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旗 黃正平
【關鍵詞】青春期教育;責任擔當;心理健康;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51-0056-03
眾所周知,異性交往是青春期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但顯然不是值得關注的唯一問題。事實上,青春期的青少年學生因學業(yè)不良、人際困擾、自我認知困惑等生發(fā)的問題有很多,一組文章確實難以窮盡,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在青少年學生的青春期教育問題上達成如下共識。
一、青春期應是人生最美好的時期
青春是美麗的。青春期是人生最富有朝氣和活力的時期。關于青春,無論是黑格爾“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時間”的名言,還是李大釗“青春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的警句,莫不說明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時期。然而,青春之美好,需要理想,需要奮斗,更需要拼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以林道靜為代表的一批進步青年,為拯救危難中的祖國,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用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對自由和真理的不懈追求,譜寫了他們那個時代的“青春之歌”。以孫晉芳、郎平等為代表的中國女排,在國門剛剛打開的那個年代,發(fā)揚“祖國至上、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能行”,譜寫了屬于她們那個時代的“青春之歌”,由此形成的女排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投身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
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少年,我們沒有理由虛度年華、浪費青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征途上,需要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偉業(yè)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書寫無愧于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二、青春期問題值得高度關注和重視
青春期,又稱青春發(fā)育期,是人生第二個生長發(fā)育的高峰期,更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其最突出的標志是性的成熟,表現為男性的遺精和女性的月經。因地區(qū)、氣候和種族等的不同,青春期存在種族差異和個體差異。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規(guī)定青春期為10~20歲。我國普遍認為,11~12歲為青春期,隨著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和環(huán)境因素影響,青少年進入青春期的年齡有提前的跡象。青春期意味著個體由兒童向成人的過渡。在這個時期,個體的生理、心理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逐步形成,能否平穩(wěn)順利地度過,事關青少年健康成長和未來人生,所以青春期教育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
有人說:“無問題,不青春?!边@實際上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青春期問題的普遍性和多樣性。盡管我們說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時期,但這并不意味個體在青春期都能一帆風順、平穩(wěn)度過。近年來,由于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以及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使得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出現了一些值得重視的心理與行為問題,比較突出的有早戀、叛逆、逃學、校園欺凌、網絡成癮等。
無數事實說明,在這個“多事之秋”,青少年如能得到正確的教育引導,就能平穩(wěn)順利地度過,否則就有可能產生如前所說的一系列心理與行為問題,嚴重的甚至演化為犯罪問題?!吨袊嗄臧l(fā)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正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其中有30%的兒童青少年出現過抑郁?!?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顯示,近年來抑郁癥發(fā)病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18歲以下抑郁癥患者占總數的30.28%,50%的抑郁癥患者為在校學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fā)布的心理健康藍皮書顯示,2022年我國約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風險,其中重度抑郁風險的占4.0%。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tǒng)計資料表明,我國青少年犯罪總數曾占到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這些數據,不可謂不觸目驚心,令人心痛、發(fā)人深省。
青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他們的成長必須給予更多的關心、愛護,對他們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與行為問題必須給予更多的重視和幫助。
三、情感教育是青春期教育不容回避的話題
愛情,是一個令人向往的神圣字眼,是異性之間產生的一種特殊情感。“哪個少年不善鐘情?哪個少女不善懷春?”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一書扉頁上所寫的這句話,道出了千千萬萬青少年的心聲,超越民族、種族和國界,反映了人之為人的本性。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教育不等于愛情教育,更不等于性教育,盡管性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甚至主要內容,但不可將二者混為一談。
愛即愛戀或戀愛,情即情感或感情。從一定意義上講,愛情的產生并非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而是學習和教育的結果。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們說愛情教育是青春期教育不容回避的永恒主題。遺憾的是,在實際生活中,無論是我們的家庭還是學校,對青春期教育的關注是遠遠不夠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視其為洪水猛獸,加以抵制或反對。其理由不外乎是孩子還小,早戀會影響學習、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等等。正因如此,早戀問題一直是備受關注的棘手問題。
其實,早戀乃青春期的常見現象。有研究發(fā)現,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早戀”現象有如下特性:(1)情境性與短暫性;(2)“群戀性”與外露性;(3)傳染性與模仿性;(4)逆反性和反抗性。這些特性決定了早戀現象是可以教育與引導的,關鍵在于教育者包括家長的教育藝術和基本功。比如說,青春期少年尤其是初中女生“一見鐘情”現象比較普遍,不僅交友標準比較幼稚和朦朧,而且情緒也很不穩(wěn)定,具有片面性和盲目性。但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其渴望獨立的意識明顯增強,表現為越來越多的逆反性和反抗性。成人嚴加管教干涉、“嘮叨說教”規(guī)勸愈多,他們愈要為保護自己的“權利”而戰(zhàn),與成年人關系愈不好甚至愈緊張。這個時候,有經驗的家長和教師常常采取“視而不見”“無為而治”的方法,看似不聞不問,實則有疏有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結果反而出人意料,早戀現象“自生自消”。
四、青春期問題必須通過教育引導來解決
青春期問題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常見現象,往往也是難以避免的。這就要求我們正確看待和對待,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辦法加以教育引導。
力戒刻板印象,正確看待青春期問題。正如《警惕青春期的色彩“濾鏡”》這篇文章所說,“提及‘青春期3個字,似乎總與叛逆、暴躁、失控等負面詞語聯系在一起,對于這一時期的未成年人,人們常常會戴著有色眼鏡觀察,從而形成了刻板印象?!笨贪逵∠?,也叫“定型化效應”,是指個體受他人或社會影響而對特定對象所持有的比較穩(wěn)定且不易改變的看法。這種由部分推知整體所形成的定型化,會對我們的認知過程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妨礙我們對他人做出正確評價。在青春期教育中,教師應力避刻板印象,客觀理性、全面公正地看待青春期問題,注意因材施教,強化正面引導,否則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甚至適得其反,產生負面作用。
堅定信念,做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工作。青少年是處于成長過程中的人,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定型,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受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部分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是難以避免的正?,F象,關鍵是教師和家長如何做好教育引導工作,這對我們是挑戰(zhàn),也是磨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我們做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工作,不舍棄、不言棄、不放棄,方法總比困難多。
注意家校合作,發(fā)揮協(xié)同功能。青少年既是學校的學生,又是家庭的孩子。研究表明,不少青少年問題產生的根源在家庭,家庭教育不當是導致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認為將其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6位雕塑家,排在首位的是家庭,之后依次是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偶然出現的因素,可見家庭對兒童成長之重要。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們認為,對青春期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家長。為此,教師必須注意家校合作,發(fā)揮協(xié)同功能。比如在早戀問題上,家校要密切配合、高度重視,注意方式方法,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想方設法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盡量不要激化矛盾,做到冷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