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振斌
汾陽市于春秋初期設瓜衍縣,在2600余年的建縣史上,作為郡、州、府的歷史就長達1500余年。悠久的歷史鑄就了文化的繁榮。清光緒年間,汾陽市境內興學重教之風空前,私塾達360余處。據史料記載,汾陽市考取進士數明代為22名、清代為48名。古汾陽成為山西境內的文化名城。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縣域教育受地理位置、經濟發(fā)展等因素影響,一度遇到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瓶頸:教育質量低谷徘徊,優(yōu)秀師生流向大城市,社會聲譽下滑,辦學信心不足,理念滯后……家門口的教育與人民的期盼有了距離。新時期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唯改革者進,唯創(chuàng)新者強。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黨的二十大以來,汾陽教育人在汾陽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汾陽市教科局的帶領下,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廳、呂梁市教育局各項工作要求,緊緊圍繞汾陽市委、市政府關于汾陽市教育均衡優(yōu)質發(fā)展的總體部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導向,以汾陽市《關于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行動方案》“32條”為抓手,全新規(guī)劃發(fā)展思路,全面明確發(fā)展方略。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育人,而不只是育才;是成長,而不只是成功;是培養(yǎng)人的健全人格、提高人的生命質量,成為最好的自己,使人有幸福感。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原汁原味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基礎上,我們?yōu)榉陉柦逃覝首鴺耍匦露x。汾陽教育人以“立德樹人、五育融合”為核心理念;以“誠意正心、大道至簡、知行合一、因材施教、融會貫通”為五個基本理念。喚醒情懷、夯實基礎,讓教育回歸本真。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扎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fā)展的突出優(yōu)勢。固其根本,浚其泉源。加強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成為汾陽教育發(fā)展的引擎。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等各領域。
2022年初,我們明確了汾陽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12345”工作思路,全面推進,逐項完成。
1.圍繞一個目標
在汾陽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總目標。
2.落實“雙減”政策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基礎教育在實踐中貫徹“五育融合”的教育發(fā)展新理念。落實“雙減”是實踐“五育融合”的前提,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基礎,是解決當前和未來區(qū)域教育發(fā)展中的重大問題的最好注解,是對“怎樣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為誰培養(yǎng)人”等重大問題的科學回答。落實“雙減”、實踐“五育融合”不是在現有教育形態(tài)基礎上對欠缺部分的修修補補,而是通過多維立體育人機制的全新構建,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對教育的重塑和革新。圍繞德智體美勞,我們提出了“兩正本三強化”(正本智育、正本美育,強化德育、強化體育、強化勞育)。
3.完成三大任務
一是補短板。堅持用心、用力、用情、用智,抓機關、校長、教師三支隊伍建設。機關交流輪崗干部30多人;高中教師三年聘期結束考察選聘,城區(qū)學校領導班子調整選聘47人全部配齊;多渠道招聘教師432人,農村教師進城300多人;教師隊伍按編用人,清理超編用人1300多人,退養(yǎng)教師180多人;近期職稱晉升380多人。調動和捋順工作關系1000多人,打破了教師調動難的瓶頸,實現了教育部門主導調動常態(tài)化。核定幼兒教師編制,財政解決待遇;落實了課后延時服務費,落實了績效考核增加20%部分。2023年,一線教師人均收入提高1萬元。調整優(yōu)化學校布局,公立學校、幼兒園新開辦6所、擴軌1所、回購1所、搬遷1所,增設汾陽二中初中部,啟用西河小學新校區(qū)。增加公立學位9000個,形成城區(qū)4所普高、1所職高、6所初中、9所小學、6所公立幼兒園,農村每鎮(zhèn)打造1—2所九年寄宿制學校的科學合理布局。
二是找情懷。教育情懷是“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一種深沉、持久、難以割舍的感情”。擔任教科局局長兩年多,我抓班子、帶隊伍,把方向、定思路,倡理念、講方法,深入全市80多所學校,用對工作的熱情與激情感染影響著校長、教師。我主講的《喚醒情懷回歸本真》《千年古城問道汾陽》在省、市巡講30余次。
三是大課改。我局提出了汾陽教育總目標:五育融合為本,質量提升為基,以五育融合推動質量提升,推動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推動學生成人成才。教學教研目標為減少在校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實施措施為推課改、大教研、抓落實、找情懷。實施方法是對標名校,走出去跟崗,請進來指導;校際教研推名師,整合資源塑名校。我們率先在高中實施,經一年醞釀、一學期實踐,效果已現,在多次聯考中四所高中成績均大幅提升,可望在2024年高考中取得較大突破。省內兩縣擬對標學習汾陽。
4.踐行“四個教育”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提到了“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高度,指出“堅持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ǎng)質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踐行“四個教育”,即自信教育把學生放在教育的“正中央”;自強教育使學生成為具有主動性、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和責任心的人;溫暖教育讓學生沐光而行,使系列化的教育教學活動充滿生命的價值和情趣;正氣教育引領學生成為浩然正氣之人。全市教育工作者以培養(yǎng)充滿自信、擁有自強、傳遞溫暖、弘揚正氣的學生為己任,全心全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5.打造五大文化品牌
汾陽自古人杰地靈、名士輩出,位于西北方向的子夏山,因孔子高徒、魏文侯之師子夏晚年退隱于此設教西河而得名。古老的文化內涵使其成為汾陽具有象征意義的山脈?!八舫:越K因淺,山到成名畢竟高”,子夏山納天地鐘靈毓秀之德,孕育了一代代英才名士。汾陽教育歷史悠久,做好傳承責無旁貸。新時期,我們的教育需要一種精神、一種靈魂、一種熱情,所以我們全力打造五大文化品牌。
汾陽教育精神:勤誠樸毅知行達遠。植根于中華修身立業(yè)、教學相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等優(yōu)秀傳統(tǒng),著眼于教育雙方的共同需求而制訂。勤誠樸毅,曾為山西省立河汾中學的校訓。勤,勞,任事之基;誠,信,立身之本;樸,儉,養(yǎng)德之由;毅,剛,培勇之力。四者涵蓋德能智勇,如鳥雙翼、如車雙輪,修身治學立業(yè),缺一無成,不宜偏廢。知行達遠,知行,知行一體,知行合一;達遠,通達事理,志向高遠。重知重行,培育志向高遠的英才,既是教育的出發(fā)點,也是教育的歸宿點。
汾陽教育之歌:《追夢向未來》。汾陽教育精神通過歌聲表達更有韻味,我們征集了汾陽教育之歌,開展了全市教育之歌合唱比賽,讓歌聲響起來,精神傳下來,活力動起來。
汾陽教育在線:子夏杏壇公眾號。累計推出440期,693篇文章,呈現汾陽教育新樣態(tài)和多元化。作為窗口,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市局及各學校動態(tài)。
汾陽教育大講堂。圍繞教育情懷和專業(yè)成長兩大模塊,只要對汾陽教育有貢獻的人都可以走上大講堂,凸顯汾陽教育人的睿智和激情,是一種高層次交流,臺上臺下互相促進。不論是機關干部、校長,還是教師,都可以走上大講堂,講好教育故事,遇見教育美好,成就教育人生。已有16人走上大講堂。
“我的教育我來談”。我們精心打造汾陽品牌名校系列宣傳片,已播出13期。學校文化是學校的根本和靈魂。教育是教化、涵育,是日復一日的善待與用心?!拔业慕逃襾碚劇?,就是讓教育顯性,提高認識、升華理念,成為汾陽教育的一張名片。
2023年“六一”前夕,汾陽市禹門河小學“禹之聲”童聲合唱團應中央音樂學院邀請,參加第五屆中央音樂學院5.23藝術節(jié)———“寫給孩子們的歌”六一專場音樂會。全國共遴選五支合唱團。孩子們站在我國音樂教育的最高殿堂里,放聲高歌《廿四字歌》,獻給偉大的祖國,填補了山西省學校音樂教育史的空白。2023年11月份,呂梁市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府學街小學、禹門河小學召開,來自呂梁13個縣(市、區(qū))的教育同仁到場參觀學習。
櫛風沐雨勤耕耘,春華秋實砥礪行。近年來,汾陽市教育呈現蓬勃發(fā)展的勢頭,各項工作走在前列,贏得了群眾的口碑。今日頭條、《山西日報》、多彩三晉、呂梁新聞等媒體相繼報道我市教育發(fā)展經驗。汾陽教育人走在前列、干在實處,奔著問題去、迎著困難上,在傳承中改革、在改革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把教育的時代答卷寫在人民心坎里。
(作者系汾陽市教育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石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