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童心說的教育意涵

2024-05-20 23:38張麗
華夏文化 2024年1期
關(guān)鍵詞:李贄童心孟子

張麗

提及“童心說”,我們就會想到李贄,這已然成了一種習(xí)慣。李贄,明末時人,生于1527年,卒于1602年,一般都將其視為陽明學(xué)的傳人。我們一般在談到古代思想家時,都會說到某人是儒家、道家抑或佛家,但是對于李贄似乎很難這樣去定位,因?yàn)樗貏e了,比如他的家族還有著回教的宗教背景。而李贄本人起初研習(xí)儒家,后來卻長期在寺廟中生活,暢快地讀著佛教典籍,故他在當(dāng)時被人稱為“異端”。到了清末民國以后,又有人將他稱為“思想犯”“儒教叛徒”云云,當(dāng)時的很多反封建人士皆以李贄為榜樣,李贄又變成了新文化運(yùn)動的偶像。他的特別,他的叛逆,使他在上至學(xué)界下到民間社會都有很多擁躉。李贄形象的豐富性和多變性,恰似兒童的性格,任性所至,真實(shí)無偽。

一、童心說的源流脈絡(luò)

對于童心的推崇,似乎是中國文化的獨(dú)特景象。而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明大概不會這樣。之所以如此,是因?yàn)橐匀寮覟橹黧w的中國文化主張人性本善。中國人民大學(xué)附屬小學(xué)的學(xué)生在一年級就背誦《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yuǎn)”開首,前一句是孟子的話,而后一句“性相近,習(xí)相遠(yuǎn)”是孔子的話,孔子的經(jīng)典話語竟然被放在比他晚一百年的孟子之后,這恰表明中國文化對人性本善這一命題的信念和肯認(rèn)。反觀西方文化,基督教影響至深,在《圣經(jīng)》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人類的始祖亞當(dāng)和夏娃因?yàn)槭苣Ч硪T而偷吃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園。也就是說,人本來是生活在天堂的,從此便到了人間,這才有了真正的人類。同時這也意味著人類的本性是惡的,充滿了邪惡的欲望。這就是西方學(xué)人所說的“罪感意識”,或日人性中的根本惡。有人將此總結(jié)為:伊甸園中有蛇,童心中有惡。這顯然與中國文化差別明顯。

中國文化將真善美,將一切的美好和理想都灌注在了“童子”“嬰兒”的意向中。道家始祖老子的《道德經(jīng)》說:“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保ā兜赖陆?jīng)》第55章)“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道德經(jīng)》第28章)這是說,童子的道德是最高的,最醇厚的。因此人應(yīng)當(dāng)保持嬰兒一樣的德性。老子又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道德經(jīng)》第10章)道家講養(yǎng)氣,認(rèn)為宇宙間都是一氣貫通的,故養(yǎng)氣方能使得人體內(nèi)之氣流動不已,柔即是形容流動的狀態(tài)詞。所以老子認(rèn)為“堅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保ā兜赖陆?jīng)》第76章)嬰兒之柔軟正是生機(jī)和純陽的象征。此外,老子亦曾言:“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dú)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道德經(jīng)》)第2章》參照以司馬遷所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保ā妒酚洝へ浿沉袀鳌罚┻@個世界是個紛擾喧鬧、利益熏天的世界,而真正的圣人是很少的、孤獨(dú)的,不會趨時從眾,而是保持其嬰兒之自然狀態(tài)。道家尚自然,崇謙退,這些都可以通過“嬰兒”“赤子”的意向來體現(xiàn)。

儒家的孟子則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保ā睹献印るx婁下》)那么,什么是赤子之心呢?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保ā睹献印じ孀由稀罚┻@四種道德是每個人天生都具有的,而非外來的、后天的。此正是孟子所言“不學(xué)而能,不慮而知”的良知良能。年長的人有,年幼的人也有;南方人有,北方人也有。所以錢穆說:“其實(shí)大人之心,亦仍是此一片赤子之心?!保ā锻韺W(xué)盲言》)既然如此,那為什么現(xiàn)實(shí)生活中卻有人沒有仁義之心、惻隱之情呢?孟子認(rèn)為這是因?yàn)樗麄儾荒茏龅健按嫘摹薄jP(guān)于此,他有兩個非常有趣的比喻,一是:有人養(yǎng)了雞犬,若雞犬不見了他會著急去找,但是自己的道德良知不見了卻不知道尋求,此即“放其心而不知求”。二是:人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不著意修養(yǎng)自己的道德,卻反而每況愈下,此“亦猶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孟子·告子下》)若人們每天都去森林砍伐,那么這片森林肯定長不好,再好的心靈也經(jīng)不起頻繁的戕害。李贄童心說的源頭即可上溯至孟子。

二、有“童心”方為“大人”

儒家以“仁”為最高的德目,仁者就是有著一片赤子之心的人。仁者愛人,赤子之心意味著赤誠的愛心,不摻雜任何的私欲和計較。嬰兒、赤子的仁心即體現(xiàn)在:“孩提之童,莫不知愛其親;及其長也,莫不知敬其兄?!保ā睹献印けM心下》)孩童生來即有的愛敬之真情真性正是仁心的發(fā)端。仁者不受私欲和計較的阻隔,才能真正做到愛人,在儒家看來,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一體相關(guān)的,人性是相通的,只有被私欲隔斷后,我們才變得互相陌生和冷漠,比如國人近年來爭論的“扶不扶老人”的問題即是如此。我們恰恰丟失了孩提之童所具有的敬長之心。《大學(xué)》言“大學(xué)之道”,首在“明明德”,每個人皆有明德,奈何卻暗昧不明,故儒學(xué)中作為“大人之學(xué)”的“大學(xué)”恰恰是以“明德”之“童心”為核心。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理念之核心。

錢穆曾對“赤子之心”作了深入的解釋,他將人的生活分為“身生活”和“心生活”:“若論身生活,則各相分別。若論心生活,則共同相通。嬰孩初生,先不知有己,但已知有在其旁的父母兄姊。亦可謂限于一己之身的乃其小生命,而通及他人的乃其大生命。待此嬰孩逐漸長大,乃始于其大生命中逐漸認(rèn)識得其一己之小生命。”(《人生十論》)依此,則有大生命者才是“大人”、“圣人”,若只有“小生命”則是“小人”。這正是儒家的“大人”“小人”之分。而“大生命”才是人的真生命。因此,儒家之仁心也就是真心。李贄的童心說正是對儒家關(guān)于“真心”“真生命”的觀念作了進(jìn)一步精彩的闡發(fā)。

李贄《童心說》一文言:“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fù)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有真心者為真人,無真心者即是假人、虛偽之人。《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闭\即是真實(shí)無妄,人為假人,也就違背了天道,也違背了人道。李贄生平最痛恨“假人”“假心”,因?yàn)閺摹凹偃恕薄凹傩摹敝邪l(fā)出來的便是毒害人心的“假道理”、“假學(xué)說”,有百害而無一利。他明確批評當(dāng)時的“假道學(xué)”:“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雖工,于我何與?豈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蓋其人既假,則無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與假人言,則假人喜;以假事與假人道,則假人喜;以假文與假人談,則假人喜。無所不假,則無所不喜。滿場是假,矮人何辯也?!逼湟馐钦f,若有人寫了一本書,文辭優(yōu)美、句法工整,但是這樣的文字也只能是“假言”,是文字垃圾。李贄之所以隱居寺廟,也正是要遠(yuǎn)離世上之“假人”,因?yàn)椤皾M場是假”,就像《神探夏洛克》中的一句臺詞:“我不善于和人類打交道?!彼员环Q為“異端”,也與此有關(guān)。但在李贄本人看來,其他人才是異端、假人,而唯有他才是懷抱童心的真人。

無獨(dú)有偶,清末的王國維就曾說:“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保ā度碎g詞話》)只有不失童心的人才能寫出好的詩詞。著名畫家豐子愷曾寫作散文《從孩子得到的啟示》,他說:“我向來憧憬于兒童生活。尤其是那時,我初嘗世味,看見了所謂‘社會里的虛偽矜忿之狀,覺得成人大都已失本性,只有兒童天真爛漫,人格完整,這才是真正的‘人。于是變成了兒童崇拜者,在隨筆漫畫中,處處贊揚(yáng)兒童?,F(xiàn)在回想當(dāng)時的意識,這正是從反面詛咒人社會的惡劣?!彼踔痢坝X得孩子們都有大丈夫氣,大人比起他們來,個個都虛偽卑怯。又覺得人世間各種偉大的事業(yè),不失那種虛偽卑怯的大人們所能致,都是具有孩子們似的大丈夫氣的人所建設(shè)的?!必S子愷真是李贄的知音,二人皆是“童心崇拜者”。有孩子氣方是大丈夫,有童心方為大人。

三、童心說與教育

李贄在《童心》說中對人之“童心”的喪失作過精彩分析,在他看來,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由耳目接受聞見,而后則有道理從聞見而人,道理、聞見越來越多,便知道了什么是美丑好惡,這樣一來,我們每個人所具有的“童心”就徹底被遮蔽掉了。童心一旦被遮蔽,那么人所說出的言語,所做出的行為,所施行的政事,皆為“無心”的表現(xiàn)。而最要命的是,我們久而久之,會習(xí)慣了這樣的言語、行為,這樣的聞見、道理,并認(rèn)為這就是我們的本心,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最終也就用外來的聞見道理代替了童心,人就完全成了假人,心也成了偽心。

李贄之說對于我們今天反思學(xué)校教育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我們通過學(xué)習(xí)懂得了很多的聞見、道理,我們又會懂得名利值得追求。我們以為讀書越多,知識越多,名利越多,就意味著自己事業(yè)的“成功”和生活的“幸?!?。但是,我們忽視了:隨著知識的增多,我們對于美丑、好惡、是非、貴賤的分別計較便越發(fā)尖銳。這反而使得我們的真心被道理名利遮蔽沉埋,我們對于矜寡孤獨(dú)廢疾者不再同情,我們對于權(quán)貴階層唯唯諾諾,不再“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我們對于人世間他人的疾苦不再關(guān)心,我們一心只想著自己的富貴窮達(dá)。如此一來,這樣的成功和幸福,恰恰是以喪失“自己”為代價的。李贄深切地意識到了這一點(diǎn),我們不去關(guān)心自己的本真心靈和“大生命”,卻對外在的富貴利祿趨之若鶩。久而久之,我們只剩下了一己的“小生命”,成了自私的小人,而非“大人”,這正是北大教授錢理群先生所說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李贄警示世人,不要以為聞見道理越多越好,聞見道理是把雙刃劍,就像盜賊可以用高科技犯罪一樣,惡人很可能是知識非常豐富的人。這意味著,在學(xué)校教育中,不論是教材還是教師的人格,都應(yīng)當(dāng)引導(dǎo)學(xué)生去關(guān)愛自己的心靈,不要崇拜分?jǐn)?shù),唯以考試為重。古人說“人師難求”,若孩子們的老師本身就是拜金、拜名主義者,這對于孩子們的成長定然不利。人大附小的新校訓(xùn)“成仁才、至大道、得富學(xué)、重小事”很好地詮釋了教育的目的。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才有希望。

其次,應(yīng)當(dāng)尤其重視家庭教育。正如孟子所言“存心養(yǎng)性”,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當(dāng)守護(hù)好自己的“童心”。保護(hù)童心,要從家教做起。儒家說“道不離人倫日用?!苯逃姨招兄獎t提倡生活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每個人的生活都始于家庭,始于親情。中國人重孝,而古人創(chuàng)造“孝”字,“孝”的上半部分是“老”的省略字,下半部分則是“子”,合而言之,其意謂:老抱子,子承老。而教育、教化的“教”正是由“孝”與“文”組成的?!缎⒔?jīng)》中說:“父子之道,天性也?!备缸雨P(guān)系是一種天然的關(guān)系。而“文”則意味著后天的人為文飾,若無文化、文飾,則人便是粗野的。故“教”正是自然或天然與人文的統(tǒng)一。這表明,在古人看來,任何教育、任何文化或文明都是始于家庭的。《大學(xué)》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F(xiàn)在中國的大多數(shù)年輕人都經(jīng)受過大學(xué)教育,但我們?nèi)圆幻鈺f“某某人沒有教養(yǎng)”,此所謂教養(yǎng),顯然并非是說他沒有知識,沒有在大學(xué)好好學(xué)習(xí)聽課,而正是說沒有家教,所以對于家教應(yīng)格外重視。重視家庭教育的傳統(tǒng)源遠(yuǎn)流長,可追溯于五經(jīng),最著名者是《詩經(jīng)·大雅》中言及周文王、周武王之所以能取代暴虐的商紂王而治理天下,最基礎(chǔ)的因素便是文王有個好母親太任,武王也有個好母親太姒。儒家重視家庭內(nèi)的孝悌親愛,《孝經(jīng)》以孝為成就道德、立身行道的基礎(chǔ),理想之人生也正是從家庭開始奠基。

再次,重視童心,意味著讓學(xué)生的心靈“敏感”,所謂敏感,也就是說讓心靈對于外界事物不要遲鈍或麻木不仁,而是“感同身受”。古人言,天地之間一感一應(yīng)而已。生活于世間,即是在實(shí)踐人與人打交道的感應(yīng)之理。而此敏感,即是要使學(xué)生對人、對大自然、對世界有一種精神性的“情緒感受”。這種感受一定是真情實(shí)感,《中庸》言“不誠無物”,虛偽的情感不可能通達(dá)他人,也不可能成就真實(shí)的生命,反而是流于自欺的“假人”。感受大者為大人,感受小者為小人,所以《周易》說“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比如孔子正是對于人世間的疾苦有著仁愛天下的感受。再如:一個孩子對于路旁的樹木隨意折斷,家長或老師就應(yīng)告誡他,樹木也是有生命的,不應(yīng)隨意摧殘,以此培養(yǎng)孩子對樹木的感受。相反,若孩子從小就隨意摧殘樹木,那么長大之后變本加厲難免不會毆打他人。心靈的感受是要培養(yǎng)的,一個好的社會應(yīng)當(dāng)是人與人之間都感同身受,相互感通的社會,這才是一個富有生機(jī)的社會。若孩子的童心從小就被摧折沉埋,那就是摧折了孩子的生機(jī),當(dāng)然,也就是摧折了整個社會的生機(jī)。一言以蔽之,成就好的社會,成就好的人生,當(dāng)從培育童心開始。

猜你喜歡
李贄童心孟子
童心向黨
童心向黨 快樂成長
李贄之死新探
——以黃麻士紳糾葛為中心的討論
發(fā)潛德于快悅,出謹(jǐn)肅以春和
——《李贄學(xué)譜(附焦竑學(xué)譜)》評介
童心加油,戰(zhàn)“疫”必勝
李贄與大同不了情
磨刀不誤砍柴工
童心繪天下
李贄辭官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