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整本書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針對目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閱讀目標單一、閱讀模式機械化等問題,筆者所在的課題組基于統(tǒng)編本教材的快樂讀書吧,對整本書閱讀指導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實踐,開發(fā)出一系列閱讀活動課程。如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樂于分享,并通過分享活動得到收獲與提升呢?本文將以中年級教材為例,圍繞快樂讀書吧推薦的《安徒生童話》《中國古代寓言》《中國神話故事》《十萬個為什么》等讀本,談談小學“嵌入式閱讀”課程閱讀分享活動的實施策略。
一、閱讀分享活動的定位與
內(nèi)容
“嵌入式閱讀”課程遵循兒童的閱讀心理和審美需求,主要通過不同階段的體驗式閱讀活動展開閱讀指導——重在激趣的閱讀導讀活動,側重導法的閱讀推進活動,總結提升的閱讀分享活動。
閱讀分享活動在學生閱讀進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分享活動是學生集中交流、展示的平臺,其主要目標在于引領學生對整本書進行全面的回顧、總結和提升。學生通過分享活動交流閱讀之后的獨特體驗,獲得閱讀效能感。這種分享交流,對于同齡學生來說也是很好的相互學習和借鑒的方式與機會。閱讀分享活動為學生上一個階段的閱讀活動畫上階段性的句號,并為開啟下一階段的閱讀做好準備。
本課程的閱讀分享活動主要內(nèi)容是閱讀交流和成果展示。閱讀交流是學生在閱讀文本后,開展閱讀分享與交流,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回顧、總結的活動。成果展示是在閱讀后,將閱讀所得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的活動。
二、閱讀分享活動的實施策略
1.巧設情境“樂”分享,營造氛圍促交流
閱讀分享的目的是讓學生把閱讀收獲和別人一道分享,讓閱讀的收獲不僅僅停留在閱讀的過程中,讓閱讀的熱情一直延續(xù)。在分享活動中,教師要做的就是圍繞讀本內(nèi)容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點燃學生的交流欲望。
(1)整體聯(lián)動,化零為整。
中年級教材快樂讀書吧中的必讀書目大多是由體裁相同的小故事組成。這樣的編排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易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學生在閱讀時,比較側重單篇的閱讀體驗,這不利于學生對整本書的內(nèi)化與分享。在閱讀活動設計上,我們可以結合讀本創(chuàng)設有趣的大情境,以大任務串聯(lián)起整個閱讀過程,化零為整,引領學生從“這一篇”走向“這一類”,讓閱讀更具情境性,從而喚起學生閱讀的內(nèi)在體驗。
在《十萬個為什么》閱讀活動中,我們緊扣讀本內(nèi)容,以“科學閱讀探秘之旅”的大情境貫穿整個閱讀過程,發(fā)布“組建班級線上‘科學博覽館,收集科普閱讀作品,招募小小講解員”的任務,并在探秘之旅的最后一站舉行“科學達人秀”的分享活動,交流閱讀的收獲。學生在“科學閱讀探秘之旅”這一大情境中,在“科學博覽館小講解員”這一核心任務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到閱讀分享活動中,積極交流、展示閱讀成果。
(2)精選話題,交流體驗。
讓學生暢所欲言,言之有物,找準交流話題的切入點至關重要。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結合情境,精心設計交流話題。
關注興趣點:如“聊聊那些令人難忘的童話人物”“分享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句段”“交流自己喜歡的科學家”等話題,都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讓他們有感而發(fā)。在《中國神話故事》的閱讀分享活動中,設計了“你問我答話神奇”的活動。學生借助提問策略,提出閱讀中的疑問,教師將問題進行匯總后,學生交流評選“本班問題之最”,如最感興趣的章節(jié)、最有人氣的神話人物、最關注的方面、最有大局觀的問題等。師生通過共同探討,再一次回顧書中神奇的故事、獨特的神話人物形象,感受神話魅力。
聚焦爭議點:《十萬個為什么》中《書的故事》這部分介紹了書的發(fā)展進程,在“交流平臺”的閱讀活動中,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話題辯一辯:“如今進入了電子時代,紙質書籍的命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它們會像竹簡、蘆葉紙、羊皮紙那樣消亡嗎?”這是個開放性的話題,學生必然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想法,他們的交流熱情很容易被點燃,他們主動探討、思維碰撞的過程就是能力提升的過程。
(3)打造空間,營造氛圍。
要讓學生樂于分享,還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間與展示平臺,營造輕松、自由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分享的欲望。
用好校園空間。除了閱讀分享課堂外,我們應盡可能地利用校園空間,如黑板報、走廊宣傳欄等,作為分享活動的展示平臺。如在《十萬個為什么》的閱讀分享活動中,就有“小樹變大樹”的活動,學生需要將記錄過的科學專業(yè)術語的“智慧果”和科學問題的“智慧葉”粘貼在“班級智慧樹”上,“智慧樹”凝聚了班級的智慧,可以將其張貼在黑板報或學校的宣傳欄上,讓這部經(jīng)典的科普讀物所帶來的影響惠及更多的學生。
借助網(wǎng)絡平臺。我們身處信息時代,閱讀分享活動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充分利用網(wǎng)絡建立交流信息平臺,讓閱讀交流分享、指導功能時刻發(fā)生。如用好班級群分享閱讀成果,《十萬個為什么》的《學生共讀手冊》中“閱讀鏈接”欄目提供了許多有趣的小實驗操作指南,可以鼓勵學生拍攝科學實驗小視頻分享到班級群?!吨袊裨捁适隆分小吧裨捁适聜髦v人”的活動也可以依托網(wǎng)絡平臺來進行,學生分享自己講神話故事的視頻,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選、投票。
線上、線下閱讀分享平臺的搭建,既為學生提供了發(fā)現(xiàn)自我、展示自我的舞臺,又關注了學生的閱讀進程、閱讀方式和習慣,讓閱讀變得有效而有趣。
2.靈活組織“趣”分享,優(yōu)化形式助延展
根據(jù)“嵌入式閱讀”課程活動化的特點,分享活動以組織學生交流分享為目的,以靈活多樣的趣味活動為載體,更高效地落實閱讀交流和成果展示,讓學生始終對閱讀及閱讀活動保持興趣和熱情。
(1)說:講述內(nèi)容,分享感受。
這里的“說”主要指各種形式的展示與交流。可以是復述書本的內(nèi)容,如《中國神話故事》閱讀活動的“神話故事傳講人”,講述自己喜歡的神話故事;可以是沙龍式的交流,如《安徒生童話》閱讀活動中安排了“故事分享會”的活動,圍繞話題“我最想成為故事中的誰”,回顧故事內(nèi)容,推動閱讀思考;還可以是講解、介紹,如《十萬個為什么》的“科學達人秀”活動,學生作為科學博覽館的講解員,對閱讀作品《科學家檔案》《未來之書》《科學小實驗》進行解說。閱讀分享活動中組織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說”,分享觀點,交換想法,抒發(fā)感受,促使學生在完成閱讀的基礎上,在與同伴的交流分享中進一步深入思考作品,讓每一個“哈姆雷特”都有自己的不同收獲。
(2)演:自信演繹,情感升華。
中年級的讀本多以故事集的形式出現(xiàn),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引人入勝。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演繹能力。閱讀活動中,可以讓他們在情境中用演繹的方式把書中的故事進行表演。如在《安徒生童話》閱讀活動中就設計了“故事小劇場”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故事情節(jié)圖的幫助下分角色表演故事。學生在演繹故事的過程中感受童話的魅力,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
(3)創(chuàng):創(chuàng)編設計,鍛煉思維。
閱讀的過程是知識輸入的過程,是汲取養(yǎng)分的過程,而閱讀分享則是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把閱讀到的內(nèi)容經(jīng)過內(nèi)化、加工后再輸出,以此提升他們的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分享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圍繞閱讀內(nèi)容進行設計創(chuàng)編,如閱讀了《十萬個為什么》中的《燈的故事》后,可以安排“燈具展銷會”活動,讓學生暢想未來的燈具,通過繪畫、文字介紹或手工等形式進行呈現(xiàn),最后將創(chuàng)編成果在“科學小達人”活動中展示?;顒又校瑢W生發(fā)揮想象,跟小伙伴一起設計出各式各樣的燈:功能多樣的語音智能燈、唯美奇幻的水母燈、風格獨特的花瓣燈……想象的天窗打開了,思維的火花也被點亮了。
(4)賽:趣味比賽,鞏固收獲。
在閱讀分享階段,比賽是學生最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比賽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十萬個為什么》閱讀活動中的“一站到底”知識競賽,比拼誰懂得的科學知識多;《中國神話故事》閱讀活動中的“故事擂臺賽”,比比誰的故事講得好;《中國古代寓言》分享活動中的“‘魔袋成語小擂臺”的比賽,看看誰積累的成語多。通過各種形式的比賽,分享讀書的收獲,在“賽”中獲得讀書的快樂,在“賽”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一步鞏固閱讀收獲。
3.方法引領“慧”分享,評價導航促提升
形式豐富的分享活動確實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多樣化的展示與交流任務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輕而易舉完成的。為了讓學生順利完成分享任務,教師需要提供方法的引領,適時搭建支架,并通過評價給予導航。
(1)借助微課教方法。
微課精簡、靈活,有針對性,很適合嵌入到活動指導過程中?!吨袊糯⒀浴贩窒砘顒影才帕恕啊Т锏挠螆@會”任務。在此之前,教師安排了一次游園會籌備活動,引入微課《怎樣開展游園活動》。微課主要指導學生如何在共讀小組里進行商議,教會學生如何選擇游戲并制訂游戲規(guī)則,指導學生根據(jù)組員的特點進行分工,指導學生落實攤位游戲的各項細節(jié),為游園會的順利舉行做好準備。有了詳細的指導,學生的分享活動開展起來更得心應手、行之有效,參與人員的綜合能力也在這一次次的分享活動中得以提升。
(2)巧用閱讀單搭支架。
嵌入式閱讀的分享活動大多以項目式的任務形式出現(xiàn),可以在導讀活動和推進活動時借助閱讀單,巧搭支架,為分享活動做鋪墊和指導。如在開展《十萬個為什么》的“燈具展銷會”分享活動前,我們引入了課題組開發(fā)的閱讀單。閱讀單上包含分工提示、任務表、評獎提示等內(nèi)容,讓學生清楚了解在燈具設計和制作方面需要做哪些準備。這些閱讀單就是腳手架,讓學生拾階而上,有路可循,能夠更好地保障分享活動的順利開展。
(3)多元評價明方向。
“嵌入式閱讀”課程的評價強調(diào)情境性和游戲化,評價方式自然是多元的,形式是多樣的。閱讀分享活動是學生交流、分享比較集中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針對學生的閱讀交流、展示等活動,采用多元評價,除了達到激勵的作用外,還可以為閱讀者指明方向,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過程性評價。評價是伴隨閱讀全過程的。在閱讀分享活動中,伴隨著學生交流、展示的過程,可以采用多樣的評比形式,對學生閱讀成果予以積極的鼓勵。
在《十萬個為什么》的“科學達人秀”分享活動中,學生以科學館講解員的身份介紹自己設計的未來燈具,教師組織學生對這些燈具進行“最美觀獎”“創(chuàng)新獎”“最實用獎”的評獎。除了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過程性評價外,還可以結合讀本主題,在不同的階段設置有趣的稱號進行表彰,如“童話閱讀展示達人”“寓言智慧之星”“神話擂臺霸主”“科普小達人”等,樹立優(yōu)秀榜樣,營造積極的閱讀氛圍。
綜合性評價。除了過程性評價外,綜合性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嵌入式閱讀就在整本書閱讀的最后安排了“綻放閱讀花”的綜合評價活動。評價主要從閱讀積累、閱讀習慣、閱讀能力、閱讀活動等四個維度進行。結果通過綜合評價量表來呈現(xiàn),除了自評外,教師、家長、共讀伙伴、閱讀社團等不同主體都可以參與評價。這樣全面的、綜合性的評價,能夠讓學生回顧整個閱讀過程,反思參與活動的情況,在總結中提升閱讀素養(yǎng)。
總之,有價值的閱讀分享活動,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好地思考、傾聽、體驗和感悟,能夠實現(xiàn)與作者、作品以及同伴之間共同分享喜怒哀樂,并在閱讀中形成向真、向善、向美等積極的人文情感。作為師者,我們應該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幫助學生找到閱讀的樂趣,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海珠區(qū)知信小學)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