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陳,李玉竹
(1.廈門理工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4;2.福建醫(y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 35012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fā)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yè),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fā)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盵1]文化治理是指統(tǒng)治者通過各種觀念意識的表達和實施對社會資源進行分配、對政治生活參與主體的思想和行為施加影響,從而達到維護社會穩(wěn)定、鞏固政治統(tǒng)治的一種治理機制。[2]宏觀層面,文化治理現代化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以文化治理提升國家治理能力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中觀層面,對文化領域的現代化治理既是文化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大勢所趨;微觀層面,“文化治理是指政府、各類文化機構和個體參與文化活動、文化管理諸多方式的總和”[3],文化治理現代化涉及主體、目標、尺度、立場等方面。新發(fā)展階段下,對文化治理現代化的科學認識,需要從辯證邏輯的視野出發(fā),深入分析和準確認識文化治理現代化,深刻揭示和全面把握文化治理現代化中各個要素的內在關系,這是新時代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思想視野和觀念前提。
文化治理現代化,主體為何?這不僅體現了文化治理現代化的領導力量,也反映著文化治理現代化的利益立場。從實踐歷程來看,推動文化治理現代化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伴而生。我國文化治理現代化是黨領導人民遵循歷史規(guī)律自主探索的現代化治理。文化治理現代化既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還要堅持廣大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因此,新時代文化治理現代化必須處理好黨的領導和人民主體的關系,讓文化治理現代化的發(fā)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
政治性是社會治理現代化主體辨析的首要依據,自然也是文化治理現代化主體辨析的首要依據。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發(fā)展離不開中華文化的肥沃土壤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同時我國文化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也離不開黨的領導。一方面,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必然包含對文化治理現代化的領導;另一方面,文化治理現代化如果沒有黨的領導,則會失去科學理論方向和實踐指引,必然走向彌散和失序。質言之,“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4]。為了全面推進我國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時代進程,中國共產黨必須不斷強化自身建設,始終保證文化治理現代化的前進方向和正確道路。在文化治理實踐活動中,中國共產黨需要時刻洞察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現實生活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文化治理的方針政策,既要適時提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內容和重要舉措,還要通過各種載體和多元路徑增強文化治理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從中提煉出符合人民思維方式、心理特點和知識水準的思想精華和價值觀念,切實將抽象復雜的文化治理轉化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淺顯易懂的日常用語和行為模式。新時代背景下,我們必須堅持“姓黨”底色不忘本,從而有力地保證我國文化治理現代化的順利推進。
資本主義現代化是以資本為主導的現代化,生產力短期大幅提高的背后是資本為攫取高額利潤對勞動者不擇手段的壓迫,這就注定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與此截然相反,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永恒追求,黨領導下的中國式文化治理現代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這一思想不僅在理論層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且在實踐過程貫穿始終。作為文化治理現代化的參與主體,人民群眾既是實踐主體,也是價值主體。因此,要充分激發(fā)最廣大人民的創(chuàng)作熱情,使文化治理現代化成為人民群眾勞動生產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加強人民群眾在文化治理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作研發(fā)熱情不僅是現實可行的,而且是現實必要的和現實緊迫的。人民群眾是文化產品的需求者,更是文化產品的消費者。唯有人民能回答人民之問,唯有人民能了解人民所需。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打造滿足人民精神需求的文化產品,就要充分發(fā)揮人民在文化治理全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讓文化治理現代化的創(chuàng)新成果不斷惠及全體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作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質言之,中國式現代化終究是人的現代化,新時代文化治理現代化也是要以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價值目標,并在此基礎上發(fā)揮文化治理對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以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推動作用,在堅持個人全面發(fā)展和要素均衡發(fā)展的統(tǒng)一中穩(wěn)步推進,不斷提升文化治理現代化的發(fā)展水平。
西方現代化道路所具有的拜物性、盲目擴張性等基本特性容易帶來拜金主義、虛無主義、倦怠社會等“現代性精神癥候”。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則要極力規(guī)避和減少這些問題的出現: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所進行的文化治理現代化是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基本目標,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著力促進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我國的文化治理現代化應當注重物質與精神的整體性發(fā)展,充分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文化成果的權利。文化是知識生產、文明形塑的“人化”與“化人”之物,具有潛移默化的感化作用。縱覽人類對生活方式的自省和反思,“人是一種以意義為生存目標和行為指向的高級動物,人們總是在追尋一種確定性的、可以把自身安置于其中的精神家園,以達到終身穩(wěn)固、安定的生活支點和獲得價值關懷”[5]。馬克思將社會進步發(fā)展與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緊密結合,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不僅是共產主義的美好愿景,而且是社會主義的奮斗過程。思想文化中的先進成分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積極成果,也是個人得以全面自由發(fā)展的重要條件。由此可見,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與其所掌握的自由時間密切相關。因為文化的發(fā)展可以提高勞動效率,節(jié)省勞動時間,為個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精力,而這些時間和精力有助于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全面提升個人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
現代化不僅是對經濟活動各領域、各層面、各環(huán)節(jié)的系統(tǒng)性把握,還是對現代化生產的各要素及要素之間內在組合的整體性思考。若將國家治理能力體系視為一個總體性范疇,文化治理作為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框架內的關鍵一環(huán),能夠為其他領域的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性支撐力量。國家治理能力體系并非單一層面的治理,而是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內容彼此依存、互為條件的集合體。文化治理現代化、經濟治理現代化、生態(tài)治理現代化等都是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下的具體展開和現實呈現,都是為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提升國家現代化治理水平,以及推動社會生產力的大幅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穩(wěn)步增長。其中,文化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框架內的關鍵內容和重要抓手,在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時代進程中具有鮮明的價值指向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必須處理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文化與經濟、文化與社會、文化與生態(tài)等領域的復合關系,以國家治理大局的穩(wěn)定保障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有序推進。
對文化治理現代化的科學認識,需要從歷史傳承和時代創(chuàng)新的視野中出發(fā),既要在歷史長河中分析文化治理現代化的來龍去脈,把握文化治理現代化發(fā)展的歷史趨勢,還要把握時代方位、立足本國國情。中國共產黨進行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歷史軌跡,可以分為1921—1949年、1949—1978年、1978—2012年、2012年至今四個發(fā)展階段。前三個階段體現了文化治理現代化從歷史傳承中汲取合理養(yǎng)分,第四個階段體現了文化治理現代化從現代發(fā)展中增強內生動力。由此可見,文化治理現代化既要立足中國基本國情、回溯治理歷程,還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展望時代進路。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便開始對文化治理進行初步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新民主主義文化,為我國文化治理創(chuàng)設條件、打下基礎。這一階段,中國共產黨文化治理的主題是文化發(fā)展道路的抉擇。中國共產黨誕生初期,李大釗等早期領導人將馬克思主義從紛繁復雜的思想文化中凸顯出來,將解決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主要矛盾作為文化治理的關注點和側重點,主張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建設新的文化形態(tài)。新中國成立伊始,一窮二白不只是當時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現實呈現,也是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yè)的真實寫照。新中國的成立為我國文化治理開辟了新的起點。從此,中國共產黨開始按照革命勝利前夕所作出的計劃,將我國文化治理的偉大事業(yè)穩(wěn)步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文化治理政策、文化管理模式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該時期的文化政策更為直接地體現國家層面的意志,文化服務于且從屬于政治。以發(fā)展福利型的文化事業(yè)、建立健全體制機制來培育文化消費市場,成為新中國文化政策發(fā)展與文化治理的新特征、新標志,同時為中國文化產業(yè)和文化市場的繁榮發(fā)展奠定了制度基礎,提供了根本保障。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八大之前,我國文化治理進入加速推進階段,即文化治理更為體系化、系統(tǒng)化。改革開放后,文化市場的主體力量日益蘇醒,我國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時代進程快速推進。這一時期,思想觀念的解放和文化生產能力的提高使人們對文化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的戰(zhàn)略地位產生新的認識,中國共產黨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創(chuàng)造性地將文化治理現代化融入世界文化市場體系的進程,逐步構建富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yè)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文化治理不斷縱深推進,其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開辟了我國文化治理的新階段和新境界。文化治理機制的復雜性、整體性決定了文化治理路徑的綜合性和系統(tǒng)性,需要在主體、內容、方式、手段等方面有所提升、增強作為。黨和政府進一步減少對文化領域的行政干預,并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和推行公私合作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政策導向上,我國加快構建和完善足以匹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fā)展要求的文化治理體系和機制,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滿足不同群體多樣化的文化需求。201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產業(yè)促進法(草案送審稿)》公開征求意見更是標志著我國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有了更為堅實的法律保障。新時代文化治理現代化的種種成就充分表明,“軟性”的文化力量需要“硬性”的制度保障保駕護航,這樣方能在現代發(fā)展中獲得源源不竭的內生動力,實現國治民強的良好局面。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6]。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加,多元思潮文化和各類價值理念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價值觀養(yǎng)成產生重要影響。鑒于此,文化治理現代化要堅持和合共生的鮮明立場,依據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征凸顯中國特色,以中國式文化治理現代化的獨特經驗推進全球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時代進程。
中國式文化治理現代化是立足本國國情、解決現實問題的治理之路。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成功推進必然是建立在本國基本國情和思想文化習俗基礎之上的。文化治理現代化作為一個不可抗拒的歷史進程,必須以歷史既定的文化積淀和文化傳統(tǒng)作為根本依據和發(fā)展基礎。中國式文化治理現代化是對中華文明的一脈相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長期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中逐漸成為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文化形態(tài),具有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文化標識和深層文化基因,包括“民為邦本”的民本理念、“其命維新”的變革思想、“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等等,都是幾千年來中華兒女創(chuàng)造的璀璨文化中的思想精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蘊的理想信念、思維觀念、道德理念,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超越了資本主義工具理性、利益至上的價值邏輯,在千年的代際更迭和時空變遷之中,時時刻刻濡化著中華兒女的價值取向,創(chuàng)造了異于西方的文化治理新模式??傊?中國式文化治理現代化絕不是西方式、蘇聯式的移植和翻版,而是扎根中華文化和社會實踐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治理模式。
無論中外,文化治理現代化都是現代化道路必不可缺的構成部分??v觀世界文明流衍,一個文明體愈是開放兼容,愈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不曾中斷,也正是因其所具有的兼容并蓄、和合共生的特質。改革開放以來,依托于開放包容的先進發(fā)展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邁入高速發(fā)展新階段,并逐漸走向世界舞臺,實現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相融相交、互鑒互促。這是推進我國文化治理現代化并在比較和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堅定文化自信的必然選擇。我國文化治理現代化始終秉持面向世界、走向全球的人類視野和價值關切,積極探尋世界文明的和諧與圓滿,力求在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實現“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想。除此之外,推進中國式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時代進程更為深遠的意義在于“完成其現代化任務的同時正在開啟出一種新文明類型的可能性”[7]。我國文化治理現代化揚棄和超越了資本運轉中固有的弊端,不斷實現由物到人、由生產力到生產關系、由物質到精神的完美蛻變和質的躍進。[8]
新時代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蘊含豐厚深刻的辯證邏輯,基于主體、目標、尺度、立場等4個方面的辯證統(tǒng)一,可以歸納總結與之對應的實踐要求。
新時代文化治理現代化必然是一條堅持黨的主導地位和人民主體地位相統(tǒng)一的治理道路。人口規(guī)模巨大、地區(qū)發(fā)展極不平衡等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在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個權威性的領導力量。一方面,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這一領導核心,文化治理現代化才有了堅實可靠的“主心骨”。進一步推動文化治理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新時代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本質特征,也是我國文化治理現代化的首要經驗。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運用文化建設和文化治理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仡櫚儆嗄陫^斗歷程,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文化治理放在重要戰(zhàn)略地位,總結歷史經驗,洞察時代大勢,堅持不懈推進文化建設,切實推動文化治理的時代進程。另一方面,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和現實文化訴求只有實實在在落到日常生活中才能算真正實現。比如,在優(yōu)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以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要以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要求和價值導向,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供需的無縫對接。再如,在健全現代文化產業(yè)體系的過程中,各類文化企業(yè)要均衡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肩負好服務人民群眾先進文化需求的社會責任??偠灾?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是一項久久為功、行穩(wěn)致遠的偉大事業(yè)。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又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在文化治理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整體發(fā)展水平。
新時代文化治理現代化必然是一條堅持重點突破與統(tǒng)籌兼顧相統(tǒng)一的道路?!爸攸c突破”是指準確把握文化治理現代化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問題,采取針對性舉措解決突出問題和重點難題。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fā)展,我們應當處理好整體與局部、普遍與特殊的關系,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內涵與核心要義,全面厘清文化治理現代化所面臨的時代機遇和困難挑戰(zhàn),使文化治理現代化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基本文化需要和精神文化追求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元化、高質量的精神文化需求?!敖y(tǒng)籌兼顧”是指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的實踐活動,需要運用文化建設的總體性思路、綜合性措施、長期性規(guī)劃和持續(xù)性政策,既要有理念層面的設計,又要有實踐層面的落實,還要有制度層面的保障,為新時代推動文化治理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要將經濟發(fā)展、政治穩(wěn)定、文化繁榮等領域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總體部署、宏觀調控,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有序推進依賴于各種文化要素之間的良性互動,以形成作用合力,實現整體效能最大化。比如,在經濟建設上,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為文化治理現代化提供物質基礎保障。在政治建設上,通過著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治理效能,以切實有效的治理舉措為文化治理現代化提供制度體系保障??偠灾?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是一個由諸多組成部分和要素彼此關聯而形成的有機整體和系統(tǒng)工程。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把握重點,聚焦和解決關鍵問題,又要統(tǒng)籌兼顧,不斷提升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整體發(fā)展水平。
新時代文化治理現代化必然是一條歷史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治理道路?!皻v史傳承”是指我們在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時代進程中,要從以往文化治理的歷史演進中汲取合理養(yǎng)分和有效方法,大力挖掘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和優(yōu)秀傳統(tǒng),厚植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歷史底蘊和民族底色?!皶r代創(chuàng)新”是指打破思維定式、敢于突破常規(guī),堅持與時俱進、秉持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為文化治理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和實踐活力。這就要求及時總結和歸納文化治理現代化的基本經驗和實踐范式,提出一系列富有時代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原創(chuàng)性治理理論,根據時代特征和發(fā)展實踐不斷賦予中華文明新的時代內容和思想特質,從而使中華文明的基本內涵更加豐富、精神特質更加突出、現實價值更為凸顯,為中國式文化治理現代化不斷增添新動能和新活力。例如,構建文化治理體系和機制,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偠灾?新時代以來文化治理的進程表明,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需要樹立大歷史觀和大時代觀,既要從歷史傳承中汲取基本經驗和吸收合理養(yǎng)分,又要從現代發(fā)展中總結時代特征和推進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文化治理現代化的創(chuàng)新水平,不斷開創(chuàng)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新境界和新階段。
新時代文化治理現代化必然是一條堅持民族內生性與世界開放性相統(tǒng)一的治理道路。就堅持民族性而言,要根植中國實際,立足中國國情。中華民族擁有勇于創(chuàng)新的民族稟賦和強大的文化創(chuàng)造能力。[9]推進中國式文化治理現代化必須從中國實際和現實國情出發(fā),在吸收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精髓的基礎上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實現世界和平、天下大同的時代愿景。與此同時,要穩(wěn)步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時代進程中明晰方向,為文化治理現代化提供強而有力的精神支撐。就世界性而言,中國文化治理現代化與經濟市場化的時代進程相伴而生。當前,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要著力培育并適度引導市場力量,確保市場引導文化生產要素優(yōu)化配置。比如,文化產業(yè)的宣發(fā)營銷需要充分發(fā)揮其市場屬性,借助市場規(guī)律發(fā)揮中國文化產品自有的質量優(yōu)勢和價格優(yōu)勢,搶占國際市場。特別是影視、出版、藝術類的文化產業(yè)項目想要擺脫以往西方主導下的弱勢地位,更需要在市場上進一步發(fā)力,謀求中國文化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偠灾?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是一項具有系統(tǒng)性和艱巨性的歷史性任務,中國式文化治理現代化不是封閉保守的,在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時代進程中,要在根植本國國情和現實條件的基礎上積極吸收他國在文化治理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具體做法。
系統(tǒng)探究文化治理現代化的辯證邏輯不僅是對中國式現代化文化事業(yè)領域理論層面的系統(tǒng)闡釋,而且是對其實踐層面的全面考察。誠如前文所述,文化治理現代化并不僅僅是文化的中觀和微觀視角,還關乎中國式現代化國家治理的宏觀層面?;谥黧w、目標、尺度、立場的多方位辯證邏輯闡釋和實踐路徑探析,充分體現了我國文化治理現代化所具有的發(fā)展必然性、制度優(yōu)越性、內生創(chuàng)造力,這些都將轉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文化領域的精神動力和動能優(yōu)勢,助推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發(fā)展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