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鳴奮
“科幻電影美學研究”至少包含三種可能的取向:一是從科幻的角度進行電影美學研究(讀為“科幻+電影美學研究”),關注創(chuàng)意與表達;二是從科幻電影的角度進行美學研究(讀為“科幻電影+美學研究”),關注科幻電影視野下的美、藝術與審美;〔1〕三是將“科幻電影美學”作為一門學科開展研究(讀為“科幻電影美學+研究”),關注它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本文的重點在于第三種取向。
作為哲學的分支學科,美學主要研究美的本質、藝術屬性、審美經驗和審美心理等問題,其運思方式有邏輯研究、歷史研究、實證研究、跨學科研究等基本類型。美學在向藝術領域擴展的過程中產生分化,形成了小說美學、詩歌美學、音樂美學、繪畫美學、戲劇美學、電影美學等分支??苹秒娪懊缹W是美學進一步分化的產物,它的首要任務是運用美學運思方式為科幻電影正名??苹秒娪皬倪壿嫿嵌瓤词侵敢钥萍紴閰⒄障捣棚w想象的視聽藝術;從歷史角度看是文化生產被納入工業(yè)軌道之后形成的一種類型電影;從實證角度看是由科幻大片、科幻微電影、科幻短視頻等樣式構成的復雜系統(tǒng);從跨學科研究角度看可以是美學、藝術學、社會學、傳播學、產業(yè)經濟學等學科的研究對象。
在跨學科視野中,援引既有美學觀念考察科幻電影所呈現(xiàn)的美(如科技美、倫理美、精神美等),構成了美學研究;運用既有工業(yè)觀念考察科幻電影作為文化產品的特點(如制作技術、票房價值、衍生產品等),構成了工業(yè)研究;運用既有藝術觀念考察科幻電影作為視聽藝術的特點(如藝術風格、藝術手法、藝術流派等),構成了藝術研究;運用既有社會觀念考察科幻電影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特點(如政治傾向、文化身份、社會功能等),構成了社會學研究。以此類推,不一而足。
在開展科幻電影美學研究時,不能不注意所可援引的美學觀念的多樣性、所作分析的科幻電影的系統(tǒng)性。為尋找美學觀念和科幻電影的對應關系,筆者引入自己在《傳播心理學》等著作中提出的傳播要素原理,將與美學觀念、科幻電影相關的各種要素理解為由屬人的社會層面、屬物的產品層面和屬事的運營層面構成的復雜系統(tǒng),由此出發(fā),闡述筆者所提出的科幻電影美學理論框架,并勾勒出我國當下相關研究成果的概貌。
在社會層面上,科幻電影是以社會分工為依托,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進行生產、流通與消費的。就傳播而言,如果我們將科幻電影的主創(chuàng)人員(特別是導演)視為主體的話,那么,觀眾便是接受信息、消費相關作品的對象。二者以相關人員為紐帶進行互動并彼此轉化,形成基于中介的共同體,實現(xiàn)電影的工業(yè)目標與美學目標??苹秒娪懊缹W建構因此形成了以創(chuàng)作美學或導演美學為代表的主體傾向,以接受美學或觀眾美學為代表的對象傾向,以共同體美學和電影工業(yè)美學為代表的中介傾向。
科幻電影源于創(chuàng)意。在這一意義上,科幻電影美學建構始于從創(chuàng)作美學的角度對具體影片或相關亞類型的考察、闡述或評價。從主體角度對科幻電影進行美學研究,前提是肯定作品的美學特征和作者的美學觀念存在一致性,進而肯定它們淵源有自?;谏鲜鏊悸罚局苏撌赖木瘢锰囟娪肮ぷ髡撸ㄊ紫仁菍а荩┑纳罱洑v、專業(yè)訓練、人格特征、藝術理想等主客觀條件詮釋其審美訴求,這是創(chuàng)作美學或導演美學的思路。例如,王青等認為英國瓊斯(Duncan Jones)所執(zhí)導的科幻片有情節(jié)把控和主題設置的深邃之美,這種美學風格源于瓊斯的學術背景(他畢業(yè)于哲學系)。〔2〕還應當看到人生道路是漫長的,電影工作者的身份完全可能發(fā)生變化。如美國的辛格(Bryan Singer)經歷了從獨立電影制片人到好萊塢商業(yè)巨片導演的轉變。王思懿據此從發(fā)展的角度分析其美學風格,一方面看到其前后的不同,從嘗試黑色風格、游走于現(xiàn)實與幻想到在商業(yè)包裝下流露人文內涵,另一方面指出其貫穿主脈,即對人性各種陰暗、困頓、卑微一面的挖掘?!?〕
科幻電影導演的審美訴求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更具體地說,如何概括他們的美學風格呢?常見的做法主要有三種。一是沿用既有美學范疇。如王思懿從疏離美學、矛盾美學、諷喻美學評析美國導演吉列姆(Terry Gilliam)的美學風格?!?〕二是根據影片加以提煉。如趙陽從加拿大導演卡梅?。↗ames Cameron)所執(zhí)導的《終結者》《終結者2》《阿凡達》等科幻電影概括出他探索人類情感世界、挖掘生命的價值、追尋超越性的存在、融合科技與藝術等特點。〔5〕三是將上述兩種做法結合起來。如張博在分析押井守動畫電影美學時,結合《攻殼機動隊》及其續(xù)集闡析了三個支點,即側重于哲理性(科幻現(xiàn)實美學)、反思性(身體美學)和批判性(虛擬美學)。〔6〕
科幻電影是綜合性藝術,從外部形態(tài)到內部意蘊都是很復雜的??苹秒娪爸黧w取向的美學研究不僅關注導演,而且關注其他主創(chuàng)人員。在解析他們的美學觀念與作品特征的契合點時,可以選取的角度相當多,如藝術創(chuàng)意、視覺表現(xiàn)、人物形象等。
如果將創(chuàng)作美學作為主體取向研究的代表的話,那么,與之相對應的對象取向研究的代表應當是鑒賞美學,正如電影領域導演美學與觀眾美學相輔相成一樣。不過,20 世紀60 年代接受美學在德國興起之后,鑒賞美學的提法就不怎么流行了。接受美學有自己的一套術語,如“期待視野”“召喚結構”等。它從文學理論領域向電影學領域延伸,催生了電影接受美學,與觀眾美學相輔相成。
接受美學的要旨是肯定接受者的能動作用,肯定讀者或觀眾從藝術作品的奉獻對象向鑒賞主體轉變的重要性,肯定他們的反饋對于創(chuàng)作者的影響。由上述觀念出發(fā),李靜將《星際迷航》作為美國科幻片的扛鼎之作,從期待視野下懷舊感的營造、召喚結構中人物的設定、消費時代的特技運用三方面闡述了該系列影片和觀眾之間的歷史互動?!?〕
電影觀眾既是電影編導的奉獻對象,同時又是電影接受的能動主體。和文學讀者一樣,電影觀眾感興趣的往往是那些超出自己期待視野,而非自己期待視野之內的內容。超出觀眾期待視野的作品能夠給人以審美的新鮮感,甚至能夠拓展出新的審美標準。李鑫將上述觀念作為分析框架,從期待視界的滿足、期待視界的突破、期待視界的再建立評價了英國斯科特(Ridley Scott)執(zhí)導的《火星救援》?!?〕馬廣洲考察了李安執(zhí)導的《雙子殺手》出現(xiàn)的觀眾審美期待失衡現(xiàn)象,指出了創(chuàng)作題材過時、創(chuàng)作技法、觀眾審美錯位等原因。他將觀眾審美期待細化為類型期待、娛樂期待、形象期待、意蘊期待、技術期待?!?〕事實上,科幻電影美學研究的對象取向不僅應用接受美學所提供的術語、觀念和構架,而且以對新現(xiàn)象的考察豐富了電影接受美學的內容。
所謂“中介”主要是指主體與對象相互聯(lián)系的紐帶。如果從交往的角度理解藝術功能的話,那么,我國古代詩論中的“興觀群怨”說便是中介取向的早期主張,它強調藝術活動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由于主流意識形態(tài)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原因,共同體美學在電影理論與批評領域興起。由于將電影生產視為工業(yè)化藝術實踐,也由于亟須縮小這方面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差距等原因,電影工業(yè)美學在我國大行其道。
饒曙光等倡導構建共同體美學,背景是電影語言、電影理論現(xiàn)代化與再現(xiàn)代化?!?0〕在根據共同體美學建構中國電影評論體系的過程中,科幻電影備受關注。如范志忠、張明浩從傳遞中華民族精神、表達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念闡明科幻作為媒介的重要性,認為創(chuàng)作者需要不斷探索科幻表達的中國話語?!?1〕
2017 年,“電影工業(yè)美學”成為第26 屆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各個論壇的重要主題之一。經過陳旭光的論證、闡發(fā)與倡導,“電影工業(yè)美學”以及由此派生出的“想象力消費”已經成為富有影響力的范疇。陳旭光等認為電影工業(yè)美學原則是科幻電影的內在要求,形成健康合理的科幻工業(yè)體系的首要需求是重工業(yè)美學與中度工業(yè)美學的分型?!?2〕
若說電影工業(yè)美學注重電影制作的規(guī)模化、專業(yè)化和標準化的話,那么,后電影工業(yè)美學相對強調電影制作的個性化、獨立化和多元化。前者將電影制作視為一種工業(yè)生產過程,注重效率和經濟效益,追求大眾化的審美。后者將電影制作視為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關注電影制作過程中人的情感、思想和藝術風格的體現(xiàn),強調電影的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滴溺娭赋?,工業(yè)美學以現(xiàn)實作為取材來源,以膠片、電力、模擬信號為制作工具,影像生產具有現(xiàn)實主義效力。相比之下,后工業(yè)美學強調“去引得”(deindexical),不再單純對現(xiàn)實進行描摹。〔13〕
如果從供給側看問題的話,那么,電影創(chuàng)作者可視為主體,電影鑒賞者可視為對象。電影價值的實現(xiàn)是電影創(chuàng)作者通過電影鑒賞者實現(xiàn)其審美目標的過程。相比之下,倘若從消費側看問題,那么,電影鑒賞者可視為主體,電影創(chuàng)作者可視為對象,電影價值的實現(xiàn)是電影鑒賞者的審美需要通過電影創(chuàng)作者得以滿足的過程。不論在哪種意義上,兼主體/對象身份者以及相關人員可視為中介,他們所進行的再創(chuàng)作、再評論以及把關、篩選等活動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科幻電影生態(tài),并豐富科幻電影美學的內容。
在產品層面上,科幻電影是相關藝術手段、藝術內容和藝術本體的統(tǒng)一。凡是電影所能使用的藝術手段,科幻片都能使用,不只是聲光電化等技術,視媒、聽媒(特種電影兼及觸媒、嗅媒)等信號,蒙太奇、長鏡頭等鏡語,還有電視、衛(wèi)星、移動互聯(lián)網等平臺。如果說科幻片在藝術手段運用方面有什么特點的話,那或許是更多地使用特效、黑科技與相關語言。凡是電影所能容納的藝術內容,科幻片都能容納,不只是多樣化的題材、人物,還包括深奧的哲理、熱烈的情感、由衷的吁求等。如果說科幻片在藝術內容創(chuàng)造方面有什么特點的話,那應當是以科技為參照系,既肯定科技的重要作用,又展示科技的巨大風險,既與科普、科教相交織,又和科技史、科技哲學相呼應。凡是電影所能具備的藝術本體,科幻片都能具備,其形態(tài)不只是風格化的藝術樣式、宛如有機體的藝術作品,還包括由眾多子類組成的藝術系統(tǒng)、體現(xiàn)互文性或超文本性的藝術網絡等。如果說科幻片在藝術本體構建方面有什么特點的話,那可能是它經常標榜吸引大資金、匯聚大手筆、贏得大票房、可以成為電影工業(yè)成果之代表(甚至象征國家實力)的大片。從上述認識出發(fā)考察科幻電影的美學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三種主要取向,即以媒體美學、技術美學為代表的手段取向,以再現(xiàn)美學、表現(xiàn)美學為代表的內容取向,以類型美學、作品美學為代表的本體取向。
科幻電影是以科技為參照系放飛想象的視聽藝術。因此,視覺審美與聽覺審美可以成為建構科幻電影美學的重要切入點。就視覺審美而論,趙艷將美國科幻電影的特征概括為奇觀性、日常性與包裝性,其含義分別是指呈現(xiàn)新鮮異常的事物、貼近現(xiàn)代社會實際、通過各種傳播手段最大限度地吸引潛在觀眾的注意力。〔14〕就聽覺審美而言,張芳不僅指出美國電影將音畫巧妙地融為一體的特點,而且分門別類對科幻片、災難片、恐怖片、愛情片、戰(zhàn)爭片的配樂加以分析,指出科幻片經歷過以交響樂代替特雷門琴的轉變?!?5〕
電影從總體上說是一門“技術的藝術”,依靠媒體技術來增強藝術魅力。在某種意義上,電影工作者對于器材的巧妙運用也是一種藝術,應當成為科幻電影美學建構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李攀江等不僅分析了歷史上手持攝影的由來和美學特點,而且以《第九區(qū)》為例說明它在科幻片制作中的應用?!?6〕如姜珊、陳樂所言,科技美學以現(xiàn)代科學技術為基礎,兼具未來性與現(xiàn)實性。它體現(xiàn)在科幻電影中,發(fā)揮培養(yǎng)人、塑造人的作用,作為連接現(xiàn)實與未來的紐帶指引科技發(fā)展?!?7〕李朝陽指出,技術美學以最新的審美形象延伸了人類既有的審美經驗,像《黑客帝國》中的“子彈時間”、動作捕捉與虛擬拍攝技術就是如此。〔18〕數字技術是科幻電影美學自我更新的契機。丁勇指出,數字技術是科幻電影創(chuàng)作的工具和有力推手,它能夠達到的技術高度決定了科幻電影的美學高度。片面追求視覺的奇觀性已經成為過去,沉浸式的真實性視覺體驗是當下的主流?!?9〕
內容取向的美學研究主要關注藝術的本源問題。依據反映論的觀點,藝術能動地反映現(xiàn)實,既再現(xiàn)客觀生活,又表現(xiàn)主觀情思。在歷史上,由于所強調的重點不同,產生了再現(xiàn)美學與表現(xiàn)美學的分化。隨著以計算機為標志的信息革命的深入發(fā)展,又出現(xiàn)了虛擬美學,它以數字化電影為基礎,被認為是“超真實”的表達。現(xiàn)代電影美學因此形成了新的格局,銀幕空間所呈現(xiàn)的社會生活也深受虛擬化影響。伴隨信息技術及其產品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已經習慣于虛幻世界與真實世界的混雜。與此相應,薛峰認為傳統(tǒng)商業(yè)電影所奉行的現(xiàn)實主義美學原則正為新興的“幻真電影”所奉行的“虛實主義”所取代。〔20〕這樣的觀念轉變無疑與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應用相關。“虛擬的”居然可以是“現(xiàn)實的”(因為可以產生類似的影響,或者具備類似的功能),“現(xiàn)實的”也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變成“虛擬的”。就美學建構而言,幻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界限再也不像從前那么重要了。
類型電影對現(xiàn)實的反映有其特殊性,即為體現(xiàn)類型特征的規(guī)則和模式所左右。對科幻電影而言,上述規(guī)則和模式首先意味著以科技為參照系,將科技觀念與藝術想象熔于一爐。從上述認識出發(fā),科幻電影的審美建構主要從王萍所說的四個角度進行,即現(xiàn)實危機的心理轉移、社會恐懼的深層折射、科技文明的深刻反思和現(xiàn)實情況的超現(xiàn)實講述?!?1〕不過,對具體影片而言,主創(chuàng)人員既有可能因為重視放飛想象而忽略遵循科技原理的要求,僅僅是利用科技設定作為引子來編故事,也有可能因為重視科技觀念而將“幻”的成分壓縮到最低限度。正如邢艷春所言,某些科幻片將對人的觀照作為敘事核心,因此,在場景設計、情節(jié)安排等層面注意真實化,《火星救援》就是如此。〔22〕這部影片被某些觀眾認為是火星版的《魯濱遜漂流記》。因為提供了某些具備可行性的解決方案,它甚至被看成“可以實現(xiàn)的技術指導手冊”〔23〕。
科幻電影不僅在創(chuàng)作層面以科技為參照系放飛想象,而且在鑒賞層面引導觀眾也這樣做,從而引導他們改變感知藝術和感知世界的方式。與其他幻想電影不同,科幻電影所預示的某些發(fā)明真的可能實現(xiàn)、某些技術真的可能應用、某些沖突真的可能發(fā)生。因此,對它來說,真實性不僅以和現(xiàn)實生活的一致性來評估,而且是以和未來預測的一致性來衡量。這種預測其實帶有相當強烈的主觀性,體現(xiàn)在烏托邦與惡托邦的分化上。具有烏托邦傾向的作品力求使觀眾對未來持樂觀態(tài)度,具有惡托邦傾向的作品力求在觀眾心頭喚起強烈的危機意識。
在表現(xiàn)美學的意義上,科幻電影同其他藝術作品一樣是創(chuàng)作者的情思表達,盡管由于其創(chuàng)意可能因為出自集體構思而淡化了個人色彩、其制作和發(fā)行可能被納入工業(yè)化軌道而限制了想象的自由。因此,魏晨捷說“科幻電影中外星人的想象性創(chuàng)造其實是電影人社會態(tài)度與傳統(tǒng)經驗的某種延伸”〔24〕。
如果說再現(xiàn)美學相對關注藝術內容與客觀生活的關系的話,那么表現(xiàn)美學相對關注藝術內容與主觀情思的關系。倘若將原型人物的主觀情思當成客觀生活一部分的話,那么,表現(xiàn)美學就向再現(xiàn)美學轉化。相反,倘若將觀眾心理反應當成主觀情思一部分的話,那么,再現(xiàn)美學就向表現(xiàn)美學轉化。正是在后一意義上,賀小凡、張麗軍說科幻設想千千萬萬種可能,卻指向唯一答案——“堅守人性,堅守屬于人類愛與美的靈魂”〔25〕。
本體取向的美學研究主要關注藝術以什么樣的形態(tài)存在??苹秒娪爸辽儆袃煞N存在形態(tài),即作為集合的類型電影、作為個案的具體作品。與此相應,科幻電影美學研究的本體取向具體化為類型美學、作品美學以及二者的混合。
顧名思義,類型美學是從分類、式樣和楷模的角度研究美、藝術和審美的知識體系。在電影領域,類型美學以電影類型和類型電影為主要研究對象。從類型美學的角度分析科幻電影,至少有三種可能的做法。其一,在類型電影的總體格局下定位科幻電影。如李倩等認為科幻電影具備技術美,即根據人的目的物化了的美,技術美是人類活動的精神結晶。〔26〕其二,在科幻電影的基本格局下定位各種亞類型。多姿多彩的亞類型并非源于某個天才電影人嚴密的邏輯劃分,而是在整個行業(yè)的制片實踐中先后涌現(xiàn)的。因此,圍繞亞類型定位所進行的美學建構并無一定之規(guī)。大致而言,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如下分類:關注根據地理定位的亞類型,如相對于陸地科幻片而言的太空科幻片、海洋科幻片等;關注根據樣式定位的亞類型,如科幻動畫片(相對于科幻真人電影而言)等;關注根據題材定位的亞類型,如聚焦災后幸存文明的廢土電影等;關注根據情效定位的亞類型,如科幻恐怖片、科幻懸疑片、科幻驚悚片等;關注根據文化定位的亞類型,如蒸汽朋克電影、賽博朋克電影等。其三,在各種門類、類型或亞類型互動、流衍、交融的背景下定位具體作品。孫維林分析了英國日裔作家石黑一雄小說《別讓我走》被改編成同名英美合拍片的過程,認為這部電影極盡物哀之美,文藝范十足。“物哀”并非只是悲傷和哀愁,兼有感動、同情、壯美的寓意?!?7〕
在作品美學的意義上,電影本體可能呈現(xiàn)為文本、互文本或超文本的形態(tài),有時見于“影視”“影游”等并稱中。因此,電影美學與“文本美學”“影視美學”等觀念是相通的。從作品美學的角度研究科幻電影,已經有眾多成果問世。對科幻電影美學建構而言,作品即影片是相關情境要素彼此互動的樞紐,因此,可以在不同視域下加以考察,如影片與導演、制片人的關系,影片與發(fā)行人、影院經理的關系,影片與語言、媒介平臺的關系,等等。在本體的意義上,作品是藝術手段與藝術內容的統(tǒng)一體。因此,下述研究角度顯得比較重要。(1)具體影片所運用的藝術手段之美。如萱將《降臨》之美區(qū)分為由隱性視覺特效映射現(xiàn)實所顯示的寫實美、由顯性視覺特效所形成的形式美與意境美?!?8〕(2)具體影片所包含的藝術內容之美。李丹從虛幻之美、科技之美、人性之美探究《星球大戰(zhàn)》系列片的美學呈現(xiàn)。〔29〕(3)具體影片在藝術類別中的定位。例如,吳卓等從知覺層面、思想層面對《流浪地球》進行美學分析,認為它是體現(xiàn)“災難與科幻并存”的復合型戲劇電影。〔30〕實際上,這就是科幻災難片。
在對具體影片進行類型定位時,下述因素是重要依據。(1)科幻電影的一般特點。由此可以定位具體影片的創(chuàng)新之處。李曼肯定《阿麗塔:戰(zhàn)斗天使》具備好萊塢科幻電影的常見元素,即模式化的敘事方式、典型化的人物形象、感官化的視聽語言以及人文化的內涵呈現(xiàn),又擁有審美趣味的特色,即日系蒼涼美學對美式英雄主義的中和、快餐娛樂文化與精英反思文化的結合。〔31〕(2)科幻美學的常見范疇。由此可以概括具體影片作為科幻作品的大致風格。丁楠從反烏托邦科幻美學、冷科幻的距離美學、矛盾沖突美學三個角度對《掠食城市》進行美學解析。〔32〕(3)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蘆鑫將《流浪地球》的審美特征概括為基于農耕文明的家園情懷、忠于家庭和社會的價值觀、集體主義精神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3〕上述概括明顯是從對民族文化主要特征的認識出發(fā)的。(4)媒體技術的關鍵作用。張珂在對《湮滅》進行美學探源時肯定先進的數字技術成為解構小說文本內容、重塑原作描述的視覺意象的利器?!?4〕
兼綜類型美學與作品美學以評價某種審美對象,一般的做法是指出該對象除具備類型電影(或亞類型)的基本特點之外,還有自身的某種特色。劉佳認為《創(chuàng):戰(zhàn)紀》采用LED 燈管作為主要裝飾元素、創(chuàng)立熒光風格的“光電美學”,使用簡潔的顏色(數量不超過五種)營造科幻世界,顯示出與其他賽博朋克電影的差異。〔35〕
值得一提的是,元科幻可以作為貫穿上述手段取向、內容取向、本體取向的意脈。此處所謂“元科幻”是指以科幻(特別是科幻電影)本身為題材的科幻片。以元科幻為創(chuàng)作實踐的基礎,在理論上有可能形成以反思科幻定義、勾勒科幻范圍、展示科幻功能和批判科幻局限為使命的“元美學”。其意義不只是相對于科幻電影而言,還包括其他科幻文藝,甚至整個科幻產業(yè)。
科幻電影美學研究的社會層面將人作為重點,產品層面將物作為重點。運營層面是社會層面和產品層面的結合,將事作為重點。此處所謂“事”主要是指如何采用恰當方式、適應環(huán)境需要并發(fā)揮能動作用,實現(xiàn)與時俱進、行穩(wěn)致遠的目標。從上述理解出發(fā),科幻電影美學研究在運營層面主要有三種取向,即方式取向(既有成果集中在敘事美學和設計美學)、環(huán)境取向(既有成果集中在時空美學和國別美學)和機制取向(既有成果集中在身體美學和后人類美學)。
從方式的角度開展電影運營研究,涉及電影市場競爭、電影營銷策略、電影數據分析、電影產業(yè)鏈分析等經濟方面的議題,以及電影敘事、電影設計等藝術方面的議題。敘事與設計都是電影運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與此相應,敘事美學和設計美學都可以為電影美學提供參照系。對電影而言,敘事美學主要研究敘事結構和故事敘述技巧,關注如何通過情節(jié)、角色、語言等手段來傳達電影的主題和情感。設計美學主要研究電影的畫面、聲音、色彩、造型等視覺和聽覺元素的設計和運用,關注如何通過特殊的視覺和聽覺效果來營造電影的氛圍和情感。它們都關系到電影藝術風格的創(chuàng)造,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
通常所說的科幻電影是指故事片,因此相關理論研究不能不重視敘事美學。在發(fā)生學的意義上,敘事是與祈使、說明、抒情、描寫、議論并列的社會交流方式,用以滿足人類的交往需要。它必須巧妙運用語言,提高溝通效果,使人樂于傾聽并信服,因此成為美學的研究課題。敘事美學最先在小說領域獲得發(fā)展,然后其影響擴展到戲劇、影視等領域。在科幻電影領域,好萊塢以其諸多作品為敘事美學提供了成功的個案。王博將好萊塢科幻電影的審美特質歸納為真實與虛構的多維度交融、科學與藝術的互補、意識形態(tài)與娛樂化的和解,并提煉出好萊塢科幻敘事三個藝術審美范疇,即未知世界的崇高美、末日降臨的悲劇美、超級英雄的剛性美?!?6〕呂冰從反好萊塢美學的角度論述國產科幻電影的敘事特點,所取的角度是暴力美學與災難美學的中西差異、本土救亡美學中的醉文化與飽和式救援、中國式個體主義和西方主體性文化的碰撞與共同體融合。〔37〕
設計美學的定位是運用美學理論指導設計活動,同時以設計活動的實踐經驗豐富美學理論。在設計美學的意義上開展科幻電影研究,常見的重點主要有三個。一是概念設計,屬于工業(yè)設計方向。孫瑋寧、趙志紅以好萊塢大片《終結者:創(chuàng)世紀》為例,說明了概念圖對影片科技風格的影響?!?8〕二是美術設計,屬于藝術設計方向。侯瑞、楊莉強調美術設計風格必須符合故事情節(jié)的需求,并列舉實例,從中西文化結合、解構主義變異式、虛擬結構式、波普風格拼貼式、舞臺式等角度探討國內科幻類型電影的美術設計風格及審美形態(tài)?!?9〕三是以上兩類設計的混合。曲維元、李新新聚焦科幻類型,探討了電影美術中概念設計的合理性問題。〔40〕對科幻電影美學建構而言,必須重視如何將科幻美學與前沿設計結合起來的問題。全榮哲結合透析《獨行月球》的創(chuàng)作經歷加以論述。他強調思想的前沿性和科學技術的前沿性,將該片的視覺風格概括為復古加浪漫,從視覺量化、金屬美學呈現(xiàn)、色彩美學分層、逆向美學思維、反現(xiàn)實設計等角度闡析了科幻美學的實踐路徑?!?1〕
在消費社會中開展方式取向的科幻電影美學研究,除上述敘事美學、設計美學之外,不能不關注相關影片的商業(yè)背景和營銷策略。田宜彩在探討好萊塢科幻電影平面宣傳的視覺審美特征時,將“包裝性”作為重要議題,并以《地心引力》的海報設計為例進行說明。〔42〕耿霞闡述《黑豹》的商業(yè)電影美學,指出它的成功之處在于把握商業(yè)化感官刺激與政治意圖訴求的平衡,既以淺層次的視覺形象滿足觀眾基本審美需求,又在深層次上傳播了非洲文化和關于黑人種族的存在主義觀點(指尋找應有位置,探索存在意義)。〔43〕
“環(huán)境”在日常交流中是指人類生存的時空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fā)展的各種因素,在科幻語境中其主體定位從人類擴展到各種智慧生命。從環(huán)境取向建構科幻電影美學,所關注的議題包括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等。現(xiàn)階段國內學術界的相關研究成果集中在時空美學、國別美學領域。
時間與空間都是哲學的基本范疇。美學是從哲學中分化出來的。作為其分支,時空美學聚焦于人類各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特別是藝術創(chuàng)造)與時空的關系。它既關注審美的時間性與時間的審美化(由此建構時間美學),又關注人類對空間環(huán)境進行審美體驗的方式(由此建構空間美學)。
王悅指出,電影借助鏡頭語言等手段展現(xiàn)世界和人類精神的本真。這是電影時空美學的邏輯起點?!?4〕對于紀錄片而言,標明時間是記錄者處于真實事件中的有力證據。對于故事片而言,標明時間有助于說明敘事情境是基于現(xiàn)實或純屬虛擬。有關穿越的構思常見于科幻電影中。就具體表現(xiàn)手法而言,科幻電影可以通過鏡頭剪輯制造時間順逆交錯的效果。就創(chuàng)意來說,時間是科幻電影歷久彌新的話題之一。范志忠、張明浩從時間的角度分析《流浪地球2》的特色,指出它采用“限時敘事”“計時敘事”的方式推進情節(jié)、搭建懸念,基于“未來時間想象”呈現(xiàn)景觀,傳遞了“時間焦慮”,展現(xiàn)拯救末日危機的中國方案?!?5〕
空間美學比時間美學更受科幻電影研究者的青睞。從研究方法看,相關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區(qū)分為如下類別。一是展望未來電影時肯定科幻電影在空間想象方面的貢獻。方樹林在談到未來電影趨勢時指出,立體技術、科幻畫面將成為很多大片的發(fā)展方向,空間構建將更加天馬行空、希望能突破自然的約束?!?6〕二是從空間審美的角度概括科幻電影的總體特點。楊君認為空間美學在科幻電影中展現(xiàn)有關“太空”“未來世界”等內容,并從虛擬性、宏大風格、真實性、神秘性等角度分析了它的特征?!?7〕三是從空間審美的角度概括與科幻電影相關的亞類型的主要特點。陳琳娜指出,賽博朋克電影通常以近未來的網絡或高科技為背景展開對虛擬世界空間意象的構造與表達,通過對賽博空間、反烏托邦空間的科技倫理和社會問題的影像陳述表達對高科技的焦慮與反思。〔48〕四是評析具體科幻片在空間審美方面的特點。陳亦水指出,《流浪地球》以其對于宇宙空間的技術美學呈現(xiàn)、中國拯救地球的科技想象、中國土地文明的空間觀念與本土科幻觀的清晰表達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49〕。五是將空間美學具體化,分析虛擬空間、宇宙空間等范圍內的具體審美問題。范志忠注意到當前元宇宙風生水起,認為它客觀上開拓了科幻電影審美方式的可能空間,并舉《獨行月球》為例加以說明?!?0〕
“環(huán)境”作為概念是相當寬泛的,如前所述,除時空外還包括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fā)展的各種因素。這意味著可以從多種參照系出發(fā)開展科幻電影研究,如區(qū)域美學、社會美學、民族美學、(跨)文化美學、人文美學、國家美學、國別美學等。就中國知網所能搜集到的相關研究成果而言,以國別美學加以概括比較合適。它就范圍而論比國家美學寬,不僅僅重視“關于國家的宏大敘事、國家形象、國家命運、國家歷史的表現(xiàn)”,也關注各國公民的社會地位、審美心理;就內涵而論也不只強調“國家利益和形象高于一切的價值觀”,兼容“以人為本”〔51〕。它雖然也從區(qū)域、社會、民族、文化或人文的角度開展美學研究,但明顯將取材范圍限定在某個國家內部,以此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區(qū)域美學、社會美學、民族美學、(跨)文化美學、人文美學。
在我國,從國別美學角度開展科幻電影研究的重點至少有如下幾方面。(1)跨文化傳播過程中發(fā)生的語義變異。張衛(wèi)等認為奇幻和科幻在中國被混淆的現(xiàn)象是因為受Science Fiction 的中文翻譯誤導。其實它應譯為“科學虛構”,而非“科學幻想”〔52〕。(2)中國科幻電影的歷史。范志忠回顧中國科幻電影主體性的歷史建構,聚焦如何在東方與西方、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文化張力中,反思今天人類社會的存在方式、發(fā)展理念和審美維度,建構具有民族特色的理想表達與救贖精神?!?3〕(3)中國科幻電影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孫承健認為應當讓數字視覺技術直接參與戲劇性建構,而非只將其當成一種輔助敘事的手段?!?4〕(4)中國科幻電影代表作的美學價值。姚康來、趙麗芳從內在理路、審美范式、身份標識、價值傳達等方面評析《流浪地球》系列電影,認為它貫徹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理念的新世界主義,成為代表國家形象的一張文化名片?!?5〕
從國別美學的角度開展科幻電影研究,不僅將本國相關作品與理論當成議題,而且關注其他國家科幻電影的審美經驗。李點點將歐美科幻驚悚片因數字化形成的審美特征概括為充分展現(xiàn)驚悚角色的奇觀化、擬定超真實影像、帶來全新的審美體驗。〔56〕張振在“想象力消費”視野下將冷戰(zhàn)時期蘇俄太空類科幻電影的美學特征概括為四點,即自反鏡像式的共產主義政治想象、冷峻理性的國家和民族想象、樂觀務實的技術烏托邦想象和宗教救贖的神秘主義想象。〔57〕
上文所說的時空美學和國別美學可以在充當科研電影研究參照系的意義上相互融合。循著這一思路,產生了大量具有時間標識的國別性科幻電影研究成果。例如,周蓉將新時期(1978—1999 年)中國科幻電影的審美特征概括為現(xiàn)實性(缺少對異世界的想象)、非技術至上的奇觀性(沒有拋棄敘事性)、矛盾性(對科技、超自然能力的渴望與恐懼等)?!?8〕
英語“機制”(mechanism)一詞源于希臘語的μηχανι? (mekhanikos),意思是“機械制造”或“機械裝置”。在漢語中,“機制”最初指機器的構造和運行原理,后來被用于描述自然界(主要是有機體的構造、功能及其相互關系)、人類社會中的各種現(xiàn)象和過程(主要是各種復雜系統(tǒng)內部的運行規(guī)律和方式)。在美學領域,“機制”是藝術作品和審美體驗在特定社會、文化和歷史環(huán)境中的表現(xiàn)方式和作用過程,即“方式”和“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例如,藝術作品在不同的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中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式和風格,這反映了藝術作品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同樣,審美體驗也會受到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會塑造人們不同的審美標準和偏好。中國知網的檢索結果表明,目前這一取向的科幻電影研究主要是從身體美學、后人類美學角度進行的。
在藝術創(chuàng)造與審美體驗的過程中,身體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感知和情感的生理基礎,也是理解和想象的重要媒介。對藝術作品的整體感知是以感官系統(tǒng)為依托形成的,情感反應是以神經系統(tǒng)為依托而萌生的,意動傾向是以軀體活動為依托而表現(xiàn)的。身體美學是一門研究身體感知、身體表現(xiàn)和身體形象的學科,與電影研究存在密切關系,因為身體在當代電影中被賦予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我國學術界已經從身體美學的角度開展科幻電影研究。李冰雁從身體的空間性、跨界存在、數字化角度闡述了科幻電影中的身體美學?!?9〕
后人類美學是20 世紀末期興起的一種思潮。它關注身體與技術、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在審美體驗和身份認同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后人類美學的視域下,審美體驗不再僅僅是對于藝術作品的欣賞和解讀,而是涉及身體、技術、文化等多個層面的復雜過程。其主要觀點包括:身體具有多重性,不僅是肉體的,也是符號的、社會的和技術的;技術不僅改變了人類的身體形態(tài)和功能,也改變了其感知方式和審美體驗;不同文化背景會塑造出不同的身體形態(tài)和審美體驗;身份具有流動性和多元性,為技術、文化和身體的變化所左右。從機制的角度開展后人類美學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身體、技術和文化等元素在人類發(fā)展和審美體驗中的作用。
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后人類美學是身體美學在科技突飛猛進的歷史時代的延伸,以其開闊的視野、新穎的觀點為身體美學提供理論支持。劉永亮論證了后人類語境下科幻電影美學的三個批判維度,即媒介意識、擬像表達、人性觀照?!?0〕鮑遠福將中外科幻電影所展示的后人類生命區(qū)分為五類,即他者化的異族人、工具向的機器人、伴生型的類智人、附庸性的仿生人、作為理想模型的超人,并闡明了他們的美學啟示?!?1〕
身體美學、后人類美學都和生態(tài)美學息息相關。身體美學將身體視為具有感知、情感和意識的有機體,強調身體在審美中的重要性。后人類美學將人類視為與技術、機器和其他生命形式相互交織的存在,重視人為進化取代自然進化主導地位的時代人類身份認同和超越的問題。與身體美學、后人類美學一樣,生態(tài)美學關注人類與自然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及人類在當代社會的身份認同和存在方式。它特別強調人類應該尊重和保護自然環(huán)境,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強調人類應該超越自身的局限,實現(xiàn)自然、技術與生命的和諧共生。生態(tài)美學可以成為科幻電影美學建構的重要切入點。徐璐以中國古典生態(tài)美學解讀美國科幻電影《阿凡達》,重在天人合一、會通物我的圓融境界,道法自然、逍遙無為的超然思想,以仁為本、良知在心的絕美生靈?!?2〕
根據以上的爬梳整理,可以概括出建構科幻電影美學的9 種基本取向以及至少18 種可資應用的理論資源??苹秒娪懊缹W之所以在近年來為我國學術界所重視,原因不只是我國科技和國產科幻電影雙雙取得可喜進展,而且是實施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增強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的需要。從歷史的角度看,科幻電影美學的理論建構既烙有具體國情的印記,又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通過文化交流進行的。國外相關研究已經積累了大量可供借鑒的學術成果。對此,筆者將另著《科幻電影美學的理論建構(西方篇)》予以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