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江蘇揚州黃莊東漢窯址、北宋墓葬發(fā)掘簡報

2024-01-01 14:18:34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春秋 2023年5期

【關(guān)鍵詞】東漢磚窯;北宋墓葬;江蘇揚州

【摘要】2021年3月23日~5月26日,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揚州市邗江區(qū)甘泉街道黃莊發(fā)掘了3座東漢陶窯和15座北宋墓葬。其中3座陶窯東距1981年發(fā)掘的老虎墩東漢墓200米,可能服務于老虎墩漢墓的營建;15座北宋墓葬皆為小型豎穴土坑墓,分布集中,排列有序,保存狀況較好,出土了包括陶器、瓷器、釉陶器、銀器、臘器、銅器、漆木器和銅錢在內(nèi)的隨葬品45件。本次發(fā)掘不僅豐富了廣陵地區(qū)東漢高等級墓葬的文化內(nèi)涵,也為研究揚州地區(qū)北宋墓葬文化提供了新的資料。

2021年3月23日至5月26日,為配合揚州市邗江區(qū)拆遷安置房建設(shè)工程,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邗江區(qū)甘泉街道黃莊發(fā)現(xiàn)的遺跡進行了配合性發(fā)掘。

發(fā)掘區(qū)位于揚子江北路東北,海拔32米,東南距北宋揚州城10.9公里(圖一)。共布設(shè)10米×10米的探方10個,后又在發(fā)掘區(qū)北部和東南擴方,發(fā)掘總面積1200平方米。清理東漢陶窯3座,編號為Y1、Y2、Y3,北宋墓葬15座,編號為M1、M3—M11、M13、M14、M17—M19,另有元代墓葬2座(M12、M16)、明代墓葬2座(M2、M15),以及1座時代不明的火葬墓(M20)(圖二)。其中東漢陶窯和北宋墓葬均開口于現(xiàn)代耕土層下,特別是北宋墓葬,分布集中,保存狀況較好,排列有序,出土了較為豐富的隨葬品。

一、東漢陶窯

共3座,分別為Y1、Y2、Y3。開口周邊分布有大片的黃黏土、草木灰和燒土塊,除部分殘磚外,未發(fā)現(xiàn)遺物。

(一)Y1

位于發(fā)掘區(qū)中部,被M8、M9、M10打破,由操作坑、窯門、窯室構(gòu)成,方向72°(圖三)。

操作坑略呈橢圓形,開口長3.05米,寬2.02米,深0.68米,底部有一層草木灰。東部有一長2.13米、寬2.35米、深0.35米的淺坑與之相接。

窯門長0.35米,高0.34~0.4米,寬0.56米,由青磚砌筑,僅存部分殘磚。通過長0.36米、寬0.56~0.84米、高0.32~0.44米的火道與窯室相連。

窯室分為火膛和窯床兩部分,東、西、南三壁存厚約0.17米的紅燒土?;鹛牌矫媛猿拾雸A形,大部分被破壞,長2.24米,最寬處0.93米,深0.98米。窯床呈長方形,中部被破壞,距開口0.52米,南北長2.47米,東西寬2.25米。表面較平整,有一層厚8厘米的青灰色燒結(jié)層,床壁呈斜坡狀。

窯內(nèi)出土少量碎磚,規(guī)格有兩種,一種為寬16.5厘米、厚5.3厘米的素面磚,一種為寬16.5厘米、厚5.9厘米的細繩紋磚。

(二)Y2

位于發(fā)掘區(qū)西南角,Y1西南5米處,由操作坑、窯門、窯室等構(gòu)成,方向162°。操作坑平面略呈圓形,開口長3米,寬2.95米,深0.74米。底部略呈方形,較平整,長1.41米,寬1.46米,有一層草木灰。

窯門高0.45米,寬0.5米,深0.56米,門口處平鋪兩塊青磚。通過長0.56米、寬0.3~ 0.52米、高約0.5米的斜坡火道與窯室相連。

窯室分為火膛和窯床兩部分,東、西、南壁生土經(jīng)高溫燒烤,形成厚0.1~0.26米的紅燒土?;鹛砰L2.02米,最寬處0.77米,深0.71米。窯床呈長方形,南北長2.08米,東西寬2.17米,表面較平整,有一層青灰色燒結(jié)層,床壁呈斜坡狀。床面有9條南北向平行的黑色痕跡。窯內(nèi)殘留少量寬16.5厘米、厚6厘米的碎磚。

(三)Y3

位于發(fā)掘區(qū)東南部,Y1東南9.5米處,由操作坑、窯門、窯室構(gòu)成,方向100°(圖四)。

操作坑開口略呈橢圓形,南北長2.87米,東西寬2.15米,深0.81米。底部較平整,有少量草木灰,略呈方形,邊長約1.75米。

窯門由青磚砌筑,高0.32米,寬0.51米,深0.41米。通過長0.4米、寬0.52米、高0.36~ 0.45米的火道與窯室相連。

窯室平面呈橢圓形,南北長0.82米,東西寬0.71米,深0.71米,頂部由青磚砌筑,整體塌落進窯室內(nèi)。周壁有厚0.13米的青灰色燒結(jié)層,自上而下向內(nèi)斜收,底部凹凸不平(圖四)。

窯內(nèi)出土少量碎磚,皆飾細繩紋,分為兩種規(guī)格,一種為長30.3厘米,寬15.5厘米,厚5.3厘米,一種為寬16.5厘米,厚5.8厘米。

二、北宋墓葬

(一)墓葬形制

共15座,形制基本相同,皆為小型豎穴土坑單人墓,以較為典型的M6、M8和M19為例介紹如下。

1.M6位于發(fā)掘區(qū)中部,方向97°??涌诔侍菪?,距現(xiàn)地表0.2米,長3.12米,寬0.74~0.97米。四壁略斜內(nèi)收,壁面略加修整,墓底近長方形,長2.8米,寬0.72~0.80米,深1.52米。東壁距開口0.68米處有一高0.23米、寬0.15米、深0.12米的小龕,龕壁粗糙,龕中置瓷注壺1件。西壁距開口0.75米處修治生土二層臺,長0.72米,寬0.14米。葬具為一杉木質(zhì)單棺,由蓋板、頭側(cè)和腳側(cè)擋板、左右側(cè)板及底板6部分組成,保存較好。蓋板殘長2.54米,殘寬0.5~0.6米,中部稍凸起,最厚處0.06米;左右側(cè)板長2.35~2.4米,高0.56~0.6米,前寬后窄,中部向外凸出,最厚處0.065米;頭側(cè)板寬0.51米,殘高0.22米,厚0.02米;腳側(cè)板寬0.41米,殘高0.42米,厚0.02米;底板平面呈梯形,長2.5米,寬0.47~0.62米,厚0.08米。頭側(cè)、腳側(cè)擋板與左右側(cè)板通過凹槽扣合,與蓋板通過鐵質(zhì)棺釘連接,棺釘銹蝕后在蓋板上留下7個孔隙。人骨保存差,僅殘存少量骨渣(圖五)。

與M6相同,M1、M3、M5、M11、M13等5座墓在棺前或棺后分別留有寬0.15~0.27米、高基本與棺平齊的生土臺,M13東南壁(頭側(cè))也有小龕,龕內(nèi)置釉陶罐1件。

2.M8位于發(fā)掘區(qū)南部,方向105°,與M9、M10一致,三墓基本坐落在Y1窯床范圍內(nèi),兩兩間隔相近。開口近長方形,距現(xiàn)地表0.2米,長2.3米,寬0.54~0.6米。四壁向下斜內(nèi)收,壁面略加修整,無壁龕。墓底為長方形,長2.2米,寬0.47~0.5米,深0.87米。葬具基本不存,殘存棺板痕跡長1.93米,寬0.34米。人骨不存。棺內(nèi)東部隨葬釉陶罐、瓷盞、瓷碗、镴釵各1件。

3.M19位于發(fā)掘區(qū)北部,方向125°(圖六)。坑口近長方形,長3.23米,寬0.84~0.98米,距現(xiàn)地表0.2米。四壁向下斜內(nèi)收,壁面略加修整。墓底略呈梯形,長3.04米,寬0.71~0.87米,深1.82米。葬具保存較好,形制與M6木棺相同。蓋板長2.58米,寬0.44~0.60米,中部向外弧凸,最厚處0.065米;側(cè)板長2.25~2.42米,高0.467~0.492米,中部向外弧凸,最厚處0.05米;底板長2.65米,寬0.42~0.65米,厚0.08米。人骨保存差,僅殘存少量骨渣。頭側(cè)棺板外隨葬釉陶罐2件,其內(nèi)出土紗冠構(gòu)件、木梳各1件,木筷1雙及銅錢18枚。

(二)出土器物

15座墓共出土器物45件(套),包括陶器1件、釉陶器13件、瓷器6件、金屬器8件(套)、漆木器9件(套)、銅錢8套。除銅錢多散置于棺內(nèi)和個別瓷器、釉陶器置于壁龕外,其余器物基本都發(fā)現(xiàn)于墓主頭部及其周圍。陶器、釉陶器、瓷器除2件瓷碗較完整外,其它17件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1.釉陶器共13件,包括罐11件、壺1件、碗1件。

罐11件。其中M13∶6因殘破較甚形制不明,其余10件可根據(jù)系的數(shù)量分為A、B兩型。

A型四系,9件。根據(jù)系的形態(tài)又可以分為橫系、豎系2個亞型。

Aa型橫系,5件。M3∶5,侈口,斜沿,尖唇,鼓腹向下斜收,三系破損,凹底。胎質(zhì)不均勻,呈青灰色、暗紅色,輪制痕跡明顯。醬綠色釉,內(nèi)施全釉,外施釉僅至肩部,釉面不均,脫釉明顯??趶?厘米,最大腹徑17厘米,底徑9.1厘米,高22.4厘米(圖七,1;圖八,1)。

Ab型豎系,4件。M9∶2,口微侈,平沿,圓唇,束頸,球形腹,向下斜直內(nèi)收,凹底。磚紅色胎,醬釉,外施釉至最大腹徑處,內(nèi)施釉至頸部,釉面不均,有流釉、脫釉現(xiàn)象。口徑8.5厘米,最大腹徑18.5厘米,底徑8.2厘米,高22厘米(圖七,2;圖八,2)。M18∶1,口微侈,平沿,圓唇,束頸,鼓腹向下斜直內(nèi)收,凹底。磚紅色胎,醬釉,外施釉至最大腹徑處,內(nèi)施釉至頸部,釉面不均,有流釉、脫釉現(xiàn)象。口徑8.7厘米,最大腹徑16.2厘米,底徑8.64厘米,高25.2厘米(圖七,3;圖八,3)。

B型雙系,僅1件。M10∶2,侈口,圓唇,頸部斜直,球形腹,凹底?;姨ィ馐┮粚踊瘖y土,淡青色釉,釉層極薄,施釉至最大腹徑處,有流釉痕跡??趶?.5厘米,最大腹徑14.7厘米,底徑7.0厘米,高17.7厘米(圖七,4;圖八,4)。

壺1件。M4∶1,口沿、流和把手均破損,球形腹,平底微內(nèi)凹。肩部飾兩周凹弦紋,雙系。紫胎,醬黃色釉,外施半釉,內(nèi)施釉至頸部,釉面不均勻,脫釉明顯。最大腹徑16.9厘米,底徑9厘米,殘高18.2厘米(圖七,5)。

碗1件。M17∶1,器形不規(guī)整,侈口,底部凹凸不平。醬釉,內(nèi)外施全釉,釉面不均勻,脫釉明顯??趶?0.3厘米,底徑6.3厘米,高4.3厘米(圖七,6)。

2.陶器1件,罐。M1∶2,泥質(zhì)灰陶??诓繗?,長頸,鼓腹向下斜收,平底。最大腹徑16厘米,底徑11.6厘米,殘高23.5厘米(圖七,7)。

3.瓷器共6件,包括注壺3件、碗2件、盞1件。

注壺3件。M6∶1,口沿破損,把手、流殘失。侈口,直頸,圓肩,豎式雙系位于肩部,與口、流位置相垂直,鼓腹,圈足。灰白胎,青釉,外施全釉,內(nèi)施釉至頸下部,釉面厚薄不均勻。頸、肩部飾多道凹弦紋??趶?0.8厘米,最大腹徑15厘米,底徑7.4厘米,高21.8厘米(圖九,1)。M11∶1,口沿破損,流缺失。侈口,直頸,溜肩,雙系,腹部向下弧收,圈足,與流相對一側(cè)有把手?;野滋ィ馐┮粚踊瘖y土至近底處,內(nèi)施化妝土至半頸處。黃釉,外施全釉,內(nèi)施釉至半頸處,脫釉較嚴重。器身素面無紋??趶?.4厘米,最大腹徑11.8厘米,底徑6.5厘米,高20厘米(圖九,2;圖八,5)。M17∶2,口沿、把手破損,侈口,斜頸,溜肩,雙系,鼓腹,矮圈足。紫胎,醬釉,外施釉至近底處,內(nèi)施釉至半頸,釉面不均勻,有流釉、脫釉現(xiàn)象。肩部飾兩周凹弦紋,下腹部飾一周凹弦紋。口徑10.4厘米,最大腹徑13.8厘米,底徑7.1厘米,高20.5厘米(圖九,3)。

碗2件。M8∶3,唇口,弧腹近直,平底微凸。白胎粗糙,白釉,內(nèi)外施全釉,器身有大量細密沙眼??趶?1.3厘米,底徑3.6厘米,高4.4厘米(圖九,4;圖八,6)。M14∶1,侈口稍變形,弧腹,高圈足。白胎,青釉,內(nèi)施全釉,外施釉至圈足,有流釉痕跡。碗內(nèi)上部和腹底之間各有一周刻劃弦紋??趶?5.8厘米,底徑6.1厘米,高6.7厘米(圖九,5;圖八,7)。

盞1件。M8∶2,侈口,弧腹,臥足。致密白胎,青白釉,釉面瑩潤,內(nèi)施全釉,外施釉至底??趶?.6厘米,底徑4.4厘米,高3.2厘米(圖九,6)。

4.漆木器共9件(套),包括漆盤1件、木筷3雙、木梳2件、冠構(gòu)件2件、不明木器1套。

漆盤1件。M13∶5,斂口,平底,薄木胎,內(nèi)髹暗紅色漆,外髹黑褐色漆,素面無紋。口徑14厘米,底徑8厘米,高3.8厘米,厚0.2厘米(圖一〇,1)。

木梳2件,形制基本一致。整木制作而成,弧背,由中部向兩端逐漸變薄,梳背與齒端之間有一道凹線紋。M19∶3,梳背殘長9.9厘米,最厚處1.5厘米,齒殘長2.3厘米(圖一一,1)。

冠構(gòu)件2件,出土于墓主頭部附近,形制基本一致,由整根木片簡單削制而成,頭部稍寬,呈尖狀,尾部較窄長,其上粘連有部分紗質(zhì)織物殘留痕跡。M19∶1,通長23厘米,前寬2.3厘米,后寬1.3厘米,厚0.2厘米(圖一一,2)。

木筷3雙,形制基本一致。M19∶2,兩支長短不一,一端尖,直徑0.4~0.5厘米,制作粗糙,表面有明顯削制痕跡。分別長20厘米和21.3厘米(圖一一,3)。

木器一套4件,出土于M7墓主頭部附近,用途不明。M7∶1兩端尖頭,中部有一邊長約2.75厘米的方形凹槽,槽內(nèi)有一直徑2.2厘米的圓洞。長9.6厘米,寬2.9厘米,最厚處1.5厘米(圖一一,4)。

5.金屬器共8件(套)。

銀耳環(huán)2件(套)。表面氧化呈墨綠色。M13∶2,一對,形制相同,為銀絲彎折成環(huán)狀,尾部弧彎。最粗處直徑0.3厘米,通長2.8厘米(圖一二,1)。M14∶2,為銀絲彎折為環(huán)狀,頭粗尾細,尾部波折。通長3.8厘米(圖一二,2)。

镴釵4件(套)。皆出土于墓主頭部附近,顏色近銀白,質(zhì)地較輕,有韌性,表面有黑色和白色氧化痕跡。M3∶2,共3件,皆為雙股,頭粗尾尖。最長者17厘米,最短者16.6厘米,直徑0.2~0.3厘米(圖一二,3)。

銅鏡2件。M9∶1,碎成多塊,圓形,橋形鈕,素面。直徑11.1厘米,緣寬0.5厘米,厚0.2厘米(圖一〇,2)。M13∶1,圓形,鈕部殘損,銹蝕較嚴重。一周凸弦紋將鏡背紋飾分為兩部分,內(nèi)區(qū)紋飾大致可辨為花鳥紋,外區(qū)紋飾模糊不可辨。出土時周圍有大量漆皮,應是放置于漆器中。直徑9厘米,緣寬0.3厘米,厚0.2厘米(圖一二,4)。

6.銅錢共8套44枚。唐代錢幣最多,共32枚,主要為開元通寶,有30枚,其余2枚為乾元通寶。錢文隸書,直徑2.25~2.6厘米,厚0.1~0.15厘米,部分錢背飾一道或兩道月牙紋。其次為北宋錢幣,共11枚。包括元豐通寶、天圣通寶各2枚,至道元寶、咸平元寶、元祐通寶、宋元通寶、皇宋通寶、太平通寶、祥符通寶各1枚。錢文楷書、篆書、隸書、草書均有,直徑2.4~2.5厘米。

漢代五銖錢僅1枚。M19∶4-3,錢體輕薄,面有外緣、無穿廓,背有外緣、穿廓,錢文篆書,磨損較甚。直徑2.8厘米,厚0.05厘米。

結(jié)語

1981年,揚州博物館曾在本次發(fā)掘的窯址以東200米處的老虎墩發(fā)掘了一座東漢大型磚室墓,被認為是東漢中期的某一代廣陵王或其重臣的墓葬。墓中出土青磚長33厘米,寬16厘米,厚6厘米[1],與本次發(fā)掘的3座窯址所出青磚形制類似,故推測Y1、Y2、Y3的時代為東漢時期。其中Y1、Y2可能是老虎墩漢墓營建時專為其燒造青磚的磚窯,Y3規(guī)模較小,有可能用于燒造小型陶器或僅為灶坑。3座窯址的發(fā)掘豐富了東漢時期廣陵地區(qū)高等級墓葬的文化內(nèi)涵。

本次發(fā)掘的15座土坑豎穴單人墓,其形制、隨葬品組合及出土位置皆與揚州四季金輝北宋景德二年(1005)萬夫人墓和景德四年(1007)劉六到墓[2]相似,基本符合揚州地區(qū)北宋時期小型墓葬的特征。墓葬出土的瓷器多有長期使用的痕跡,M8中出土的瓷碗M8∶3與瓷盞M8∶2分別呈現(xiàn)出五代與北宋晚期的特征,因此不可用于具體年代推斷。而出土錢幣和明器色彩濃厚的釉陶器較多,可作進一步斷代的依據(jù)。M3、M7、M19所出釉陶罐M3∶5、M7∶1、M19∶6與北宋景德二年(1005)萬夫人墓所出釉陶罐M2∶2形制接近[2],故這3座墓的年代約為北宋早期;M14出土錢幣年代最晚者為“元豐通寶”,說明其年代應不早于元豐年間(1078—1085),M8、M13出土錢幣年代最晚者為“元祐通寶”,其時代則不早于元祐年間(1086—1094)。這15座北宋墓葬的發(fā)現(xiàn)為完善揚州地區(qū)北宋時期小型墓葬的年代序列提供了新的資料。

北宋墓葬中出土了6件瓷器,窯口特征較為明顯,經(jīng)鑒定可知:注壺M6∶1為衡州窯產(chǎn)品,M11∶1為壽州窯產(chǎn)品,M17∶2為宣州窯產(chǎn)品;碗M8∶3、盞M8∶2為景德鎮(zhèn)湖田窯產(chǎn)品,碗M14∶1為繁昌窯產(chǎn)品。這些瓷器的出土為研究五代至北宋瓷器相關(guān)問題,了解當時社會生活提供了新的資料。

————————

[1]揚州博物館.江蘇邗江縣甘泉老虎墩漢墓[J].文物,1991(10).

[2]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系,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揚州四季金輝南唐墓和宋墓考古發(fā)掘簡報[J].江漢考古,2017(1).

〔責任編輯:遲暢〕

石棉县| 淮安市| 延吉市| 雅江县| 永顺县| 南京市| 临城县| 衡山县| 庄河市| 攀枝花市| 正镶白旗| 沈丘县| 三河市| 白玉县| 韩城市| 景泰县| 滕州市| 济阳县| 封丘县| 南郑县| 贡嘎县| 会宁县| 巩留县| 湘阴县| 当涂县| 翁牛特旗| 吴桥县| 浦县| 繁昌县| 都兰县| 湘潭市| 清镇市| 长海县| 平邑县| 旬阳县| 新安县| 昭苏县| 德州市| 威远县| 资中县|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