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宋羅直溫墓志考釋

2024-05-20 10:00呂玥樂
華夏文化 2024年1期
關鍵詞:志文村口墓志

呂玥樂

《宋故敦武郎知辰州會溪城公事羅公墓志銘》出土于陜西省西安市戶縣大王鎮(zhèn),志主名羅直溫。志石長1.61米,寬0.76米,厚0.18米,志、蓋一體。志石額部68厘米處為志蓋,題“宋故敦武郎羅公墓銘”,字徑約15厘米。志石下部為志銘,邵伯溫撰并書,郭仲純題蓋。志石為青石質地,字跡清晰,保存完整。該合墓志鐫刻于北宋元祜八年(1093),原石現(xiàn)藏于西安市鄂邑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拓片及墓志錄文收于《民族·盟約·邊界·戰(zhàn)爭——陜西出土宋代墓志輯釋》。(黨斌:《民族·盟約·邊界·戰(zhàn)爭——陜西出土宋代墓志輯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234頁)志文主要從羅直溫的家族譜系、仕宦經(jīng)歷、子女姻親等情況進行闡述,學界尚未對其內(nèi)容進行研究,故針對志文相關問題試作分析。

與常見宋代墓志文文體格式有所不同,羅直溫墓志并未在開篇對羅氏先祖情況或志主身份直接進行追溯,而是著力于對羅直溫第三子羅份的“孝悌”之行大加贊賞。志文從三個方面對羅份的“孝行”展開闡述。一為贍養(yǎng)萱堂,志主逝世后其妻“飲恨再適”且又遇“喪夫”,生活貧乏。羅份“重趼數(shù)千里,自衛(wèi)州共城縣迎侍其母”,照料至母親辭世后與父合葬;二為扶持手足,羅直溫過世時其子年幼,母親改嫁后“諸弟萍寄他所”。羅份成家后“提攜諸弟,空囊以歸有扈”;三為安葬亡父,志文交代羅直溫死于任上“會溪之官舍”,諸子“皆在童稚”,無力安葬亡父。羅份“扶其父之柩以歸”,并為其父求得志文。志文對羅份“孝行”表述具象化,敘事詳盡,感情真摯,整體占據(jù)篇幅較大,與一般程序化描寫有所不同,這一情況在宋代墓志中并不多見。

一、志主世系生平及仕宦經(jīng)歷

志主羅直溫,字擇之,史書無記載。卒于元祐八年,即1093年,“寢疾終于會溪之官舍,享年七十有一”,可以推測羅直溫應生于天圣元年(1023年)。志文中提到羅氏為“金陵故家”,稱羅直溫為唐末五代詩人羅隱之后。其曾祖羅道拙、父親羅天錫無史料記載,祖父羅元俌為內(nèi)殿崇班、陶門祗候,在《長編》中有所載,所記官職與志文一致。(《宋史》卷九0,中華書局2004年,2067頁)羅直溫一共娶妻四房,共育有六子六女,六子“日僅,日保,日份,日僖,日何,日倫”。長女“適修武郎董弁”,三女“適進士裴倚”,六女“適迪功郎張道”,其余皆早亡。第四任妻子“壽安縣君王氏”與之合葬,尚未見墓志。

墓志載羅氏家族各代均有侍宦經(jīng)歷,世為武官,總體官階不高。羅直溫自幼好學,廣泛涉獵書史,然而卻未能及第,最終受其父恩蔭而得以人仕。人仕三十余年,最高官階至“敦武郎”。雖為低階,但志主為人正直、“剛正有守”,為官勤勉、“臨政廉恪”,志文主要對其在熙州的政績作為以及在河北治河一事進行刻畫。根據(jù)墓志文描述,羅直溫受都水使者吳安持賞識,在“河北梁村口大河之決”中,擔任“撿踏河道官兼修河司句當公事”,但并未記錄具體任職時間。參考史料可知,墓志文中所描述的事件應當發(fā)生于元祜四年(1089年)?!堕L編》中記載,元祐五年(1090年)五月,侍御史孫升上奏因黃河漲水沖溢,遂決梁村口。(《長編》卷八四,中華書局2004年,第10630頁)北宋時期黃河河道變遷劇烈,多次改道,水患爆發(fā)頻繁。慶歷八年(1048年),黃河第三次大改道。在澶州商胡埽大決口,改道北流。嘉祜五年(1060年),北流大河于魏州第六埽決口,分出一條支流,《宋史》稱為“二股河”,為與北流有所區(qū)別,宋人稱“二股河”為黃河“東流”。由此,黃河下游形成了二股河分行人海的局面。仁宗、神宗、哲宗三朝對于維持北流亦或回河東流展開激烈討論。至哲宗元祐四年,李偉、吳安持等因南宮等埽危急,上書開孫村口為回河東流之策,同時以梁村口作為大河東流通道。(《長編》卷八四,第10439頁)時年多雨,而孫村口窄狹,導致德清軍等處皆被水患。(《宋史》卷九三,第2303頁)梁村口和孫村口均屬河北東路德清軍轄界,即今河南濮陽市清豐縣境內(nèi)。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是黃河沖積扇的北緣地帶,地形較為平坦,北宋時期多次以梁村口和孫村口作為導河東流還故道之處。而志主所任職的“撿踏河道官兼修河司句當公事”應為都水監(jiān)下屬基層臨時性差遣,在史料中并未見到這一差遣的相關記載。此處的修河司全稱應當為都大提舉修河司。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始立提舉修河司全面負責。(《長編》卷八四,第9867頁)這一修河司與其他應地而命名的修河司不同,是宋廷為閉塞北流,回河東流而專置都大提舉修河司。(李華瑞:《宋代救荒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693頁)這一修河司僅存在三年,元祐五年(1090)十月二日撤銷都提舉修河司,這三年恰為宋廷第三次回河東流爭論與實施時期。綜上所述,志主當于元祜四年(1089年)由熙州兵馬都監(jiān)抽調(diào)至都大提舉修河司參與河北梁村口河決一事,又于元祜五年(1090年)知辰州會溪城公事,最終在元祜八年(1093年)終于會溪城任上。

二、墓志所見宋朝的蔭補入仕

蔭補是宋代官員人仕的主要途徑。兩宋蔭補名目種類繁多,有圣節(jié)蔭補、郊祀蔭補、致仕蔭補、遺表蔭補、奉表蔭補以及特恩蔭補等多種蔭補途徑,其中郊祀蔭補一般即指代南郊大禮蔭補和明堂大禮蔭補。根據(jù)志文可知,志主于仁宗嘉祜七年因其父羅天錫任職期間“遇明堂大禮”而得以蔭補“奏補三班借職”。“明堂大禮”即為明堂祭天大禮,是中國古代王朝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宋代明堂禮始自仁宗形成了宋代帝王三年一親祀的制度。大禮后行赦宥、恩賞制度,其中的恩賞制度即包括恩蔭官員、后妃、宗室的子孫、弟侄、母族甚至門客等。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東封泰山禮畢,郊祀大禮始有為官員子弟蔭補官資之令。此后大中祥符八年(1015)制定了“南郊奏蔭子弟恩例”,基本原則為根據(jù)官員的官、職、差遣來決定子孫蔭補官職。(《宋史》卷三一四,第10275頁)仁宗初期基本沿用真宗朝制定的蔭補法,“……其諸衛(wèi)大將軍,少卿、監(jiān),諸行郎中,帶職員外郎,內(nèi)諸司使,樞密諸房承旨,子授三班奉職,弟、侄、孫借職……”志主父親羅天錫“故任左藏庫使”正七品,北宋前期屬諸司正使階,按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的蔭補法,志主當授三班奉職,比墓志所記實際的“三班借職”高一階。(《長編》卷八四,第1912頁)此處有可能是時隔久遠,羅直溫子女記憶出錯導致墓志記載疏漏。

根據(jù)墓志記載侍宦經(jīng)歷來看,羅直溫仕任時間為北宋仁宗、神宗、哲宗三朝,所仕官職均為基層低階官吏,遷轉于秦鳳路、熙河路。志主自三班借職人仕后,先后任“監(jiān)華州華陰縣酒稅、虢州酒稅鹽場、秦州定西寨兵馬監(jiān)押、渭州耀武鎮(zhèn)兵馬監(jiān)押、管句京城內(nèi)舊城里左廂公事、熙州兵馬都監(jiān)、知辰州會溪城公事?!比嗄陜?nèi)差遣九次變遷,其中大多為“兵馬都監(jiān)”“兵馬監(jiān)押”等從八品地方低階監(jiān)當官、統(tǒng)兵官,最高官階也僅為正八品屬武階小使臣的“敦武郎”。北宋時期,監(jiān)當官掌茶、鹽、酒稅場務征輸及冶鑄之事,諸州軍隨事置官。真宗朝以后,地方監(jiān)當官多由蔭補人仕、進納官員、歸來人等雜途人仕的官員以及謫貶的京朝官擔任。(韓世靖:《宋代監(jiān)當官及相關問題研究》,西北大學2015年碩士學位論文,第31頁)他們政治地位較低,整體向上升遷困難,“以蔭補,例監(jiān)庫務,無所施其能?!币虼?,羅直溫多次作為監(jiān)當官或統(tǒng)兵官被派遣至地方與當時大部分蔭補人仕武官所獲差遣一致,墓志為研究宋代由蔭補入仕的武官的實際升遷狀況再次提供了重要的例證資料。

三、墓志所見北宋對熙州的經(jīng)略

羅直溫曾任熙州兵馬都監(jiān),志文提到其在熙州時“營緝番市,創(chuàng)蓋房廊”,反映了北宋神宗朝通過茶馬貿(mào)易經(jīng)略熙河路的狀況。熙州即今甘肅省臨洮縣,古稱狄道。作為隴右重鎮(zhèn),熙州“襟帶河湟,控御邊裔,為西陲之襟要”地理位置險要。(《讀史方輿紀要》卷六0,第2615頁)唐朝寶應初,熙州陷于吐蕃,號武勝軍。至宋初,熙州仍為河湟吐蕃唃廝噦政權所據(jù)。然隨著西夏的崛起,北宋相繼失去了靈州、瓜州、沙洲等邊防重鎮(zhèn),腹背受敵。鑒于此,神宗時期確定了“欲取西夏,當先復河、湟”的戰(zhàn)略目標,而經(jīng)略河湟第一步即為收復熙州。(《宋史》卷三二八,第10561頁)熙寧五年(1072年),王韶進駐熙河地區(qū),收復熙州,增置熙河路。自此,熙州成為北宋籌劃西北地區(qū)局勢的重要征地。

北宋收復熙州后不僅在軍事政治上對其加強管理,更是利用熙州的區(qū)域優(yōu)勢發(fā)展民族貿(mào)易,其中的重要形式即為志文所提到的“番市”。番市或稱蕃市,是唐宋時期中原地區(qū)與少數(shù)民族間進行貿(mào)易往來的重要形式,分布在沿邊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域。北宋時代的蕃市主要集中分布在陜西秦鳳路和涇原路。(汪天順:《北宋西北蕃市貿(mào)易述論》,載《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而隨著熙州的收復,北宋將經(jīng)營重點轉向熙河路。這一時期熙州蕃漢雜處,吐蕃多部長期活躍于此。宋人利用熙州蕃部嗜茶又產(chǎn)馬的特點,于熙州蕃市展開榷茶買馬的貿(mào)易。即在雅州名山縣、蜀州永康縣、邛州、洋州、興元府等地設買茶司,熙州等地置買馬司、賣茶司,以川茶與少數(shù)民族馬匹進行貿(mào)易,并且撤除原、渭州、德順軍買馬場,在熙河路六處置場買馬,熙河、秦鳳等地的戰(zhàn)馬成為宋朝軍馬的主要來源,足以見當時熙州蕃市之興盛,熙州成為了北宋政府與西北諸族進行經(jīng)貿(mào)往來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渠道。(《長編》卷二五九,第6309頁)志主履職熙州兵馬都監(jiān)前已多次在秦州、渭州、熙州等民族聚居區(qū)域任職。因此,就事于熙州應當也與羅直溫多年深耕于西北地區(qū),熟悉少數(shù)民族民情有關。志文中對于志主在熙州時政績的描述再次側面反映了熙州蕃市的繁榮以及神宗時期對于熙州的重視。

四、結語

蔭補官員是宋代官僚體系的重要構成,他們大多終身囿于基層,無名于史籍。通過對羅直溫墓志文的考釋,可知羅直溫出身于武官世家,受其父恩蔭得以通過明堂大禮入仕。他的仕宦時間集中于仁宗至哲宗朝,多次以監(jiān)當官的身份任職于華州、虢州、秦州、渭州、熙州等西北邊界地區(qū),又參與河北梁村口河決的治理,終于辰州會溪之官舍,期間“剛正有守”,但始終官階不高。結合相關史料對羅直溫墓志文中所涉及的北宋郊祀蔭補、河患治理措施等相關問題進行的研究,直觀地反映出北宋蔭補人仕的中下級武官的實際升遷以及差遣經(jīng)歷。羅直溫墓志文所記羅直溫通過蔭補多次充當監(jiān)當官以及在熙州的任職有重要補史作用,一方面顯示了監(jiān)當官這一鮮見于史籍的群體參與基層管理的職責,另一方面也對北宋神宗時期通過蕃市經(jīng)略熙州這一史實補充了重要的例證資料。

猜你喜歡
志文村口墓志
《上下陽古村落》《楊家堂村口》
村口那座山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傳書鴿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阿梅
作品(五)
西夏建筑裝飾構件——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村口小酒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