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蘇娟
明初《東昌志》稱:“談廬陵之盛,萃于永和。”永和,瀕臨贛江,自古繁盛,被稱為“舟東一大都會”。許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足跡和詩篇。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楊萬里的《至永和》。
至永和①
楊萬里
出城即便見青原②,正在長江出處天。
卻到青原望城里,樓臺些子③水云邊。
注釋
①永和:今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zhèn)。②青原:青原山,被稱為“山川第一江西景”。③些子:少許、一點兒。
賞析
楊萬里(1127—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吉水縣)人,南宋著名詩人和政治家。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永和,山環(huán)水繞,人杰地靈,是南宋名臣周必大的家鄉(xiāng)。對永和,楊萬里總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愫。永和,觸發(fā)了他的情思。他終是將這情思化成千古文字,留在這永和城。
一出城市(永和),便能看見青原山蒼翠連天的景色,與贛江(長江的支流)形成山水共一色之美景;站在青原山上俯瞰永和城,城里的一些樓臺屋宇就在水云之間,可謂熱鬧非凡。
自然原始之美、社會繁盛之美,這兩種風格迥異的美在詩人的筆下是如此和諧,勝似畫卷。整首詩語言簡潔,卻給人以無窮的想象。詩人離開永和城,望見青原山和贛江共一色,驚嘆于自然的原始之美;站在青原山上,俯瞰永和城,居然看見些許樓臺,于是又感嘆起城市的繁盛之美。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移步換景,寫出了詩人對自然之景和城市之景的獨特感受,表達了他對青原山和永和城的喜愛之情。
紙上旅行
吉安,古稱廬陵,是孕育廬陵文化的人文故郡。說起廬陵文化,就不得不提白鷺洲書院。因為它催生了廬陵文化,使吉安成為“文章節(jié)義之邦”。
白鷺洲書院,坐落于吉安市城東贛江中的白鷺洲上,創(chuàng)辦者為南宋愛國名相江萬里。書院創(chuàng)辦于南宋王朝風雨飄搖、內(nèi)外交困之際,不僅重視對學子進行知識的傳授,也重視對學子愛國主義氣節(jié)的教育。書院設立了“六君子祠”,祭祀周敦頤、張載、邵雍、程頤、程顥、朱熹等六位理學大儒。先賢祠里供奉著廬陵“五忠一節(jié)”:歐陽修(文忠)、楊邦乂(忠襄)、胡銓(忠簡)、周必大(文忠)、文天祥(忠烈)、楊萬里(文節(jié))。
書院創(chuàng)辦了七百余年,培養(yǎng)了一大批忠義節(jié)烈之士和經(jīng)世致用之才,如民族英雄文天祥、愛國詩人鄧光薦、愛國詞人劉辰翁等。近代還涌現(xiàn)了曾延生、陳正人等一批熱血青年。他們在共產(chǎn)主義旗幟的召喚下,創(chuàng)建了吉安早期的黨團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