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燕麗
〔摘? ? 要〕? 小學科學學習很多只停留在表面,為加強小學科學“沉浸式”學習,以“央管虛擬實驗”作為載體,在虛擬世界中進行建模,依據(jù)“以虛輔實”的設計思路,建立感知沉浸、思維沉浸和心智沉浸三個“沉浸式”學習模塊。通過多樣化、動態(tài)化的感官整合為“沉浸式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可設計可交互的實驗場景為思維發(fā)展搭建支架,通過多變化智能化的拓展方法為學習評價提供依據(jù),以此改變學生學習小學科學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動參與、合作探究。
〔關鍵詞〕? 小學科學;央館虛擬;“沉浸式”學習;以虛輔實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2? ? 010-012
小學科學課堂上所需的資源較多,教師往往很難正常開展教學,學生無法“沉浸式”探索科學界的奧秘規(guī)律。借助于“央館虛擬實驗”,利用現(xiàn)實(又稱VR)、多媒體和仿真等技術,在計算機上營造可輔助、部分替代傳統(tǒng)實驗各操作環(huán)節(jié)的相關軟硬件操作環(huán)境,實驗者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操作實驗,開展各種實驗項目,讓學生在感知、思維、心智中“沉浸式”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不再浮于表層,優(yōu)化小學科學素養(yǎng)的沉淀。
一、具象感知:多模化的感官整合,以虛輔實,為“沉浸式”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單單依靠聽覺的學習方式,學生收獲的信息是單一的。相關機構研究表明,通過單一的學習形式,如,閱讀文字或觀看圖片,學習效率約為10%。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央館虛擬技術,利用三維立體、多元驅動、萬象場景三種“感知”,全面覆蓋學生學習。在虛擬實驗中創(chuàng)設各種感知情境,對學生多種感官形成一定沖擊,可使學生全方位、具象地感知學習,大幅度提高學生小學科學的學習效率。
(一)“三維立體感知”啟全景式學習
小學科學實驗涉及領域眾多,以往多將資料編制成圖片。利用“央館虛擬實驗”設備,將原有的二維照片與文字信息轉變?yōu)槿S立體的,使知識學習從2D轉化為3D,從平面圖片轉化為視頻動畫,從而實現(xiàn)仿真虛擬實驗、三維結構的交互性、三維結構的可視化,讓小學科學學習更深層化和具體化,大大增強學生對小學科學知識的全景式感知體驗。
如,在學習“植物生長”時,對于某些生長于難尋地區(qū)的植物,可采用“央館虛擬實驗”設計植物生長動畫,從而實現(xiàn)學生對植物的觀察。不單是通過平面圖片觀看,設計完整的植物生長周期,動態(tài)呈現(xiàn)植物的生長變化,讓生長時間軌跡覆蓋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學生還可通過虛擬實驗多方位觀察植物一年的生長狀態(tài)和外部生長變化。三維動畫讓學生更身臨其境地感知,更完整地觸發(fā)學生學習技能。
(二)“多元驅動感知”促交互式學習
不論是以講知識為主,還是以看圖片為主的科學課堂,學生接受的感覺過于簡單化。在央館虛擬現(xiàn)實技術中,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生成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借用設備為學生提供關于聽覺、視覺、觸覺的感官模擬,并通過鼠標、鍵盤等設備操作實現(xiàn)人機交互。單方感知變?yōu)槎喾礁兄Y合,“多元感知”驅動學生對小學科學的學習更有深層次的體驗。
如,在學習《彈簧測力計》一課中,學生要觀察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具體使用方法,利用“央館虛擬實驗”,學生可以在鼠標控制下研究彈簧測力計內外部結構特征,并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眾多物品,在虛實結合下加深對工具的了解。
(三)“萬象場景感知”激具象式學習
實驗材料有部分較難獲得,有時教師會用其他物品替代實驗場景,學生的感觀大大減弱。借助央館虛擬技術組織學生學習科學活動,學生不僅能體驗逼真的實驗場景,還有更多選擇。虛擬技術可以提供瞬間轉換場景的可能性,將整個科學實驗過程由多個不同的生活場景拼接起來,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讓學生從起始到結束完整感受實驗過程。
如,在《動物是怎樣適應新環(huán)境的》一課中,聚焦問題“動物如何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設計三個環(huán)節(jié),運用“央館虛擬實驗”,轉換不同動物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生存活動,通過比較青蛙、丹頂鶴以及植物等,在春、夏、秋、冬中行為活動的不同,進而分析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二、具身探究:可交互的實驗場景,以虛促實,為沉浸思維搭建支架
小學科學中涉及周期長、實驗條件難以滿足或操作準備復雜的實驗項目,是當前傳統(tǒng)演示實驗或無實驗模式的弊端。通過央館虛擬仿真實驗,學生的學習在虛擬技術構建起來的實驗操作環(huán)境中進行3D仿真實驗探究,將實驗課延伸到第二課堂。體驗周期完整、現(xiàn)象可視、變量嚴控的生物實驗探究,可將學生動手實踐與高階思維融合,規(guī)范學生對小學科學實驗的操作,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
(一)集零為整:完整周期場景育“關系思維”
“央館虛擬實驗”可突破實驗操作的空間和時間限制,對于小學科學中周期長或者需要耗費較長時間的實驗,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讓學生完整觀察到某些變化過程。如種植鳳仙花、飼養(yǎng)蠶等實驗,需要一個月乃至數(shù)月的時間,而利用虛擬仿真技術,把條件有所限制的教學內容放到理想化的情境中,在一堂課內高效完成自主實驗探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實驗。完整的實驗周期讓學生對生物生長有了整體化的閉合思維,極大地提升了實驗“關系思維”能力。
(二)化隱為顯:可視現(xiàn)象場景育“邏輯思維”
因生物生長環(huán)境、宇宙多樣變化、地球內部運動等無法采集到真實材料的實驗,會因涉及復雜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而成為學習難點。采用“央館虛擬實驗”,將虛擬和實際場景相結合,即將虛擬物體疊加到真實環(huán)境中,或者將真實物體添加到虛擬環(huán)境中,讓學生在可視化的狀態(tài)下開展探究實驗。通過將可視化物質放入虛擬場景,使難理解的結構或抽象、看不見、摸不到的物質形象化,使課堂教學化難為易,能夠幫助學生認識科學本質,形成思路簡單化的“邏輯思維”,厘清小學科學知識關系,更好地掌握科學知識的深層理念。
(三)化繁為簡:嚴控變量場景育“批判思維”
小學科學實驗反應受很多內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且各因素間又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較難簡便精確地控制單一變量,這使實驗結果不易觀察。利用央館虛擬現(xiàn)實技術開展探究活動,可排除天然干擾,嚴格控制每個變量條件,嚴格控制每個外部影響因素。絕對化的實驗條件可讓每位學生真正、絕對地完成變量探究過程。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完成多個條件的探究,在精準探究中形成“批判思維”,真正讓學生用心體會后掌握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真心拓展:智能化的拓展方法,虛實相融,為沉浸評價提供依據(jù)
學習以學生為主,實驗課堂的器材、步驟都是教師限定好的,往往不利于學生知識的進化構建。可以借助“央館虛擬實驗”平臺的實驗創(chuàng)編功能開展研究性課題,布置一些科學學習延伸拓展內容,供學生自我思考。學生利用創(chuàng)編系統(tǒng)中的3D實驗器材庫,自主設計新的實驗方案,并在平臺上不斷試錯糾錯、競賽探索、發(fā)展創(chuàng)新。不落窠臼的拓展學習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提高思維、認知、素養(yǎng)等。
(一)試誤型拓展:“思維織密”生長可見
小學科學教學領域,需要觀察、研究物質的變化發(fā)展,必須關注過程,而央館虛擬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試誤過程,幫助學生在實驗拓展過程中反復學習。在開展虛擬實驗操作時,虛擬系統(tǒng)會全程跟蹤學生的操作過程。如學生實驗操作有誤,系統(tǒng)還會以逼真的場景提示,并及時糾正錯誤的操作步驟。學生通過在虛擬平臺上反復試錯,可不斷加深實踐體驗,拓寬實驗學習內容,形成縝密思維,以至于產生沉浸感,更好地理解小學科學實驗原理和內容。
如《月相變化》一課,在以往傳統(tǒng)學習方式中,學生首先猜測月相的形成原因,然后模擬在宇宙中俯視觀察太陽、地球和月球的三球關系,從而判斷猜測正確與否。這樣的觀察角度單一,無法幫助觀察者真正理解月相變化的原因。利用虛擬技術,不但單可以從宇宙的角度觀察,還可轉變不同方位觀察到三球的運動關系,在轉變角度觀察中多次批判自身的猜測,亦可以通過虛擬技術的幫助,模擬人們在地球上觀察月相變化的過程。這突破了傳統(tǒng)演示的視角局限,幫助學生真正地建構空間概念。
(二)競賽型拓展:“認知結構”生長可見
“央館虛擬實驗”學習環(huán)境可以整合競賽化的特點,競賽可設計科學點數(shù)、科學積分和科學排行榜,強調角色的增強。虛擬競賽的主要特點是“參與”,讓學生以主角的身份參與到虛擬科學競賽之中去。在虛擬科學競賽中,一方面強化虛擬技能訓練,另一方面強化小學科學的知識概念,提高學生的認知結構,同時又強調學生學習科學過程的沉浸性和即時性。這種在虛擬世界中的競賽挑戰(zhàn)更受學生歡迎。
如,學生在學習“一炷香”計時工具時,全班8個小組分別設計、測量燃香的計時功能。項目設計成功者獲2積分,項目設計改良者獲4積分,項目設計遷移者獲6積分。通過觀察、設計燃香的規(guī)律,使學生遷移應用不同形狀的蠟燭計時工具的設計,以至深層次認知。
(三)創(chuàng)新型拓展:“科學素養(yǎng)”生長可見
在解決科學課堂實驗遺留問題中,利用央館虛擬技術可以適時進行創(chuàng)新拓展,學生可提出五花八門的問題,問題形式、問題內容可延伸課本知識。結合這些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分析,打破原有固定模式,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形成“問題—探究—問題”的學習循環(huán)。在虛擬實驗中,學生可創(chuàng)設一個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親自動手模擬實驗操作或充分發(fā)揮自己想象的情境,以此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感知力,提升小學科學素養(yǎng)。
如,學習“給動物分類”時,教師先讓學生利用虛擬現(xiàn)實眼鏡觀看,要求學生對看到的這些動物做出判斷,并說出其名字、生活區(qū)域和突出特點。學生對動物有一定認識,自然能夠積極參與辨識活動。針對動物分類標準,學生開始討論和思考。點到可以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時,讓學生根據(jù)這個標準,將熟悉的動物重新分類,學生再度進入熱議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央館虛擬實驗”,讓學生觀察動物,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虛擬技術展示的信息對學生的感官形成更強的沖擊。雖然沒有讓學生看到更多內容,但在情境設計方面形成突破,給學生帶來更大的觸動,其助學效果是極為可觀的。
在3~6年級每冊每單元科學教學中,都或多或少會涉及一些學生無法實際操作研究的實驗,借助“央館虛擬實驗”,將真實教學與虛擬實驗相結合,能突破感知簡單化、探究淺表化和素養(yǎng)虛無化的困境,實現(xiàn)高效的沉浸式學習,讓學生全身投入情境中學習,進而提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榮懷,鄭蘭琴,程薇.虛擬實驗及其學習者可信度認知[J].開放教育究,2012(6):9-15.
[2]蔡蘇,王沛文,楊陽.增強現(xiàn)實(AR)技術的教育應用綜述[J].遠程教育雜志,2016(5):27-40.
[3]鐘正,陳衛(wèi)東.基于VR技術的體驗式學習環(huán)境設計策略與案例實現(xiàn)[J].中國電化教育,2018(2):51-58.
[4]田元,周曉蕾,寧國勤,等.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研究:基于35項實驗和準實驗研究的元分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21(8):42-49.
[5]唐林,李施,唐燁偉,等.基于學科本體的化學虛擬實驗室模型構建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8(6):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