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繼帥
(聊城大學(xué)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xué)院,山東聊城 252000)
朱彝尊是清代最具代表性的藏書家之一,其藏書規(guī)模之大、善本之富,向為學(xué)林艷稱。前賢時彥針對朱彝尊藏書的已有研究,側(cè)重于其收藏來源、書目題跋、流散情形,以及藏書與治學(xué)的關(guān)系等方面,并且積累了較為豐碩的成果。(1)陳心蓉:《朱彝尊藏書考述》,《嘉興學(xué)院學(xué)報》2010年第2期,第23-28頁;崔曉新:《朱彝尊曝書亭藏書來源新探》,《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年第8期,第49-51頁;李程:《朱彝尊藏書與〈詞綜〉的文獻采摭》,《國學(xué)學(xué)刊》2018年第4期,第112-120頁;陳曉華、李文昌:《朱彝尊書目題跋研究三題》,《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2019年第3期,第53-58頁;崔曉新:《〈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朱彝尊曝書亭藏本探微》,《古典文獻研究》第25輯上,南京:鳳凰出版社,2022年,第225-251頁等。但是,關(guān)于這批藏書目前的遺存數(shù)量、保存地點與學(xué)術(shù)價值,學(xué)界所做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與分析工作則相對不足,不少文獻尚未得到充分發(fā)掘與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相關(guān)議題的深入展開。(2)前舉已有的朱彝尊藏書研究論著,以及部分其他相關(guān)的古籍版本學(xué)著作,盡管時有對個別現(xiàn)存朱彝尊舊藏圖書的介紹,但以此為主題的專門研究,目前還很少見到?,F(xiàn)存的朱彝尊舊藏圖書,僅筆者管見所及者已有近二百六十種,分散收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日本靜嘉堂文庫等海內(nèi)外多家單位,其中不乏宋元佳刻、元明舊抄,極為珍貴。經(jīng)部圖書是朱彝尊藏書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支撐其生前經(jīng)學(xué)研究的具體文獻,已知現(xiàn)存者尚有四十余種。本文擬先以提要的形式,分別介紹這些經(jīng)部圖書的作者、卷帙、版本、鈐印、著錄等基本信息,以期為學(xué)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線索。(3)本文所界定的“經(jīng)部圖書”,包括“小學(xué)類”在內(nèi),排序大體參照朱彝尊《經(jīng)義考》及《四庫全書總目》。其他史、子、集三部圖書知見錄,整理已有端緒,尚待次第刊布。
1.《周易兼義》九卷《略例》一卷《音義》一卷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正義。明閩刻《十三經(jīng)注疏》本,十冊。現(xiàn)藏美國國會圖書館。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著錄,云:“卷內(nèi)有‘秀水朱氏潛采堂圖書’‘雙溪草堂圖記’等印記?!盵1]
2.《紫巖易傳》十卷
南宋張浚撰。抄本,三冊?,F(xiàn)藏日本靜嘉堂文庫。
原為皕宋樓舊藏,陸心源有跋,云:“每冊有‘秀水朱彝尊錫鬯氏’朱文方印、‘我生之年歲在屠維大荒落月在橘壯十四日癸酉時’朱文方印、‘吳騫字槎客別字兔床’朱文長印,蓋曝書亭藏書,后歸吳氏拜經(jīng)樓者。書分三冊,其第二、三冊封面題字猶竹垞筆也?!盵2]257-258《靜嘉堂秘籍志》卷一三著錄。[3]424
3.《三易備遺》十卷
南宋朱元升撰。抄本,四冊。現(xiàn)藏江蘇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
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無格。鈐“秀水朱彝尊錫鬯氏”等印?!哆^云樓藏書書目圖錄》著錄。[4]
4.《周易本義通釋》十二卷
元胡炳文撰。抄本,四冊?,F(xiàn)藏臺北“國家”圖書館,書號00062。
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四字。無格。有清吳翌鳳手跋。鈐“秀水朱彝尊錫鬯父”“朱昆田曾觀是書大略”“吳翌鳳家藏文苑”“張乃熊印”等印。已收入“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jīng)部》著錄。[5]17-18
5.《大易緝說》十卷
元王申子撰。抄本,四冊。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二字。無格。鈐“秀水朱氏潛采堂圖書”“包虎臣藏”“紅黎古渡”“學(xué)部圖書之印”“京師圖書館收藏之印”等印。已影印收入《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2冊。
6.《周易原旨》六卷《易原奧義》一卷
元保八撰。抄本,三冊?,F(xiàn)藏日本靜嘉堂文庫。
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卷三著錄,稱是“朱竹垞舊藏”。[6]37《靜嘉堂秘籍志》卷一三著錄。[3]440-441
7.《大易鉤玄》三卷
明鮑恂撰。抄本,一冊。現(xiàn)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書號A00005。
半葉十行,行二十字。無格。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吳玉墀家藏大易鉤元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鈐“彝尊私印”“璜川吳氏收藏圖書”“吳焯”“吳城”“敦復(fù)”“寶田堂書畫記”“孫壯藏書印”“國立北平圖書館收藏”,以及“翰林院印”(滿漢文)等印。已收入“中華古籍資源庫”,《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2冊、《續(xù)修四庫全書》第3冊均有影印。
8.《觀象玩占》五十卷
明劉基撰。清抄本,二十四冊?,F(xiàn)藏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書號丙481/6833。
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無格。鈐“朱彝尊收藏書畫圖印”“豐華堂書庫寶藏印”等印。《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藏善本書目》著錄。[7]197(4)朱彝尊并不以書畫收藏見長,其常見藏書印亦未有以“書畫”二字為關(guān)鍵詞者,此書內(nèi)“朱彝尊收藏書畫圖印”疑是后人偽造。
9.《易學(xué)本原啟蒙意見》四卷
明韓建撰。明刻本,十冊?,F(xiàn)藏日本靜嘉堂文庫。
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卷三著錄,并錄朱彝尊跋云:“右韓建《圖解》四卷,發(fā)明河圖、洛書為最詳。《藝文志》未載,流傳絕少,當(dāng)更于書目中考之。竹垞老人識?!盵6]42《靜嘉堂秘籍志》卷一三著錄,云:“卷末有朱竹垞隸書跋文,‘朱彝尊’白文、‘竹垞’朱文二方印?!盵3]447-448
10.《周易贊義》十七卷
明馬理撰。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刻本,四冊。存卷一至六、《系辭上》?,F(xiàn)藏南京圖書館,書號GJ/KB0070。
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二字。左右雙邊,白口,單黑魚尾。有清丁申手跋。鈐“竹垞藏本”“丁氏八千卷樓藏書記”“善本書室”“江蘇第一圖書館善本書之印記”等印。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一著錄。[8]401
11.《周易闡理》四卷
清戴虞皋撰。清初剡藻堂抄本,六冊。現(xiàn)藏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書號善甲910/7397。
半葉十行,行二十五字,小字雙行同。四周雙邊,白口,單黑魚尾。有清桂芬手跋。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吳玉墀家藏周易闡理壹部計書三本”長方木記。鈐“彝尊私印”“璜川吳氏收藏圖書”“吳焯”“吳城”“繡谷亭續(xù)藏書”“愿流傳勿損污”,以及“翰林院印”(滿漢文)等印?!肚迦A大學(xué)圖書館藏善本書目》著錄,[7]8《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35冊影印。(5)劉薔的《清華大學(xué)所藏的六種四庫進呈本》一文,對此書已有詳細(xì)介紹。劉薔:《清華園里讀舊書》,長沙:岳麓書社,2009年,第273-276頁。
12.《書纂言》四卷
元吳澄撰。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云南刻本,十二冊?,F(xiàn)藏臺北“國家”圖書館,書號00186。
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四周雙邊,白口,順黑魚尾。有清朱彝尊、李富孫手跋。鈐“朱彝尊印”“竹垞”“小長蘆”“小長蘆釣魚師”“二槎藏本”“海昌馬氏枕經(jīng)堂收藏圖籍印”“李鶴齡印”等印。已收入“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jīng)部》著錄。[5]53-54
13.《書蔡氏傳輯錄纂注》六卷
元董鼎撰。元延祐五年(1318)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六冊?,F(xiàn)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書號07265。
14.《讀書叢說》六卷
元許謙撰。抄本,兩冊?,F(xiàn)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書號13485。
半葉十行,行二十字。無格。鈐“朱彝尊錫鬯父”“別業(yè)小長蘆之南殳史山之東東西峽石大小橫山之北”“謙牧堂藏書記”“兼牧堂書畫記”“結(jié)一廬藏書印”“東莞莫伯驥所藏經(jīng)籍印”“莫培樾印”等印。已收入“中華古籍資源庫”。
15.《詩經(jīng)集注》二十卷
南宋朱熹撰。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崇正堂刻本,二十冊?,F(xiàn)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書號40/1556.4。
半葉八行,行十四字,小字雙行十七字。四周雙邊,黑口。鈐“子京父印”“墨林秘玩”“曹溶秘玩”“遵王”“竹垞”“覃溪審定”“潘氏子孫保之”“陳景伊印”“南州書樓所藏”“南州草堂”“徐湯殷”等印。《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9]
16.《新刊直音旁訓(xùn)纂集東萊毛詩句解》二十卷
南宋李公凱撰。南宋末元初間建安刻本,六冊。現(xiàn)藏日本靜嘉堂文庫。
半葉十三行,行二十三字,小字雙行二十五字。左右雙邊,黑口,順黑魚尾。有朱彝尊手跋。鈐“彝尊私印”“竹垞”“朱彝尊印”“吳興陳經(jīng)印信”“辛夷”“綏之”“鐵華珍賞”“歸安陸樹聲叔桐父印”等印。已收入靜嘉堂“宋元版古籍在線”數(shù)據(jù)庫,《靜嘉堂秘籍志》卷一著錄。[3]18-19
17.《詩傳通釋》二十卷《綱領(lǐng)》一卷《外綱領(lǐng)》一卷
元劉瑾撰。元至正十二年(1352)建安劉氏日新書堂刻本,十六冊。現(xiàn)藏湖北省圖書館,書號經(jīng)三/4。
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三字,小字雙行同。四周雙邊,黑口,順黑魚尾。有“至正壬辰仲春日新書堂刻梓”牌記。鈐“商輅”“鈐山堂家藏經(jīng)史之印”“隆慶庚申夏提學(xué)副使邵曬理書籍關(guān)防”“彝尊讀過”“奕世珍藏永保無斁”“李茂先印”“字濟川號松仙”等印?!逗笔D書館藏古籍善本圖錄》《湖北省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著錄。[10-11]
18.《禮經(jīng)會元》四卷
南宋葉時撰。明刻本,四冊?,F(xiàn)藏上海圖書館,書號775359-62。
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四字。左右雙邊,白口,無魚尾。鈐“竹垞藏本”“吳下阿曾”“鹽官蔣氏衍芬草堂三世藏書印”“臣光焴印”等印。
19.《周禮注》六卷(7)此書通行題名為《周禮補亡》。
元丘葵撰。明抄本,三冊。存天官、春官、冬官三卷?,F(xiàn)藏杭州臨平圖書館。
半葉十行,行十六字。四周雙邊。鈐“曹溶”“秀水朱氏潛采堂圖書”“秀水朱彝尊錫鬯氏”“竹垞真賞”“借書園本”“林汲山房藏書”等印。近修《余杭通志》著錄。[12]
20.《儀禮》十七卷
明嘉靖間東吳徐氏覆宋刻《三禮》本,十二冊。現(xiàn)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半葉八行,行十七字,小字雙行同。四周雙邊,白口,單線魚尾。鈐“四峰閣”“朱彝尊錫鬯氏”等印。原清宮天祿琳瑯舊藏,鈐“天祿繼鑒”諸璽。(8)此書信息,參見劉薔的《天祿琳瑯知見書錄》,第42-43頁,由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出版。
21.《經(jīng)禮補逸》九卷
元汪克寬撰。明弘治十年(1497)祁門汪氏刻本,一冊?,F(xiàn)藏臺北“國家”圖書館,書號00400。
半葉十三行,行二十七字。左右雙邊,白口,對線魚尾。鈐“竹垞過眼”“菦圃收藏”“荄盦曼士鑒藏”等印。已收入“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jīng)部》著錄。[5]109-110
22.《明堂月令》四卷
題東漢高誘撰。明抄本,四冊。上海嘉泰2009年古籍拍賣會拍品。
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左右雙邊,白口,單線魚尾。有朱彝尊手跋。鈐“購此書甚不易愿子孫勿輕棄”“秀水朱氏潛采堂圖書”“一漁翁”“竹垞”“朱彝尊印”“野史亭藏”“止齋書籍”“張載華印”“古鹽張氏”“松下藏書”等印。(9)書影已收入此次拍賣會圖錄。具體拍賣情況,參見韋力的《〈明堂月令〉:我為這本書在上海等了兩天》,見《失書記·得書記》,第37-40頁,由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5年出版。
23.《新定三禮圖》二十卷
北宋聶崇義撰。清仿宋刻本,六冊。現(xiàn)藏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書號甲940.3/4402.1。
半葉十六行,行二十五至三十三字不等。左右雙邊,白口,雙魚尾。鈐“朱彝尊印”“曝書亭珍藏”“小紅鵝館”“桐城姚伯昂氏藏書記”“元”等印?!肚迦A大學(xué)圖書館藏善本書目》著錄。[7]19
24.《新刊三禮考注》六十四卷
題元吳澄撰。明嘉靖七年(1528)刻本,二十冊。現(xiàn)藏臺北“國家”圖書館,書號00461。
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四字。四周雙邊,黑口,順黑魚尾。鈐“朱彝尊印”“竹垞”“德心真意”“恬澹居”等印。已收入“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jīng)部》著錄。[5]127
25.《大樂律呂元聲》六卷《考注》四卷
明李文利撰,李元校補。抄本,二冊?,F(xiàn)藏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小字雙行同。無格。有民國間鄧邦述手跋。鈐“朱彝尊錫鬯父”“梅會里朱氏潛采堂藏書”“謙牧堂藏書記”“兼牧堂書畫記”“群碧樓”“抄本”等印?!陡邓鼓陥D書館善本書志·經(jīng)部》著錄。[13]266
26.《春秋經(jīng)傳集解》三十卷《春秋名號歸一圖》二卷
西晉杜預(yù)、后蜀馮繼先撰。明刻本,十六冊?,F(xiàn)藏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半葉十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二十二字。左右雙邊,白口,順黑魚尾。有清劉鶚、民國間鄧邦述手跋。鈐“竹垞”“朱彝尊印”“葉氏家藏”“江南王氏珍寶家藏”“松陵太原樂善好齋紹文雅堂子孫永保”“能靜經(jīng)眼”“鐵云所藏”“群碧樓”“嘉靖刻本”等印。《傅斯年圖書館善本書志·經(jīng)部》著錄。[13]155
27.《春秋權(quán)衡》十七卷
北宋劉敞撰。抄本,兩冊?,F(xiàn)藏南京圖書館,書號GJ/EB/112274。
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無格。有清朱彝尊隸書序,丁丙手跋。鈐“竹垞藏本”“秀水朱彝尊錫鬯氏”“文恪曾孫”“泉唐丁氏竹舟申松生丙辛酉以后所得”“善本書室”“八千卷樓”“江蘇第一圖書館善本書之印記”等印。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三著錄。[8]429
28.《龍學(xué)孫公春秋經(jīng)解》十五卷
北宋孫覺撰。抄本,八冊?,F(xiàn)藏日本靜嘉堂文庫。
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卷八著錄,稱是“朱竹垞舊藏”。[6]90《靜嘉堂秘籍志》卷一五著錄。[3]503
29.《詳注東萊先生左氏博議》二十五卷
南宋呂祖謙撰。明刻本,十冊?,F(xiàn)藏南京圖書館,書號GJ/EB/112119。
半葉十行,行二十字,注文小字雙行同。四周雙邊,線黑口,順黑魚尾。有清丁丙跋。鈐“董其昌印”“思白”“韓五云之秘籍”“錢唐丁氏藏書”“八千卷樓”“四庫著錄”“江蘇第一圖書館善本書之印記”等印。(10)《四庫全書總目》卷二七著錄《詳注東萊左氏博議》二十五卷,云:“此本有董其昌名字二印,又有朱彝尊收藏印,亦舊帙之可寶者矣?!北本褐腥A書局,1965年,第221頁。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三著錄本書,云:“是帙有文敏朱白文二印,首葉序文已另影寫,殆因四庫館鈐蓋‘翰林院印’,發(fā)還原書,輾轉(zhuǎn)收藏,未諳典章者誤為官書,匿去印文,并竹垞圖書亦經(jīng)割去,其為采進發(fā)還者無疑。”《清人書目題跋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432頁。
30.《春秋分紀(jì)》九十卷
南宋程公說撰。抄本,十六冊?,F(xiàn)藏日本靜嘉堂文庫。
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卷八著錄,稱是“朱竹垞舊藏”[6]99,另有跋云:“每頁二十行,行二十字。每卷有目,連屬篇目,尚存宋本舊式?!盵2]288《靜嘉堂秘籍志》卷一五著錄。[3]515
31.《春秋通說》十三卷
南宋黃仲炎撰。抄本,六冊。存卷一至六、十一至十三?,F(xiàn)藏南京圖書館,書號GJ/EB/112304。
半葉十行,行二十字。無格。鈐“竹垞藏書記”“竹泉珍秘圖籍”“竹趣山房”“顧氏珍藏”“何元錫印”“八千卷樓丁氏藏書記”“泉唐丁氏竹舟申松生丙辛酉以后所得”“江蘇第一圖書館善本書之印記”等印。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三著錄。[8]433
32.《音注全文春秋括例始末左傳句讀直解》七十卷
南宋林堯叟撰。元刻明修本,十六冊。現(xiàn)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書號06583。
卷一、二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四字,卷三以下半葉十三行、行二十五字,小字雙行同。四周雙邊間單邊,線黑口,對黑魚尾。鈐“朱十彝尊錫鬯”“南書房舊講官”“彝尊”“錫鬯”“敬翼堂印”“鐵琴銅劍樓”等印。已收入“中華古籍資源庫”,《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18冊、《中華再造善本·金元編》均有影印。
33.《春秋屬辭》十五卷
元趙汸撰。元至正二十至二十四年(1360-1364)海寧商山義塾刻本,八冊?,F(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半葉十三行,行二十七字,小字雙行同。左右雙邊,線黑口,對黑魚尾。鈐“竹垞藏本”“南樓書籍”“華山馬仲安家藏善本”“思贊”“吳仲懌秘籍印”“國立北平圖書館收藏”等印。已影印收入《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23冊。
又一部,同版,八冊?,F(xiàn)藏臺北“國家”圖書館,書號00539。鈐“子晉珍藏”“昆山顧氏家藏”“橫云山人”“竹垞藏書記”“北平來熏閣陳氏經(jīng)籍鋪”“澤存書庫”等印。已收入“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jīng)部》著錄。[5]146
34.《春秋實錄》十二卷
明鄧來鸞撰。明崇禎間刻本,六冊?,F(xiàn)藏臺北“國家”圖書館,書號00558。
半葉九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單邊,白口,單黑魚尾。鈐“竹垞”“吳城”“敦復(fù)”“繡谷亭續(xù)藏書”,以及“翰林院印”(滿漢文)等印。已收入“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jīng)部》著錄。[5]150
35.《春秋傳注》三十六卷《提綱》一卷
清嚴(yán)啟隆撰。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抄本,十六冊?,F(xiàn)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書號05938。
半葉九行,行十七字,小字雙行同。無格。有朱彝尊手跋。鈐“竹垞老人”“朱十”“彝尊”“曾經(jīng)東山柳蓉邨過眼印”“吳興劉氏嘉業(yè)堂藏書記”等印。已收入“中華古籍資源庫”,《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131冊、《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37-138冊均有影印。
36.《春秋輯傳辯疑》不分卷
清李集鳳撰。稿本,五十二冊?,F(xiàn)藏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半葉十行,行二十八字,小字雙行同。有朱彝尊手跋。鈐“竹垞藏本”“錫鬯”“禮培私印”“湘鄉(xiāng)王氏秘籍孤本”“掃塵齋積書記”“李宗侗藏書”等印?!陡邓鼓陥D書館善本書志(經(jīng)部)》著錄。[13]198
37.《論語注疏解經(jīng)》二十卷
魏何晏集解,北宋邢昺疏。元刻明修本,六冊。現(xiàn)藏臺北“國家”圖書館,書號00744。
半葉十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二十三字。左右雙邊,白口,順黑魚尾。鈐“錢謙益印”“式古堂書畫印”“高士奇印”“竹窗”“竹垞”“竹垞藏本”“潭月山房書印”“素菊居士鑒賞圖書”等印。已收入“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jīng)部》著錄。[5]198-199(11)日本學(xué)者阿部隆一指出,書內(nèi)錢謙益、高士奇、朱彝尊等人藏印可能均是偽印,錄此存疑。參(日)阿部隆一:《增訂中國訪書志》,東京:汲古書院,1983年,第410頁。
38.《繹圣二編》三卷(12)含《大學(xué)遵古編》一卷、《中庸發(fā)覆編》二卷。
明周從龍撰。明萬歷間刻本,二冊。現(xiàn)藏上海圖書館,書號11622-23。
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四周單邊,白口,無魚尾。鈐“朱彝尊印”“江東羅氏收藏”“羅以智印”“竟泉”等印。
39.《孝經(jīng)注疏》九卷
唐玄宗注,北宋邢昺疏。明閩刻《十三經(jīng)注疏》本,四冊。現(xiàn)藏臺北“國家”圖書館,書號24446。
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四周單邊,白口。鈐“顧炎武印”“朱十彝尊錫鬯”“彝尊私印”“馬中安”“瑯?gòu)窒绅^”“小方壺”“蕭山柳氏藏書”“香港中山圖書館藏書”等印。(13)此書信息,據(jù)該館“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查詢。
40.《說文字原》十二卷
元周伯琦撰。抄本,一冊?,F(xiàn)藏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半葉五行,行字不等,小字雙行二十字。四周單邊,白口,無魚尾。鈐“秀水朱氏潛采堂圖書”“遂初堂”“芷齋圖籍”“竹泉珍秘圖籍”“謏聞齋”“群碧樓”等印?!陡邓鼓陥D書館善本書志·經(jīng)部》著錄。[13]318
41.《班馬字類》五卷
南宋婁機撰。清仿宋刻本,五冊?,F(xiàn)藏上海圖書館,書號863519-23。
半葉六行,小字雙行約十八字。四周單邊,細(xì)黑口,單黑魚尾。鈐“季振宜藏書”“滄葦”“朱彝尊印”“曝書亭珍藏”“翁萬戈藏”等印?!冻J煳淌喜貢鴪D錄》著錄。[14]
42.《六書正訛》五卷
元周伯琦撰。明覆元至正間刻本,五冊?,F(xiàn)藏日本東京大學(xué)東洋文化研究所,書號A528400。
鈐“秀水朱氏潛采堂圖書”“朱彝尊印”“錫鬯”“竹垞”“朱十”等印。(14)此書信息,據(jù)“東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漢籍目錄”數(shù)據(jù)庫查詢,附注云書內(nèi)“朱彝尊藏”印可能均是偽印,錄此存疑。
43.《篆從》不分卷
佚名撰。抄本,四冊。現(xiàn)藏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半葉六行,行字不等。四周單邊,白口,無魚尾。有清盛昱手、民國間鄧邦述手跋。鈐“竹垞”“東圃陶镕圖書之印”“謝墉印”“嘉禾謝東墅藏”“蕉雪齋謝宇瀓圖書印”“太原喬松年收藏圖書”“正闇學(xué)人”“群碧樓”等印。《傅斯年圖書館善本書志·經(jīng)部》著錄。[13]379
44.《韻補》五卷
南宋吳棫撰。明嘉靖間刻本,二冊?,F(xiàn)藏日本靜嘉堂文庫。
《靜嘉堂秘籍志》卷一六著錄,云:“卷中有‘秀水朱氏潛采堂圖書’朱文方印、‘槜李項藥師藏’朱文方印?!盵3]574
45.《改并五音集韻》十五卷
金韓道昭撰。明刻本,五冊。現(xiàn)藏臺北“國家”圖書館,書號01098。
半葉十三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約三十六字。四周雙邊,黑口,三黑魚尾。鈐“毛扆之印”“斧季”“朱彝尊印”“王士禛印”“汪士鐘印”“三十五峰園主人”“臣應(yīng)椿”“潘氏秘笈”“翁方綱印”“翁同龢印”“皆山藏書”等印。已收入“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jīng)部》著錄。[5]291(15)此書內(nèi)“朱彝尊印”真?zhèn)未嬉伞?/p>
46.《音聲紀(jì)元》六卷
明吳繼仕撰。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刻本,兩冊?,F(xiàn)藏臺北“國家”圖書館,書號01152。
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四周單邊,白口,單線魚尾。鈐“竹垞藏本”“新安吳氏書畫之印”“吳騫之印”“登府之章”等印。已收入“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jīng)部》著錄。[5]307
以上是針對四十余種已知現(xiàn)存朱彝尊舊藏經(jīng)部圖書的簡略提要,因為筆者個人視野的限制,難免掛一漏萬。受益于近數(shù)十年來古籍影印與科學(xué)技術(shù)的快速發(fā)展,這些圖書中的相當(dāng)一部分已經(jīng)可以較為方便地查閱全文。相信隨著古籍調(diào)查更為充分的展開、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提高以及更多學(xué)者的關(guān)注與查找,還會有更多朱彝尊的舊藏被陸續(xù)發(fā)現(xiàn)與公布。
相比于曝書亭原有的超過八萬卷藏書,現(xiàn)有這些圖書在數(shù)量上顯得微不足道,但仍有多方面的研究和利用價值。比如,可以將現(xiàn)存經(jīng)部圖書與《竹垞行笈書目》《曝書亭藏書目》《經(jīng)義考》的著錄情況相互比勘,討論朱彝尊藏書、編目與治學(xué)之間的關(guān)系。又如,利用書中保存的朱彝尊手書題跋,結(jié)合《曝書亭集》中收錄的相關(guān)文章,探討朱彝尊藏書題跋的起草、修訂過程。再者,藏書印是我們?nèi)缃癫檎遗c判定朱彝尊舊藏圖書的最主要依據(jù),如何做好藏書印的辨?zhèn)喂ぷ鳎M可能避免誤判,亦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如果能夠?qū)Πń?jīng)部圖書在內(nèi)的現(xiàn)存朱彝尊舊藏做更為全面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與分析,對朱彝尊其人其學(xué)以及明清以來相關(guān)藏書史、學(xué)術(shù)史議題的研究應(yīng)當(dāng)頗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