:323~334; Merze Tate.The United States and Armaments[M].New York: Russell & Russell, 1948:145,156~158; Armin Rappaport.The Navy League of the United States[M].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2:109~110.其主要議題在于為什么日內(nèi)瓦會議會破裂。日本學(xué)者對日內(nèi)瓦海軍會議的專門論述也不多,其研究散見于對戰(zhàn)間期研究成果中,主要是日本海軍史及軍縮會議的歷史敘述。(2)參見伊藤隆.続現(xiàn)代史資料5海軍加藤寛治日記[M].東京:みすず書房,1994;麻田貞雄.両大戦間の日美関係[M].東京:東京大學(xué)出版會,1993;歴史學(xué)研究會.太平洋戦爭史(1)満洲事変[M].東京:青木書店,1971.近代,我國就有學(xué)者針對太平洋的國際局勢和大國軍縮會議進行了專門研究,其中郭壽生于1929年出版的《最近列強海軍政策實力與太平洋問題》一書列專章介紹并分析了1927年的日內(nèi)瓦海軍會議,敏銳地指出《五國海軍條約》內(nèi)在的缺陷,使其并不能限制各大國的海軍擴張,反而進一步刺激了軍備競賽。(3)郭壽生.最近列強海軍政策實力與太平洋問題[M].上海:華通書局,1929:17~26.民國學(xué)者的分析多集中于英美兩國,雖然他們也重視日本,但僅從日美關(guān)系或者中日關(guān)系的角度來分析日本的擴張主義,缺乏對日本的外交決策與英美的互動進行觀察分析。(4)參見葛綏成.太平洋問題之解剖[M].上海:中華書局,1932:163~170;方樂天.太平洋大勢[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4:133~136;張明養(yǎng).國際裁軍問題[M].上海:中華書局,1934:77~83;張一凡.列強軍縮外交戰(zhàn)斗史[M].上海:世界書局,1935:53~59;李次民.五強??s會議全史[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7:137~167.其中李執(zhí)中較早提出日本在英美對立中處于漁人的位置。(5)李執(zhí)中.日本外交[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8:202~22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內(nèi)學(xué)者對日內(nèi)瓦會議的關(guān)注程度并不高,相比華盛頓會議研究與倫敦海軍會議研究,除了個別著作章節(jié)或論文外,幾乎沒有對1927年日內(nèi)瓦海軍會議的專題研究。(6)劉景瑜.日本海軍與政局變動(1922~1935)[D].東北師范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09;景佳奇.20世紀20年代美國海軍裁軍政策及其實質(zhì)探析——以1927年日內(nèi)瓦海軍裁軍會議為中心[D].渤海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8.

本文以1927年日內(nèi)瓦會議上日本對英美的兩面制衡外交策略為考察中心,主要通過《美國對外關(guān)系文件集》(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US)和《英國外交政策文件》(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 DBFP)等檔案還原日美英三國外交博弈的歷史場景,分析三國外交實踐與外交策略的動因、過程及影響,在此基礎(chǔ)上,以日內(nèi)瓦會議為案例,提出相對弱勢國在權(quán)力轉(zhuǎn)移進程中的一般性外交策略選擇。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遠東太平洋地區(qū)海權(quán)的重構(gòu)與日本的擴張機遇

1921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五國海軍條約》,以條約形式確認了日本世界第三的海軍地位。遠東太平洋地區(qū)的海權(quán)與權(quán)勢格局得以重構(gòu):(1)英國部分地退出該地區(qū),美日兩國迅速填補該地區(qū)的海權(quán);(2)美日兩國在太平洋地區(qū)的海權(quán)呈現(xiàn)競爭態(tài)勢,都將對方視為太平洋海權(quán)競爭的戰(zhàn)略對手;(3)由于英國在遠東太平洋地區(qū)依然保有大量經(jīng)濟與戰(zhàn)略利益,當(dāng)英國在20年代中后期企圖“重返太平洋”時,作為世界第一海上強國的英國與美日之間也形成了戰(zhàn)略競爭關(guān)系。美英日三國在遠東太平洋的海權(quán)戰(zhàn)略競爭格局中形成了美日、英美與英-美日3組對抗關(guān)系。就實力而言,英國依然是世界第一海軍強國,而美國緊隨其后,在太平洋地區(qū)具有區(qū)域性海權(quán)優(yōu)勢;相較而言,日本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海軍實力在三國中都是相對較弱的一方。與此同時,英美日三國都深刻認識到,海軍建設(shè)與發(fā)展問題并不是單純的軍事與軍種問題,而是事關(guān)國家整體對外戰(zhàn)略與國家利益的關(guān)鍵性問題。無論是裁軍會議還是海軍軍備競賽,實現(xiàn)本國海軍發(fā)展和海權(quán)擴張都是國家大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1921年《五國海軍條約》簽訂的過程中,由于法國的堅持,該條約對軍艦的限制并沒有擴展到輔助艦。雖然身處“海軍假日時代”(7)根據(jù)《五國海軍條約》規(guī)定,簽約國在1922年~1931年期間不得新建主力艦,故而史學(xué)界將這段時間稱之為“海軍假日時代”。,但英美日三國的造艦競賽并沒有停止。在華盛頓會議之后的最初幾年里,英國海軍部一直在努力工作,以啟動建造巡洋艦的計劃。1924年英國5艘重型巡洋艦下水,一個新的造艦計劃在英國實施。到1925年英國啟動20艘巡洋艦的造艦計劃,其中包括9艘10000噸的重型巡洋艦和8艘8000噸的輕型巡洋艦。(8)Edward Adolph Goedeken. The 1927 Geneva Naval Disarmament Conference: A Study in Failure[D].Ames: Iowa State University, Theses and Dissertatiosn, 1978.日本也不甘落后,到1924年,日本已經(jīng)建造完成了6艘巡洋艦。在接下來的3年里,日本沒有再進行巡洋艦的建造,盡管他們計劃了4艘10,000噸巡洋艦,但到了1927年,日本的輔助艦無論在數(shù)量還是總噸位方面都超過了美國。英美日三國在亞太地區(qū)海權(quán)博弈以造艦競賽的形式進入了白熱化(見表1)

表1 1927年5國已建和正在建造中的非主力艦艘數(shù)和噸位比較表(9)王繩祖,王貴正,等.國際關(guān)系史第四卷(1917~1929)[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447.

英美日三國的造艦競賽加重了三國的財政負擔(dān),而此時戰(zhàn)爭還不是三國的最佳選項,三國都想通過一次海軍會議來協(xié)調(diào)海權(quán)競爭。因此,1927年2月3日,美國國務(wù)卿凱洛格(Frank Kellogg)通過美國駐英、法、意、日4國大使向駐在國政府遞交了1份備忘錄,(10)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Ambassador in France (Herrick).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2.其大意是美國將積極參加在日內(nèi)瓦舉行的裁軍籌備委員會會議(11)1925年,國際聯(lián)盟成立了裁軍會議籌備委員會,由21個國家的代表組成。從1925年到1930年,這個委員會共召開了118次會議,結(jié)果只通過了1項毫無內(nèi)容的裁軍備約草案,還附有各國提出的49項保留意見。,并且希望五大海軍國能在日內(nèi)瓦舉行談判,就全面限制海軍軍備達成一項協(xié)議。而法國和意大利因為諸多外交考量,明確拒絕了美國的邀請,使得本次海軍會議只有美、英、日三國參加。

即使日本國內(nèi)有政治、軍事集團不滿意華盛頓體系與對英美主力艦六成比例,并且力求突破該比例,但是從日本的外交戰(zhàn)略觀察,其依然想通過外交方式與小步快跑的策略尋求機會,而不是戰(zhàn)爭或者戰(zhàn)爭威脅。同時,日本“敏銳”地察覺到了英國的企圖,其一直以來都將美國視為自己在東亞擴張的最大對手。因此,日本在日內(nèi)瓦會議上的基本態(tài)度依然是協(xié)調(diào)與合作,并且利用英美之間的結(jié)構(gòu)性矛盾,采取了兩邊制衡的外交策略,盡可能地為日本爭取談判利益。日本海軍艦隊派的代表人物加藤寬治雖然極端不滿《五國海軍條約》,但是他也只能認為日本應(yīng)該在海軍國際會議上以“最大的謹慎避免再次面對英美的聯(lián)合壓迫”(12)Asada, Sadao.From Mahan to Pearl Harbor: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and the United States[M].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6:149.。

日本政府于2月19日表態(tài)支持美國的建議,此時無意就《五國海軍條約》未包括的幾類艦艇的各國比例提出硬性建議。海軍當(dāng)局認為主力艦的比率是不適用于輔助艦的,如果按照現(xiàn)在輔助艦三國的勢力比較的話,巡洋艦英美日為5:1.5:3,驅(qū)逐艦為3.5:5:1.5,潛水艇為3:5:3。4月17日,日本政府確立參加此次會議的方案,認為“海軍按照華盛頓會議而建造主力艦的同時,又制定新的輔助艦建造計劃,預(yù)計在1928年末完成”。這些是能夠保障日本國防安全的最低限度,此次會議輔助艦應(yīng)該按照現(xiàn)有比例實行,意即海軍輔助艦的比例并非要按照華盛頓會議所限定比例進行,應(yīng)該根據(jù)時下各國擁有輔助艦的總量確定。實際上,日本國會在1926年末就批準(zhǔn)了1項計劃,以確保輔助艦噸位不低于英美的70%。(13)Asada, Sadao.From Mahan to Pearl Harbor: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and the United States[M].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6:157.這一實際行動為日本在會議上的立場提供了較為寬松的談判背景。即使日本無法在日內(nèi)瓦達成一個三國海軍條約,也不妨害日本的海軍擴軍計劃,畢竟華盛頓會議本身就沒有達成輔助艦的限制。

三、聯(lián)美抵英:日本在英國提前修約問題上的應(yīng)對

日內(nèi)瓦海軍裁軍會議于1927年6月20日召開至8月4日結(jié)束。會議伊始,英國便要求對《五國海軍條約》進行修改,即在1931年前重新規(guī)定關(guān)于主力艦更換的條款。(14)根據(jù)《五國海軍條約》替換規(guī)則,除第Ⅱ條第3款提及的船舶和第三部分第Ⅱ節(jié)具體提及的替換噸位外,簽約國不得在1931年前建造完成任何主力艦,參見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Document 77.這一動議有兩個目的:第一,避免因為英美主力艦平等條款使美國在主力艦噸位上有朝一日“合法地”趕上英國;第二,提前更改《五國海軍條約》的比例條款,旨在避免在關(guān)于輔助艦的國際談判中繼續(xù)沿用既有比例。英美在會議伊始就出現(xiàn)了較大的分歧,兩國圍繞是否要提前修改《五國海軍條約》進行了激烈的外交博弈,英美代表分別與日本代表團團長石井菊次郎單獨會晤,以爭取日方支持。日英會談次日,美國代表團團長吉布森拜訪了石井菊次郎和海軍大將齋藤實,以便了解日本怎么看待英國提出的修改《五國海軍條約》的建議。石井認為如果日本采納了英國的建議,那么將對日本國內(nèi)的經(jīng)濟造成較大影響。但是他也對美國表示,英國的建議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因此日本代表團將在收到東京的指示后再與美國討論這些問題。(15)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50.石井同時提出了日本政府面臨的另一重困難:無論是否合理,在日本存在著一種普遍的感覺,即《五國海軍條約》的比例使日本處于一種劣勢地位,如果這個數(shù)字能夠稍作修改,例如5:3.5(16)日本方面認為5:4這一比率更為合理。也就是日本主力艦噸位從對美英六成,變成海軍總噸位對英美八成。參見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51.,則它的價值將是最大的。吉布森表示,這些比例不是任意的,而是把簽署國的海軍需求換算成比例的結(jié)果,這些數(shù)字是由各方通過協(xié)商達成協(xié)議的。石井則反駁說目前日本面臨著蘇聯(lián)和中國的微妙局勢。于是,吉布森為了拉攏日本,承諾具體的比例可以由雙方海軍代表進行磋商,并表示按照目前的比例,日本不會處于劣勢。

在24日的執(zhí)行委員會(17)在日內(nèi)瓦會議開幕當(dāng)天的第一次正式會議上,布里奇曼和日本代表齋藤實提名吉布森為會議主席。根據(jù)吉布森的提議,會議由三國代表團團長組成執(zhí)行委員會,并任命適當(dāng)?shù)闹謥泶_定進一步的程序方法。參見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48; 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49.會議上,英國正式提出了關(guān)于主力艦和航空母艦的討論提議,這可以被認為是實際意義上的修約提案。美國對此表示反對,認為這是《五國海軍條約》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想再次討論這個問題,只能等到1936年條約期滿,由五大國舉行會議討論。日本的立場和美國接近,只是日本承認英國的提議在某些方面具有合理性,日本代表團已經(jīng)將該提議通報給了國內(nèi),等待國內(nèi)指示之前,日本不能接受任何對《五國海軍條約》進行修改或者討論的提議。英國政府指示駐日大使約翰·蒂利,敦促日本政府盡早在戰(zhàn)列艦(即主力艦)問題上做出決定。(18)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5866/61/98. (Jun 25,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雖然日本支持美國不在日內(nèi)瓦討論《五國海軍條約》,但是日本同樣支持英國將巡洋艦分為大型巡洋艦和小型巡洋艦,并分別進行限制的提議。因為英國由于有眾多的海外基地和貿(mào)易航線,需要更多數(shù)量的小型巡洋艦維持其海上霸權(quán);而美國優(yōu)先關(guān)注太平洋的海上利益,同時美國缺乏足夠的海軍基地,因此美國需要更多的大型巡洋艦進行跨洋作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實際上更擔(dān)憂美國的大型巡洋艦需求對日本造成威脅,但即便如此,日本在修約問題上依然異常謹慎。

6月27日,齋藤實正式宣布,代表團接到東京的指示:“如果可能,應(yīng)避免討論限制主力艦的大小,但最好是了解它們的艦齡限制?!?19)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5948/61/98. (Jun 27,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同日,石井會見了吉布森,轉(zhuǎn)達了日本政府這一指示:日本政府將不再反對英國關(guān)于主力艦噸位的討論,但同時日本認為這個討論不應(yīng)該在輔助艦達成協(xié)議之前進行。(20)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62.這一指示表面上支持了英國的提案,但是依然充分照顧了美國的反對立場。即便如此,美國也不滿意日本的表態(tài),吉布森告訴石井,美國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做出任何讓步。美國認為,《五國海軍條約》是由若干部分組成的,對任何一個部分的修改必然牽涉其他部分。并且,吉布森暗示石井,美國國內(nèi)非常多的人認為美國政府在關(guān)島和菲律賓海軍基地問題上做出了太多的讓步。(21)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62.

在關(guān)于《五國海軍條約》問題上,蒂利在東京所觀察到的情況是日本更傾向于美國的立場。6月28日晚,蒂利會見了日本外務(wù)次官出淵勝次,后者表示“日本憎恨任何篡改《華盛頓條約》(即《五國海軍條約》)既成事實的行為?!?22)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Telegrams 46. (Jun 29,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他告訴蒂利,齋藤實在日內(nèi)瓦可能會支持英國關(guān)于主力艦的提議,但是希望英國能認識到,日內(nèi)瓦會議的主題是討論輔助艦。蒂利在向國內(nèi)匯報時分析認為,如果美國強烈反對在日內(nèi)瓦會議上討論主力艦問題,那么齋藤實很有可能不會公開其具有傾向性的立場。出淵勝次詢問蒂利,英國是否愿意先討論主力艦而不談其他問題,蒂利對此表示不能肯定。(23)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034/61/98. (Jun 29,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實際上,英國和日本都對華盛頓會議上關(guān)于主力艦的限制不甚滿意。英國認為不該給予美國主力艦噸位與英國平等,而日本則認為5:5:3的主力艦比例限制并不能滿足日本的海權(quán)擴張,因此英日接近,希望在日內(nèi)瓦重新提出主力艦議題。只不過英國希望的是在主力艦艦齡和更換規(guī)則上做出修改,而日本則希望突破5:5:3的比例限制。日本承諾,如果英國提出主力艦的議題,則日本代表會表示支持。(24)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117/61/98. (Jun 30,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 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124/61/98. (Jul 1,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

值得注意的是,出淵勝次同蒂利在東京會談的時候,恰好也是石井在日內(nèi)瓦正式向英美通報日本政府立場的時候。因為時差原因,實際上日本幾乎在同時公開了本國立場,但是日本的表態(tài)并沒有明確的傾向性立場,只是認為英美雙方的訴求都有合理的一面,又都有不利于日本的一面。日本“開誠布公”地表達了自身的立場。因為日本知道在修約問題上存在明顯的程序瑕疵,即法國和意大利并沒有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同時,美國又堅決地拒絕修改《五國海軍條約》。所以日本雖然表面上支持英國,并指出對比例原則的嚴重不滿,但是日本并沒有正式地站在英國一面支持修約。即便如此,日本和英國在潛艇問題上卻首先達成了一項重要的和解。日本接受了英國將潛艇分為大型潛艇和小型潛艇,并且按照這兩個級別分別受到總噸位限制。同時,日本堅持小型潛艇的數(shù)量不應(yīng)受到任何限制。雖然日本在表面上并沒有支持美國,但是實際上,日內(nèi)瓦會議并沒有將修約問題正式列入日程之內(nèi)。應(yīng)該說,第一回合的英美較量以美國的勝利而結(jié)束,而日本兩面相幫又兩面制衡的談判策略卻令英美在其后的談判進程中更加倚靠日本這一第三方力量。

四、斡旋英美:日本在巡洋艦問題上與英美的博弈

雖然日本略有傾向性地支持英國的提議,但也僅僅是一種立場性表態(tài),因為日本知道法國和意大利的缺席以及美國的反對,在日內(nèi)瓦會議上堅持修改《五國海軍條約》是不可能的。英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于是在第一回合外交較量之后將談判的重點放在了巡洋艦問題上。同時,日本在第一回合談判中意識到英美之間的分歧巨大,英國有意調(diào)整華盛頓會議形成的遠東太平洋地區(qū)海權(quán)秩序,這對日本來說并不是利好消息,因為一旦英國“重返太平洋”,日本的戰(zhàn)略競爭對手將從美國變?yōu)橛⒚纼蓢?。因?日本也在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外交策略,以期利用英美矛盾獲取自身最大利益。

日本代表在會議伊始就提出削減的標(biāo)準(zhǔn)應(yīng)按已建和待建的艦艇計算,這樣一來日本在輔助艦噸位上就超過了對美七成比例,大約已達到英國輔助艦的65%。正因如此,日本代表在會議上對噸位問題格外小心,從不公開提及70%的比例要求,以免引起與英美的對立,使其聯(lián)手壓制日本,重現(xiàn)“日本海軍界和民眾對于華盛頓會議的回憶?!?25)Asada, Sadao.From Mahan to Pearl Harbor: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and the United States[M].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6:165.

英國在會議上將本國巡洋艦數(shù)量調(diào)整到了70艘,并且給美國和日本的配額分別是47艘和21艘。(26)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111/61/98. (Jun 30,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顯而易見,英國并不打算在巡洋艦噸位上遵循華盛頓會議形成的英美平等原則,并且英國采取主動姿態(tài)挑戰(zhàn)美日兩國的談判底線,英國想要重新奪回太平洋海權(quán)的方案遭到美日雙方的強烈反應(yīng)。面對英國的強勢立場,日本的態(tài)度很明確。如果按照英國的方案,那么日本需要將巡洋艦數(shù)量提高到30艘;同時日本表示,如果美國在巡洋艦數(shù)量上尋求和英國保持一致(美國幾乎一定會這么做,甚至可以認為,美國只能這么做),那么日本需要將這個數(shù)字提高到50艘。會后,日本代表、外務(wù)省條約局局長佐分利貞男告訴吉布森,日本代表團對英國的數(shù)字感到“震驚”,日本代表團認為,可能有必要在幾天內(nèi)與英美兩國代表認真討論此事,并敦促布里奇曼將英國的數(shù)字降低到合理的水平。佐分利貞男說,日本政府渴望得到真正的限制,并且他相信整個世界都會對英國人的噸位數(shù)字感到震驚。(27)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69.日本的恐懼在于,如果按照英國的巡洋艦數(shù)量達成協(xié)議,就意味著美國也會建造同等規(guī)模的巡洋艦,(28)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336/61/98. (Jul 7,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而日本既不可能在條約體系內(nèi)獲準(zhǔn)建造和英美同樣噸位的巡洋艦,同時日本的經(jīng)濟實力也不允許其建造和英美同等規(guī)模的巡洋艦。因此,日本已經(jīng)在會議上感知到英美矛盾是日內(nèi)瓦海軍會議的主流,日本需要做的是利用這種矛盾阻止英美妥協(xié),避免兩國達成不利于日本海權(quán)擴張的海軍條約,同時要為日本海軍的噸位增長尋求英美認同。

英國一廂情愿地認為日本會像第一回合談判中一樣支持自己,但是日本并沒有如英國所愿,在相當(dāng)一部分討論中,日本更傾向于美國的立場。隨著會議的進行,以及英美兩國單獨和日本的雙邊會談,后者日益成為三國間的斡旋者,同時在雙邊會談中,無論日本的真實意圖是什么,其都會表示對對方一定程度的支持。這一點在日美雙邊磋商中更為明顯。當(dāng)然,在根本性問題上日本依然恪守底線,即英國的噸位要求將導(dǎo)致日本拒絕簽署任何協(xié)議,除非英美兩國同意日本更高的造艦配額。換言之,日本兩面制衡外交策略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biāo),即突破5:3的噸位限制。

7月6日,英美兩國代表應(yīng)日方邀請,在美岸酒店再次舉行非正式會談。日方試圖調(diào)和英美之間關(guān)于總噸位的分歧。根據(jù)日本的計算,英國輔助艦實際噸位已經(jīng)達到47.2萬噸,而美國的建議是將輔助艦總噸位限制在45萬噸到55萬噸之間,并且最好可以削減到更低的水平。日方認為,美國提出的數(shù)字應(yīng)該作為三國討論的基礎(chǔ),因為限制軍備是這次會議的主要目標(biāo)。如果英美兩國同意45萬噸這一數(shù)字,那么日本將要求分配給日本的輔助艦總噸位略高于30萬噸。此外,日本代表團提出日本需要大約7萬噸的潛艇噸位。(29)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77.同時,齋藤實還表示,如果會議無法控制總噸位的上升,那么日本將不會在協(xié)議上簽字。日本的要求意味著在輔助艦噸位上,日本對英美不再保持六成比例,而是提高到了略高于66%的水平,這是日本利用英美之間的矛盾,提出有利于自己的輔助艦噸位要求。同時,日本向美國表示,其不能接受更高總噸位的原因是因為這將對日本的財政造成了更大的負擔(dān)。(30)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81.

東京方面也在為日內(nèi)瓦會議積極斡旋。日內(nèi)瓦會議宣布休會的第二天,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義一會見了英國駐日大使蒂利,表示日本非常關(guān)切會議的進程,并對會議可能陷入停滯感到不安。田中義一認為會議應(yīng)該由政治家們做主,而不是軍事專家們。(31)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487/61/98. (Jul 11,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 同日,田中義一還會見了美國駐日大使,詳見下文。田中希望會議能切實做到限制軍備而不是增加軍費,而這一切有賴于會議能達成協(xié)議。但是,因為日本提出的折中方案(32)三國已有和在建的輔助艦噸位,英國為69.1萬噸,美國為64.8萬噸,日本為44.2萬噸。如果三國能達成協(xié)議,分別從上述數(shù)字削減30%左右,英國約為48.4萬噸,美國約為45.4萬噸,日本約為31萬噸,這樣就可以說是實現(xiàn)了一個有效的限制。令英國無法接受,日英在這個新方案上單獨進行了溝通,日本的堅決態(tài)度令英國感到頭疼。(33)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640/61/98. (Jul 13,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 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641/61/98. (Jul 13,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 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643/61/98. (Jul 13,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 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641/61/98. (Jul 14,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英國此時發(fā)現(xiàn),三國會議的特點是,當(dāng)另外兩國達成一致的時候,則對第三國的方案非常不利,即任何兩個國家協(xié)調(diào)立場之后,都會對第三國形成壓力。顯然,這種壓力正困擾著英國。(34)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601/61/98. (Jul 11,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 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660/61/98. (Jul 14,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對于英國來說,英美之間的矛盾更加不可調(diào)和,從而只有在日本身上打開缺口才能扭轉(zhuǎn)會談的不利局面。英國意識到,如果向美國妥協(xié),那么意味著美國的大型巡洋艦將對英日兩國造成軍事壓力,而如果英國支持日本,則英美可能永遠無法達成協(xié)議。(35)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700/61/98. (Jul 15,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美日兩國也有此類擔(dān)心:美國擔(dān)心英日協(xié)調(diào),將會使得日本海軍在整個西太平洋對自己造成戰(zhàn)略壓力,但是美國又需要日本的支持來應(yīng)對英國在巡洋艦問題上的獅子大開口;日本則擔(dān)心英美妥協(xié)將威脅自己已經(jīng)獲得的西太平洋海權(quán)。在日內(nèi)瓦會議上,日本作為弱勢方實際上擁有更大的自由度,它可以在英美兩強中間縱橫捭闔,兩面逢源,而事實也是如此。在此情形下,英國時任外交大臣張伯倫指示蒂利要爭取田中義一的支持,具體就是向其保證,英國在最大程度上同意日本大幅削減軍費開支的愿望(36)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699/61/98. (Jul 15,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 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699/61/98. (Jul 16,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另一方面,英國也沒有放棄尋求美國支持,駐美大使霍華德在會見凱洛格時強調(diào),如果日本反對任何英美所接受的方案,會議將會破裂,(37)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718/61/98. (Jul 15,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因此美國應(yīng)該和英國一道,同意日本在每一級別的巡洋艦建造上可以自由決定提高3到5個百分點,如果日本超出了,那么協(xié)議將終止。

總的來說,當(dāng)日內(nèi)瓦會議陷入僵局之后,日本的基本立場是傾向于美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缺乏必要的財政支持和英國進行海軍軍備競賽,英國的總噸位要求超過了日本能承受的上限。一旦英國的目的達成,那么英國海軍將在太平洋壓制美國,并且大幅度超過日本,因而日本并不希望英國的計劃得逞。日本認為,相比于一個更愿意限制海軍軍備的美國,英國通過巨大海軍增量“重返太平洋”對日本而言是更不可接受的。此外,日本認為在會議上支持美國,可以有條件地換取日本在輔助艦比例上打破5:3限制,雖然日本現(xiàn)階段還無法達到和英美一樣規(guī)模的海軍軍備,但是突破60%的限制對日本的對外擴張和海權(quán)鞏固是有好處的。田中會見蒂利的當(dāng)天,他還會見了美國駐日大使查爾斯·麥克維,田中表示支持美方立場,希望美國能繼續(xù)和英國斡旋,以促成一項實質(zhì)上降低海軍軍備的協(xié)議,他認為現(xiàn)階段的談判應(yīng)該以政治考量為主,而不是技術(shù)層面的討價還價。(38)The Ambassador in Japan (MacVeagh)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91.同日,田中義一還會見了英國駐日大使,詳見上文。同時在日內(nèi)瓦,當(dāng)吉布森要求石井菊次郎明確日本的談判基礎(chǔ)時,日本則明確回復(fù),巡洋艦和驅(qū)逐艦的總噸位為45萬噸。日本可以在這個數(shù)字下進行談判,超過這個數(shù)字,日本寧愿放棄談判。(39)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92.

7月15日,英國明確告知日本,巡洋艦的總噸位可以提高到對英65%的比例(40)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719/61/98. (Jul 16,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雖然這和日本希望的7成比例還有距離,但畢竟英國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協(xié),日本代表團表示會向國內(nèi)請示。英國這一妥協(xié)的姿態(tài)力求將皮球踢回給美日兩國。石井向英國人暗示,如果日本能在包括潛艇在內(nèi)的所有輔助艦艇上獲得超過5:3的比例,那么他們就不會要求巡洋艦、驅(qū)逐艦單獨噸位比例必須超過5:3。英國意識到日本的意圖是大幅提高其潛艇噸位,英國認為雖然日本要求的潛艇噸位確實比較高,但是在日本潛艇噸位沒有超過自己的前提下,能達成協(xié)議總歸是好的。(41)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6719/61/98. (Jul 16,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

不過日本另一個主要訴求是在絕對值上降低總噸位,而不僅僅是英日噸位比例。因為日本不僅擔(dān)心相對實力差距,也因為國內(nèi)造艦?zāi)芰Φ南拗?還擔(dān)心絕對數(shù)值給國內(nèi)帶來的財政壓力。7月18日,日方為了撮合英美達成協(xié)議,并且企圖利用英美矛盾提出有利于自身的建議,向英國代表提供了自己“妥協(xié)”后的方案:三國已有和在建的輔助艦噸位,英國為69.1萬噸,美國為64.8萬噸,日本為44.2萬噸;如果三國能達成協(xié)議,分別從上述數(shù)字削減30%左右,以達到英國約為48.4萬噸,美國約為45.4萬噸,日本約為31萬噸(42)后又修改為31.5萬噸。參見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108.,這樣就可以說是實現(xiàn)了一個有效的限制。(43)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101.英日就這一問題進行了單獨的會談,但是會談依舊陷入了僵局。日方表示,除非英國可以降低自己的輔助艦總噸位,否則日本在總噸位上將超過31.5萬噸。就此,英國進一步妥協(xié),提出總噸位是日本32.5萬噸,英國50萬噸。(44)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104.在潛艇方面,日本要求7萬噸,而英國提出三國都應(yīng)該保持在6萬噸。(45)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108.根據(jù)齋藤的觀點,日本保有32.5萬噸的輔助艦噸位即可以達到英國的65%,根據(jù)英美海軍平等原則,這意味著日本的輔助艦噸位可以達到美國的65%。若將六萬噸潛艇計算在內(nèi),日本輔助艦總噸位達到38.5萬噸,達到了英美噸位的68.75%,離七成比例只差1.25%。據(jù)此,齋藤向國內(nèi)匯報,認為日本可以接受英國的方案,并羅列了4條理由:第一,在英日妥協(xié)的基礎(chǔ)上進行軍備限制不會不利于日本的國防;第二,會議破裂必然加速海軍軍備競賽;第三,若會議因日本而破裂,則日本的國際地位將受到影響;第四,近期將不會再有達成海軍軍備限制協(xié)議更為有利的機會。(46)Kobayashi to Navy Vice Minister and Vice Chief of Naval General Staff[A].18 July 1927(Nos. 39, 41, confidential); Delegates to Foreign Minister[A].25 June1927,7 July 1927 (No. 28), 18 July 1927 (No. 56); Kobayashi Report[A].101~3,115,128~32, Japanese Defense Agency.

此后三國又進行了將近半個月的談判,依然無法達成最后的海軍協(xié)議。此間吉布森請求凱洛格同意代表團找日本代表提出休會建議,(47)但是日本代表團并沒有對此作出反應(yīng),遂休會幾個月的設(shè)想沒能成為現(xiàn)實。參見The Chairman of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Gib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142.其目的是避免英美更加直接的爭吵。8月1日,布里奇曼會見了石井菊次郎和齋藤實,表示英國不會更改自己的意見,并一再詢問日本是否有新的建議。日本代表認為英國過分急切地詢問日本意見,是想要日本主動妥協(xié)。此外,這次會見令日本代表認為,英國想要通過日本來了解美國的態(tài)度。同時日本認識到,當(dāng)英國的妥協(xié)沒有換取日本堅定支持英國,又或者日本的支持并不能帶來美國的妥協(xié)以至于達成一個令英國滿意的最終協(xié)議時,英國將不再繼續(xù)對日妥協(xié)。2日,齋藤和石井在會見吉布森時提出了一個方案,想聽取美國的意見然后再去和英國交流。吉布森當(dāng)晚就給國務(wù)院發(fā)了一封緊急電報匯報此事,凱洛格在收到這份電報之后也馬上向柯立芝作了匯報。(48)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President Coolidge.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143.由此可見,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依然在尋求最后的機會促成會議達成協(xié)議。但三國都已經(jīng)缺乏更進一步妥協(xié)的空間。4日,在日內(nèi)瓦海軍會議的最后一次全體會議上,基于美英日三國在巡洋艦總噸位問題、巡洋艦單艦最大噸位和主炮口徑等問題上沒有達成任何共識,由此在全部輔助艦議題上無法進一步進行討論。大會主席吉布森宣讀了一份經(jīng)過三國代表團審議的會議聲明(49)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President Coolidge.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7, Volume I[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Document 147.,宣布休會,一切問題將根據(jù)《五國海軍條約》相關(guān)條款留待1931年8月前完成討論。

五、結(jié) 語

1927年日內(nèi)瓦海軍會議是戰(zhàn)間期4次大國海軍軍備限制會議(50)分別為1921~1922年華盛頓會議,1927年日內(nèi)瓦海軍會議、1930年第一次倫敦海軍會議、1935~1936年第二次倫敦海軍會議。中唯一一次沒有達成任何協(xié)議的會議,這突出反映了與會國激烈的外交博弈。同時,在這次會議上,日本作為相對弱勢國(5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日本成為重要大國,并成為國際聯(lián)盟的創(chuàng)始成員國與常任理事國,但是就亞太地區(qū)而言,日本的絕對實力依然在英國、美國之后。故此,在涉及戰(zhàn)間期亞太地區(qū)的權(quán)力轉(zhuǎn)移與海權(quán)轉(zhuǎn)移時,日本依然為相對弱勢國,此處相對的概念是針對英美兩國而言。,在日內(nèi)瓦海軍會議上巧妙地通過外交手段阻止了英美兩國將自身矛盾轉(zhuǎn)移、以犧牲日本利益達成妥協(xié),并且日本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英美調(diào)和者的角色。雖然會議破裂,但是日本卻沒有利益受損,反而在輔助艦艇方面突破了軟約束(52)《五國海軍條約》規(guī)定的噸位比例僅適用于主力艦,但是英美等國認為該比例在應(yīng)然層面可以推廣至輔助艦艇,故而5:5:3的約束具有軟約束的特性。。

在日內(nèi)瓦會議上,日本雖然不滿美國企圖將《五國海軍條約》的5:5:3的比例限制從主力艦擴展至輔助艦艇,(53)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ler.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A].1919~1939, Ser. 1A, Vol. 3, Reference: W5757/61/98. (Jun 22, 1927), London: The Spectator (1828) Ltd.但是,日本也非常警惕英國企圖利用日內(nèi)瓦會議在亞太地區(qū)重新獲得對美國的海軍優(yōu)勢。日本最初的目的是促成新條約的簽訂,以達到輔助艦艇對英美七成的突破(或部分突破)。日本作為三國中實力地位最弱的一方,并沒有簡單地采取跟隨戰(zhàn)略,而是在英美兩國實力不斷接近的情況下,在符合日本根本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有條件地選擇了制衡戰(zhàn)略,即總的來說是傾向于支持美國而制衡英國,但同時在一些議題上,也借英國的立場制衡美國。尤其當(dāng)英美陷入談判僵局之后,日本游走于英美之間,一方面兩邊相幫,看似要促成協(xié)定的達成;另一方面實際上是兩面制衡,阻止英國實現(xiàn)談判目標(biāo),并借機促進英美矛盾進一步加深。雖然日內(nèi)瓦會議破裂首要的原因在于英美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但日本的外交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會議的徹底破裂。由此,日本就可以在不受條約束縛的情況下自由造艦,保證盡可能在事實層面達到輔助艦對英美七成比例。因此也可以認為,日內(nèi)瓦海軍會議的破裂并沒有使任何國家受損,反而給予了美日充分的海權(quán)上升通道。

日本的這一外交策略也體現(xiàn)在迷惑性上。齋藤實以他在軍備限制問題上的“公正”和“熱心”贏得了英美代表們的尊重。美國海軍認為齋藤是“一個好的愛國者和公正的人”,并說他有些親美。(54)Asada, Sadao.From Mahan to Pearl Harbor: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and the United States[M].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6:162.又比如英國一直認為日本的立場更傾向于英國而不是美國,但實際上這可能是英國一廂情愿的認知。雖然日本代表團最初愿意在英日協(xié)議的基礎(chǔ)上進行談判,但日本海軍省拒絕了協(xié)議中改善比例的承諾,而是要求明確保證70%的比例,因為海軍省認為這一比例對日本在東南亞的地區(qū)霸權(quán)至關(guān)重要。當(dāng)時,人們幾乎沒有注意到日本的重大轉(zhuǎn)變,這或許是因為日本在最后一次全體會議上的發(fā)言人齋藤實強調(diào),日本一再愿意妥協(xié),同時巧妙地將談判破裂歸咎于美英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爭端。(55)Donald J. Lisio.British Naval Supremacy and Anglo-American Antagonisms, 1914~1930[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309.雖然最后日內(nèi)瓦會議并沒有形成任何條約或者協(xié)議,但是英國依然保持了對日本的友好觀感,約翰·蒂利報告說齋藤“因具有堅定的信念并且百折不回而具有很高的聲譽”(56)Asada, Sadao.From Mahan to Pearl Harbor: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and the United States[M].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6:162.,這再次說明日本兩面制衡外交策略的成功。

日本希望通過支持美國來抑制英國在太平洋地區(qū)的海權(quán)“回潮”,尤其是當(dāng)英國海權(quán)已經(jīng)被部分地擠出太平洋之后,其“重返太平洋”將侵害到美日在一戰(zhàn)后的既得利益,這是美日兩國外交決策者和國內(nèi)利益集團所不能接受的。雖然日本采取了均勢/制衡政策,但并不意味日本無條件地迎合美國立場。在日內(nèi)瓦會議上,對于巡洋艦問題,日本一開始的態(tài)度比較中立,只是稍微傾向于美國的立場。日本支持英國在數(shù)量上限制大型巡洋艦的主張,但他們也看到了美國要求限制總噸位、讓每個國家自由建造自己想要的輔助艦艇主張的價值:這將使日本有機會建造盡可能多的小型巡洋艦。在英美兩國就巡洋艦問題達成協(xié)議之前,日本采取了一種模棱兩可的兩面外交策略,即在具體談判中既拉攏美國制衡英國,又拉攏英國制衡美國。日本希望有效地限制總噸位,同時仍給予每個國家在分配的總噸位內(nèi)建造它想要的輔助艦艇的自由。另外,日本通過和英國的私下磋商,一直謀求成為英美分歧之間的調(diào)和者。雖然會議沒有達成協(xié)議,但是英美兩國并沒有對日本外交產(chǎn)生惡感,反而在雙方發(fā)生嚴重分歧時,都寄希望日本扮演緩和僵局的角色。日本人雖然對結(jié)果感到失望,但在另一方面感到高興——英國和美國的激烈分歧意味著他們在不久的將來聯(lián)合起來反對日本的可能性很小。并且可以由此得出,在三國競爭中,相對弱勢國采取兩不相幫策略,甚至采取更加積極的兩面制衡策略,那么主要矛盾的雙方并不會將錯誤和責(zé)任歸咎于相對弱勢國,并且無論會議成功還是失敗,相對弱勢國都可以從中獲益。

猜你喜歡
巡洋艦噸位日內(nèi)瓦
“十月革命”的紀念艦——“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小噸位轉(zhuǎn)爐降低合金消耗成本的工藝措施
山東冶金(2022年1期)2022-04-19 13:40:20
大噸位鋼結(jié)構(gòu)模塊整體提升及滑移安裝施工技術(shù)
迷人的日內(nèi)瓦
日內(nèi)瓦騎行之旅
中國自行車(2018年9期)2018-10-13 06:17:08
大噸位基樁靜載試驗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處理
江西建材(2018年4期)2018-04-10 12:37:02
大噸位伺服壓機電機減速聯(lián)軸機構(gòu)改造
《豐田陸地巡洋艦多故障燈點亮》一文讀后感
陸地巡洋艦4700車發(fā)動機怠速抖動
日內(nèi)瓦
海林市| 老河口市| 广河县| 华坪县| 顺昌县| 池州市| 梨树县| 叙永县| 潮安县| 休宁县| 屏山县| 花莲市| 利辛县| 淅川县| 东兰县| 叶城县| 壶关县| 嵊州市| 洛阳市| 化州市| 新邵县| 政和县| 辽宁省| 霸州市| 洛浦县| 民权县| 东台市| 万全县| 固阳县| 原平市| 威远县| 徐汇区| 凉山| 荆州市| 班玛县| 东至县| 彝良县| 天祝| 敖汉旗| 五原县| 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