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露
(揚州市邗江區(qū)運西小學,江蘇 揚州 225100)
“人無德不立?!钡掠粌H是班主任的事,更不能局限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每位教師都應承擔“教書”與“育人”的職責,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塑造學生優(yōu)秀的品格和德育修養(yǎng)。信息技術教師要結合教材,指導學生認識計算機,掌握信息技術基本技能,還要抓住時機,關注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特別是從信息技術實踐操作中,讓學生獲得高尚、健康的德育品質。小學生好奇心強,但缺乏對事物的正確分辨力,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蝕。因此,教師要立足信息技術課堂,加強德育滲透,讓學生成為擁有信息素養(yǎng)、良好品格的時代新人。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除了教給學生必備的計算機操作方法和技能外,更要抓好學生思想品德、法治觀念、良好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用正確的德育修養(yǎng)陶冶學生。
信息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同樣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難題。如一些小學生沉迷網絡,對網絡游戲上癮,不注意保護個人隱私而留下安全隱患等。同樣,在信息技術課堂,一些學生在機房亂敲鍵盤、分食零食、說說笑笑、下載游戲、聽音樂、看電影。小學生普遍存在缺乏網絡道德、規(guī)范、安全、法治的思想認識,信息技術教師又將教學重心放在基本操作和技能掌握上,導致信息技術課程德育整合不深。教師應順應小學生心智特點,積極滲透道德知識,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提升學生的德育品行。
立德樹人背景下,各學科都要關注思想道德教育,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掌握技能中,獲得必備的道德品格和法律常識。但在現(xiàn)階段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師對德育滲透并不重視,在教法上、理念上,仍以知識講解、實驗操練為主,忽視了學生思想、情感、價值觀的正確引領。比如,一些小學生法律意識欠缺,在網絡“沖浪”時,可能會遭遇網絡詐騙,自己又不敢向教師、家長反映,導致越陷越深。再如,網絡信息紛雜,小學生缺乏應有的分辨力,垃圾網站、暴力信息嚴重干擾了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要明確德育地位,堅守初心,抓住時機厚植德育情懷。
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傳播知識、思想、真理的過程中,要兼顧學生靈魂的塑造,深刻領會立德樹人的育人宗旨,圍繞信息技術課程學科優(yōu)勢,以貼近學生生活方式,精心設計、精準施教,融入德育,提升課堂吸引力,讓信息技術課程與德育相得益彰。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典范和榜樣。教師要從學生上機習慣抓起,為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文明上機的習慣奠定品德基礎。在進入機房時,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嚴格遵守機房規(guī)則。通過講解機房規(guī)則,讓每個學生都愛護計算機及其他設備,在操作計算機時,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特別是在計算機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不能違規(guī)操作,不能亂刪系統(tǒng)文件及其他文件,要聽從教師的統(tǒng)一要求,正確、有序地使用計算機。教師在機房要做好監(jiān)督、檢查工作,要在學生上機前打掃機房衛(wèi)生,對相關設備進行歸類整理。學生進入機房后,特別是初次學習信息技術的小學生,好奇心強,對計算機、鼠標、鍵盤等充滿了探索欲,教師要明確上機操作規(guī)范,讓學生知道什么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不當使用計算機,會造成計算機損壞,給學校帶來損失;不良的計算機使用習慣,也會影響計算機的性能和安全。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要以身示范,從嚴要求。教師要加強自我職業(yè)道德的規(guī)范,在進行操作演示時,要準確、熟練、規(guī)范。比如,對于開關機順序,教師要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在關閉電源前,要對文件做好保存,并退出文件系統(tǒng),再點擊“開始”菜單“關機”按鈕,最后再切斷電源。面對計算機及相關設備,教師要講解機房學習所注意的細節(jié)問題。比如,鍵盤在使用時,要輕敲,不能用力拍打;鼠標使用時,也要輕點,不能用力按壓;電腦桌椅在使用后要擺放整齊,安靜離開機房。教師在平時要對學生不良上機行為進行規(guī)范,在講解知識點時,學生要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步驟,學習和操作計算機。當下,所有機房計算機都可以直接連接互聯(lián)網,互聯(lián)網海量信息繁雜,小學生缺乏是非判斷力,教師要重視學生良好上網習慣的培養(yǎng),對于不良信息要提高警惕,特別是對于存在色情、暴力信息的網站,要嚴肅抵制。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知識點及教學內容,恰當融入德育元素,激發(fā)學生向上、向善的情感。比如:在WPS 文檔軟件學習中,對于“插入圖片”一節(jié)的學習,教師設計課堂導入:在中國的五岳名山中,泰山巍峨壯觀,獨領風騷。利用暑假去游覽泰山,拍攝了很多泰山的照片,如天柱峰、桃花峪、日觀峰、傲來峰等。這節(jié)課,教師將利用WPS“插入圖片”功能展示登泰山的美景,對照圖片,寫上文字,制作關于泰山的旅游介紹。打開WPS 文檔后,請同學們找一找、看一看,如何插入圖片?饒有興致的提問,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熱情,教師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插入圖片”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利用介紹祖國壯麗山河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再如:“認識計算機”一節(jié)主要介紹計算機的發(fā)展、構成部件,在對硬件系統(tǒng)進行講解時,教師打開機箱,為學生一一呈現(xiàn)主要部件。在介紹“CPU”時,教師可以順勢融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fā)的“龍芯”系列處理器。雖然我國在CPU 領域起步慢,但在無數(shù)研究人員的努力下,國產CPU 的運算速度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特別是我國的“曙光”系列超級計算機的研發(fā)成功,標志著在超級計算機領域,我國的自主研發(fā)能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軟件領域,我國的WPS 辦公軟件、金山、360 殺毒軟件等,都具備非常高的行業(yè)市場占有率。拓展介紹相關知識點,能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有計劃地引入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科研成果,能讓學生從中了解中國科研人員勇攀科學高峰的探索精神,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用優(yōu)異的成績報效祖國。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信息技術課堂,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帶領學生參與問題探究,讓學生在交流、碰撞中互學互助。同時,將德育資源無痕銜接,滲透其中,化育學生的心靈。比如:“初識畫圖”一節(jié)主要對畫圖軟件的基本功能進行操作和練習。關于“剪貼板”的應用,教師給學生出示一張帶有魚缸的圖片,提出問題:觀察圖片,魚缸里的水渾濁不清,請同學們想一想,如何將小金魚的家收拾干凈呢?有學生想到,可以利用畫圖軟件“橡皮擦”工具,點選“橡皮擦”,將魚缸里的垃圾擦掉。教師給予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時間,接著提問:擦掉的地方又該怎么處理?有學生想到“顏色填充”工具,可以選擇某種顏色,對擦掉的地方填充不同的顏色。然后,再次提問學生: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呢?有學生想到了更快捷的方式,學生說:“可以再畫一個新魚缸,將原來的小魚粘貼進去?!边@個方法如何操作?我們可以利用“剪貼板”,先新建一個新的魚缸圖片,用鼠標點擊原來圖片上的小魚,利用“選擇”工具,將小金魚“剪切”到剪貼板,再利用“粘貼”功能,放置到新建的魚缸圖片,這樣小金魚就擁有了一個干凈、整潔的家。教師通過示范和講解,讓學生快速掌握畫圖里的“剪切”與“粘貼”功能。同時從畫圖軟件學習中告訴學生,平時也要多做家務,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整潔有序。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還從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勞動意識。
挖掘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德育資源,要結合不同單元的具體教學內容和目標,找準德育滲透切入點。比如:在學習“編輯文檔”時,對于文檔的管理,要注重安全保護意識。課堂上,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幾種常見的文檔類病毒,讓學生了解文檔病毒的特點、危害。同時,針對常見病毒,讓學生通過了解病毒預防知識,滲透殺毒軟件的使用方法:通過及時、有效地查殺文檔病毒,能確保文檔安全。同時,在認識計算機病毒時,讓學生明確制造計算機病毒、傳播計算機病毒的行為是違法的,從而增強計算機安全防護意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師要端正學生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正確使用互聯(lián)網?;ヂ?lián)網具有“虛擬性”,在網絡社交及網絡使用中,要教育學生不能中傷他人,不能損害他人利益。比如,一些人利用網絡黑客工具竊取他人隱私,入侵他人的計算機系統(tǒng),盜取他人的數(shù)據(jù)資料,甚至在網絡上傳播帶有破壞性的網絡病毒,泄露與國家機密相關的信息,等等。小學生要從小樹立遵紀守法的意識,堅決杜絕做違法亂紀、損害國家和他人利益的事。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分組競賽的方式滲透競爭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學習“輸入文字”時,教師布置一些文檔,看誰能用最短時間完成打字任務;在學習“畫圖”時,組織學生開展計算機繪畫比賽活動。形式多樣的競賽,能增強學生挑戰(zhàn)自我、應對競爭的信念,讓學生從信息技術技能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在編輯“幻燈片”時,教師讓學生以4 人為一組,開展制作精美幻燈片的比賽,組內成員進行分工,有人負責收集資料,有人負責美化圖片,有人負責編輯幻燈片,遇到問題相互交流,發(fā)揮各自所長,增強學生的協(xié)作互助精神。
信息技術課程與德育的融合,要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開展主題性實踐活動,提高德育的針對性。比如:在欣賞型課堂,教師可以“畫圖軟件”為工具,挑選不同的圖畫,讓學生對圖畫進行美化處理,增強學生的藝術審美素養(yǎng);在動手實踐型課堂,教師利用任務驅動教學,以具體的實踐任務,滲透德育。比如:在靈活運用WPS 文檔處理方法時,教師布置“獻給父母的感恩信”任務,讓學生自己寫具體的文字,插入不同的圖片,讓整個文檔更有新意,表達對父母的愛。學生在動手制作感恩信的過程中,不僅增強了文檔處理技巧,還從中感受到了父母的深情。在交流型課堂,教師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對課程中的難點展開討論,深化對信息技術知識點的理解。比如,基于互聯(lián)網的相關知識的學習,如何在網絡上搜索信息,怎樣選擇“關鍵詞”,如何安全使用網頁瀏覽器,如何接收電子郵件,如何設計、管理“我的空間”等,教師讓學生以感興趣的話題,分組展開交流,分享各自的方法,提高課程學習效率?;ヂ?lián)網里的資源十分豐富,教師要教給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的方法,而不能讓學生沉迷互聯(lián)網。一些學生喜歡用QQ 聊天、喜歡玩網頁游戲,教師要對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規(guī)范,讓學生明確不要盲目相信網絡上的人,對于來自網絡上的邀請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不能將自己及家人的重要信息透露給不認識的網友。教師可以重點選擇一些真實案例,提醒學生要時刻保持冷靜、清醒,切勿被網絡上的不良信息蠱惑。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增強學生文明使用網絡的意識。
總之,信息技術與德育兩者具有互促性,教師要樹立“德育為先”理念,依托信息技術課程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自信和愛國情感,讓學生在掌握信息技術基本操作方法的過程中,嚴于規(guī)范自我,增強信息社會責任感,爭做文明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