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平,陳 鴻
(1.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 武夷學(xué)院朱子學(xué)研究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2.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 福建師范大學(xué)中華文化傳承發(fā)展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7)
《朱子語類》 是南宋大儒朱子與其門人對答的集錄,對研究朱子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吨熳诱Z略》成書時間較早,宋《郡齋讀書志·附志》卷五記載:“《朱子語略》二十卷,右楊與立編次晦庵先生之語,蕭一致刻于道州。”又據(jù)《湖南省道州志·卷四》記載,蕭一致嘉定十六年在任。其下任許綸,寶慶三年到任??膳袛唷吨熳诱Z略》這本書很可能是在嘉定十六年到寶慶三年(1223-1227 年)期間刊刻,其語言精簡,與《朱子語類》之間有大量的異文。
本文以中國科學(xué)院國家科學(xué)圖書館藏明弘治四年南京國子監(jiān)刻本《朱子語略》(文中簡稱《語略》)為底本,校以國家圖書館藏明成化九年陳煒覆刻本的影印本《朱子語類》(文中簡稱《語類》),并參校溫州市圖書館藏明弘治四年南京國子監(jiān)刻本《朱子語略》(文中簡稱“溫圖弘治本”)、上海市圖書館藏清咸豐六年刻本《朱子語略》(文中簡稱“咸豐本”),研究其中的異文同義替換現(xiàn)象。
1.鑒—看
圣人之心如鑒事物之來,若小若大,四方八面,莫不順而應(yīng)之,此心元不曾有這物。(《語略》卷二)
鑒,《語類》卷十六作“看”。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審察”。
鑒,《說文·金部》:“大盆也?!北玖x指古代用來盛水的大盆。盆中盛水可用來照視,故引申出“照察,審辨”義?!逗鬂h書·郭太傳》:“其獎拔士人,皆如所鑒?!碧祈n愈《進(jìn)順宗皇帝實錄表狀》:“圣明所鑒,毫發(fā)無遺。”《天雨花》第十一回:“吾兄不必來推托,伏惟滿飲鑒微誠?!?/p>
看,《說文·目部》:“睎也?!北玖x遠(yuǎn)望,引申出“觀察,估量”義?!稌x書·刑法志》:“古人有言:善為政者,看人設(shè)教?!碧茀蔷ぁ敦懹^政要·論仁義》:“太宗曰:‘朕看古來帝王,以仁義為治者,國祚延長。’”
2.其—真
“敬”之一字,其圣門之綱領(lǐng)。(《語略》卷三)
其,《語類》卷十二作“真”。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的確,確實”。
其,《說文·盡心上》:“箕,簸也……其,籀文箕?!北玖x為簸箕,后借為人稱代詞,又用作副詞,表示論斷,相當(dāng)于“乃,的確”的意思。如《詩·豳風(fēng)·七月》:“八月其獲,十月?lián)p萚。”《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真”字本義的考釋諸家有歧說,后虛化作副詞,可表“的確,確實”義?!盾髯印し鞘印罚骸按苏嫦染又砸?。”《雜說》:“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警世通言·宋小官團(tuán)圓破氈笠》:“聽子所言,真忠厚之士也。”
3.亙—更
大處有大辟闔、大消息,小處有小辟闔、小消息,此理亙?nèi)f古而不息。(《語略》卷十一)
亙,《語類》卷一百一十五作“更”。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經(jīng)歷”。
更,《說文·攴部》:“更,改也?!蓖趺朗⒅赋觥凹坠俏闹?,更字作,金文作等,從攴從丙,丙亦聲。從攴表示擊鼓,從丙說明與五夜更替有關(guān)……更字的本義指五夜的一次更替,即更時”。[2]“更”后引申出“經(jīng)歷”義?!冻o·九章·悲回風(fēng)》:“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統(tǒng)世以自貺?!敝祆浼ⅲ骸案?,歷也。”
4.乍—猝
問氣質(zhì)之性,曰:“性譬之水,本皆清也。以凈器盛之,則清;以污穢之器盛之,則臭;則濁然。本然之清,未嘗不在。但既臭濁,乍也難得便清。”(《語略》卷十一)
乍,《語類》卷四作“猝”。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突然”。
乍,《說文·亾部》:“止也,一曰亡也。”此字本義爭議較多,何金松“據(jù)甲金文形體,結(jié)合卜辭用例和后起對應(yīng)字等方面考察,乍像鋤頭掘除草木之形,本義是挖、掘?!娩z掘除木根,必須速度快,用力猛,故乍引申為‘突然’‘猛然’”[3]?!睹献印す珜O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敝祆浼ⅲ骸罢?,猶忽也?!?/p>
猝,《說文·犬部》:“犬從艸暴出逐人也?!北玖x指狗從草叢中突然跑出追人,引申為突然、立刻?!队衿罚骸扳В詡}卒,暴疾也,突也?!苯鸲庠段鲙浿T宮調(diào)》卷六:“張生猝病,(紅娘)與鶯往視疾?!?/p>
5.惺—醒
“平旦之氣”,只是夜間息得許多時節(jié),不與事物接,才惺來便有得這些自然清明之氣,此心自恁地虛靜。(《語略》卷十二)
惺,《語類》卷五十九作“醒”。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睡眠狀態(tài)結(jié)束”。
惺,《廣韻·青韻》:“了慧貌?!北玖x為聰慧,機(jī)靈。明袁宏道《靳尚祠》詩:“骨讒猶可懺,舌惺豈不悔?!焙笠瓿觥扒逍选绷x,又引申指睡眠狀態(tài)結(jié)束或尚未睡著。
醒,《說文·酉部》:“醉解也。”本義為酒醉消除,恢復(fù)常態(tài),引申為清醒,又引申指睡眠狀態(tài)結(jié)束或尚未睡著?!对鲰崱罚骸靶?,夢覺也?!?/p>
6.即—則
無義即做浩然之氣不成。(《語略》卷十二)
即,《語類》卷五十二作“則”。
按:該詞在文例中用作連詞,表承接。
即,《說文·皀部》:“即食也?!北玖x為就食,后用作連詞,表承接?!赌印し菢飞稀罚骸袄撕跫礊?,不利人乎即止?!睗h賈誼《過秦論》:“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內(nèi),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p>
則,《說文·刀部》:“等畫物也。從刀從貝。貝,古之物貨也?!惫粽J(rèn)為“則字從刀從鼎,當(dāng)是宰割之宰之本字”。[4]后用作連詞,表承接。《易·系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寒來?!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jì)》:“項羽聞龍且軍破,則恐?!?/p>
7.底—者
浩然之氣,只是這個氣。若不曾養(yǎng)得,剛·底便粗暴,弱底便衰怯。(《語略》卷十二)
底,“溫圖弘治本”與“咸豐本”均作“者”。
按:該詞在文例中是代詞,用在形容詞、動詞、動詞詞組或主謂詞組之后,組成“者”字結(jié)構(gòu),用以指代人、事、物。
者,《說文·耂部》:“別事詞也?!狈接袊J(rèn)為“者”的本義是“辯治”,是“諸”的古字,辯治有“理正分別”之義,于是“者”引申為別事詞即指示代詞。[5]
底,《說文·廣部》:“山居也,一曰下也?!北玖x為倚山根建的棚屋,也表示物體的最下面部分。后又用作代詞,用在形容詞、動詞及其詞組之后,用以指代人、事、物。又如《語類》卷七十七:“剛?cè)嵋再|(zhì)言,是有個物了,見得是剛底,柔底?!?/p>
1.乃—惟
夫子三千門人,一旦·乃呼曾子一人而告以此,必是它人皆當(dāng)未得。(《語略》卷五)
乃,《語類》卷二十七作“惟”。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僅僅;只”。
“乃”作副詞時,有“僅僅;只”義,如《呂氏春秋·義賞》:“天下勝者眾矣,而霸者乃五?!备哒T注:“乃猶裁也?!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jì)》:“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p>
“惟”作副詞時,也有“僅僅;只”義,與“乃”同義?!墩撜Z·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文心雕龍·論說》:“逮江左犟談,惟玄是務(wù)?!?/p>
2.認(rèn)—恁
讀書者當(dāng)將此身葬在此書中,行住坐臥,念念在此,誓以必曉徹為期??赐饷嬗猩跏?,我也不管,只·認(rèn)一心在書上。(《語略》卷六)
認(rèn),《語類》卷一百一十六作“恁”。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任憑”。
“認(rèn)”有“任憑”的意思,同“任”?!肚迤缴教迷挶尽た熳炖畲渖徲洝罚骸罢J(rèn)你家財萬萬貫,弄得你錢也無來人也死?!?/p>
“恁”也有“任憑”義?!缎情秳儆[·賓童龍國》:“棋楠從土產(chǎn),花布恁商營?!?/p>
3.小—子
論語是門弟子所集,故言語時有長長短短不類處。孟子,疑自著之書,故首尾文字一體,無些·小瑕疵。(《語略》卷七)
小,《語類》卷十九作“子”。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細(xì)微”。
小,《說文·小部》:“物之微也。”《漢語大字典》:“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卜辭作三點,示微小之意,與古金文同?!矗杭坠俏摹 髩m沙小物狀,與少本為一字,后分化為二字?!北玖x為細(xì)微?!兑住ど罚骸熬右皂樀拢e小以高大?!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叭粍t小固不可以敵大?!?/p>
子,《說文·子部》:“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為稱。象形?!薄稘h語大字典》按:“甲、金文十二支第一位之‘子’和第六位之‘巳’‘子某’之‘子’分用不混。前者與《說文》籀文形近,象小兒頭上有發(fā)及兩脛之形;后者與小篆形近,上象幼兒頭及兩臂,下象兩足并入襁褓中?;蛞詾槎呤且蛔之愺w。‘子’之本義當(dāng)是‘幼兒’,象形?!币瓿觥坝仔?,細(xì)微”義。如:子雞;子畜;子藍(lán)。漢曹操《四時食制》:“郫縣子魚,黃鱗赤尾?!薄吨袊V語資料·一般諺語》:“老姜蒸牛,子姜炒鴨?!?/p>
4.害—失
問存心、養(yǎng)性先后。曰:“先存心而后養(yǎng)性。養(yǎng)者,養(yǎng)而勿害之謂。性不可言存?!保ā墩Z略》卷十五)
害,《語類》卷六十作“失”。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損害”。
害,《說文·宀部》:“傷也。”本義為“損害,傷害”。《國語·楚語上》:“子實不睿圣,于倚相何害?!表f昭注:“害,傷也。”《云笈七簽》卷十四:“神和體安,則群祅莫害,可致長生之道矣。”
失,《說文·手部》:“縱也?!北玖x為“遺失,喪失”?!墩撜Z·陽貨》:“既得之,患失之?!蹦铣喝螘P《奏彈劉整》:“范今年二月九日夜,失車欄子夾杖龍牽等。”
“失”的常見義是“遺失”,因此《語類》的“養(yǎng)而勿失之謂”容易造成誤解,《語略》的異文則有助于正確理解詞義。“遺失,損失”本身也是一種損害,因此“失”能引申出“損害”義。
另,《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均沒有收“失”的“損害”義,當(dāng)補。
1.殺—減殺
必不一切從古之禮。疑只是以古禮·殺。(《語略》卷八)
殺,《語類》卷八十四作“減殺”。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減省”。
殺,《說文·殺部》:“戮也?!北玖x是殺死、致死,后引申出“減省”義,音shài?!吨芏Y·地官·廩人》:“若食不能人二鬴,則令邦移民就谷,詔王殺邦用?!编嵭ⅲ骸皻ⅹq減也?!薄豆騻鳌べ夜辍罚骸啊洞呵铩忿o繁而不殺者,正也?!焙涡葑ⅲ骸皻?,省也。”
減,《說文·水部》:“損也。”本義為水比原來的量少,有所損失,后引申出“省去一部分”義。《禮記·樂記》:“樂也者,動于內(nèi)者也;禮也者,動于外者也。故禮主其減,樂主其盈?!睉?zhàn)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殺”“減”詞義相同,組合成同義連言詞“減殺”,義也為“減省”。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四:“已上三十六善皆全者,當(dāng)位極人臣,壽考令終;或有不全,則禍福相折,以次減殺?!泵魃虻路兑矮@編·列朝二·沖圣日講》:“列圣經(jīng)筵,每月用初二、十二、廿二,凡三日,而日講則不拘期,一切禮儀視經(jīng)筵俱減殺?!?/p>
2.欠闕—闕
踐形,是有這個物事,腳實踏著,不欠闕了他底。(《語略》卷十五)
欠闕,《語類》卷六十作“闕”。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缺少”。
欠,《說文·欠部》:“欠,張口氣悟也。象氣從人上出之形?!蓖躞蕖夺尷罚骸叭酥飞?,大抵相連卬首張口而氣解焉。氣不循其常,故反之以見意也。”段玉裁注曰:“欠者,氣不足也,故引申為欠少字?!北玖x為張口打哈欠,后引申出“不足;缺乏”義?!墩滞āで凡俊罚骸扒罚逢I?!碧瓢拙右住逗骋埂吩姡骸昂鲆驎r節(jié)驚年幾?四十如今欠一年?!彼涡翖壖病短ど小べx木樨》詞:“傍邊只欠個姮蛾,分明身在蟾宮宿?!?/p>
闕,《說文·門部》:“門觀也?!北玖x為宮門外兩邊的樓臺,后引申出“缺乏”義?!秶Z·楚語下》:“民多闕則有離叛之心?!蹦铣沃x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p>
“欠”“闕”為同義詞,組成同義連言詞“欠闕”。又如宋陳亮《又乙巳春書》之二:“亮輩根本工夫自有欠闕,來諭誠不誣矣?!薄墩Z類》卷四:“理只是一個理,理舉著全無欠闕?!?/p>
3.必須—必
古人為政,一本于寬,竊謂今必須反之以嚴(yán)。蓋必須如是矯之,而后有以得其當(dāng)。(《語略》卷十六)
必須,《語類》卷一百八十作“必”。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一定”。
必,《說文·八部》:“分極也?!倍斡癫米⒃唬骸皹O,猶準(zhǔn)也。凡高處謂之極,立表為分判之準(zhǔn),故云分極?!焙笥米鞲痹~,表示事理或主觀上確定不疑,相當(dāng)于“一定”。
須,《說文·須部》:“面毛也。”本義為胡子,后用作副詞,有“必定”義。
“必”“須”是同義詞,組合成同義連言詞“必須”。
4.憐憫—憫
今人說輕刑者,只見所犯之人為可憐憫,而不知被傷之人尤可念也。(《語略》卷十六)
憐憫,《語類》卷一百一十作“憐”。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同情”。
憐,《說文·心部》:“哀也?!北玖x為同情。
憫,《集韻·準(zhǔn)韻》:“憂也?!北玖x為憂傷,后引申出“同情”義。
“憐”“憫”是同義詞,組合成同義連言詞“憐憫”。
1.歉—不慊
然,才有歉于心,便是餒了。(《語略》卷十二)
歉,《語類》卷五十二作“不慊”。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慚愧”。
歉,《說文·欠部》:“食不滿。”本義吃不飽,后引申出“不足”義。宋蔡絳《鐵圍山叢談》卷三:“魏公薨于鄉(xiāng)郡,而鄭公不吊祭,識者以為盛德之歉?!泵黢T夢龍《掛枝兒·調(diào)情》:“碌碌之夫,遇事推調(diào),不是膽歉,盡曲情寡?!?/p>
慊,《說文·心部》:“疑也?!北玖x為嫌疑,后引申出“滿足;滿意”義,音qiè。《孟子·公孫丑》:“行有不謙于心,則餒也?!壁w歧注:“慊,快也。”《莊子·天運》:“今取緩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齙嚙挽裂,盡去而后慊?!背尚⑹瑁骸般唬阋??!?/p>
“歉”“慊”為反義詞,與“不慊”則語義相同。
2.惡—不善
人心都有這個義理,都好善,都惡惡。(《語略》卷十四)
惡,《語類》卷五十九作“不善”。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不好”。
惡,《廣韻》:“不善也。”與“善”是反義詞,與“不善”則語義相同。
1.致志—致意
須是專心致志,一切從原頭理會過。(《語略》卷一)
致志,《語類》卷一百四作“致意”。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意念”。
志,《說文·心部》:“意也?!北玖x為“意念”。《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p>
意,《說文·心部》:“志也?!北玖x為“意念”?!秴问洗呵铩らL見》:“申侯伯善持養(yǎng)吾意,吾所欲則先我為之?!备哒T注:“意,志也?!?/p>
“意”“志”分別與“致”組成“致意”“致志”,詞義相同,均指“集中注意力;一心一意”。
《漢語大詞典》“致意”條的第3 個義項“關(guān)注;集中心思”,首例為嚴(yán)復(fù)《原強(qiáng)》,偏晚,可根據(jù)此異文提前書證。
2.奈煩—耐煩
大凡事,只得奈煩做將去。才起厭心,便不得。(《語略》卷十九)
奈煩,《語類》卷一百七十作“耐煩”。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不急躁”。
“耐煩”有“不急躁”義。《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二程等得不耐煩,堅執(zhí)要行?!鼻謇顫O《凰求鳳·酸報》:“呀!為甚么原故,氣得這等利害!小姐,勸你耐煩些?!?/p>
“奈”可通“耐”。禁得起,受得住。唐司空圖《退居漫題》詩之一:“花缺傷難綴,鶯喧奈細(xì)聽?!彼吸S庭堅《和文潛舟中所題》:“誰奈離愁得,村醪或可尊?!?/p>
“奈煩”義同“耐煩”。元關(guān)漢卿《四春園》第一折:“則今番臨繡床有些兒不奈煩?!薄端疂G傳》第三回:“誰奈煩等你?去便同去?!?/p>
1.同義連言詞
(1)分?jǐn)?shù)—分別
而今且要看天理人欲,義利公私,分?jǐn)?shù)得明,將自家日用與它勘驗。(《語略》卷二)
分?jǐn)?shù),《語類》卷一百一十七作“分別”。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區(qū)別;分辨”。
別,《說文·刀部》:“分解也。”本義為分離骨和肉,引申出“區(qū)別;分辨”的意思,如《水經(jīng)注·淇水》:“不遇盤根錯節(jié),何以別利器乎?”
數(shù),《說文·攴部》:“計也?!北玖x為查點,計算。引申出“分辨”的意思,如《詩·小雅·巧言》:“往來行言,心焉數(shù)之?!敝祆浼瘋鳎骸皵?shù),辨也?!?/p>
分,《說文·八部》:“別也。從八,從刀,刀以分別物也?!北玖x是使整體變成及部分、使相聯(lián)系的離開,后引申出“辨別,區(qū)別”義。《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呂氏春秋·功名》:“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p>
“分”“數(shù)”“別”使同義詞,組成的“分別”“分?jǐn)?shù)”也是同義詞,“分?jǐn)?shù)”義為“分辨”。
另,《漢語大詞典》“分?jǐn)?shù)”條下失收該“分辨”義,當(dāng)補。
(2)關(guān)防—防閑
人是逐一理會。身上許多病痛,都要關(guān)防。(《語略》卷四)
關(guān)防,《語類》卷十五作“防閑”。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防范”。
“關(guān)防”有“防范”義。宋司馬光《上聽斷書》:“今國家政事未有不先經(jīng)兩府相與商議,然后施行。關(guān)防祕密,外人莫得而知?!薄度辶滞馐贰返谑呕兀骸八麅鹤咏凶鼋疖S,卻是一字不通的,考期在即,要尋一個替身。這位學(xué)道的關(guān)防又嚴(yán),須是想出一個新法子來。”
“防閑”也有“防范”義?!对姟R風(fēng)·敝笱序》:“齊人惡魯桓公微弱,不能防閑文姜,使至淫亂,為二國患焉?!薄逗鬂h書·列女傳·孝女叔先雄》:“家人每防閑之,經(jīng)百許日后稍懈,雄因乘小船,于父墯處慟哭,遂自投水死?!?/p>
“關(guān)”,門閂,用于鎖門;“防”,堤也,用于制水;“閑”,圈欄也,用于制獸。都引申為“防備;防范”。
“關(guān)”“防”“閑”是同義詞,分別組合成同義連言詞“關(guān)防”“防閑”,詞義相同。
(3)勞擾—繁擾
坤順承天,惟以成物,都無許多勞擾作為,故能以簡而作成物。(《語略》卷十一)
勞擾,《語類》卷七十四作“繁擾”。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繁雜紛亂”,與下文的“簡”對應(yīng)。
“勞擾”有“繁雜紛亂”義。宋李綱《梁谿集·乞于殿前衙置宣撫司札子》:“若置宣撫使司,則百事又皆紊亂勞擾?!鼻逍焖伞端螘嫺濉な池洝罚骸皫熗轿聪?,科調(diào)繁興,江、淮、襄、蜀、尤極勞擾。”
“繁擾”也有“繁雜,紛擾”義?!赌鲜贰そ畟鳌罚骸罢路睌_,訟訴殷積?!?/p>
也作“煩擾”,義為“雜亂;紛擾”。《管子·禁藏》:“內(nèi)無煩擾之政,外無強(qiáng)敵之患也?!薄度龂尽な裰尽ね跗絺鳌罚骸爸q舍水上山,舉措煩擾。”
勞,《說文·力部》:“劇也。”本義為辛勤勞苦,后引申出“頻繁;繁多”義。宋曾鞏《上元》詩:“風(fēng)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闌送目勞?!彼瓮醢彩镀蛑浦萌緱l制》:“省勞費,去重斂,寬農(nóng)民,庶幾國用可足,民財不匱矣。”
擾,《說文·手部》:“煩也?!北玖x為勞煩不寧,后引申出“紛亂”義?!读凶印ぶ苣峦酢罚骸敖耦D識既往,數(shù)十年來存亡、得失、哀樂、好惡,擾擾萬緒起矣?!倍拍痢栋⒎抗儋x》:“綠云擾擾,梳曉鬟也。”
繁,《說文·糸部》:“每糸,馬髦飾也?!倍斡癫米ⅲ骸耙隇榉倍?,俗改其字作繁,俗形行而本形廢,引申之義行而本義廢?!薄稌ぶ衮持a》:“簡賢附勢,寔繁有徒。”《左傳·成公十七年》:“今眾繁而從余三年矣,無傷也?!倍蓬A(yù)注:“繁,猶多也。”
煩,《說文·頁部》:“熱頭痛也?!焙笠瓿觥胺倍?;繁雜”義。《書·說命中》:“禮煩則亂,事神則難?!碧苿⒅獛住妒吠āぽd言》:“言事相兼,煩省合理。”
“勞”“擾”“繁”“煩”為同義詞,分別組成同義連言詞“勞擾”“繁擾”“煩擾”。
另,《漢語大詞典》“勞擾”條收“勞苦煩擾”“煩勞打擾”二義,而失收“繁雜紛亂”義,當(dāng)補。
(4)差異—詫異
中、庸只是一個道理,以其不偏不倚,故謂之“中”;以其不差異可常行,故謂之“庸”。未有中而不庸者,亦未有庸而不中者。(《語略》卷十四)
差異,“溫圖弘治本”與“咸豐本”均作“詫異”。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奇怪;反常”。
“詫異”有“奇怪”義。《歸硯錄》:“人咸詫異稱神,余卻愧抄來墨卷也?!薄兑棺T隨錄》:“騎者至,見而詫異,解其縛而詢其故,侯猬縮而泣,告之?!?/p>
“差異”也有“奇怪;反?!绷x?!墩Z類》卷九十五:“真?zhèn)€是未有無對者。看得破時,真?zhèn)€是差異好笑?!庇志砥叨骸笆篱g自有這般差異的事?!泵鲃⒒抖怼吩姡骸昂鋈挥钪孀儾町悾侣溲┍戾??!?/p>
詫,《集韻·祃韻》:“夸也?!北玖x為夸耀,后引申出“驚訝;詫異”義?!缎绿茣ご髦恋聜鳌罚骸伴喪?dāng)?shù)年,父子繼為宰相,世詫其榮?!彼紊塾骸对屶狄鳌罚骸白蛉罩耸郑袢諒埩_,人間常事,何詫何嗟?”
差,《說文·左部》:“貳也,差不相值也?!北玖x為“失當(dāng);差錯”,后引申出“異;奇異”義?!读簳@傳》:“(沈約)于坐策顯經(jīng)史十事,顯對其九……顯問其五,約對其二。陸倕聞之嘆曰:‘劉郎可謂差人?!碧祈n愈《瀧吏》詩:“颶風(fēng)有時作,掀簸真差事?!?/p>
異,《說文·異部》:“分也。”楊樹達(dá):“甲骨文異字作人頭上戴物。兩手奉之之形,‘異’蓋‘戴’之初文?!盵6]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古金文)象人舉手自翼蔽形?!盵6]引申出“驚異;詫異”義?!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巴鯚o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晉陶潛《桃花源記》:“漁人甚異之?!?/p>
“詫”“差”“異”是同義詞,組成同義連言詞“詫異”“差異”。
(5)斷制—斷割
論“進(jìn)以禮,退以義”,曰:“三揖而進(jìn),一辭而退。’‘進(jìn)以禮’,揖讓辭遜;‘退以義’,果決斷制。”(《語略》卷十六)
斷制,《語類》卷五十八作“斷割”。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決斷”。
斷、制、割均有“決斷”義。
斷,《說文·斤部》:“截也?!北玖x為把條狀物截開分成斷,后引申出“判斷;決斷;決定”義?!兑住は缔o上》:“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指瑕》:“若夫注解為書,所以明正事理,然謬于研求,或率意而斷。”
制,《說文·刀部》:“裁也。從刀從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斷。一曰止也?!北玖x為修剪枝條,后引申出“決斷”義?!稌ぶ芄佟罚骸白h事以制?!辈躺蚣瘋鳎骸爸疲枚纫??!?/p>
割,《說文·刀部》:“剝也?!北玖x為用刀切斷,后引申出“決斷”義?!俄n非子·說難》:“深計而不疑,引爭而不罪,則明割利害,以致其功?!彼鼗⑶啬怪窈啞稙槔糁馈罚骸袄粲形迨А簧醚_割?!薄短綇V記》卷三〇三引《瀟湘錄》:“(蒼璧)見殿上卷一珍珠簾,一貴人臨階坐,似剸割事?!?/p>
“斷”分別與“制”“割”組成同意連言詞“斷制”“斷割”,二者為同義詞?!皵嘀啤庇秩纭稌涡獭罚骸拔r庶威奪貨,斷制五刑,以亂無辜?!薄俄n非子·難四》:“人君非獨不足于見難而已,或不足于斷制?!薄皵喔睢庇秩纭俄n非子·安?!罚骸拔5溃阂辉粩巯饔诶K之內(nèi),二曰斷割于法之外?!薄杜f唐書·姚崇傳》:“崇獨當(dāng)重任,明于吏道,斷割不滯?!?/p>
(6)簽押—僉押
今則不然,每欲行一文字,則經(jīng)由數(shù)司簽押各相牽制,事何由成?。ā墩Z略》卷十六)
簽押,《語類》卷一百二十八作“僉押”。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署名,畫押”。
“簽押”義為“署名,畫押”。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一》:“唐中書指揮事謂之‘堂帖子’。曾見唐人堂帖,宰相簽押,格如今之‘堂札子’也。”
“僉押”,也可表示“簽名,畫押”義。《語類》卷一百六:“某向為同安簿,許多賦稅出入之簿,逐日點對僉押,以免吏人作弊?!薄墩Z類》卷一百二十八:“書行給舍繳駁,猶州郡行下事,須幕職官僉押,如有不是,得以論執(zhí)。”
簽,《篇海類編·花木類·竹部》:“簽書文字也?!敝冈谖募騿螕?jù)上署名或題寫文字以為標(biāo)識。宋蘇軾《乞罷詳定役法札子》:“臣既不同,決難隨眾簽書?!?/p>
僉,《說文·亼部》:“皆也?!北玖x為眾人同說,后可通“簽”,指簽署。宋周密《志雅堂雜鈔·圖畫碑帖》:“開寶四年九月,凡樞密院官皆只押字,不僉名。不知渡江后如何?合考?!?/p>
押,《字匯·手部》:“簽署文字也?!北玖x指在公文或契約上簽字或畫符號作為憑信。宋王溥《唐會要·百官奏事》:“(景龍)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勅,諸司欲奏大事,并向前三日錄所奏狀一本,先進(jìn),令長官親押?!?/p>
“簽”“僉”“押”詞義相同,組成同義連言詞“簽押”“僉押”。
(7)賦予—付予
問“命”字之義。曰:“命,謂天之賦予,所謂天令之謂命?!保ā墩Z略》卷十六)
賦予,《語類》卷六十一作“付予”。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給予”。
賦,《說文·貝部》:“斂也?!北玖x為斂取,征收,引申指授予,給予?!肚f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娋呀耘?。曰:‘然則朝四而暮三?!娋呀詯??!薄稘h書·哀帝紀(jì)》:“太皇太后詔外家王氏田非冢塋,皆以賦貧民。”顏師古注:“賦,給與也?!?/p>
付,《說文·人部》:“與也。”本義為給予,交給?!稌よ鞑摹罚骸盎侍旒雀吨袊裨截式劣谙韧?,肆王惟德用,和懌先后迷民,用懌先王受命?!睂O星衍疏:“言天既付中國民與其疆土于先王,今王思用德和服先道此迷惑之民,用終先王所受大命?!?/p>
予,《說文·予部》:“推予也.象相予之形。”段玉裁
注:“予、與古今字……象以手推物付之?!庇小百n予;給與”義?!对姟ば⊙拧げ奢摹罚骸熬觼沓?,何錫予之?”《荀子·修身》:“怒不過奪,喜不過予。”楊倞注:“予,賜也?!?/p>
“賦”“付”“予”為同義詞,組成同義連言詞“賦予”“付予”,都有“給予”義。
2.逆序詞
(1)易簡—簡易
此個道理問也問不盡,說也說不盡,頭緒盡多,須是自去看??磥砜慈?,則自然一日深似一日,一日分曉似一日,一日易簡似一日,只是要熟。(《語略》卷三)
易簡,《語類》卷一百一十三作“簡易”。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簡單易行”。
“易簡”有“平易簡約”義?!兑住は缔o上》:“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鼻逦涸础稄?fù)何竹薌同年論會計書》:“至救時務(wù)之書,宜易簡不宜繁難?!?/p>
“簡易”也有“平易簡約”義?!赌印し敲小罚骸皭汗€而好簡易,貪飲食而惰從事。”《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p>
(2)二三—三二
讀書法,且先讀數(shù)十過,已得文義四五分;然后看解,又得二三分;又卻讀正文,又得一二分。(《語略》卷六)
二三,《語類》卷六作“三二”。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約數(shù),常用于表示較少的數(shù)量”。
“二三”作約數(shù),不定數(shù),表示較少的數(shù)目,猶言“幾”?!秶Z·吳語》:“(越王)曰:‘勾踐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于邊?!睗h王褒《僮約》:“日暮以歸,當(dāng)送干薪二三束?!碧起ㄈ弧对佇∑俨肌罚骸捌俨夹「?,潺諼二三尺?!?/p>
“三二”也可作約數(shù),表示較少的數(shù)量?!赌鲜贰ず箦鷤飨隆ば煸罚骸板鸁o容質(zhì),不見禮,帝三二年一入房?!?/p>
(3)通貫—貫通
論孟中庸,待大學(xué)通貫浹洽,無可得看后方看,乃佳。(《語略》卷七)
通貫,《語類》卷十四作“貫通”。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通曉明白”。
“通貫”有“通曉,貫通”義。宋陸游《楊夫人墓志銘》:“二子未從外塾,而于幼學(xué)之事,各已通貫精習(xí)?!薄缎咽篮阊浴ゑR當(dāng)神風(fēng)送滕王閣》:“幼有大才,通貫九經(jīng),詩書滿腹?!?/p>
“貫通”也有“通曉,貫通”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正貫》:“然后援天端,布流物,而貫通其理,則事變散其辭矣?!碧祈n愈《順宗實錄三》:“聰明強(qiáng)記,歷代史傅,無不貫通?!?/p>
(4)笑語—語笑
凡人多動作,多笑語,做力所不及底事,皆是暴其氣。(《語略》卷十二)
笑語,《語類》卷五十二作“語笑”。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談笑,又說又笑”。
“笑語”有“談笑”義。唐賈島《喜雍陶至》詩:“今朝笑語同,幾日百憂中?!薄冻蹩膛陌阁@奇》卷五:“眾女眷或在前,或在后,大家一頭笑語,一頭行走。”
“語笑”也有“談笑”義。《南史·袁粲傳》:“郡南一家頗有竹石,粲率爾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嘯詠自得。主人出,語笑款然?!彼侮悗煹馈洞簯咽距徖铩吩姡骸笆S鲩T追語笑,卻嫌歸鬢著塵沙?!?/p>
聵聵—憒憒
人心之靈,天理所在,用之則愈明。只提醒精神,終日著意,看得多少文字!窮得多少義理!徒為懶倦,則精神自是聵聵,只恁昏塞不通,可惜!(《語略》卷四)
聵聵,《語類》卷一百四作“憒憒”。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昏聵糊涂”。
“聵聵”有“昏聵糊涂”義。漢揚雄《太玄·玄攡》:“曉天下之聵聵,瑩天下之晦晦者,其唯玄乎!”宋蘇軾《與米元章書》之二:“天下豈常如我輩聵聵邪?”
“憒憒”也有“昏聵糊涂”義。漢班固《詠史》:“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王導(dǎo))自嘆曰:‘人言我憒憒,后人當(dāng)思此憒憒?!?/p>
聵,《說文·耳部》:“亂也。”本義為“混亂,糊涂”。
憒,《說文·心部》:“聾也。”本義為“耳聾”,后引申出“糊涂”義。
“聵”“憒”分別組成疊音詞“聵聵”“憒憒”,詞義相同。
毫芒—毫毛
此四者皆我所固有,其初發(fā)時毫芒如也。及推廣將去,則廣大無窮。(《語略》卷十三)
毫芒,《語類》卷五十三作“毫毛”。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細(xì)毛”。
毫,《集韻·毫韻》:“長銳毛也?!北玖x為細(xì)而尖的毛,后引申出“極細(xì)微,細(xì)小”義。
芒,《說文·艸部》:“艸耑也?!北玖x為某些禾本科植物籽實外殼上針狀的尖毛?!秴问洗呵铩彆r》:“得時之稻,大本而莖葆,長秱疏穖,穗如馬尾,大粒無芒。”漢劉楨《魯都賦》:“黍稷油油,秔族垂芒?!?/p>
“毫芒”有“細(xì)毛”義?!俄n非子·喻老》:“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睍x葛洪《抱樸子·釋滯》:“離朱覿毫芒于百步?!?/p>
“毫毛”也有“細(xì)毛”義。《荀子·賦》:“精微乎毫毛,而盈大乎宇宙?!薄端貑枴ご桃摗罚骸安∮性诤撩砝碚?,有在皮膚者?!?/p>
翻然—幡然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是“隱君以求其志”。及翻然而起,“使是君為堯舜之君,使是民為堯舜之民”,是“行義以達(dá)其道”。(《語略》卷十七)
翻然,《語類》卷四十六作“幡然”。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迅速轉(zhuǎn)變貌”。
按:“翻然”有“迅速轉(zhuǎn)變貌”義。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若能翻然大舉,建立元勛,以應(yīng)顯祿,福之上也?!薄端鍟奂o(jì)下》:“若有識存亡之分,悟安危之機(jī),翻然北首,自求多福?!?/p>
幡,通“翻”,義為“變動;反覆”?!稘h書·禮樂志二》:“幡比翄回集,貳雙飛常羊。”《漢書·高帝紀(jì)下》:“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顏師古注引三國魏如淳曰:“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勢易也?!?/p>
“幡然”也有“迅速轉(zhuǎn)變貌”義?!睹献印とf章上》:“湯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薄盾髯印ご舐浴罚骸熬又畬W(xué)如蛻,幡然遷之?!睏顐娮ⅲ骸搬εc翻同?!?/p>
1.污穢—不凈
性譬之水,本皆清也。以凈器盛之,則清;以污穢之器盛之,則臭。(《語略》卷十二)
污穢,《語類》卷四作“不凈”。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不干凈”。
“污穢”有“骯臟,不干凈”義?!抖鼗颓?十恩德>之六》:“干處與兒眠,不嫌污穢與腥羶?!痹盍垺度章勪洝罚骸肮耪撸乐蒙?,以七體為貴,羊首牛首,肩臑心肺,皆上體也;至于腎腸臀足之類皆不用,以其在下而汚穢也。”
“污穢”“凈”為反義詞,與“不凈”則語義相同。
2.資稟—資質(zhì)
好仁者,自有一般人資稟較寬和溫厚。(《語略》卷十三)
資稟,《語類》卷二十六作“資質(zhì)”。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品性資質(zhì)”。
按:“資稟”義為“天資;稟性”。又如《除尚書右丞諸公免書》:“某駕駛寒陋,資稟冥煩?!薄端疂G傳》第六一回:“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氣,資稟聰明?!?/p>
“資質(zhì)”有“稟性、天賦”義?!稘h書·梅福傳》:“故京兆尹天章資質(zhì)忠直,敢面引廷爭?!薄墩Z類》卷七十:“大抵資質(zhì)柔巽之人,遇事便不能做事。”
另,《漢語大詞典》“資稟”條只有“規(guī)定發(fā)給的糧米”義項,當(dāng)補“天資;稟性”義。
3.利欲—利祿
義剛曰:“韓公雖有心學(xué)問,但于利欲之念甚重?!保ā墩Z略》卷十八)
利欲,《語類》卷一百三十七作“利祿”。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貪圖財利”。
按:“利欲”的“利”為名詞,義為“爵賞,利祿”?!秶Z·晉語九》:“夫以城來者,必將求利于我?!表f昭注:“利,爵賞也?!薄抖Y記·表記》:“事君大言入則望大利,小言入則望小利?!编嵭ⅲ骸袄?,祿賞也。”“利欲”的“欲”是動詞,“利欲”就是對爵賞、利祿等私利的欲望?!豆侍締坦珡R碑》:“雅性謙克,不吝于利欲?!薄侗阕印徟e》:“不為利欲動,不為屬讬屈。”
“利祿”的“利”則是動詞,義為“貪愛,喜好”?!抖Y記·坊記》:“先財而后禮,則民利?!编嵭ⅲ骸袄q貪也。”《史記·宋微子世家》:“督利孔父妻……十年,華督攻殺孔父,取其妻。”“利祿”就是貪圖爵祿。又如《禮記·表記》:“事君三違而不出竟,則利祿也。”鄭玄注:“違,猶去也。利祿,言為貪祿留也。臣以道去君,至于三而不遂去,是貪祿?!?/p>
《語略》與《語類》中的異文同義現(xiàn)象頗為普遍。從詞匯學(xué)的角度看,它記錄了宋元時期的詞匯使用特征;從文獻(xiàn)角度看,它為《語略》與《語類》的整理、??碧峁┲匾馁Y料。因此,全面發(fā)掘、整理這些異文,對于我們研究古漢語同義詞、詞匯訓(xùn)詁以及朱子文獻(xiàn)整理都極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