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士挺 朱懷謙
(1.合肥工業(yè)大學數學學院,安徽合肥 230000;2.合肥工業(yè)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處),安徽合肥 230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全民國防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深化全民國防教育”。2022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廣泛開展群眾性國防教育活動,組織舉辦“愛我國防”全國大學生演講和大中小學國防知識普及活動,開展國防主題電影展映、國防競技比武、國防體育運動賽事等群眾性國防教育活動,吸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主陣地,擔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開展國防體育活動對推動高校國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國防體育是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新時代大學生國防意識,提高國防后備力量與軍事素質的一種有效形式。
1.1.1 國防體育是推動國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使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wèi)國防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高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基礎,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根本要求,擔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推動國防體育的發(fā)展,是推動國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舉措之一,《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開展國防體育運動賽事等群眾性國防教育活動。
1.1.2 國防體育是高校公共體育內容的補充與形式的創(chuàng)新
高校公共體育課秉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開設通識教育基礎課、選修課等數門形式多樣的課程,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大學生的身心素質,向其講授生命健康知識和體育技能,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和“生命在于運動”的健康意識。國防體育和公共體育具有功能的耦合性、內涵的一致性、內容的互補性,是可以協(xié)同發(fā)展的。高校開展國防體育活動,能進一步補充公共體育的內容,增強體育活動的吸引力,提升體育育人的實踐效果。
1.1.3 國防體育是軍事訓練的再延伸與軍事理論課的再拓展
現階段,高校開展國防教育實踐類活動,主要集中在為期三周的新生軍事訓練(大學生軍訓),對于四年學制的本科生而言,訓練時間短、效果欠佳。而軍事理論課主要從理論層面講授中國國防、國家安全、軍事思想、現代化戰(zhàn)爭、信息化戰(zhàn)爭等內容,缺乏國防教育的實踐補充,課程枯燥單一。高校開展國防體育活動,是對軍事訓練時間的再延伸,也是對軍事理論課實踐的再補充。
全國學生軍事訓練營自2014 年開始舉辦,2017 年后,每屆依托一個兵種、聚焦一個主題,著眼于強化學生身心素質,設置輕武器射擊、識圖用圖、醫(yī)療救護、行軍拉練等科目,充分體現軍味、戰(zhàn)味。一些高校創(chuàng)新探索教學新模式,將國防體育項目作為學生學分課程,部分體育類高校在公共體育項目基礎上增加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攀巖等國防體育項目。首都經貿大學在“場地障礙拓展訓練”觀摩課中,首次將國防體育項目納入其中;清華大學、浙江林學院、東北林業(yè)大學等高校成為國內首批開展野外生存活動系列課程的試點高校;南開大學在2023 年學生軍訓中實現新型體驗式教學全覆蓋,以“上甘嶺”戰(zhàn)役為背景,實地模擬戰(zhàn)場環(huán)境,讓學生親身體驗戰(zhàn)場中的攻與防;香港依托駐港部隊開辦大學生軍事生活體驗營,開展體能訓練、隊列訓練、激光模擬對抗射擊、軍事知識講座等活動,為香港高校學子提供一個了解國家及軍隊、體驗軍旅文化、學習軍事知識的重要渠道和平臺。目前,國內高校運用國防體育活動進行國防教育取得一定成功,但僅在部分高校進行探索式實踐,在國防體育內容選定及開展路徑上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
許嬌、江志鴻等在《大學體育課引入軍事體育內容的探討》一文中對高校開展國防體育活動進行了可行性研究,并從軍事體能、軍事技能兩個類別引入國防體育活動內容;天津體育學院修瑜在《普通高校國防體育課教學內容構建研究》中,以《全民國防教育大綱》《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規(guī)定內容為參考,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德爾菲法等,選定國防體育課教學內容。本文結合目前部分高校開展的國防體育項目,參考《普通高校國防體育課教學內容構建研究》確定的38 項三級教學內容及80 項四級教學內容,本著突出戰(zhàn)場生存技能訓練及適合新時代大學生心理特點和身體素質的原則,初步篩選隊列動作(基礎隊列動作、三大步伐)、戰(zhàn)術基礎(臥倒起立、屈身、匍匐前進、滾進)、武器使用(輕武器射擊、手榴彈投擲)、基礎格斗(軍體拳、匕首操)、戰(zhàn)場救護(骨折固定、傷口包扎)、軍事體能(400 米障礙跑、3 000 米負重跑、彈藥箱搬運)、戰(zhàn)場防護(防毒面具使用、防毒服穿戴)、尋找鑒別水源、野炊、攀巖、定向越野、求生信號12 個內容,并進行學生興趣維度調查。調研對象為合肥工業(yè)大學數學學院128 名大二學生,其中男生84 人,女生44 人,每名學生選擇3 項或3 項以上感興趣的活動內容。
表1 學生興趣維度調查結果
根據調研結果可知,學生選擇野外生存(尋找鑒別水源、野炊、攀巖、定向越野、求生信號)、武器使用、基礎格斗的比例較高。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高校開展國防體育活動內容選定為野外生存、武器使用、基礎格斗符合《全民國防教育大綱》《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規(guī)定,與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相契合。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建設標準》等文件要求,目前國內高校普遍成立了軍事理論課教研室,采用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軍事理論授課,但受師資隊伍水平不齊、教學內容純理論性且結構單一、地方與軍隊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同學們很難對其產生濃厚興趣,致使國防教育成效不明顯。對此,高??梢蚤_設國防體育公選課,將其作為軍事理論課的補充,教學內容為野外生存技能,課程設計總學時為16 學時(含考核4 學時),每周2 個學時,共計8 周。野外生存技能是在復雜戰(zhàn)場環(huán)境下,維持生命與持續(xù)發(fā)揮戰(zhàn)斗力的根本保障,將其作為主要授課內容,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強,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磨礪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和敢打硬拼的作風,增強國防觀念和憂患意識,從而與軍事理論課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推進國防教育提質增效。
林然在《高校國防教育與公共體育教育功能融合的路徑探索》中,講述了公共體育與國防體育的內在關聯性及二者教育功能融合的重要意義,進行融合路徑的探索。國防體育作為國防教育的一部分,不僅要注重體育的功能性,更要注重國防觀念的培養(yǎng)。國防體育內容相較公共體育更具新穎性和吸引力,如定向越野集體驗、智慧、趣味于一體,通過一張地圖和一個指南針,要求參與者按照順序找到地圖上所指示的點位,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深受大學生歡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定向越野在備選的12 個項目中的占比僅次于水源尋找鑒定、武器使用,位列第三。
高校學生社團是學生根據成長成才需要,在高校黨委領導和團委指導下開展活動的群眾性學生團體,是共青團發(fā)揮為黨育人功能的有力抓手,是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有效途徑。目前大部分高校均組建了國旗護衛(wèi)隊,主要由退伍大學生和軍事愛好者組成,履行護衛(wèi)國旗的光榮使命,在重要節(jié)日、紀念日等大型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在高校社團的日?;顒又星度雵荔w育內容是切實可行的,如射擊協(xié)會可與地方射擊館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射擊競技活動,提升大學生軍事素養(yǎng);軍事格斗協(xié)會在校運動會開幕式、軍訓閉幕式進行匕首操表演,展現國防體育的魅力與活力。這些國防體育類社團能夠加深在課堂外對學生的國防教育,提升大學生參軍入伍的熱情。
《意見》提出,軍隊在全民國防教育中要發(fā)揮重要作用,按照規(guī)定組織軍營向社會開放,做好宣講培訓,協(xié)調開展軍事實踐活動,為地方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提供有力支持保障?!兑庖姟窞榈胤礁咝Ec軍事院校、部隊協(xié)同開展國防體育活動提供方向,給出指導性意見,開辟了地方高校開展國防教育新路徑。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在履行防務職責的同時,面向香港大學生先后舉辦十屆“香港大學生軍事生活體驗營”,開展軍事體育、激光模擬對抗射擊等多個軍事科目訓練,激發(fā)了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強化國防觀念。地方高校可以積極與省軍區(qū)、駐軍部隊溝通協(xié)調,搭平臺、建機制,共享必要的教育訓練場地、設施、器材,廣泛開展軍事體驗營、軍地大學生國防競技等活動,共同推進全民國防教育工作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