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孫頻的小說以獨到的視角、細膩的心理刻畫直面女性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體現(xiàn)出一種悲天憫人的人文主義關懷。在小說中,孫頻剖析部分女性知識分子復雜幽深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她們在城市生活的游離狀態(tài),揭露了在女性高度解放的今天,戴在女性身上的精神枷鎖仍未真正打開的現(xiàn)實。孫頻以關切的目光透視了部分女性知識分子的精神隱痛,表達了對其失落危機的思索與反思。
[關鍵詞] 女性知識分子? 價值虛無? 游離狀態(tài)
[中圖分類號] I207.4?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3)23-0022-04
孫頻作為“80后”作家,從創(chuàng)作之初就顯示出與青春寫作不同的嚴肅寫作的面貌,她的文字具有深度,她堅持關注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尤其關注女性在壓迫下的自我異化,在束縛下的掙扎與救贖,體現(xiàn)出一種悲天憫人的人文主義關懷。孫頻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女性知識分子形象,寫出了女性知識分子走出鄉(xiāng)村后,無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以及漂泊無依的狀態(tài)。她以關切的目光深入部分女性知識分子的內(nèi)心,透視其自我價值丟失的痛苦、尋求價值認同方法的扭曲,以冷酷的筆調(diào)寫出她們因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產(chǎn)生的幻滅。
一、對城市的游離
城市與鄉(xiāng)村、城市與人的矛盾一直是文學中常被討論的話題之一,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一直有作家書寫知識分子游離于城市的主題,郁達夫的都市“零余者”、沈從文的都市異鄉(xiāng)人和五四時期的鄉(xiāng)土作家群的作品都展現(xiàn)了農(nóng)村人與城市的隔膜。中國當代文學中,路遙塑造了《人生》中高加林這樣一個經(jīng)典的形象,他是一個出身農(nóng)村的知識青年,經(jīng)過多番努力欲融入城市,最終卻失敗了。農(nóng)村人感到自己是城市游離者的原因有多種,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外部原因與內(nèi)心掙扎,但這些游離者是孤獨的、痛苦的,在掙扎中感受內(nèi)心的撕裂。孫頻在小說中描寫了這樣一類獨特的在城市中游離的女性知識分子,她們大都來自鄉(xiāng)村,從小被灌輸了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通過個人努力考上了大學,甚至有的還有博士學歷,然而她們改變命運的美好幻想被冷酷的現(xiàn)實破滅,她們無法融入城市。
《光輝歲月》中的梁珊珊出生于一個小縣城,家境原本就普通,因為父親去世,全家只能靠母親一人的工資生活。憑借著聰慧與努力,梁珊珊考入了大學,進入了城市,并留在了城里的一家大型國有鋼廠工作,為了留在城市,她與男友分手。在鋼廠倒閉后,失業(yè)的梁珊珊不甘心就這樣回家,于是考上了研究生,在讀研期間做著三份兼職以支撐自己的開銷,一邊沉醉于城市的聲色犬馬,將自己裝扮成時尚女郎,任由自己沉淪于欲望中;一邊小心掩飾著自己的自卑。碩士畢業(yè)后,梁珊珊不停地更換工作,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然而由于金融市場的蕭條,同居男友破產(chǎn)后突然消失,失去方向的她再次回到校園讀博士,畢業(yè)后卻因為年齡過大,在北京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逐漸意識到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無法追上時代的腳步,梁珊珊最終選擇回到家鄉(xiāng),做一名中學教師。梁珊珊的三入校園體現(xiàn)了她的抗爭精神,但在不斷追逐中,她也迷失了自己。
《丑聞》中的張月如是一個中文系的女博士,她出生于農(nóng)村,獲得博士學位后進入高校當老師,從此開始以城里人自居,認為自己與鄉(xiāng)下來的維修工是不同的人,“中間隔著一個太平洋”[1],實際上,她經(jīng)濟條件并不富裕,租住在學校附近常需維修的老房子,精神上也從未真正擺脫自卑心理,仍然無法適應都市的節(jié)奏,除了上班外,常年自己一人蝸居在房子里,游離于整座城市之外,并將都市中普遍的一夜情自我美化成愛情,一邊嘴上說著這是崇尚民主自由、性解放,一邊內(nèi)心又因一夜情結(jié)束后對方的冷淡而耿耿于懷,幻想對方能給予其一點愛或者物質(zhì)上的好處??此企w面、高級的女性知識分子在“征服”城市的過程中,擺脫不掉自卑,經(jīng)歷著精神上的孤獨與幻滅。
《無相》中的于國琴在呂梁山長大,母親靠拉偏套養(yǎng)活全家七口人,她在接受了文化教育后心理上難以接受母親賺錢養(yǎng)家的方式,將其視為屈辱。上大學后,于國琴的學費靠助學貸款解決,生活費靠廖秋良資助,她既因生活有了著落而欣喜,又因要受別人資助而自卑,她將給廖秋良看自己的裸體視作接受其資助的代價,雖感到屈辱又難以拒絕,原生家庭的狀況為其帶來的恥辱感是難以磨滅的。于國琴不斷地用妓女的女兒的身份自虐般地羞辱自己,帶著憤怒離開鄉(xiāng)土,奔向城市,卻在城市文明與鄉(xiāng)村文明的夾擊中痛苦不已,擺脫不掉恥辱的精神烙印,這幾年大學生活也成為其不愿提起的傷疤。
二、對女性自我價值的追尋
張潔在《方舟》的扉頁上寫下“你將格外地不幸,因為你是女人”。在封建社會中,女性不僅被社會倫理秩序嚴格約束著,還要積極地維護男性的統(tǒng)治特權(quán),以男性代言人的身份出現(xiàn),自愿成為男性的附庸。五四新文化運動后,部分女性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勇敢逃離家庭,成為當時的新式女性,但仍未找到正確的獨立之路。如今,女性可以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追求經(jīng)濟獨立,并在婚姻中具有話語權(quán),但孫頻卻認為,“中國女性從未有過自己的自由與精神獨立”[2],仍然有精神上的困境,女性對男性的依附已經(jīng)成為幾千年來女性群體的集體無意識,即使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也未能擺脫這種觀念。
女性仍在潛意識里將自己的價值高低與男性關聯(lián)在一起,這使女性無法得到真正的自由。《自由故》中的女博士呂明月接受了高等教育,本應是一個精神獨立、有知識有文化的女性,然而她認為自身價值的高低由男性是否喜歡她決定。呂明月長相一般,但學習勤奮刻苦,快三十歲仍孤身一人。她渴望得到男性的喜歡與關注,一面厭惡男人因其學歷而對她高看一眼,一面又因有男人的喜歡而激動,甚至為了這份“女性的魅力認同”與讓她厭惡的王發(fā)財在一起,與五十歲的老板發(fā)生關系,為老板的心懷不軌而喜悅和得意。
她作品中的女性對安穩(wěn)家庭的尋覓過程是慘烈的,經(jīng)常在尋找中迷失自我,付出極大代價后,卻還是換來悲慘的結(jié)局?!兑刮疵摺分?,周爾園大學畢業(yè)后在家鄉(xiāng)的縣城中學工作,經(jīng)受了各種相親時來自男方的挑挑揀揀也沒能將自己嫁出去,于是在二十九歲那年又讀了碩士,三十三歲考上博士,到博士畢業(yè)時已年近四十。在這漫長的時間里,她一直渴望能有個男人同她談戀愛,對她憐香惜玉,最后,她嫁給了喪偶的五十五歲教授張復華,本想通過婚姻找到依靠,擺脫孤單、無依無靠的境地,但在無愛的婚姻里,她反而陷入了更大的寂寞與絕望,在苦等丈夫的問候短信中絕望地跳樓自殺。
將擺脫孤獨的掙扎與對愛的渴求寄托于男性身上并不會如愿以償,《撫摸》中張子屏的父母在她小的時候就雙雙去世,她在姑媽家長大,因寄人籬下,她學會了處處看人眼色,姑父還猥褻了她。考上大學后,她逃離了這個壓抑的生活環(huán)境,但在城市里,她既無可以依靠的家人,又無可以談心的朋友,孤身一人寂寞地活著,只能將網(wǎng)戀對象當成精神寄托,習慣每天與網(wǎng)戀對象打電話,聽著對方的聲音以此證明還有人在記掛著她,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存在的價值。網(wǎng)戀對象消失后,她又將這種自我價值的確認寄托在另一個男人李覺身上,在男人的撫摸中感受自己的存在,甚至不惜卑微地乞求他,她完全失去了尊嚴,以近乎自虐的扭曲的方式確認自己的存在。
用男性的喜愛來衡量自身價值的行為是愚蠢的、偏執(zhí)的?!冻舐劇分械膹堅氯缫枘行缘囊暯莵泶_認自己,因為院長與其“居心不良”的談話使其重新認識了自己,“她以前怎么都不敢承認自己也是有這等姿色的。顯然,現(xiàn)在她看上去又比從前高了一個檔次,好像她是女人界里最新進化出來的物種”[3],她因院長的青睞而得意,因院長的疏離而懷疑自己。由于周小華的崇拜,她對自身的魅力產(chǎn)生自信,又因周小華對她的冷淡而失去自信。張月如需要男人的著迷來挽救自己那岌岌可危的尊嚴,于是在故事的最后她孤注一擲地用身體引誘入室搶劫的維修工,以證明自己的魅力?!读璨ǘ伞分?,陳芬園靠奇裝異服、盛裝打扮去吸引別人的目光,憑借與看似優(yōu)秀的男性交往來獲得內(nèi)心的滿足,這是她向世界證明自己與眾不同的一種悲哀的方式。
這類女知識分子看上去擁有豐富的學識、體面的職業(yè),走在時代的前沿,且能不斷提升自己,她們個性鮮明、經(jīng)濟獨立,比傳統(tǒng)女性擁有更多選擇的權(quán)利與自由,是女性群體解放與進步的代表,但實際上,這類女性知識分子在精神上并不比傳統(tǒng)女性更自由,她們同樣被男權(quán)思想束縛,將幸福與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完全寄托在男性身上,淪為男性的附屬品,臣服于男性霸權(quán)之下,未能建立起自我的真實認知,喪失了真正的自由。
三、部分女性知識分子的信仰失落
物質(zhì)主義與享樂主義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許多人迷失了自己,沉溺于金錢與肉體愉悅中。孫頻在許多作品中就描寫了這樣一群理想幻滅的女性知識分子,她們被大眾視為“怪人”“書呆子”,陷入了孤獨的精神困境。
1.學歷的解構(gòu)
孫頻的小說中,許多男性會將征服高學歷女性視為證明自己的一種方式,并從中獲得男性自豪感?!蹲杂晒省分?,王發(fā)財與王進都因呂明月是博士而高看其一眼,王發(fā)財知道了呂明月的學歷后愿意收留她并不收房租,還對其百般寬容;王進因為她是博士而選擇她做情人,博士成為呂明月獲得男人喜愛的理由?!冻舐劇分械闹苄∪A是高中學歷,他因為沒有上過大學而崇拜高學歷的張月如。周小華因與女博士發(fā)生關系而覺得自豪,這極大地滿足了他作為男人的自信心,正如小說中所形容:“她感覺自己就像一塊被他壓在身體下面的大理石紀念碑,富麗堂皇地記載著他的戰(zhàn)績和榮光?!盵4]當與張月如發(fā)生關系后,她的博士光環(huán)逐漸消失,他覺得她不再有魅力,張月如只能以討好的方式獲得周小華的歡心?!豆廨x歲月》中,梁珊珊抵抗不住物質(zhì)與欲望的誘惑,先后做了老劉與老趙的情人,卻又天真地以為對方是喜歡、在乎她的,幻想能憑借自己的容貌與學歷抓住男人的心,使對方離婚娶她。然而這二人是因為她的年輕與學歷才對她感興趣,但梁珊珊對他們來說也僅僅只是無聊時的調(diào)劑品罷了。
2.墮落還是堅守
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浪潮中,部分知識分子既有著知識分子的清高,又無法抵擋物質(zhì)的誘惑,日漸墮落。《自由故》中的呂明月作為中文系的女博士,她無疑是高級知識分子,但在博士群體中,她的才華卻并不出眾,因此有編輯表達對其的欣賞時,她淚流不止。她以自己的學歷為榮,看不起沒文化的王發(fā)財,卻要靠他的收留才有容身之地。她內(nèi)心有某種知識分子的清高,厭惡將博士學位視為找工作的跳板的行為,向往海子的浪漫與理想,敢于放棄即將到手的博士學位,奔赴德令哈。她嫉妒有姿色的女博士,嫉妒她們可以憑借姿色尋求庇護、謀求特權(quán),一邊推拒著上司王進送的奢侈品禮物,一邊又因王進將禮物收回而遺憾與痛心。
《丑聞》中的張月如同樣是博士,在大學里教授文學,然而學生對其并不尊重,他們不認真聽課,在課上睡覺、玩手機、準備考研,他們學習文學并不是因為熱愛文學,而是為了混個學分,張月如講得聲嘶力竭,但卻無人傾聽。一些高校老師也失去了其知識分子的風骨,“他們在一起討論的不是唐詩宋詞,他們會討論自己是黑絲癖還是制服控”[4]。
《光輝歲月》中女博士梁珊珊三回校園,從本科讀到博士,然而這并不是因為她對學術有多么熱愛,而是因為她走投無路只好去讀書。梁珊珊建議學生們多背背《詩經(jīng)》與《宋詞》,但學生與校長都將她的提議當作笑話。家人因為其有博士學位而對她充滿期望,事實上,她也沒能成為什么大人物,為了救哥哥,她用肉體賄賂陳天東。她與師兄對知識分子價值信仰的討論充分反映了他們內(nèi)心的迷茫,“要么隨波逐流,要么在內(nèi)心偏安一隅”[5]。師兄選擇了隨波逐流,為了房子與本地女友閃婚,梁珊珊選擇回到家鄉(xiāng),內(nèi)心卻并不能獲得平靜,反而時常想起城市的繁華與喧囂,陷入更大的孤獨。《夜未眠》中的周爾園拒絕了先做愛再戀愛的戀愛方式,以神圣的態(tài)度對待感情,最終卻為了擁有容身之所,將自己嫁給了五十五歲的喪偶教授。
四、結(jié)語
部分知識分子在接受了精英教育后卻發(fā)現(xiàn)理想生活仍然如此遙遠。在到處都是誘惑的城市,知識分子是堅守自我還是跟隨浪潮、任憑自己墮落?這其中,女性知識分子經(jīng)歷了巨大的精神傷痛。
孫頻對女性命運的關注是深刻的,這種關注不僅停留在外在物質(zhì)條件上,更深入了女性的內(nèi)心,在其作品中書寫了各種類型的女性故事,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她筆下的女性知識分子因為知識改變命運,卻有始終無法融入城市的焦慮,盲目地將男性作為衡量女性價值的標準,試圖從男性身上獲得愛與滿足,最終,她們背負更沉重的精神枷鎖。不同時代的作家的作品離不開其寫作的時代背景,孫頻作為一個中文系出身的“80后”作家,成長在劇烈變化中的社會,親身感受了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女性知識分子在沉淪與清醒的掙扎中的精神隱痛?女性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這是孫頻替女性發(fā)出的時代之問。
參考文獻
[1] 楊若蕙.性別原罪與異化困境中的自我救贖——孫頻小說女性人物論[J].名作欣賞,2018(29).
[2] 于方方.孫頻小說中都市疏離者的精神肖像[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7(8).
[3] 管季.生活的常態(tài)與哲學的憂思——評孫頻《自由故》[J].創(chuàng)作與評論,2016(20).
[4] 周倩,劉竺巖.時代、體制與社會的邊緣——孫頻小說中的“邊緣人”書寫[J].文化學刊,2020(8).
[5] 廖瑞琳.孫頻小說《丑聞》的女性敘事[J].文學教育(上),2023(3).
(責任編輯 陸曉璇)
作者簡介:馮慶穎,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