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彎
快樂讀書吧是統(tǒng)編本教材的重要欄目,而低年級是以“和大人一起讀”這類親子閱讀為主的課外閱讀,一年級上學期開設“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提倡學生在大人的陪伴下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學生的心里埋下閱讀的種子。一年級下學期快樂讀書吧選用的是“讀讀童謠和兒歌”,童謠節(jié)奏明快、富有韻律,又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優(yōu)秀兒童歌謠,如果加入家庭的力量,學生則能更加沉浸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
教師和家長作為一年級學生最親近的大人,應攜手帶領學生 “一起讀”,從而不著痕跡地將學生引入閱讀的大門。
一、童謠溯源,回憶閱讀“樂”
一年級的學生識字少,注意力難以集中,對閱讀方法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我們需要調(diào)動家長的力量,指導他們陪伴孩子閱讀。要想聯(lián)動家庭的力量,首先得調(diào)查清楚每個家庭的“口味”。在進行“讀讀童謠和兒歌”閱讀前,我給學生準備了一張小小的調(diào)查問卷,讓學生帶回家問問家人小時候都讀過哪些童謠。第二天,學生的分享豐富多樣。《丟手絹》《馬蘭開花二十一!》《編花籃》……這些童謠有來自爸爸的推薦,有奶奶的分享,有媽媽的回憶,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人。
這股閱讀的小火苗點亮了,如何讓它燒得更旺一些呢?還得我們的好伙伴——家長。趁熱打鐵,我利用開家長會的契機,邀請了兩組家庭分享展示“家族童謠”,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等都加入進來,朗讀、表演讀、游戲讀,多樣的形式不僅展示了童謠的多彩,更是激發(fā)了在場家長的分享欲,更多屬于家長們的童年回憶被挖掘出來,這也自然為家長指導學生在家進行童謠閱讀提供了示范。
“以前覺得親子閱讀不知道如何下手,看了大家的分享,感覺我們的日常就可以給孩子隨時分享我們童年時期的童謠,值得一試!”家長們在觀看了兩組家庭的分享后似乎找到了幫助孩子閱讀童謠的小竅門,閱讀的小火苗有了助力,開始燃燒了!
二、親子共讀,體驗閱讀“趣”
美國作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一書中寫道:“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庇辛朔椒ǖ匿亯|,為了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讀童謠,便于大家交流適合的親子閱讀方式,我開設了班級閱讀圈。在閱讀圈內(nèi)大家可以分享學生的閱讀日常,也便于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閱讀圈內(nèi),謎語歌、繞口令、顛倒歌、搖籃曲等都是家長、學生喜歡的內(nèi)容。很多家長表示,在親子共讀中,在和孩子一起讀童謠的過程中,在一字一句的回味中,他們似乎回到了美好的童年。
而在家人陪伴閱讀下的學生,真正體驗到了閱讀童謠的樂趣。每天語文課前五分鐘,都是屬于學生的“童謠小舞臺”?!靶±鲜?,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嘰里咕嚕滾下來!”小A同學用表演的方式帶來了一只偷油吃的“小老鼠”,趣味十足?!靶×T牛去打油,看見小妞踢皮球……”難度十足的繞口令,小B同學也不在話下,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除了課堂上直接分享,還有的學生會把和家人共同朗讀演繹的童謠錄制成視頻,發(fā)布在班級閱讀圈里,課堂上與同學一同欣賞,或唱、或讀、或演……有了家人的加盟,學生們更有興致了。
看著學生從一開始上臺的羞怯,到表演結束收獲掌聲時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容;從一開始播放自己視頻時的害羞捂臉,到看到周圍同伴紛紛豎起的大拇指,臉上不自覺綻開的笑容……閱讀這個小火苗,正在熊熊燃燒。
三、祖輩分享,傳承閱讀“魂”
在家長們的持續(xù)參與和助力下,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童謠積累已經(jīng)有了一定基礎。為了更好地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一場分享活動應運而生。而在這一路走來的親子閱讀和分享中,班級同學、家庭之間的了解也越發(fā)深厚。如何將童謠背后的文化傳承下去?我決定邀請孩子們的祖輩來到分享活動的現(xiàn)場。
1.追源溯本,對話跨越時空
《民間文學手冊》中提到,童謠是勞動人民及其子弟在符合兒童理解能力、生活經(jīng)驗、心理特點和欣賞趣味的前提下,以簡潔生動的韻語創(chuàng)作并且長期流傳于兒童之間的一種口頭短歌。童謠的“兒童視角”決定了童謠承載了古往今來不同時期的兒童生活,也是我們了解歷史的窗口。
童謠的背后有著不一樣的故事。班級中小C的爺爺是一位老兵,說起大家耳熟能詳?shù)耐{《馬蘭開花》,他為學生深情講述了背后的故事。“小皮球,架腳踢,馬蘭花開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很多人都對這句童謠耳熟能詳,但它不僅是一句童謠,背后與我國的原子彈研發(fā)試驗有關……這首童謠的真正密碼是:1964年10月16日馬蘭總裝21實驗基地,我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看著圖片中的蘑菇云,聽著爺爺?shù)闹v述,在場的學生格外認真,也許他們此時還不懂這些事背后的意義,但每一次再讀起這熟悉的童謠,仿佛一場跨時空對話也在同步進行。童謠背后承載的關于愛國的種子已悄然種下。
2.鏈接當下,傳承美好品質(zhì)
童謠不僅有著有趣、有料的故事,它承載的也有傳承至今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稜敔斕稀贰缎“宓省返?,每一首童謠,就是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每一個場景都教會了學生不同的品質(zhì)。
分享活動的現(xiàn)場,同學們和爺爺奶奶們也進行了共同演繹?!澳棠棠?!”說著,小D的手便扶著奶奶坐下,捶背、捏肩、端茶倒水……一步步下來,奶奶臉上的笑容一直燦爛。自從孩子讀了童謠,也有模有樣學著里面的樣子做起事來,懂事了好多?!白呗芬獙W小花貓,走路輕輕靜悄悄。”一準是有人在提醒追逐打鬧的同學?!白獙W小白鵝,挺起胸膛精神好?!边@是班長在課前提醒同學們坐端正。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童謠,也在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其中美好的品質(zhì)也在這一字一句中得以傳承。
3.評價先行,家庭共享快樂
作為閱讀活動的環(huán)節(jié),將會回顧總結整個閱讀過程。設計有趣的評比競賽,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與成就感,更能激發(fā)學生持續(xù)閱讀。
我們會根據(jù)整個閱讀過程家庭參與的情況,評選出班級“書香家庭”,并在分享活動現(xiàn)場頒發(fā)獎狀。學生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家庭氛圍的浸潤。此次“讀讀童謠和兒歌”還設計了“童謠大王”的評比,在最后的分享活動中,根據(jù)前期的閱讀活動開展“我是童謠小達人”“最美童謠插畫師獎”“最佳童謠演繹獎”等各類獎項的評選,學生在多樣化的評比中獲得成就感,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助力持續(xù)閱讀。
當然,有了童謠的輸入之后,學生也有很多令人驚喜的輸出。有的家庭中張貼著孩子自創(chuàng)的童謠,有的孩子還給童謠配上了可愛的插圖,還有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童謠手冊”……家長們都說學生更加留心周圍的事物,對寫話有了越來越大的興趣,體驗著閱讀帶來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家”力量的加持,呵護著每一顆閱讀種子的萌芽生長。在閱讀中學習,在閱讀活動中體驗快樂,在亦學亦玩的過程中,家人和孩子的情感也逐漸加強,而這股力量也照亮著學生的閱讀之路,呵護這顆種子在閱讀成長之路上不懼風雨,快樂前行!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海珠區(qū)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