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干預對策

2024-05-20 13:27:10武占英
教書育人 2024年4期
關鍵詞:兒童心理女童心理健康

武占英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城關第四小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進入社會轉型期的中國社會也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城鄉(xiāng)差距拉大、發(fā)展不均衡、環(huán)境污染等諸多問題。其中,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因其特殊性,受到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是農村教育不可忽視的問題。其給學校教育帶來很大挑戰(zhàn),也成了很多外出務工父母進退兩難的困擾。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必須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這直接影響了學校的育人質量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影響著教育的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

(一)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突出

據《中國農村教育發(fā)展報告2020—2022》顯示,截至2021 年,全國有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1199.20 萬人。由于農村地區(qū)經濟落后、就業(yè)崗位供應不足等多方面因素,青壯年外出務工已成為現(xiàn)代農村社會的常態(tài),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村家庭的生活條件,但同時也導致大量留守兒童的出現(xiàn)。留守兒童大多是由爺爺奶奶或其他監(jiān)護人撫養(yǎng),長期的隔代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留守兒童在精神上缺乏關愛,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心理上的不良情緒得不到有效的疏導和合理的宣泄,從而出現(xiàn)暴躁、易怒、敏感、焦慮、孤僻、自卑等心理問題,嚴重的甚至出現(xiàn)人格缺陷。調查顯示,80%以上的留守兒童覺得與父母不在一起自己很孤單;近52.6%的孩子認為父母在外打工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二)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留守兒童出現(xiàn)厭學、敏感等傾向

除了家庭教育,社會心理因素也是引發(fā)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當今農村,大部分農村青年為了改善生活條件將進城務工作為第一選擇,而忽視學校教育。再加上農村學校相對較落后的教育教學條件,以及社會轉型時期浮躁的社會風氣,更加劇了農村留守兒童心理上的落差。一些留守兒童長期沉迷于網絡游戲等虛擬情境,出現(xiàn)厭學的情況以及敏感、孤僻、暴躁等心理問題。這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為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成長共同營造一個有利的社會環(huán)境。

(三)自我認知因素導致留守女童負面情緒明顯

據一份社會調查顯示,農村留守兒童中,女生占比為56.08%,男生為43.92%,留守女童比例明顯高于留守男童。由于性格因素和自我認知因素的影響,留守女童更容易出現(xiàn)情緒方面的問題,據統(tǒng)計,42.7%的留守女童經常覺得孤獨,高于留守男童6.2個百分點,高于非留守女童6.7 個百分點。甚至有些女童偏激地認為父母外出務工是因為不喜歡自己,老師在課堂上沒有提問自己也是不喜歡自己。還有一些女童,長期處于習得性無助感、自卑、敏感等不良情緒的困擾中,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干預對策

(一)實施監(jiān)護提質行動,開展精準幫扶

農村留守兒童已成為一個社會焦點問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其社會根源。這還需要政府機構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為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環(huán)境。民政部于2023 年12 月聯(lián)合教育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共青團中央等14 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了《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其中就提出要實施監(jiān)護提質行動,開展精準幫扶活動。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進一步明確了家庭責任、國家支持、社會協(xié)同等方面的內容,為未成年人包括是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據。政府層面,應強化政府兜底監(jiān)控,持續(xù)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yōu)化提質,為留守兒童提供醫(yī)療、教育、心理輔導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并加強宣傳。同時,加強監(jiān)護干預工作和監(jiān)管責任落實,對于不履行監(jiān)護責任或侵犯兒童合法權益的,相關部門和村(居)委會要及時勸誡、制止,情節(jié)嚴重的,可提起公訴。

此外,縣級民政部門和教育部門要開展精準摸底走訪,建立留守兒童檔案,精準掌握留守兒童的動態(tài)數據,為留守兒童的精準幫扶提供數據支持。學校聯(lián)合公安、民政、村(居)委會等部門建立數據共享機制,落實好學校的保學控輟主體責任,動員學校教師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利用互聯(lián)網、校園開放日等渠道開展家庭教育宣傳工作,為留守兒童營造有利的成長環(huán)境。各地團委、婦聯(lián)、社會慈善機構要利用“六一”等重要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開展生活關愛服務,為留守兒童提供生活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關愛,讓留守兒童切身感受來自黨和政府的關懷。

(二)推進教育均衡發(fā)展,提升農村育人質量

農村學校環(huán)境和教育質量相對落后,已成為制約農村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優(yōu)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加劇了優(yōu)質生源的流出,反過來又阻礙了農村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學校作為校家社三位一體教育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應擔負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責任,為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成長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教育環(huán)境。

教育行政部門應做好地方的教育改革制度設計,建立起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體制機制,推進集團化辦學,建立優(yōu)秀教師城鄉(xiāng)輪崗交流機制,推動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特別是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薄弱的學校,要在師資、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傾斜,幫助農村學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并配備專業(yè)的心理健康咨詢師或心理健康教師,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

農村學校要積極推進“雙減”落地和“五育”并舉,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并開足開齊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不能只顧升學率,而忽視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打造書香校園,營造濃厚的育人氛圍。要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成長提供良好的平臺,讓留守兒童在溝通和交流中,切身感受到學校的溫暖。要加強學校內涵建設,抓細抓實學校的德育工作,加強未成年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利用國家級教育平臺的心理健康課程、名師講座和各種活動,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排查和不良情緒疏導。要依托校際交流,充分利用學?,F(xiàn)有的教育資源,著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彰顯辦學特色,提升學校整體育人質量。

(三)堅持多方干預,建立健全協(xié)同機制

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支持體系不完善。相對于城市地區(qū),農村地區(qū)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設施相對薄弱,無法為留守兒童提供充分的照料和保障。因此,各地的教育、公安、民政、團委、婦聯(lián)、司法、醫(yī)療等部門要著手建立協(xié)調聯(lián)動機制,采取多方干預措施,建立健全協(xié)同機制。

地方團委、婦聯(lián)等部門要依托紅色革命遺址、歷史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平臺,組織留守兒童參觀,并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留守兒童的理想信念教育。地方的司法、公安等部門,要聯(lián)合學校做好留守兒童的法治教育,增強留守兒童的法律意識與維權能力,引導留守兒童學會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學校和衛(wèi)生健康部門要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并協(xié)助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做好心理健康干預。地方團委、婦聯(lián)、公益文化機構要通過組織志愿者服務、“愛心書屋”“童心港灣”等形式,不斷豐富留守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和保障。

地方教育、公安、民政團委等部門,要通過開展知識大講堂等形式,利用新聞媒體、宣傳標語等,加強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加強安全防范,開展留守兒童防性侵、防溺水、防校園欺凌等方面的教育,提高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護能力和留守兒童的自救自護能力。

地方網信部門要積極開展網絡環(huán)境專項整治,加強防網絡沉迷宣傳,聯(lián)合學校做好正確使用網絡資源、科學合理使用手機方面的宣傳教育。加大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網絡直播、短視頻的整治力度和懲處力度,加強對不良網絡信息的查處,建立健全兒童網絡巡查機制,從網絡技術、法治建設入手,為兒童創(chuàng)造健康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堅決遏制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信息在網絡上肆意傳播。

村(居)委會要聯(lián)合社區(qū)、社會公益機構、文化服務機構,著手建立“留守兒童關愛中心”,建立“愛心書屋”“愛心食堂”“愛心超市”“愛心診所”等方便留守兒童學習和生活的公益機構和場所,為留守兒童開辟“綠色通道”,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使其健康、快樂成長。

(四)引導更新教育觀念,重視女童心理健康

由于自我認知因素、農村教育觀念的偏差等方面的原因,農村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比男童更加突出。受傳統(tǒng)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女童受到的忽視在農村表現(xiàn)更明顯。

學校作為留守兒童受教育的場所,對于學校而言,要積極引導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摒棄陳腐、落后的重男輕女思想,樹立男女平等理念,關注女童的心理健康和個性發(fā)展。學校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課程和性教育課程,幫助女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要鼓勵留守女童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鍛煉,體驗人際交往的樂趣,悅納自我,提高其自信心和人際交往能力。

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應具有正確的性別觀念,尊重女孩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應讓女孩與男孩享受同等的教育,鼓勵其培養(yǎng)興趣愛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父母應摒棄性別上的偏見,為留守女童的學習和成長創(chuàng)造和諧、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社會層面,地方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法規(guī),聯(lián)合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門,切實保障女童的受教育權,聯(lián)合新聞媒體開展各種公益宣傳,為關注留守女童的身心健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還應加大對女童的保護力度,建立健全保護女童的體制機制,對于危害女童身心健康的行為主體,及時進行警示和勸誡,情節(jié)嚴重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或刑事責任。對于縱容或造成義務教育階段女童輟學的家長,村(居)委要聯(lián)合學校做好保學控輟工作,對于拒不履行教育義務的,可以上報相關部門追究法律責任,從而切實保障女童受教育的權利。

(五)發(fā)展地方經濟,遏制農村“空心化”問題

教育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人力資本,在地方經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教育與經濟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但是,農村地區(qū)的經濟因其動力不足、產業(yè)較少等諸多因素,相對城市而言較為滯后,再加上個別地方對教育投入不足,加劇了教育的落后,農村青年勞動力為了尋求更高收入和更優(yōu)質的教育、醫(yī)療條件,紛紛選擇外出務工,從而又加劇了農村的“空心化”,留下大量的留守兒童和老人,地方經濟發(fā)展更加缺乏動力,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要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根源在于發(fā)展地方經濟。

2021 年2 月25 日,國家鄉(xiāng)村振興局正式掛牌。同年7 月,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現(xiàn)階段農村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鄉(xiāng)村振興包括產業(yè)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tài)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戰(zhàn)略,為農村經濟、教育、生態(tài)等方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有利契機。同時,在農村教育方面,國家出臺的政策和給予的資金支持也是空前的。

就經濟層面而言,地方政府要抓住鄉(xiāng)村振興的歷史機遇,大力發(fā)展地方經濟,通過對外招商引進企業(yè)入駐、建設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等方式,增加就業(yè)崗位,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解決了就業(yè)難問題,外出務工和留守兒童無人照顧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此外,地方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在師資隊伍建設、財政、教育政策等方面給予農村學校支持,建設一批特色鮮明、質量突出的農村學校,著力推進集團化辦學,推動農村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三、結語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有其特殊性,它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問題的破局也應從多方面著手,明確問題的現(xiàn)狀,充分發(fā)揮社會各界的協(xié)調聯(lián)動作用,共同干預,統(tǒng)籌推進,穩(wěn)步實施,促使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有效的干預和解決,保障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猜你喜歡
兒童心理女童心理健康
愛與職責——關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中國德育(2022年18期)2022-10-14 09:22:42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2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甘肅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4
女童陰道異物、陰道炎需警惕
8歲女童學馬術墜亡 父母一審獲賠百余萬
公民與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25
國內留守兒童心理彈性Meta分析
利川市| 灵武市| 彰化县| 靖安县| 长阳| 延吉市| 博乐市| 北碚区| 通化县| 乡城县| 定州市| 唐河县| 乌苏市| 巴彦淖尔市| 休宁县| 庐江县| 黑山县| 太湖县| 富锦市| 长泰县| 舟山市| 福安市| 奉贤区| 怀柔区| 青海省| 都江堰市| 安顺市| 莱芜市| 河津市| 左贡县| 灵丘县| 孝感市| 曲阜市| 台南市| 菏泽市| 礼泉县| 桦川县| 武义县| 会同县| 濉溪县|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