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加快在中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質量,對實現教育信息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就如何優(yōu)化信息技術課程,談幾點思考。
一、更新觀念,明確目標
(一)信息技術教育不同于計算機教育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學科比較,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涉及眾多的邊緣和基礎科學。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計算機教育的學科性,它兼有基礎文化課程、勞動基礎教育和職業(yè)教育的特點,也兼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
(二)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基礎學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歸納為以下幾點:1.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2.信息能力;3.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4.信息道德。
同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網絡上既有大量的、豐富的學科知識、動人事跡等信息,也有一些不科學的信息,因此在教學信息技術課程時,加強宣傳教育,為學生營造一個綠色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鑒別信息真?zhèn)蔚哪芰?,另外教師除了本課程教學外,還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動來教育學生,使他們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讓學生能規(guī)范上網,養(yǎng)成良好的網絡習慣。
二、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與信息技術有關的知識。因此,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信息技術課的質量。教師應確立“教即學,學即教”的觀念,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別人的過程,教師的角色應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導學者、合作者、評價者、“競爭”者。
三、注重任務驅動,用好多媒體課件
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F代教育引入了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提出了以“超媒體”方式組織教學信息,以“任務驅動”組織教學過程的思想,“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是以淺顯易學的實例帶動理論的學習和應用軟件的操作。學生任務明確,思路清晰,以探索問題來維持學習興趣和動機。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挑戰(zhàn)和激勵學生前進。目前“任務驅動”教學法已經形成了“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同時教師要注意多媒體課件的應用,通過多媒體將抽象的信息技術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讓學生能夠探究,提升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