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萍
初中歷史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歷史意識和歷史思維的重要階段,而歷史故事以生動有趣、情節(jié)曲折的特點深入人心,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好奇心,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和記憶歷史事件、人物,增強學習效果。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運用歷史故事,可以使抽象的歷史知識具象化。
一、明確教學目標,選取針對性的歷史故事
教師在選取歷史故事時,要先明確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有針對性的歷史故事。在“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一課中,教學目標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了解宋元時期的科技發(fā)展特點,掌握宋元時期中外交通的歷史背景和條件。(2)理解宋元時期中外交通對當時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對于宋元時期的科技發(fā)展特點,教師可以選取故事《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
有一天,畢昇在街頭看到一位賣藝的人,那人把一個個字寫在一張張紙上,然后按順序排好,放入一個盒子,最后通過移動這些紙張,展示出一幅完整的字畫。畢昇深受啟發(fā),他心想:如果我也能用一個個可以移動的字符來代替整塊的雕版,那該有多好??!畢昇決定嘗試制作這樣的字符。他開始用膠泥制作字母,并在每個字母的底部都刻上小孔,以便用釘子將它們固定在鐵框里。等鐵框干透后,他再用墨水印刷。結果,他成功地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畢昇的這項發(fā)明迅速地在書坊中傳開,大家都驚嘆于他的智慧和創(chuàng)意。此后,書籍的印刷變得輕而易舉,可以快速、高效地印制出大量的書籍,人們再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樣辛辛苦苦地雕刻木板了。
以歷史故事引導學生了解宋元時期科技發(fā)展的歷程和成就,并啟發(fā)學生思考科技發(fā)展對于社會和文化進步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對于宋元時期的中外交通歷史背景和條件,教師可以選取《馬可·波羅來華》的故事來幫助學生了解。(馬可·波羅是元朝時期的一位意大利旅行家,他來到中國并居住了十幾年,回到歐洲后寫下了著名的《馬可·波羅行紀》)通過這個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的中外交通狀況和條件,包括海路和陸路的交通路線、貿易和文化交流等,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當時的中西文化交流和相互影響。而宋元時期的中外交通對于當時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影響,教師可以選取《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海上絲綢之路是宋元時期的一條重要的海上貿易路線,它連接了中國和東南亞、印度、中東乃至歐洲等地區(qū),對于當時的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這個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并幫助學生理解中外交通對于當時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推動作用。除了以上提到的幾個歷史故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其他有針對性的故事來進行教學。例如,《指南針在航海中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宋元時期的航海技術和成就;《宋代的對外貿易港口》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宋元時期的國際貿易狀況和港口城市的發(fā)展等。
選取有針對性的歷史故事進行教學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如分析宋元時期科技發(fā)展的原因、探究中外交通對于當時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作用等,以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歷史故事的呈現方式
在呈現歷史故事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呈現方式,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歷史故事以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呈現給學生;也可以通過課堂講解、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歷史故事。無論哪種方式,教師都要注重引導學生理解歷史故事中的背景、人物和事件等要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以“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采取以下措施和教學方式來呈現歷史故事。
(一)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技術呈現《馬可·波羅來華》的故事
在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馬可·波羅來華》的故事,包括馬可·波羅的肖像(圖1)、元朝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圖2)以及《馬可·波羅行紀》(圖3)等。通過這個故事,教師可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主題,了解宋元時期的中外交通和中外文化交流情況。
(二)科技發(fā)展:通過角色扮演呈現《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的故事
在講述宋元時期的科技發(fā)展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當時的人們使用活字印刷術印制書籍的過程。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對于當時書籍和文化傳播的重要作用。
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活字印刷術的發(fā)展歷程和相關圖片(圖4)資料,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這一科技發(fā)明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三)中外交通:運用地圖呈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在講述宋元時期的中外交通時,教師可以運用地圖呈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通過展示當時的海上貿易路線和港口城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對于當時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推動作用。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fā)展與當時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關系。
在“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呈現歷史故事,將歷史故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通過合理安排歷史故事的呈現方式,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探究歷史故事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提高教學效果。
三、把握教學節(jié)奏,適時引入歷史故事
教學節(jié)奏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在運用歷史故事進行教學時,應把握好教學節(jié)奏,適時引入歷史故事,使故事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一課中,教師可以從導入、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入手,把握課堂的整體教學節(jié)奏,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同時適時地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穿插引入相應的歷史故事,以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一)導入新課:從熟悉的歷史故事入手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岳飛抗金過程中使用了一種什么科技武器?
學生:連發(fā)弩。
教師:對,因為連發(fā)弩可以連續(xù)發(fā)射,對敵人造成更大的傷害。而連發(fā)弩可能幫助南宋時期的中國在對抗外敵時更有優(yōu)勢,科技的發(fā)展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不僅在軍事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還會對經濟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影響。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科技與經濟的關系。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岳飛抗金》的故事中思考探討科技與經濟的關系,理解科技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這樣的教學過程既有趣又深入,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中的復雜邏輯。通過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個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自然地引出本課的主題——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這樣的導入方式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又可以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開始學習。
(二)宋元時期的科技:用故事呈現發(fā)明背后的故事
在介紹宋元時期的科技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發(fā)明,如活字印刷術、火藥等。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這些科技發(fā)明的出現和發(fā)展對當時社會的影響,教師可以以故事的形式來講述這些發(fā)明背后的故事。在介紹活字印刷術時,教師可以引入《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故事,講述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的背景、發(fā)明的過程和意義以及這項發(fā)明對當時文化傳播的影響,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活字印刷術的重要性和在當時文化傳播領域所發(fā)揮的關鍵作用。
(三)宋元時期的中外交通:用歷史事件串聯(lián)背景與影響
在講述宋元時期的中外交通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比如馬可·波羅來華、鄭和下西洋等,以這些歷史事件為線索來介紹當時的中外交通狀況(包括海路和陸路的交通線路、貿易和文化交流等)。同時通過講述這些歷史事件中的細節(jié)和人物故事可以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比如,在介紹馬可·波羅來華的歷史事件時,教師可以引入他在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出使中國的經歷,以及他留下的寶貴記錄——《馬可·波羅行紀》,最終回到意大利并留下了關于中國財富、文化和社會制度的珍貴記錄,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當時中外交通的狀況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響。
(四)教學節(jié)奏的把握:適時穿插故事,增強知識點趣味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好教學節(jié)奏,適時引入歷史故事,一般來說可以在知識點講解之前或之后引入歷史故事,以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教師還要注意控制故事的長度和講解時間,避免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在講解完宋元時期的科技發(fā)展后,引入一些關于火藥發(fā)明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火藥的發(fā)明對當時戰(zhàn)爭形態(tài)的改變,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影響。這些故事的穿插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了解這些科技發(fā)明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當時社會的反應和評價,讓他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宋元時期的科技發(fā)展及其對當時社會的重要意義。
四、挖掘情感因素,注重歷史意識的培養(yǎng)
歷史故事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元素,情感因素和歷史意識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
以“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從歷史人物故事中挖掘情感因素和培養(yǎng)科技意識,引入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的故事,描述畢昇的多次失敗的發(fā)明經歷,但他不放棄并最終成功,體現了他堅韌不拔、追求卓越的品質。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科技發(fā)明背后的艱辛與執(zhí)著,培養(yǎng)學生勇于面對困難、追求進步的精神。另外,還可以從歷史事件中挖掘情感因素和培養(yǎng)交通意識。宋元時期是一個中外交通繁榮的時期,教師可以引入馬可·波羅來華、鄭和下西洋等歷史事件,讓學生了解當時中外交通的狀況和重要性,引導學生理解當時社會的繁榮與開放,感受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培養(yǎng)認同、珍惜歷史文化的情感態(tài)度。這些包容共存、開放交流的情感因素,能夠引導學生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讓學生了解到文化的發(fā)展是一個不斷交流、融合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開放精神。
五、結語
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欲,增強對歷史課程的認知。為了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師可以嘗試將歷史故事融入教學過程中,將歷史故事與課程內容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思考提升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切實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