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實現了全面改革,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的全面應用下,教育信息化逐漸從1.0升級到2.0,全面推動了我國教育的數字化、信息化發(fā)展。在初中教學中,歷史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歷史教師應當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教學之中,為學生打造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學習到更多課堂之外的歷史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形成。這對于教師而言,有著一定的要求。因此,本文著重分析“信息化2.0”背景下初中歷史的信息化教學,闡述初中歷史信息化教學的價值,分析當前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2.0” 初中歷史 教學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45
在新課改全面深入的背景下,教育界對初中歷史教學有了更高的關注度和重視度。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對于學生家國情懷、文化意識、批判性思維,以及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作為歷史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歷史學科的教育價值,讓學生在學習與歷史相關的知識時,實現各方面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目前,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指明了發(fā)展的方向。教師作為學科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應當全面了解“信息化2.0”的優(yōu)勢,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帶來與眾不同的課堂活動,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但就實踐來看,部分教師在開展信息化教學時,還存在一些不足,嚴重降低了信息化教學的實際質量。現今,如何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打造信息化教學模式,是當前每一位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初中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優(yōu)勢
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信息技術是推動學生更為有效掌握學科專業(yè)知識的重要工具。特別是在如今“信息化2.0”的背景之下,相關任課教師需要充分結合信息技術的教育優(yōu)勢,以更好地提升教學開展的整體效率與質量,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科學習,從而更好地推動其學科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對于初中歷史教學而言,與信息技術融合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豐富教學材料、提升學生對專業(yè)知識認知等方面有著顯著效果,值得對此展開深入探究。
1.有利于豐富材料展現形式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結合學習材料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而這些學習材料大多都來源于教材內容。在這一背景下,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便容易受到限制,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推進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在“信息化2.0”背景下,各類高新技術不斷走進課堂,為初中歷史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材料展現形式。
具體而言,教師可根據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借助互聯(lián)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不止于教材,如此一來,教師便能拓展學生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在互聯(lián)網端,越來越多的歷史網站被開發(fā)出來,這些多元化的歷史網站不僅擁有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歷史材料,還有歷史事件的3D視頻動畫講解。當教師想要收集材料時,便可以直接登錄網站輸入關鍵字,這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諸多便利。教師可將收集到的材料通過信息技術轉變?yōu)椴煌男问?,如動畫形式、圖片形式、材料形式等,保證教學活動的多元性。
2.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歷史是初中階段學生首次接觸的學科,由于學生對歷史學科的理解較為片面,所以,在學習活動中,很多學生認為歷史和語文類似,只需通過背誦,記住教材中的重難點即可。當學生產生這一想法后,其學習出發(fā)點便會產生誤差,即使能夠記住歷史知識,也無法從歷史事件中理解該事件的深層次含義,以及對現代社會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形成,無法發(fā)揮歷史學科的教育價值,長此以往,還會讓學生陷入“死記硬背”的死循環(huán)中,會逐漸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將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深度融合,教師則能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教學資源,還能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將歷史教學變得更加立體,讓學生結合教師所提供的資料自主學習,從而理清知識脈絡,加強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完善知識結構體系,從而進行深度學習。在這一背景下,學生不僅能夠在自主理解的過程中牢記各個歷史事件的發(fā)展順序和影響,還能結合教師所提供的信息化資源拓寬個人認知視野。
二、初中歷史教學現存問題
縱觀當前的初中歷史信息化教學,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特點。專業(yè)能力強、信息素養(yǎng)高的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大多都是將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手段來拓展教材資源或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活動中主動學習。而對于另一部分教師,他們往往無法找準信息技術與歷史課堂教學的融合點,在教學中過分依賴信息技術,無論要學什么內容,幾乎都要用到信息技術。在這一情況下,課堂的主體便會在潛移默化中發(fā)生變化,教師也會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消耗大量的時間,不僅無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此外,部分教師雖然會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但在實踐中,常常采取簡單的課件進行教學,或是在網絡上下載相應的教學課件直接應用,沒有結合學生的學情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在這一情況下,教師便無法進行針對性教學。
三、初中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提升信息素養(yǎng)
通過上述分析,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為了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價值,實現教育教學與現代化技術的深度融合,在教學活動前期,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積極學習與計算機有關的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為后期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具體來說,教師要做好對信息技術的研究,教師可通過網上學習或查閱文獻的方式找到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契合點,結合歷史學科特點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手段。此外,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教研活動,以培訓、實踐、提質為目的,讓歷史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教學經驗,結合教學案例分析其中的不足以及教學亮點,并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歷史教學目標優(yōu)化信息化教學活動,以此促進教師取得進步與發(fā)展。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也應當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轉變自身的學習理念,結合教師所開展的信息化教學進行充分學習,了解當前課堂中所運用到的信息技術以及多樣化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做好對這些教學模式的全面分析,結合個人情況進行學習,從而理解教師所開展的信息化教學活動,緊跟教師的教學步伐,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進步。
2.運用學習平臺,做好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整個教學活動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高質量的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能夠讓學生提前知曉本章節(jié)所要學的具體內容,并在預習的過程中整理出不理解的地方,在課堂中實現針對性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然而,傳統(tǒng)課前預習形式大多都是教師利用課前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快速瀏覽教材,這種課前預習活動所產生的學習效果一般,甚至還會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出現“渾水摸魚”的現象。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全面提升課前預習質量,為后期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做好鋪墊,教師可以借助學習平臺,提前一天或提前半天發(fā)布課前預習活動,活動的主要內容包含章節(jié)內容、學習目標、知識重難點、預習任務、總結梳理,從而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在學習部編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26課時,本課時的主題是“三國鼎立”。作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個課時,本課內容能夠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有著一定作用。在教學之中,教師應獨自分析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三國鼎立形成的基本史實,分析官渡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中曹操勝負的原因,掌握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具體過程。在學習平臺上,教師可圍繞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如讓學生預習教材內容,歸納并總結兩場戰(zhàn)役的時間、地點、戰(zhàn)役雙方的人物以及結果;了解官渡之戰(zhàn)中,曹操勝利的原因;分析赤壁之戰(zhàn)中曹操敗下陣來的原因;整理三足鼎立的開始時間和形成時間,分析魏蜀吳三國的經濟與生產業(yè)等。
在希沃白板互動教學平臺中,教師可先登錄希沃賬號,根據提前做好的課件內容,圍繞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學生便可以登錄希沃白板學生端,下載教師所提供的課件以及預習任務,從而根據學習任務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希沃白板繪制思維導圖,教師也可以通過希沃白板用游戲化的教學,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讓學生主動預習,提高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在希沃里面的課堂活動中選擇判斷對錯,只要輸入相關選項,就可以完成游戲設置。在游戲設置好后,教師便可讓學生參與進來,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3.運用微課,開展教學活動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的主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與進步。立足信息化背景的初中歷史教學活動,教師可通過微課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微課教學是目前備受廣大教師關注且青睞的教學方式之一,這種教學方式以微視頻的形式展開,微視頻的時長在十分鐘之內,側重于對某一問題或者某一知識點的講解,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課時內容的精髓,便于學生進行針對性學習。由于微課時長較短,所以能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自主學習時間和機會,同時,教師能將微課應用到教學中的其他環(huán)節(jié),如課前預習、資料拓展、課堂互動、課后探究等,學生可借助微課學習APP進行自主學習,或與教師展開互動,教師便能在終端了解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課堂學習時產生的問題,而后對這些問題進行總結和整理,最后展開集中講解。
例如,在部編版教材七年級下冊《宋代經濟的發(fā)展》的教學中,經過前面的學習和預習活動,學生對于宋朝在政治軍事方面的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對于宋代的經濟發(fā)展還處于不了解的狀態(tài)。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登錄到微課學習平臺網站下載與本課時相關的資源,通過名師講解,加強學生對宋朝政治軍事方面以及經濟發(fā)展方面的了解。與此同時,由于教材內容有限,教師還可以在網絡上查閱相關的資料,并對這些視頻、圖片進行相應的補充,將其插入到微課視頻中,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以此拓展課堂學習資料,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全面了解歷史的發(fā)展脈絡。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微課視頻中的重點內容進行探究,比如宋代農業(yè)的發(fā)展與手工業(yè)的發(fā)展,讓學生根據微課中的知識問答以及學習任務板塊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于視頻中不理解的地方,學生可以在視頻時長對應處發(fā)送評論向教師求助,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的方式進行自主理解。而在課后探究環(huán)節(jié),教師也可以通過微課學習APP下發(fā)學習任務,這一學習APP能夠為教師提供在線教學服務和教師管理,便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掌握。
4.運用信息技術,挖掘豐富資源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整體把握只靠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精心講解并得到多種教學資源的輔助。在實踐中,教師可全面借助信息技術,根據教學內容整合教育資源,如視頻資源、圖片資源等,將每一節(jié)課中的知識點進行收集和整理,結合學生的認知選擇出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印象的材料。
在部編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中,《鴉片戰(zhàn)爭》是至關重要的內容,也是學生必須要理解的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列強侵略和中國人民抗爭求索的開始。在教學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近代造成的影響,教師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收集相應的視頻解說資源,然后以3D技術作為主要的觀看方式,將立體的聲音、動畫視頻等內容清晰展現在學生面前。當學生戴上3D眼鏡后,就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能夠邊聽此次事件的解說,邊看鴉片戰(zhàn)爭的全過程。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讓學生沉浸其中,使學生的多個感官均能受到刺激,從而對史實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和認識。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辦公軟件設計思維導圖,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要求學生補全本課時的相關知識點。在思維導圖以及多種教學資源的應用下,學生們很快就能掌握鴉片戰(zhàn)爭的學習重點,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含義,理解鴉片戰(zhàn)爭在中國歷史中的影響。通過這種信息化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為學生帶來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豐富歷史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較高的情感體驗。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2.0”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為了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身作則,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借助教學平臺,開展課前預習活動;全面運用微課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借助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如此,方能實現初中歷史教學的信息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董盈《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探索》,《中國新通信》2022年第4期。
[2] 潘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思考》,《數碼設計》2020年第12期。
[3] 吳建波《初中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教學策略》,《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2018年第24期。
(郭琴,1982年生,女,漢族,江蘇常熟人,大學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