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由希臘化王朝統(tǒng)治者們發(fā)行,其工藝、樣式與重量標準都以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所發(fā)行的四德拉克馬銀幣為參照。公元前5、6世紀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錢幣、小亞總督錢幣與馬其頓阿基德王朝錢幣上的統(tǒng)治者肖像及其王權(quán)要素為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提供了最初的范式標準。公元前4世紀,繼業(yè)者利用“亞歷山大式”肖像錢幣,將亞歷山大的形象推向神壇。之后,托勒密一世對“亞歷山大式”錢幣的樣式進行改造,成為首位發(fā)行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的希臘化君主。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是希臘制錢技藝與東方王權(quán)理念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也是地中海地區(qū)文明間交流互鑒的有力證明。
關(guān)鍵詞: 小亞總督錢幣;馬其頓;亞歷山大;托勒密一世;文明交流互鑒
中圖分類號:K1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0766(2024)01-0143-10
公元前334年,在亞歷山大大帝的帶領(lǐng)下,希臘-馬其頓人渡過赫勒斯滂抵達亞洲。他們以征服者的姿態(tài)開疆拓土,建立了若干希臘化王國。在長達三百年的統(tǒng)治里,希臘-馬其頓人發(fā)行的希臘化錢幣不僅成為其主宰過北非、西亞與南亞的見證,也為絲綢之路西段沿線的諸多王朝錢幣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范式。比之于希臘古典城邦錢幣,希臘化錢幣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錢幣上出現(xiàn)了精致的君主肖像,以及表明錢幣所屬的君主名號。最早的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是托勒密一世(Ptolemy I Soter)于公元前304年在埃及發(fā)行的斯塔德(stater)金幣。但是學者們普遍認為亞歷山大東征時期發(fā)行的四德拉克馬(tetradrachm)銀幣為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確立了基本范式。不過,對于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的探源研究還可以向更久遠的公元前6世紀晚期與公元前5世紀初期追溯。早期王權(quán)錢幣如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錢幣、波斯行省錢幣、馬其頓阿基德王朝錢幣上都出現(xiàn)過統(tǒng)治者的肖像。學者們普遍承認這些錢幣上的肖像對希臘化肖像錢幣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是尚未對其具體影響方式進行過系統(tǒng)論述。而這正是本文試圖解決的主要問題。本文圍繞東西方早期王權(quán)肖像錢幣,即“亞歷山大式”錢幣與繼業(yè)者錢幣上的統(tǒng)治者肖像特征,梳理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起源背后的歷史動因,并以此為基礎(chǔ)探討希臘化錢幣所體現(xiàn)的文明包容共存與交流互鑒的歷史主題。
一、早期東方王權(quán)肖像錢幣:波斯弓箭手全身像與小亞總督頭像
早期東方王權(quán)肖像錢幣主要指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國王弓箭手錢幣與小亞行省的總督頭像錢幣。
公元前6世紀中后期,居魯士大帝(Gyrus the Great)征服了呂底亞,將呂底亞的錢幣傳統(tǒng)引入波斯帝國,并利用呂底亞造幣廠原有的錢幣模具發(fā)行獅牛半身像類型的錢幣。Georges Le Rider,La Naissance de la Monnaie,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2001,p.102.大流士(Darius the Great)繼位以后,發(fā)行金幣大流克(daric)與銀幣西格羅斯(siglos),并將幣圖更改為具有波斯風格的國王弓箭手跪像。阿契美尼德王朝強大的政權(quán)為錢幣范式的單一性與穩(wěn)定性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頭戴王冠的弓箭手錢幣主題從大流士時期一直延續(xù)到波斯王朝末期。根據(jù)弓箭手動作的細微差別,可以將其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國王左手持弓右手握箭的胸像;第二種是國王單膝跪地射箭的全身像;第三種與第四種是國王身背箭袋單膝跪地,一手握弓一手握長矛或短刀的全身像(見圖1)。有關(guān)波斯王朝的四種錢幣類型,參見李鐵生編著:《古波斯幣》,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年,第24-25頁。
高純度的大流克金幣象征了波斯王朝的高貴,是波斯王朝獨有的標識,不可被僭越。據(jù)希羅多德記載,總督阿呂安戴斯(Aryandes)因仿效大流克金幣發(fā)行了行省銀幣,而被大流士視為謀反,并被處以死刑。Herodotus,The Histories, 4.166,trans. A. D. Godley,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9.但是這條歷史記載的真實性遭到了一些學者的質(zhì)疑。他們的依據(jù)是:一方面,尚無明確的錢幣實物可以佐證阿呂安戴斯曾發(fā)行過銀幣;另一方面,類型豐富的行省錢幣有力地證明了總督們在其轄區(qū)內(nèi)擁有發(fā)行錢幣的權(quán)力。Christopher Tuplin,“The Coinage of Aryandes,”Revue des tudes Anciennes,tome 91,no.1-2 (1989),pp.61-82.但是如果我們選擇相信希羅多德,那么史料記載與考古發(fā)現(xiàn)所形成的鮮明對比,或許可以間接證明波斯行省的錢幣政策經(jīng)歷了早期的收緊向中后期逐漸松弛的轉(zhuǎn)變。這一轉(zhuǎn)變既是由于波斯中央政府為了滿足行省軍事行動對軍餉的龐大需求而放寬錢幣發(fā)行權(quán);同時也是一部分小亞行省在帝國后期對波斯的叛離與爭取獨立的必然結(jié)果。小亞地區(qū)的波斯行省具有發(fā)行錢幣自主權(quán)的詳細論述,參見H. H. Howorth,“The History and Coinage of Aetaxerxes III,His Satraps and Dependants,”The Numismatic Chronicle and Journal of the Numismatic Society,F(xiàn)ourth Series,vol.3 (1903),pp.1-46.不可忽視的是,隨著帝國領(lǐng)土的擴大,波斯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周邊地區(qū)的錢幣樣式。比如,作為波斯帝國的行省之一,西頓(Sidon)發(fā)行了波斯國王全身像銀幣。錢幣正面是站立于馬車之上的波斯國王,設(shè)計靈感來源于波斯王室印章;錢幣背面的戰(zhàn)船則具有地方特色,展示了西頓的海洋實力。Peter R. Franke and Max Hirmer,La Monnaie Grecque,Paris: Flammarion,1966,pl.195.
作為連接歐亞大陸的橋梁,小亞細亞處于希臘文明與波斯文明的交匯處;西部沿海的愛奧尼亞地區(qū)從公元前7世紀起就有希臘人建立殖民城邦。希臘人將錢幣制造工藝帶到亞洲,推動了東方錢幣技術(shù)的提高與發(fā)展,直接促進了小亞總督頭像錢幣的產(chǎn)生。John Boardman,The Greeks in Asia,London: Thames & Hudson Ltd,2015,p.36. 公元前5世紀中期,泰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被雅典城邦放逐以后,尋求波斯的庇護,來到愛奧尼亞地區(qū)的馬格尼西亞(Magnesia on the Maeander)。他在當?shù)匕l(fā)行的錢幣基本上被認定是地中海地區(qū)最早的地方統(tǒng)治者頭像錢幣,是希臘肖像藝術(shù)與東方王權(quán)理念融合的產(chǎn)物。Herbert A. Cahn and Dominique Gerin,“Themistocles at Magnesia,”The Numismatic Chronicle,vol.148 (1988),pp.13-20.這種融合為小亞總督錢幣的產(chǎn)生奠定了基礎(chǔ)。已知最早的頭戴波斯風帽的總督頭像錢幣由呂底亞行省總督提薩斐尼斯(Tissaphernes)發(fā)行(見圖2)。Herbert A. Cahn,“Le Monnayage des Satrapes: Iconographie et Signification,”Revue des tudes Anciennes,tome 91,no.1-2 (1989),pp.97-105.錢幣往往具有宣示主權(quán)、表明政治傾向的作用。在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期間,提薩斐尼斯總督錢幣借鑒了雅典娜-貓頭鷹錢幣與阿波羅-西塔琴的樣式,錢幣正面是小亞總督頭像,背面是貓頭鷹或西塔琴。提薩斐尼斯錢幣通常印有“提薩斐尼斯”的希臘語縮寫ΤΙΣΣΑ,但是借鑒希臘城邦錢幣樣式的錢幣銘文則改為ΒΑΣ或ΒΑΣΙΛ——“巴西琉斯”(basileus,王)的縮寫(見圖3)。這種設(shè)計具有明顯的政治意圖。由于希臘城邦始終對王權(quán)懷有抵觸情緒,認為將人像印在錢幣上是自大自傲的行為。所以支持斯巴達的小亞總督將行省錢幣正面的希臘神頭像替換為小亞總督頭像,被認為是對斯巴達敵對方雅典的一種羞辱,也可以從中看出希臘城邦與小亞行省不同理念的沖突與對立。繼提薩斐尼斯之后,行省總督以個人名義發(fā)行肖像錢幣的做法被更多的總督效仿,如基齊庫(Cyzicue)的法爾納巴佐斯二世(Pharnabazus II)與利西亞(Lycia)的米特拉帕塔(Mithrapata)。Franke and Hirmer,La Monnaie Grecque,pp.118-119.
除了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以外,小亞細亞的本土文化也在錢幣上有明顯的體現(xiàn)。西里西亞(Cilicia)行省錢幣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西里西亞地處西亞的交通要道,頻繁的對外交流使其錢幣融合了多重文化元素。西里西亞錢幣采納了希臘的范式,體現(xiàn)了波斯的王權(quán),強調(diào)了本土的巴力神崇拜,錢幣銘文也使用本土的阿拉米字母。Henry H. Howorth,“A Note on Some Coins Generally Attributed to Mazaios,the Satrap of Cilicia and Syria,”The Numismatic Chronicle and Journal of the Numismatic Society,vol.2 (1902),pp.81-87.希臘神阿波羅檢查弓箭的坐像也影響了西里西亞錢幣對總督肖像的刻畫,是希臘文化對小亞錢幣主題產(chǎn)生影響的另一有力證明。Boardman,The Greeks in Asia,p.36.與此同時,西里西亞錢幣也體現(xiàn)了波斯對埃及的占領(lǐng)與統(tǒng)治。馬扎奧斯(Mazaios)任西里西亞總督時,阿爾塔薛西斯四世(Artaxerxes IV)既是波斯的國王,也是埃及的法老。西里西亞行省發(fā)行的錢幣的正面是阿爾塔薛西斯三世的全身坐像,背面是阿爾塔薛西斯四世的頭像,頭戴象征上下埃及統(tǒng)一的埃及法老的王冠。Frank L. Kovacs,“Two Persian Pharaonic Portraits,”Jahrbuchfür Numismatik und Geldgeschichte,vol.50 (2000),pp.55-60.亞歷山大東征,尤其是公元前333年他入侵并占領(lǐng)西里西亞行省首府塔爾蘇斯(Tarsus)以后,受到西里西亞行省錢幣樣式的影響,開始在新征服的疆域發(fā)行全新的個人錢幣。Georges Le Rider,Alexander the Great,Coinage,F(xiàn)inances,and Policy,trans. W. E. Higgins,Philadelphia: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2007,p.14; Franois de Callata,“Royal Hellenistic Coinages: From Alexander to Mithradates,”in William E. Metcalf,ed.,The Oxford Handbook of Greek and Roman Coinag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pp.175-190. 關(guān)于這一問題的爭議,參見Orestes H. Zervos and M. Jessop Price,“The Earliest Coins of Alexander the Great,”The Numismatic Chronicle,vol.142 (1982),pp.166-190. 因為亞歷山大銀幣背面的宙斯坐像很明顯是借鑒了塔爾蘇斯小亞總督錢幣巴力神(Baal)坐像的設(shè)計。Callata,“Royal Hellenistic Coinages,”in Metcalf,ed.,The Oxford Handbook of Greek and Roman Coinage,pp.175-190.
由前所述,早期東方王權(quán)肖像錢幣在呂底亞王權(quán)錢幣基礎(chǔ)上,形成獨立的錢幣體系。波斯王朝錢幣的范式與主題相對單一,從大流士時期就已基本固定,再無明顯變化。但是同時期隸屬于波斯王朝的小亞行省錢幣類型卻因為多元文化間的相互融合而呈現(xiàn)豐富的變化。希臘宗教文化與錢幣技術(shù)在東方的傳播,實際上為波斯王朝宣傳王權(quán)提供了新的媒介與方式,并為希臘化肖像錢幣的出現(xiàn)鋪平了道路。
二、早期西方王權(quán)肖像錢幣:馬其頓騎士全身像與祖先神頭像
幾乎是在大流士發(fā)行波斯弓箭手錢幣的同一時期,早期西方王權(quán)錢幣在馬其頓王朝逐漸發(fā)展起來。但是早在馬其頓王朝發(fā)行錢幣之前,馬其頓部落地區(qū)就已經(jīng)有發(fā)行錢幣的傳統(tǒng),錢幣銘文也能證明早期部落王權(quán)的存在。比如,大英博物館將館藏的比薩爾泰(Bisaltae)部落錢幣銘文ΜΟΣΣΕΩ解讀為該部落首領(lǐng)的名字摩塞斯(Mosses,見圖4)。Barclay V. Head,A Catalogue of the Greek Coins in the British Museum,Macedonia,Etc.,London: Order of the Trustees,1879,p.143; Dimitra I. Tsangari,Coins of Macedonia in the Alpha Bank Collection,Athens: Alpha Bank,2009,p.23.伊多尼(Edoni)部落錢幣銘文ΓΕΤΑ ΒΑΣΙΛΕΥ ΗΔΩΝΑΝ(蓋塔,伊多尼的王)則第一次明確地使用了“巴西琉斯”的稱號。Head,A Catalogue of the Greek Coins in the British Museum,Macedonia,Etc.,p.xxiii; Franke and Hirmer,La Monnaie Grecque,p.83.約公元前479年,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征服了斯特呂蒙河(Strymon)東部的比薩爾泰部落,獲得了潘蓋奧斯山(Pangaeum)豐富的金礦與銀礦,并占領(lǐng)了比薩爾泰部落的造幣廠。亞歷山大一世隨后依照比薩爾泰部落錢幣的類型發(fā)行了最初的馬其頓王朝錢幣(見圖5)。錢幣正面是頭戴寬邊帽(kausia)、手握雙槍的戰(zhàn)士騎馬全身像;背面是方形印記及希臘語銘文ΑΛΕΞΑΝΔΡΟ(屬于亞歷山大的)。騎士的馬其頓裝扮與錢幣銘文都暗示了這位英姿颯爽的馬其頓戰(zhàn)士正是國王本人。Franke and Hirmer,La Monnaie Grecque,p.101.
馬其頓人以驍勇善戰(zhàn)的騎兵形象聞名,騎兵也成為馬其頓王權(quán)的重要形象代表。Athanasios Papaioannou,Horse and Horsemen on Classical and Hellenistic Coins in Thessaly,Thessaloniki: International Hellenic University,2019,p.7.馬其頓錢幣上的國王騎馬全身像不僅塑造了國王身先士卒的戰(zhàn)士形象,也刻畫了國王狩獵、參加奧林匹克賽會的場景。阿明塔斯三世(Amyntas III)時期的騎士錢幣類型展現(xiàn)了國王獵獅的驚險場面(見圖6)。錢幣正面是頭戴馬其頓寬邊帽、騎在馬背上的國王,他的左手牽著馬韁繩,右手握著一支長槍、做出投擲動作。錢幣背面是一頭雄獅的全身像,獅身上方有“阿明塔斯”的希臘語縮寫ΑΜΥΝΤΑ,Head,A Catalogue of the Greek Coins in the British Museum,Macedonia,Etc.,p.173.獅口中咬住一支斷成兩截的投槍,這說明狩獵者拋出的第一支槍已經(jīng)失手,正在做第二次嘗試。這個耐人尋味的小細節(jié)令畫面充滿趣味與張力。在古代馬其頓和近東世界,獵獅是專屬于國王的活動。因為獵獅并非單純的狩獵活動,它與祭祀和王權(quán)都緊密相關(guān)。國王通過狩獵來獲取自然界的力量,保證王祚長盛不衰,世代相傳。Justin,Epitome of the Philippic History of Pompeius Trogus,15.3,trans. J. C. Yardley,Atlanta: Scholars Press,1994; Pierre Briant,F(xiàn)rom Cyrus to Alexander,a History of the Persian Empire,Winona Lake: Eisenbrauns,2002,pp.230-232,715.腓力二世(Philip II)時期的斯塔德(Stater)金幣上出現(xiàn)了馭手駕馭二馬戰(zhàn)車(Biga)的全身像圖案(見圖7),四德拉克馬銀幣上出現(xiàn)了騎士手持棕櫚枝的騎馬全身像圖案(見圖8)。Georges le Rider,Le Monnayage dArgent et dOr de Philippe II,F(xiàn)rappé en Macédoine de 359 à 294,Paris: Bourgey,1977,pp.5-21,129.相關(guān)研究認為錢幣上的馭手和騎士都是腓力二世本人,以此紀念他在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賽車與賽馬項目上取得了冠軍。Plutarch,Alexander,4.5,trans. Bernadotte Perrin,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19; Tsangari,Coins of Macedonia in the Alpha Bank Collection,p.28.據(jù)普魯塔克記載,腓力二世第一次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公元前356年。Plutarch,Alexander,3.5.隨后,腓力二世又分別在公元前352年的四馬車賽(Tethrippon)以及公元前348年的二馬車賽獲得了第一名。馭手和馬拉戰(zhàn)車不僅展示了競技體育比賽的情景,而且在深層次體現(xiàn)了馬其頓人的希臘身份認同及其在國力強盛之后對希臘事務的廣泛參與,以及馬其頓在希臘世界日漸擴大的影響力。
希臘城邦錢幣的基本范式是錢幣正面印有城邦神的側(cè)面頭像或全身肖像,背面印有代表該希臘神的物品、動物,或當?shù)靥厣锂a(chǎn)。
對于古希臘人來說,將凡人的肖像印在錢幣的正面來取代神像是一種僭越的行為。馬其頓人也許是受到此種希臘錢幣范式的影響,謹慎地選取錢幣正面的希臘神來體現(xiàn)馬其頓王朝的權(quán)威;同時在錢幣背面展示象征馬其頓強大實力的國王武士形象。馬其頓王室認為他們的祖先具有希臘神的血統(tǒng),所以錢幣正面的希臘神實際上也是馬其頓王朝代言人,也達到了神化王權(quán)的效果。馬其頓王朝錢幣正面最常出現(xiàn)的希臘神是赫拉克勒斯。在馬其頓,赫拉克勒斯有三重身份。第一重身份是馬其頓王室的祖先神。據(jù)記載,馬其頓王室是伯羅奔尼撒半島城市阿爾戈斯(Argos)的國王提麥諾斯(Temenus)的直系后裔。Arrian,Anabasis of Alexander,4.5.7,trans. P. A. Brunt,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7.而阿爾戈斯王室是赫拉克勒斯的子孫,故馬其頓王室也以赫拉克勒斯的后代自居。第二重身份是馬其頓的狩獵之神(Heracles Cynagidas)。Paul Christesen and Sarah C. Murray,“Macedonian Religion,”in Joseph Roisman and Ian Worthington,eds.,A Companion to Ancient Macedonia,trans. W. E. Higgins,Hobken: Wiley-Blackwell,2010,pp.428-445.相傳,赫拉克勒斯用弓箭和木棒對付尼米亞獅子(Nemean lion),并與獅子展開肉搏,最終將其殺死。作為最著名的獵獅者,赫拉克勒斯手持木棒、以獅皮為甲、以獅頭為盔的形象深入人心。第三重身份是希臘世界的王權(quán)代言人。赫拉克勒斯是天父宙斯的后代,憑借過人的神力完成12項任務,由一位半人半神血統(tǒng)的英雄,最終轉(zhuǎn)變?yōu)樘焐?,為渴望?zhàn)勝死亡的君主們提供了一個追求永生、成為“神人”(god-like hero)的范例。Karsten Dahmen,The Legend of Alexander the Great on Greek and Roman Coins,London: Routledge,2007,p.110; John M. Bell,An Introduction to Greek Mythology,New York: The Edwin Mellen Press,2002,p.79.赫拉克勒斯崇拜以及赫拉克勒斯的相關(guān)形象先后出現(xiàn)在諸如斯巴達、馬其頓、色雷斯、埃及和西西里的王權(quán)社會,色雷斯人與埃及人對赫拉克勒斯的崇拜,參見Herodotus,The Histories,2.44,4.8-10. 西西里島的許多城市發(fā)行了赫拉克勒斯形象的錢幣,參見Franke and Hirmer,La Monnaie Grecque,pl.46,52,53,82,89,94. 赫拉克勒斯形象的傳播以及相關(guān)主題錢幣在泛希臘地區(qū)的廣泛分布,是一種社會政治現(xiàn)象,參見 Liv Mariah Yarrow,“Heracles,Coinage and the West: Three Hellenistic Case-Studies,”in Jonathan R. W. Prag and Josephine Grawley Quinn,eds.,The Hellenistic West,Rethinking the Ancient Mediterranean,Cambridge: Camg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pp.348-266.證明其與王權(quán)的不解之緣,是王權(quán)的象征或保護神。
在馬其頓王朝中期,關(guān)于馬其頓阿基德王朝的世系列表與斷代劃分,參見楊巨平:《碰撞與交融——希臘化時期的歷史與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344-345頁。馬其頓君主們還發(fā)行了青年頭像類型的小面值錢幣。不過關(guān)于這位青年男子的身份尚存爭議。有的錢幣圖錄稱其為“戴王帶的年輕人”,用“王帶”這個詞語指出了他的皇室背景,參見Franke and Hirmer,La Monnaie Grecque,p.101; 另外還有錢幣圖錄將這位青年解讀為阿波羅,參見Head,A Catalogue of the Greek Coins in the British Museum,Macedonia,Etc.,p.l.錢幣上這位青年男子的頭飾有佩塔索斯寬檐帽(Petasus)和王帶(Diadem)兩種。Hyla A. Troxell,Sylloge Nummorum Graecorum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American Nnmismatic Society,Part 8,Macedonia II:Alexander I-Philip II,New York: The American Numismatic Society,1994,pl.2,no.35; Tsangari,Coins of Macedonia in the Alpha Bank Collection,p.36.通過頭飾可以初步斷定他并非希臘神,而是一位具有王室背景的特殊人物。Franke and Hirmer,La Monnaie Grecque,p.101.有的錢幣圖錄指認這位青年男子為馬其頓的先祖。Tsangari, Coins of Macedonia in the Alpha Bank Collection,p.26.阿凱勞斯(Archelaus)時期的銅幣上,青年頭像類型的背面是狼的半身像,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這種類型源自阿爾戈斯城邦錢幣。故而,錢幣正面的青年也許就是馬其頓早期的建城者,即阿基德王國的祖先佩狄卡斯一世(Perdiccas I)或卡拉諾斯(Caranus)。據(jù)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的記載,馬其頓王國的建城者是佩狄卡斯一世,參見Herodotus,The Histories,8.137,8.139,9.45; Thucydides,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2.99,2.100,trans. C. F. Smith,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19.更晚近的古典史家阿里安將馬其頓的第一位君主追溯到提麥諾斯的兒子卡拉諾斯,參見Arrian,Anabasis of Alexander,4.5.以上述馬其頓王朝錢幣中的王權(quán)因素為基礎(chǔ),亞歷山大東征之后發(fā)行的“亞歷山大式”錢幣將成為亞歷山大自我神化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亞歷山大確立并鞏固新的帝國版圖。
三、“亞歷山大式”錢幣與希臘化王像錢幣的確立
作為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的濫觴,“亞歷山大式”錢幣為希臘化錢幣注入了馬其頓王朝的文化底蘊與波斯王朝的王權(quán)傳統(tǒng)?!皝啔v山大式”錢幣經(jīng)歷了兩個發(fā)展階段。首先,亞歷山大通過東征將希臘錢幣的影響力擴大到整個地中海東部地區(qū);其次,繼業(yè)者戰(zhàn)爭時期,繼業(yè)者們依照亞歷山大銀幣樣式發(fā)行了相關(guān)錢幣。“亞歷山大式”錢幣最主要的特點是用隱晦的方式將亞歷山大塑造為希臘神的形象,其目的在于神化亞歷山大,強調(diào)希臘化王權(quán)。亞歷山大自幼就以特洛伊英雄阿喀琉斯為榜樣,他將自己的遠征視為超越了赫拉克勒斯和狄奧尼索斯的偉大建樹,其功績足以與神比肩。Arrian,Anabasis of Alexander,4.10,5.2,7.14,7.20; Plutarch,Alexander,64.5.阿里安通過亞歷山大三世醉心于波斯宮廷禮儀的故事,刻畫了一位深受東方王權(quán)觀念影響的君主形象?!秮啔v山大遠征記》有這樣的記載:亞歷山大深入亞洲腹地之后,希望自己的部下們也能效仿波斯人的行為,用敬神的方式向自己的君主行匍伏跪拜的禮節(jié)。此舉在希臘-馬其頓人內(nèi)部引起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贊同者認為馬其頓人將君主等同于天神是合情合理的,應該讓自己的國王在生前就享有神的榮耀。而反對者則認為,天神與凡人之間存在著清晰的界線,如果用敬神的方式來敬人,是對天神的污辱。Arrian,Anabasis of Alexander,4.10-11.這說明了希臘-馬其頓統(tǒng)治階層對東方王權(quán)思想雖仍有爭議,但是已經(jīng)在逐漸地認可與接受。
東方王權(quán)理念對馬其頓人的滲透是多方面的,不僅影響到希臘人敬拜國王的禮節(jié),也影響到希臘統(tǒng)治者對錢幣圖案的設(shè)計。亞歷山大銀幣正面戴獅頭皮的赫拉克勒斯頭像沿用了馬其頓阿基德王朝的傳統(tǒng)幣圖。但是,與馬其頓王朝錢幣不同之處在于,亞歷山大銀幣正面的赫拉克勒斯頭像刻畫的其實是亞歷山大本人的容貌(見圖9)。Margarete Bieber,“The Portraits of Alexander the Great,”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vol.93,no.5 (1949),pp.373-421,423-427.亞歷山大將赫拉克勒斯形象置于他的錢幣之上,不僅意在標榜自己是赫拉克勒斯的后裔,而且還實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的自我神化目的。這既是對波斯方式的迎合,也是對希臘傳統(tǒng)的妥協(xié)。依照最新研究,亞歷山大曾在埃及發(fā)行過印有他本人頭像的錢幣。Ernest Babelon,Traité des Monnaies Grecques et Romaines,Deuxième partie Description Historique,tome 2,Paris: Ernest Leroux,1940,pl.LXXXVIII,no.26,27.這種錢幣極其罕見,發(fā)行時間介于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征服埃及到公元前322年托勒密占領(lǐng)埃及之間。Dahmen,The Legend of Alexander the Great on Greek and Roman Coins,pp.111-112.考慮到這種錢幣的稀有程度以及材質(zhì),其流通與影響范圍應該是相當有限的。錢幣上的亞歷山大頭戴波斯人的頭巾,Arrian,Anabasis of Alexander,4.7.間接地證明了亞歷山大肖像錢幣與小亞總督錢幣的關(guān)聯(lián)性。Cahn,“Le Monnayage des Satrapes,”pp.97-105.
亞歷山大英年早逝,他征服的領(lǐng)土成為帝國的遺產(chǎn),留給了他的繼承者們。為了爭奪領(lǐng)土,昔日并肩作戰(zhàn)的將軍們或反目成仇,或臨時結(jié)盟,只為了成為亞歷山大的唯一繼承者。然而事與愿違,混戰(zhàn)的結(jié)果不是帝國的統(tǒng)一,而是帝國的分裂,并最終形成了以三大希臘化王國為主的希臘化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亞歷山大式”錢幣成為繼業(yè)者們宣揚其統(tǒng)治合法性的重要載體。奧斯蒙德·波比拉赫奇:《亞歷山大大帝與印度-希臘君主們的錢幣肖像》,楊巨平、王楊譯,《四川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楊巨平:《希臘式錢幣的變遷與古代東西方文化交融》,《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托勒密一世是第一位發(fā)行全新“亞歷山大式”錢幣的繼業(yè)者;Catharine C. Lorber,“The Coinage of the Ptolemies,”in Metcalf,ed.,The Oxford Handbook of Greek and Roman Coinage,pp.211-234.也是最先將自己的名字、國王稱號和戴有王帶的個人頭像印在錢幣上的繼業(yè)者。Hazzard,Ptolemaic Coins,p.1.亞歷山大在埃及的征服與祭祀活動以及亞歷山大生前發(fā)行的錢幣類型為托勒密一世發(fā)行錢幣提供了重要的參照。從托勒密發(fā)行“亞歷山大式”錢幣到發(fā)行他本人的肖像錢幣,經(jīng)歷了如下三個步驟。
首先,托勒密一世依照亞歷山大銀幣的范式,發(fā)行了亞歷山大容貌的宙斯·阿蒙神類型錢幣,用以紀念亞歷山大與埃及的淵源,表明托勒密對亞歷山大正統(tǒng)的繼承。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在加沙圍城戰(zhàn)(the Siege of Gaza)中取得大捷,進而控制了整個埃及行省。隨后亞歷山大拜訪錫瓦綠洲(Siwa Oasia)的神諭所,并自稱是宙斯·阿蒙神(Zeus Ammon)的兒子。Arrian,Anabasis of Alexander,4.9; Jean Leclant,“‘Per Aficae Sitientia,Témoignages des Sources Classiques sur les Pistes Menant à lOasis dAmmon,”Bulletin de lInstitution Franais dArchéologie Orientale,tome 49 (1950),pp.193-253.亞歷山大死后,其靈柩也被托勒密一世半路劫持到埃及。Pausanias,Description of Greece,Volume I: Books 1-2 (Attica and Corinth),1.6.3,trans. W. H. S. Jones,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18.托勒密發(fā)行的四德拉克馬面值的“亞歷山大式”錢幣的正面是被塑造成宙斯·阿蒙神的亞歷山大側(cè)面頭像(見圖10)。在象頭皮盔的掩蓋下,亞歷山大額頭上的王帶、耳邊象征著宙斯·阿蒙的公羊角,以及肩膀上的山羊皮宙斯盾都若隱若現(xiàn)。法國錢幣學家波比拉赫奇于2005年首次發(fā)表了一枚疑似亞歷山大發(fā)行的紀念章,如果這枚錢幣的真實性確鑿無疑,那么這種象頭皮與宙斯·阿蒙神相結(jié)合的亞歷山大錢幣的最初發(fā)行者就是亞歷山大本人,而非學術(shù)界通常所認為的托勒密一世。相關(guān)研究,參見Frank Holt and Osmund Bopearachchi,The Alexander Medallions,Exploring the Origins of a Unique Artefact,Lacapelle-Marival: Imago Lattara,2011.象頭皮盔和王帶代表了亞歷山大至高無上的王權(quán),公羊角和宙斯盾則創(chuàng)造了亞歷山大與天神無異的新形象。錢幣背面是承繼亞歷山大四德拉克馬銀幣的宙斯坐像類型,銘文為ΑΛΕΞΑΝΔΡΟΥ(屬于亞歷山大的)。其他希臘化王國的君主們也相繼仿效托勒密一世的做法發(fā)行“亞歷山大式”錢幣。呂西馬科斯(Lusimachus)的“亞歷山大式”錢幣,正面的亞歷山大頭戴王帶、耳邊飾有公羊角(見圖11)。塞琉古一世(Seleucus I Nicator)的“亞歷山大式”錢幣,正面的亞歷山大頭戴飾有公牛角和牛耳的豹皮盔(見圖12)。有研究認為這個形象是化身為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亞歷山大。豹子是酒神的坐騎,參見奧斯蒙德·波比拉赫奇:《亞歷山大大帝與印度-希臘君主們的錢幣肖像》,《四川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而牛角牛耳的出現(xiàn),可能與塞琉古曾在亞歷山大面前憑一己之力將一頭用于祭祀的野牛制伏有關(guān)。Appian,“The Syrian Wars,”Roman History,11.57,trans. Brian McGing,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其次,托勒密參考亞歷山大征服亞洲的事跡,在錢幣背面設(shè)計了亞歷山大駕馭戰(zhàn)象的全身像。這種全身像的出現(xiàn)可以追溯到亞歷山大在亞洲發(fā)行的紀念章錢幣。亞歷山大生前曾在巴比倫發(fā)行過一套十德拉克馬(Dekadrachm)金質(zhì)紀念幣(medallion)和四德拉克馬銀幣,來紀念他在亞洲取得的勝利。這套紀念錢幣有三種類型,主題是馬其頓馬軍與印度象軍的激戰(zhàn)。希臘化時期藝術(shù)品中的大象主題,參見Branko F. van Oppen de Ruiter,“Monsters of Military Might: Elephants in Hellenistic History and Art,”Arts,vol.8,no.4 (2019),p.160. 十德拉克馬金幣正面是馬其頓騎兵在戰(zhàn)場上追擊潰敗的印度象軍;背面是手拿宙斯的武器“霹靂”,身著頭盔與鎧甲的希臘人站像,左上角有勝利女神尼科為其加冕。四德拉克馬銀幣上有四馬戰(zhàn)車、希臘弓箭手以及印度象軍的形象。Otto Mrkholm,Early Hellenistic Coinage,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pl.III,no.45,46. 有研究認為,這套錢幣描繪了亞歷山大三世與印度國王波羅斯(Porus)的軍隊交戰(zhàn)時的場景。Mrkholm,Early Hellenistic Coinage,p.53; Frank Holt,Alexander the Great and the Mystery of the Elephant Medallions,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3,pp.43-44,126.無論是錢幣正面的馬其頓騎士,還是錢幣背面受到宙斯與勝利女神庇佑的王者或戰(zhàn)士,事實上都指向亞歷山大大帝。此外,托勒密一世還采納這種手持“霹靂”的亞歷山大形象,發(fā)行了另一種駕馭四象戰(zhàn)車的亞歷山大全身像金幣(見圖13)。Hazzard,Ptolemaic Coins,p.2. 據(jù)來自羅德島的史學家卡利克賽努斯(Callixenus of Rhodes)記載,托勒密二世時期重現(xiàn)了錢幣上這一場景:一尊巨大的亞歷山大三世塑像矗立在由活生生的四頭大象所拉的戰(zhàn)車上,場面十分壯觀。FGH627F2,quoted from Lorber,“The Coinage of the Ptolemies,”in Metcalf,ed.,The Oxford Handbook of Greek and Roman Coinage,pp.211-234.
最后,托勒密用其個人頭像替代了亞歷山大肖像。托勒密在“亞歷山大式”錢幣基礎(chǔ)上,設(shè)計了錢幣上的個人形象。他去掉了肖像上的象頭皮,但保留了王帶與宙斯盾。最初的托勒密金幣,正面是頭戴王帶、身披宙斯盾的托勒密,
背面是駕馭四象戰(zhàn)車的亞歷山大全身像。托勒密一世后期,錢幣背面的亞歷山大被手握“霹靂”的雄鷹替代。托勒密是第一位自稱“巴西琉斯”的繼業(yè)者,Diodorus Siculus,Library of History,20.53,trans. C. H. Oldfather,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他還更改了錢幣銘文,由最初的ΑΛΕΞΑΝΔΡΟΥ變?yōu)棣ˇウˇう宝ウ│?ΠΤΟΛΕΜΑΙΟΥ(由托勒密發(fā)行的亞歷山大錢幣),使錢幣由以亞歷山大名義發(fā)行改為以托勒密名義發(fā)行,強調(diào)了這種亞歷山大錢幣的托勒密屬性。Lorber,“The Coinage of the Ptolemies,”in Metcalf,ed.,The Oxford Handbook of Greek and Roman Coinage,pp.211-234.托勒密發(fā)行個人肖像錢幣時,錢幣銘文則正式改為ΠΤΟΛΕΜΑΙΟΥ ΒΑΕΙΛΕΩΣ(屬于托勒密國王的,見圖14)。自此,從“亞歷山大式”錢幣到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的轉(zhuǎn)變徹底完成。
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具有明顯的多元化發(fā)展特征。希臘化時期,形成了以安提柯王朝、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朝錢幣為主,其他周邊希臘化王朝錢幣為輔的多線索發(fā)展特征。與此同時,皇家肖像錢幣也進入了豐富發(fā)展的時期。希臘化錢幣上的肖像無論寫實與否以及是否存在通過錢幣肖像美化個人形象的意圖,安條克四世錢幣上的國王肖像被有意美化,目的在于讓國王更接近完美的希臘神的形象,參見Marie-Christine Marcellesi,Histoire et Monnayage des Séleucides de 175 à 129 avant J.-C.,Paris: Université de Paris IV-Sorbonne,mémoire de Maitrise,1991,p.67.都帶有錢幣發(fā)行者明確的王朝特征和統(tǒng)治者的個人特征,并且?guī)в猩窕y(tǒng)治者的明顯意圖。安提柯王朝從德米特里一世時期開始出現(xiàn)國王頭像錢幣,但是安提柯王朝始終沒有放棄傳統(tǒng)的馬其頓王朝錢幣類型,尤其是對亞歷山大和腓力二世錢幣類型的繼承。托勒密王朝錢幣則極具創(chuàng)新精神,“托勒密一世/雄鷹”類型、“戴面紗的王后/豐饒角”以及國王、王后并排胸像錢幣都是典型的托勒密錢幣類型。希臘化錢幣在發(fā)展傳播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塞琉古王朝的廣大地區(qū),難免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從塞琉古錢幣衍生出來的帕提亞錢幣以及從巴克特里亞王國錢幣發(fā)展而來的印度-希臘人錢幣,都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四、結(jié) 語
阿提卡標準重量的四德拉克馬銀幣是古代地中海世界最主要的國際貨幣,因此也成為希臘化王朝的君主們用來展示其個人肖像的最主要媒介。希波戰(zhàn)爭之后,雅典取得海外貿(mào)易的霸主地位,由雅典發(fā)行的雅典娜/貓頭鷹類型的四德拉克馬銀幣也一度成為地中海世界流通最廣泛的貨幣。亞歷山大的東征打破了這種局面。亞歷山大發(fā)行的四德拉克馬銀幣取代了雅典銀幣,成為新的國際貨幣。由雅典海外貿(mào)易所開創(chuàng),經(jīng)由亞歷山大所鞏固的阿提卡幣制的四德拉克馬面值銀幣成為地中海地區(qū)貿(mào)易的通用貨幣。在這種背景下,四德拉克馬銀幣很自然地成為各希臘化王國最具代表性的錢幣,并被用以體現(xiàn)和宣傳其王國統(tǒng)治的合法性。托勒密王朝錢幣的情況則相對特殊。由于埃及金礦較銀礦豐富,故而王朝錢幣以金幣為主。為了能夠在谷物外銷中獲利,托勒密王朝采用腓尼基重量標準。參見Lorber,“The Coinage of the Ptolemies,”in Metcalf,ed.,The Oxford Handbook of Greek and Roman Coinage,pp.211-234.希臘化君主們發(fā)行的四德拉克馬銀幣上往往印著統(tǒng)治者的側(cè)面肖像以及王朝最具代表性的希臘神,對外宣傳國王的形象。正是由于希臘化各王國錢幣的同源性和同質(zhì)性,所以才產(chǎn)生了“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這樣一個整體上可以涵蓋所有希臘化王國錢幣的概念。
綜上所述,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是長久以來的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結(jié)晶。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的傳統(tǒng)不是亞歷山大三世東征以后的新事物,而是在馬其頓地區(qū)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吸收了馬其頓、希臘、小亞、埃及等多地文化元素逐步形成的。希臘化時期是軍事征服與王權(quán)至上的時代,因此,希臘化王朝君主們發(fā)行的錢幣也帶有強烈的政治因素,是統(tǒng)治者證明其統(tǒng)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示其公共形象的重要媒介。作為希臘化新世界的統(tǒng)治者,希臘-馬其頓人延續(xù)了其開放包容、因地制宜的傳統(tǒng),這也是為什么所有的希臘化王朝錢幣都帶有希臘風格的元素,同時又兼具地域特點的原因。從波斯錢幣到小亞錢幣,從馬其頓部落錢幣到馬其頓王朝錢幣,從“亞歷山大式”錢幣到希臘化皇家肖像錢幣,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始終是永恒不變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