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生紅
(甘肅省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甘肅積石山 731799)
英語閱讀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了解國際文化的窗口,但是受到內(nèi)在和外在因素的影響,學生在閱讀興趣、能力、思維等方面,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特征,教師如果忽視這些差異,容易導致學生不適應閱讀模式,制約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分層教學是以生為本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關注和彌補學生之間的差異,基于分層教學模式進行科學分層設計,從而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服務于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由于在閱讀能力上有著強弱之分,每個學生的語言基礎、認知思維都是不同的,英語閱讀存在個性化、差異化的學習需求,如語言功底扎實、英語學習興趣比較濃厚的學生,渴望參與具有挑戰(zhàn)性的閱讀探究;閱讀水平一般的學生,則需要低難度的閱讀材料、慢節(jié)奏的閱讀過程。以往受教學時間和進度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多數(shù)教師沿用的都是“一刀切”的授課模式,鮮少關注到學生的差異需求,這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得到充分訓練。分層教學強調因材施教,致力于為每個學生制訂最適宜的閱讀計劃,在中學英語閱讀中引入分層教學,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教師可以遵循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的原則,在設置英語閱讀內(nèi)容、閱讀目標時,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期望,融入分層思維,讓教學模式主動適應學生,以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從而達到因學定教的目標[1]。
學生是英語閱讀課堂上的主體角色,教師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前提條件是保障學生的集體參與,否則教學就失去了初衷和意義。但是從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來看,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參與課堂,對于教師所講解的語篇知識、提出的閱讀問題,表現(xiàn)和回答最活躍的,往往是學優(yōu)生,其他學生或是礙于膽怯心理,或是不理解他人所談論的話題,只能淪為課堂的旁聽者或旁觀角色,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的主體意識會愈發(fā)薄弱,不樂于參與閱讀和研討活動,以至于消減了對英語閱讀的信心和熱情。在中學英語閱讀中運用分層教學,能夠提高全體學生對閱讀活動的參與度,教師將學生分出不同的層次后,可以分別為他們設立符合其實際能力的閱讀目標,目標要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之內(nèi),使其產(chǎn)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動力,從而激發(fā)各層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采取分層提問的策略,讓每個學生都擁有發(fā)言和表達的機會,逐步生成課堂主人翁意識,從而為全體學生開辟出均衡發(fā)展的空間。
在以往的中學英語閱讀中,“一刀切”教學方式還存在一個弊病,就是太刻板、缺乏彈性,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之初,是以全體學生能夠同時達到閱讀目標為基準的,但是在課堂實施階段,很多問題都難以預見,學生在閱讀理解和認知能力上高低不等,有的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就能快速掌握語篇的知識和技能,而有的學生達成目標的速度非常緩慢,教師需要從整體教學中暫時抽離出來,專門指導尚未達標的學生,其他學生需要遷就和等待,無法進入閱讀的高階訓練環(huán)節(jié),白白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分層教學在課堂管理上更具有彈性,主張的是異步達標,將其應用于中學英語閱讀中,能夠顯著增強教學的整體質量,教師可以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預先設計好每一步閱讀探究活動項目,每達標一項,就自主進入下一道流程,相互之間不必再遷就。針對達標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騰出時間和精力,進行有序、分層、分批地指導,從而使學生得到最大化的閱讀訓練和發(fā)展,增強教與學的質量。
分層教學在中學英語閱讀中的運用,基礎條件是落實深入、全面的學情調查,做好學生的分層工作。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學生在自身情況和受教育等方面的差異性,以及這些差異因素給英語閱讀帶來的影響,科學地劃分學生層次。在分層時,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平時的英語成績,或者憑借自身對學生的主觀印象,而是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綜合收集學情信息,以學情為主要依據(jù)實施分層,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日常的閱讀理解、翻譯、語法填空等訓練,了解學生的閱讀基礎、思維品質和詞匯量等信息,同時采用調查問卷、談話、側面了解等方式,掌握學生的英語閱讀動機、興趣、方法和期望等,根據(jù)以上調查結果,把學生從高到低分成A、B、C 三個層次,一般來說,A 層學生的詞匯儲備比較豐富,對英語閱讀存在強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學習得法,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都比較強;B 層學生存在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聰明但不好學,對英語閱讀缺乏恒心和專注力,但是語感比較好、一點既透,第二種是學習態(tài)度好,參與閱讀很自覺,但閱讀理解能力稍顯薄弱,這兩類學生都屬于通過師生共同努力,閱讀水平能大幅提高的“潛力股”;C 層學生大多是英語基礎不牢,詞匯量比較匱乏,閱讀理解吃力,抑或對英語閱讀存在畏難、抵觸等情緒的學生。教師在分層之后,還可以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細節(jié)情況,對他們進行特別備注,比如性格特點、能力優(yōu)勢、喜愛的語篇類型等,使學生的分層信息得到進一步完善,從而落實分層教學的先決條件[2]。
制訂適宜的閱讀目標,是在中學英語閱讀中運用分層教學的第二個步驟,以往教師在制訂閱讀目標時,通常是預設學生要通過閱讀掌握多少詞匯和句型,這些都過于籠統(tǒng),難以真正契合各層學生的學情特點。差異化的閱讀目標應該具體到閱讀材料上,各層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需求各不相同,那么在閱讀材料上作出區(qū)分,無疑是體現(xiàn)目標差異的最直接辦法。因此,在中學英語閱讀中融入分層教學時,教師必須合理選擇文本,以適應不同層次為宗旨,對英語閱讀材料進行分層,力求每層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文本,產(chǎn)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在閱讀文本的具體選擇上,教師應該考慮如何讓A 層學生能拔高,B 層學生有發(fā)展,C 層學生吃得消,可以從閱讀量、閱讀難度、閱讀類型幾方面入手選擇閱讀材料,既要扎根于教材,又要著眼于課外,拿A 層學生來說,僅僅閱讀教材語篇,很難滿足他們語言知識、閱讀視野的拓展需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中文本的話題和內(nèi)容,在《新概念英語》《英語沙龍》等報刊中優(yōu)選一些補充性的材料,與教材語篇組合到一起,供A 層學生提前閱讀和學習,以此擴大他們的知識面;針對B 層學生的閱讀材料選擇,在數(shù)量和難度上都要適中,如果量太大、難度太高,容易使學生失去閱讀信心,除了教材課文之外,教師可以在緊跟教材的《仁愛閱讀訓練》《基礎訓練冊》等資料中,選擇一些精美的英語短文,作為學生的補充閱讀材料,如果教材文本的篇幅較長,教師也可以不為B 層學生額外添加閱讀材料;C 層學生的英語閱讀目標,應注重興趣激發(fā)和基礎鞏固,教師應該側重于選擇富有趣味性的閱讀材料,比如聯(lián)系教材文本中的核心詞匯和句型,從課外搜集一些英語歌謠、繪本故事等,讓C 層學生按照自身喜好和閱讀進度進行選擇性閱讀,不做硬性要求,從而實現(xiàn)對英語閱讀材料的合理選擇和分層[3]。
在中學英語閱讀中,教師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至關重要,指導講究科學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教師對所有學生采取同樣的指導模式,很難契合各層學生的實際情況,A 層學生可能會由于指導過度,失去了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間,C 層學生可能會因為指導不到位,出現(xiàn)對語篇理解不透徹的情況,這些都會削弱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為此,在中學英語閱讀中運用分層教學時,教師應該堅持因材施教原則,根據(jù)每層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加強實施閱讀指導分層,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使輔導變得更加精準、高效[4]。A、B 兩層學生往往具備一定的詞匯量和閱讀解析能力,教師應該避免灌輸式的講解,而是盡量采用點撥、啟發(fā)式的指導策略,把獨立思考的機會留給學生,比如當學生在閱讀中遇到陌生的詞匯和句式,對其含義產(chǎn)生困惑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全文語境,嘗試猜測,隨后再揭曉正確答案,讓學生自主去驗證,以鍛煉學生的語篇理解和猜詞能力。針對C 層學生的閱讀指導,應強調一個“細”字,包括細心和細致兩方面,教師應該給予C 層學生更多的耐心,鼓勵他們勇敢質疑。教師一方面要耐心詳細地解答學生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注重閱讀方法的傳授,對于大部分C 層學生來說,詞匯是閱讀學習中的一大難關,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分析詞匯的基本含義、語境含義和引申含義,以及運用聯(lián)想法記憶詞匯等,使學生切實掌握詞匯的含義。這樣通過分層指導,每層學生都能在閱讀中學有所獲,切實提升閱讀素養(yǎng)。
在中學英語閱讀中,各層學生是各有所長的,尤其是A層學生,他們的思維方式、閱讀方法具有非常高的借鑒價值。分層與合作看似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從隱性層面來說,二者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分層的基礎上發(fā)展合作,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閱讀教學效果。因此,在中學英語閱讀中實際運用分層教學,教師應該打破三層學生之間的結構壁壘,大力開展合作閱讀活動,促進學生差異互補,從而“長其善救其失”,達到全體學生共同發(fā)展的目標。教師可以根據(jù)分層名單,以及英語閱讀活動的開展需求,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合理地調配A、B、C 三層學生在各組中的分布比例[5]。教師應該從英語文本的主題和內(nèi)容出發(fā),設計具有思辨性、探究性、開放性的閱讀任務,讓各組開展合作閱讀活動,比如把一篇課文按照小組人數(shù)拆分成相應的片段,每個成員負責閱讀其中一個片段,A、B 兩層學生可以閱讀生詞量大、句子難度高的片段,C 層學生閱讀難度較低的片段,分別閱讀完畢之后,各組學生把閱讀結果匯集到一起,進行細節(jié)理解和深入研討,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每組中的A 層學生發(fā)揚“領頭羊”精神,解答同伴在閱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帶領他們總結每個文本片段的內(nèi)容,再對全文進行梳理,歸納總結要點詞匯和語法,增進各層學生的閱讀互動,培養(yǎng)他們?nèi)¢L補短、合作探究的意識,從而改善英語學情兩極分化的局面,進而實現(xiàn)分層教學的創(chuàng)新運用。
訓練是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考查學生對閱讀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說,在閱讀教學之初,教師對他們設立的達標要求是不同的,假如最后采用統(tǒng)一的訓練形式,部分學生是無法順利通過訓練的。為此,在分層教學背景下,教師應該根據(jù)閱讀目標和教學過程的分層情況,結合閱讀文本的重點內(nèi)容,設計具有梯度的訓練題目或教學活動,對學生的閱讀成果實施分層檢測,從而提高英語閱讀的整體成效,實現(xiàn)分層教學的全過程應用。針對A、B兩層學生設計閱讀訓練,教師應該注重拓展和遷移,包括從閱讀遷移到口語交際、寫作等實踐運用,教師可以鼓勵這兩層學生,運用在閱讀中獲取的語言知識,合作設計情景對話,可以用交際表演的形式呈現(xiàn),也可以采用閱讀小練筆的訓練,比如仿寫、續(xù)寫、改寫等,這樣既考查了學生的閱讀理解效果,也使他們將閱讀知識熟練地應用到實踐中。針對C 層學生,以鞏固為主要訓練方向,教師可以結合文本中的詞匯和句法知識,設計選擇、填空、句子排序、完形填空、詞語和圖片連線等訓練題,讓該層學生自主練習、核對答案,檢測無誤后,C 層學生也可以加入A、B 層學生的訓練活動中,從而構建完整的分層教學模式[6]。
總而言之,在中學英語閱讀中運用分層教學,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提高全體學生對英語閱讀活動的參與度,增強教學的整體質量。教師應該落實學情調查,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進行綜合分析,做好學生的分層工作,合理選擇文本,實施閱讀材料分層,在教學中堅持因材施教,采取分層指導的手段,開展合作閱讀活動,促進各層學生互動閱讀、互補差異,設計梯度訓練,分層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從而實現(xiàn)分層教學的高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