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都鴿 謝 忠
黃瓜霜霉病俗稱跑馬干、黑毛,各地均有發(fā)生,特別是日光溫室栽培黃瓜, 給此病循環(huán)侵染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此病發(fā)病迅速、傳播快,致使整株葉片枯死,直接影響結瓜,有的減產(chǎn)30%~50%,甚至絕收。針對這種狀況,筆者吸取其他地方成功經(jīng)驗,從內(nèi)因外因兩方面著手,總結其發(fā)病規(guī)律及綜合防治措施,在2022 年冬春茬日光溫室黃瓜生產(chǎn)中取得了顯著效果,發(fā)病率穩(wěn)定控制在10%以下。
1.1 品種 一般早熟品種比晚熟品種抗病差,品質好的抗病性差。
1.2 生育期 剛出土的幼苗、子葉易感?。患藿觽谖从弦赘胁?;進入開花坐果期以后,特別是結果后期易感??;植株生長弱時易感病。
1.3 葉齡 嫩葉發(fā)病輕或不發(fā)病, 老熟葉片發(fā)病輕,成熟的功能葉發(fā)病明顯,可能與成熟葉內(nèi)的可溶性氮與碳含量降低有關。
1.4 濕度 高濕是發(fā)病的前提,濕度越高孢子囊形成越快,數(shù)量越多,產(chǎn)生孢子越多。 葉面有水滴或水膜存在,是孢子囊萌發(fā)的關鍵,水膜有利于孢子的傳播和侵染。
1.5 溫度 病菌對溫度適應范圍廣,5~30 ℃孢子囊萌發(fā),最適15~22 ℃;10~30 ℃孢子侵入,15~20 ℃最適。 病害始發(fā)氣溫15~16 ℃,流行氣溫20~24 ℃,高于30 ℃或低于15 ℃病害受到顯著抑制。
保護地內(nèi)通風不良,高濕、忽冷忽熱,日夜溫差大(有的達20 ℃以上),葉面易結露,病害易發(fā)生和蔓延。 黃瓜生長最適溫濕度為:白天上午20~28 ℃,濕度60%~70%;下午20~25 ℃,濕度60%左右;上半夜15~20 ℃,濕度小于85%;下半夜12~15 ℃,濕度小于90%??蓪ΡWo地內(nèi)溫濕度進行雙控和四段管理,改善不良環(huán)境條件,控制病害發(fā)生。
1.6 光照 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因素,如光照、強光、紅光和藍光處理均導致孢子量多,利于病害蔓延。
1.7 栽培管理 靠近保護地設施附近黃瓜發(fā)病重,高濕、通風差、缺肥發(fā)病重。因弱光、低地溫等造成苗弱的發(fā)病重,生產(chǎn)中常偏施氮、磷肥而少鉀肥發(fā)病重。
2.1 選用抗病品種 保護地選用津優(yōu)32 號、 津優(yōu)30、津優(yōu)35 號、津優(yōu)36 號、津優(yōu)38 號、博耐13 號B型、中農(nóng)26 等。
2.2 培育壯苗 溫湯浸種,再用50%多菌靈500 倍液浸種30 min, 殺滅種子上的病菌; 黑籽南瓜作砧木,苗期控制夜溫不高于20 ℃,一般14~17 ℃;幼苗剛出土及嫁接后葉面噴施600~1 000 倍液80%大生M-45 預防;定植前,集中噴1 次藥,葉背葉面都要噴到,嚴格淘汰病苗、弱苗。
2.3 環(huán)境消毒 定植前每畝用高錳酸鉀1 kg 拌土20 kg 撒施地面, 或50%多菌靈0.5 kg 拌土撒施;定植前1 周高溫悶棚,可有效殺滅棚內(nèi)病菌,同時可提高地溫,有利于緩苗壯苗;露地栽培遠離大棚、溫室等,減少病菌傳播。
2.4 改善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 保護地栽培密度3 500~3 700 株/畝,采用50 cm×80 cm 的寬窄行,株距30 cm,以利于通風、降溫,適時吊蔓。
結果前少澆水,多中耕,提高地溫,減少土壤水分損失。結果期也要保持地溫,特別是嚴冬季節(jié)日光溫室栽培,可采用增施有機肥、覆蓋地膜、中耕等方法提高地溫,以利于養(yǎng)分吸收,提高作物抗病力。
及時摘除老葉、病葉,保護地內(nèi)及時通風,嚴冬加強保溫, 晝夜溫差不要太大, 保持10~15 ℃溫差即可。
2.5 配方施肥及葉面追肥
1)配方施肥。每畝生產(chǎn)4 000~5 000 kg 黃瓜,施入優(yōu)質有機肥5 000 kg、磷肥40~50 kg;結果初期,每畝追施純氮3~4 kg、氧化鉀4~6 kg;盛瓜初期,每畝追施純氮3~4 kg、氧化鉀5~6 kg;盛瓜中期,每畝追施純氮3~4 kg、氧化鉀5~6 kg。
2)葉面追肥。黃瓜生長盛期,早上葉面噴施糖尿液(尿素∶白糖∶水=0.5 ∶1 ∶100),每5 d 噴1 次,共噴4~5 次,每次50 kg/畝,以噴施功能葉為主,防效達90%以上。 黃瓜生長后期,葉面噴0.1%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并加入噴施寶1 000 倍液,噴施功能葉。
2.6 生態(tài)防治及降濕控溫 根據(jù)低濕以及高于30 ℃、低于15 ℃能有效控制病害發(fā)生這一原理, 創(chuàng)造有利于黃瓜生長而不利于病害發(fā)生的條件, 達到防病目的。
1)溫濕度四段管理。 白天上午20~28 ℃,濕度60%~70%,溫度高于30 ℃易早衰,濕度太高時可升至30 ℃,25 ℃時閉棚保溫; 下午20~25 ℃, 濕度60%左右; 上半夜15~20 ℃, 濕度小于85%, 傍晚20 ℃放簾保溫;下半夜溫度12~15 ℃,最低10 ℃,濕度小于90%。
2)合理澆水。澆水在晴天上午進行,陰雨天不可澆水,采用膜下溝灌、滴灌,地膜全地面覆蓋等措施降低濕度,達到清早葉面無結露現(xiàn)象最好。
2.7 高溫悶棚
1)悶棚方法。 澆水后,次日中午棚溫上升至44~46 ℃,維持2 h,慢慢放風,棚溫降至25 ℃閉棚,每10 d 悶棚1 次,可有效控制病害。
2)注意的問題。 若棚溫低于44 ℃,殺菌效果不佳,高于47 ℃或濕度小,則會使生長點燒傷,達到46 ℃時須放草簾保溫。 高溫悶棚對于弱株及低地溫不宜使用,悶棚后及時追肥灌水。
2.8 藥劑防治
1)噴霧防治。 發(fā)病初期葉面噴施50%百菌清600 倍液或70%代森鋅500 倍液, 發(fā)病盛期葉面噴68%乙磷鋁精甲霜·錳鋅800 倍液、69%烯?!ゅi鋅800 倍液、50%安克500 倍液、25%瑞毒霜800 倍液、72%克露600 倍液、64%殺毒礬400 倍液。 5~7 d噴1 次,連噴2~3 次,藥劑輪換施用。
2)煙霧防治。 20%百菌清煙霧劑,發(fā)病初期每100 m2用50 g,棚內(nèi)放4~5 處,點燃閉棚一夜,次日通風。
3)粉塵劑防治。 病初噴5%百菌清粉塵劑、10%多百粉塵劑或10%防霉靈粉塵劑, 每畝1 kg, 隔10 d 再噴1 次。 澆水前,連陰雨天,大棚溫室刮風或下雨破漏后, 都要采用藥劑進行防治。 一般粉塵劑防治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