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富山
戈壁荒漠大風狂,
風卷沙石漫天揚。
沙石翻滾帶著聲響,
(白)嗚……沙,咔嚓!
聽著全都瘆得慌。
刮得人都站不住,
“咣當”就把你給掀地上。
爬起來還得趕快跑,
要不然沙石能把你埋藏。
烈日暴曬刺人眼,
烤得石頭都滾燙。
口干舌燥嘴唇裂,
順鼻子眼兒里淌血漿。
白天夜里溫差大,
就跟抽瘋一個樣。
中午熱得能穿紗,
到了夜里,穿上皮襖都喊涼(呢)。
滿眼荒蕪鳥獸絕,
您說說,有誰愿意呆在這個地方?可有群人偏偏就往這里闖,
扎根戈壁斗志昂。
隱姓埋名干大事,
驚天動地震四方。
為了祖國快強大,
貢獻出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艱苦奮斗何所懼,
在這里,他們挺直了中國的脊梁!
這激情的故事還得從頭講,
往事的歲月不尋常。
那是在1958年,
12月寒冬的一個早上。
太陽跳出了地平線,
照得沙海,似波浪起伏閃金光。
浩瀚的黃沙一直延伸到天邊,
托起著藍天更漂亮。
黃托著藍,藍襯著黃,
色彩搭配得那么精良。
就像幅油畫一個樣,
矗立在天地正中央。
讓人震撼,令人遐想,
真是西域獨有的好風光。
突然就刮起了龍卷風,
霎時間,沙石旋轉(zhuǎn)沖天揚。
緊接著就聽啪啪啪的一陣響,
沙石散落從天降。
迷漫中,有8輛汽車開過來,
這些車,上下顛簸、左搖右晃、時走時停、跌跌撞撞,
艱難地行進向前方。
走到了近前這么看,
車身上坑坑洼洼凈是砸傷。
在 卡車上,裝滿了儀器儀表、勘探工具、生活用品、帳篷行囊,還備齊了十多天的飲水和干糧。
前面4輛吉普車上坐著10個人,
他們穿著皮襖戴著墨鏡,
身上全都是便裝。
頭輛車,開車的是個中等個,
五官端正方臉龐。
看年紀就在40歲,
身材魁梧很健壯。
消瘦的臉頰帶著儒雅,
儒雅的里邊還透著倔強。
他姓張名叫張?zhí)N鈺,
曾經(jīng)是上甘嶺戰(zhàn)役時15軍的參謀長。
因為他接受了一個新任務,
命令他去建核靶試驗場。
任命他負責當主任,
張主任就把這千鈞重擔擔肩上。
為選址,他查遍了大西北有關資料和圖片,
心中有了決策和主張。
沒想到,蘇聯(lián)專家做了決定,
通知他選址就定在敦煌。
他聽后急忙趕過去,
親自開車考察水源,分析研究地形、地貌和土壤,看完后,更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和主張。
在會上,他把蘇聯(lián)專家選址的決定給推翻(啦)!
嚯!把這專家氣得可真夠嗆。
只見他暴跳如雷往起蹦,
雙手揮拳直嚷嚷。
可他沒脖子沒腰上下一般粗,
肉大身沉還挺胖。
圓圓的身子像皮球,
雙腳落地“咕咚咕咚”像砸夯。
張主任用質(zhì)問口氣說了話,
字字句句有分量。
“請問,為什么我們只能搞兩萬噸級別的原子彈?
它支撐不了我們六萬萬人民的骨氣和希望!
這兩萬噸和美國上千萬噸放在天平兩端能平衡嗎?
不平衡何談去對抗?”
“對什么抗?對什么抗!
你們可不要太逞強。
有我們蘇聯(lián)老大哥作保護,
在這里,你們搞點小的很適當嘛!”
張主任一拍桌子說了話:
“你在這選址太荒唐!
靶心離莫高窟只有130公里,
在這么近的距離搞試驗,
核爆肯定把它傷。
文化瑰寶遭毀壞,
這千古罪人誰敢當?”
張主任有理有力這番話,
問得蘇聯(lián)專家沒話講。
當時就像皮球泄了氣,
身一歪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只好在決議上邊簽了字,
在座的中蘇專家直鼓掌。
還有人還豎起了大拇哥,
夸張主任真是敢想敢說有膽量。
張主任把會議及時作了匯報,
黨中央反復研究做批示,
命令他重新選址找地方。
他這才帶領著這支秘密勘察小分隊,
西出陽關到了新疆。
一路上風餐露宿不停步,
邊走邊看邊測量。
觀地形,驗土壤,
順風逆風測風向。
經(jīng)過3天艱苦的跋涉,
終于找到了“死亡之?!绷_布泊,
他眼前突然這么一亮。
這里環(huán)境惡劣、人煙稀少、交通不便,正好保密性很強。
這里的淡水很充沛,
對基建和生活用水有保障。
在這里,搞試驗,
真是天賜絕佳的好地方。
張主任滿懷信心作了匯報,
黨中央批準他選址就定羅布泊,
并對他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張主任腳踏戈壁心潮涌,
從今后他要在戈壁沙灘擺戰(zhàn)場。
精準的選址人稱贊,
黨中央英明的決策有遠見。
為了試驗有發(fā)展,
為了安全沒危險,
為了保證核試驗,
為了防范核污染,
生活區(qū)必須遠離試驗區(qū),
這個決定不能變。
他們精心考查又挑選,
生活區(qū)定在一片鹽堿灘。
鹽堿灘,漫無邊,
北面靠著有天山。
別看它土質(zhì)板結(jié)又干旱,
可馬蘭花開得很鮮艷。
左一堆,右一片,
生機勃勃多燦爛。
張主任被這馬蘭花開所感動,
不由心中在贊嘆。
“這么惡劣環(huán)境它都能生長,
堅韌的品質(zhì)不一般。
馬蘭精神值得我們來學習,
干脆咱這地方叫馬蘭(吧)!”
大家都說:“叫馬蘭好!
又好聽來又好看。
又有詩意又浪漫,
我們決心像馬蘭,
永遠扎根在戈壁灘?!?/p>
張主任聽罷把頭點:
“好!干事業(yè),就需要你們這樣有骨氣有熱血的好青年?!?/p>
大家聞聽放聲笑,
這笑聲回蕩在戈壁灘。
青春熱情似火焰,
擼起袖子加油干。
試驗區(qū),生活區(qū),
兩地方都要同時建,
時間要快不能慢。
定計劃,岀方案,
沒人怎么能夠把活干?
解放軍,英雄漢,
軍令如山似閃電。
行動迅速快似箭,
大軍云集了整5萬。
坐悶罐車秘密到了鄯善火車站,
下火車就把汽車換。
汽車兵,真能干,
開車任勞又任怨。
晝夜不停連軸轉(zhuǎn),
一輛一輛連成串,
猶如長龍不間斷。
車子開得真不慢,
整整用了5天半,
5萬大軍就到了前線。
到了前線不停閑,
工兵團安營扎寨沖在前。
面對堅硬的鹽堿地,
挖溝刨地干得歡。
鎬頭刨,鐵鍬鏟,
堆起的土堆像小山!
挖地窩子打土墻,
房頂用泥草護上邊。
中間放塊玻璃板,
房子亮敞不一般。
帳篷搭起一排排,
整齊干凈又美觀。
他們修公路,建電站,
建機場,引水源,
建浴池,建理發(fā)店,
建郵局,建商店,
建學校,建照相館,
生活設施樣樣全,
樓房蓋起一大片。
官兵一致同心干,
扎根戈壁建家園。
馬蘭基地在籌建,
張主任成為基地司令員。
大家都稱他“核司令”,
這個稱呼可是不一般。
生活區(qū)這邊抓緊干,
試驗區(qū)緊張施工更不慢,
聚來了全國工匠大會戰(zhàn),
正在把試驗鐵塔來搭建。
他們切的切,斷的斷,
接的接,焊的焊,
擰的擰,鉆的鉆,
鉚的鉚,換的換,
鋪的鋪,墊的墊,
砸的砸,片的片,
緊的緊,轉(zhuǎn)的轉(zhuǎn),
吊的吊,看的看,
量的量,算的算,
運的運,沾的沾,
全國人民團結(jié)協(xié)同一盤棋,
那鐵塔高高矗立在戈壁灘。
原子彈秘密抵達了鐵塔下,
塔周圍站著警衛(wèi)兵。
他們加強保衛(wèi)在巡邏,
提高警惕不放松。
氣象站在塔下建個臨時點,
負 責預報塔頂?shù)臏囟?、濕度、風力、風速、風向,工作復雜又繁重。
抬頭看,鐵塔建得真堅固,
全用的優(yōu)質(zhì)鋼材打造成。
就好似鋼鐵戰(zhàn)士握鋼槍,
時刻準備要沖鋒。
您要問鐵塔有多么高?
告訴您,塔高有102米還掛零。
要上去可以用吊籃,
原子彈就是用它穩(wěn)穩(wěn)地送到最頂層。
安裝在密閉間的小屋內(nèi),
技術人員緊張監(jiān)視忙不停。
別看它不大作用大,
有它沒它大不同。
有了它,中國人不怕核訛詐,
有了它,中國人從此挺起胸。
有了它,中國人說話底氣硬,
有了它,中國人敢與美蘇去抗衡。
有了它,中國人就有核盾牌,
有了它,列強就不敢來逞兇。
它可是祖國強大力量的體現(xiàn),
它正是多少科學家刻苦攻關智慧的結(jié)晶。
它還是多少年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勝利的成果,
它更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崛起的象征。
我們技術人員對它又愛還又怕,
視它超過自己的生命。
他們?nèi)褙炞⒃诒O(jiān)控,
顧不上外邊刮大風。
這風足有七八級,
鐵塔不停在晃動。
風大吊籃有規(guī)定,
上塔根本不許用。
可他們連渴帶餓整一天,
塔頂上吃的喝的全都空(啦)。
他們個個全都是人才,
餓壞了一個都不成。
原子彈全靠他們呵護與監(jiān)控,
再餓下去就要出大事情。
一旦監(jiān)控出問題,
爆炸隨時會發(fā)生。
所有的努力全白費,
前功盡棄等于零。
“核司令”急得在塔下來回轉(zhuǎn),
望鐵塔盼著大風快點停。
可這風偏偏較上了勁,
越刮越大還越兇。
“核司令”下了死命令,
一定要盡快派人把食物和水送上塔頂,
可這命令派誰去執(zhí)行?
好男兒,氣象兵,
觀測員戰(zhàn)士劉寶忠。
他主動請求爬鐵塔,
整裝待發(fā)要出征。
只見他,身材不高挺健壯,
20多歲正年輕。
左右斜挎著軍用書包整4個,
裝滿了面包香腸鼓崩崩。
左右肩上背著6壺水,
怕晃動用皮帶緊緊系腰中。
“核司令”把他叫跟前,
再三囑咐又叮嚀。
說完給他敬軍禮,
又把自己的水壺遞給劉寶忠。
劉保忠接過水壺心激動,
(白)“保證完成任務!”
說完話,他給司令回軍禮,
轉(zhuǎn)身攀塔往上登。
他身上負重足有50斤,
這個分量可不輕(了)。
他冒著砂石頂著風,
憋足了力氣往上登。
開始的速度還挺快,
一口氣上到20層。
可越往上爬風越大,
風大越爬越難行。
風大吹得人晃動,
前后搖擺都不停。
風卷砂粒尖又硬,
好像從天上往下扔。
砸在臉上臉紅腫,
砸在手背手發(fā)青。
砸在腿上腿直軟,
砸在肩上肩膀痛。
砸得胳膊直發(fā)麻,
砸得腦袋直發(fā)蒙。
砸哪全都不好受,
甭管砸哪都生疼。
困難面前何所懼,
嚇不倒英雄劉寶忠。
他昂著頭,挺著胸,
好像戰(zhàn)士在沖鋒。
這時候,邁一步他的腳都重,
可再重也得去攀登!
他心中只有一個心愿,
一定要盡快上到最頂層。
他腳踏鐵梯往上爬,
突然又刮來一陣風。
這風刮得特別猛,
把他雙腳刮起懸了空。
他這一懸空不要緊,
身子差點全刮平了。
塔下的人全都為他攥把汗,
戰(zhàn)友們急得全都喊出聲(啦)。
(白)您別擔心!
劉寶忠平時他就愛運動,
經(jīng)常練單杠雙杠和啞鈴。
所以他臂力特別大,
沒事兒還常練俯臥撐。
他手抓東西特有勁,
就像把鋼鉗力無窮。
加上他每天爬幾次塔頂去觀測,
練就了爬塔基本功。
只見他雙手緊緊抓鐵梯,
咬緊牙關不放松。
腰腹使出千斤力,
雙腳踩實,又一級一級往上登。
抓住鐵梯往上爬,
爭分奪秒向上沖。
手抓腳蹬不停歇,
一鼓作氣,蹬上了鐵塔最頂層。
進小屋把食物和水交給技術員,
技術員深深感謝劉寶忠。
雙手緊握熱淚涌,
革命友誼戰(zhàn)友情。
他們吃飽喝足精神振,
又投入到緊張有序的監(jiān)控中。
原子彈平安在塔頂,
“核司令”這時才把心放平。
爆炸前一切工作準備就緒,
氣象站預測,明天風停天也晴。
第二天正是1964年10月16日,
羅布泊場區(qū)陽光明媚沒有風。
觀看人員靜靜地坐在山坡上,
背向爆心閉著眼睛。
低著頭默默在期盼,
等待那驚天動地的雷一聲。
時間到下午3點整,
廣播大喇叭傳指令。
這 聲音是那么樣的宏亮那么莊重,那么樣的悅耳那么好聽,
那么樣的振奮那么有力,那么樣的自信那么從容。
倒計時間整10秒,
從10秒往回數(shù)到零。
(白)“十、九、八、七、六、五、 四、三、二、一,起爆!”
霎時間,東方巨響震大地,
火球閃光騰了空,
蘑菇云向上在翻滾,
折著跟頭往外沖。
這時候等待的人群回頭看,
歡樂的人群都沸騰了。
有的人舉著衣服在晃動,
有的人握手擁抱慶成功。
有的人高興舉雙手,
有的人熱淚往外涌。
有的人一邊喊來一邊蹦,
撲通一聲掉進坑。
掉到坑里還在喊(呢),
身上一點都不疼。
因為心里太激動,
再摔重點也高興。
有的人振臂呼口號,
有的人把帽子高高拋在空。
歡呼聲一浪高一浪,
原子彈爆炸成了功!
當天晚上在場區(qū)舉辦了慶功會
基地文工團新創(chuàng)作的《春雷之歌》演出受歡迎。
它歌頌了一代科學家,
以身許國赤子情。
扎根戈壁攻尖端,
夜以繼日忙不停。
默默無聞干大事,
無怨無悔獻忠誠。
真人真事真感動,
觀眾被感染都動容。
臺上臺下激情涌,
情感交織起共鳴。
有些當事人就在臺下坐,
看得眼圈兒全都紅(啦)!
因為演的全是他們的事,
所以才感受最深,觸動了心靈。
場地觀眾都坐滿,
興高采烈的一家人。
解放軍的各兵種,
慶功會上聚英雄。
有 工程兵、鐵道兵、汽車兵、氣象兵、防化兵、航空兵、通訊兵、警衛(wèi)兵、雷達兵、坦克兵、衛(wèi)生兵、炊事兵,
還有些工人代表坐當中。
晚會演到最高潮,
笛子獨奏《我是一個兵》。
這樂曲聽著就振奮,
表達了戰(zhàn)士的心聲。
他們隨著節(jié)奏鼓起了掌,
掌聲熱烈似雷鳴。
跟著樂曲唱起了歌,
同唱我是一個兵。
青春熱血在激蕩,
兵唱兵來更好聽。
這歌聲響徹戈壁灘,
隨風飄向北京城。
毛主席和周總理正在人民大會堂,
觀看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演完后接見全體演職員,
地點就在宴會廳。
毛主席那天很高興,
讓周總理告訴大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已成功。
大家聽了心激動,
歡呼聲掌聲響徹大廳。
《人民日報》發(fā)號外,
廣播電臺播聲明。
天安門廣場人山人海,
歡歌笑語露笑容。
奔走相告真高興,
敲鑼打鼓慶成功。
舉國上下齊歡慶,
萬眾高歌《東方紅》。
憶往昔,崢嶸歲月有多艱險,
英雄們,讓兩彈一星飛蒼穹。
看現(xiàn)在,偉大的祖國更強盛,
東方巨龍在飛騰!
20世紀50年代初,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面臨著帝國主義的政治孤立、經(jīng)濟封鎖、軍事威脅和核訛詐。為打破帝國主義核壟斷和武力威脅,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果斷作出了研制原子彈、發(fā)展我國核武器技術的戰(zhàn)略決策。1958年9月,中國核試驗基地正式組建,基地官兵以苦為榮、艱苦創(chuàng)業(yè),成功地進行了多次不同方式、不同型號、不同威力的核武器試驗,建起了中國精干有效的核自衛(wèi)力量,孕育了“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大力協(xié)同、無私奉獻”的馬蘭精神。而歌曲《馬蘭謠》中“有一個地方名叫馬蘭,你要尋找它,請西出陽關,丹心照大漠,血汗寫艱難,放著那銀星,舞起那長劍,擎起了艷陽高照晴朗的天……”的歌詞,就是對那段崢嶸歲月的藝術化描寫和高度的肯定。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是馬蘭精神的內(nèi)涵。而要重新解構(gòu)這一精神符號,就必須處理好“驚天動地事”“隱姓埋名人”兩者之間的關系。而將筆觸集中在后者,既能為歷史找尋到更加生動、鮮活的底色,也符合曲藝創(chuàng)作“有人、有事、有情、有趣”的客觀規(guī)律。事實上,本作題名“中國脊梁”,既指的是讓我們不懼國際敵對勢力核訛詐的“驚天動地事”,也指的是為鑄就“倚天長劍”的“隱姓埋名人”。而在描寫“隱姓埋名人”時,作者使用了群像式塑造手法。
群像塑造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是一種常見的方式,其關鍵不僅僅在于人物角色數(shù)量上的“群”,而是其背后的組織依據(jù)和內(nèi)涵傳達,可用以展現(xiàn)一個時代或集體的縮影,具有鮮明的“共同體敘事”特征。再細看,這種“共同體敘事”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首先是“同時性”展現(xiàn)的“此時”特征。我們之所以要在今天重溫并牢記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就是要把歷史中“彼時”轉(zhuǎn)換為當下的“此時”,進而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和踐行。而從藝術創(chuàng)作角度來說,“同時性”既是串聯(lián)文本內(nèi)的“行動主體——小共同體——國族共同體”的核心,也是觀眾與文本的認知和互動達到“此時”基礎。在本作中,“核司令”與觀測員戰(zhàn)士劉寶忠是具有鮮明特色的“行動主體”,作者以選址、敢于對蘇聯(lián)專家說“不”、克服一切困難向塔頂送給養(yǎng)三個橋段,展現(xiàn)了我國發(fā)展核武器時不畏艱險、自力更生的強大信念。而隨“核司令”選址的群體和為建設基地接、焊、擰、鉆的廣大解放軍指戰(zhàn)員,則是兩個“小共同體”。他們是真正的“隱姓埋名人”,用當時的付出和現(xiàn)在共和國的安寧強盛為“你的名字無人知道,你的功勛永世長存”作了最生動的詮釋。而在“國族共同體”層面,作者使用了隔空對話的寫作手法:一方面是在基地歡慶的人群,另一方面是觀看《東方紅》的毛澤東同志,兩者被用“歌聲飄到北京去”的手法串聯(lián)起來,共同成為了“國族共同體”的代表。
其次是“同時性”展現(xiàn)的“齊心”特征。人物群像描寫中,“小我大我”是內(nèi)核,“上下齊心”是方式。作者通過對不同層級的行動主體詳略得當?shù)拿鑼?,傳達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主流價值觀,更通過“ 憶往昔,崢嶸歲月有多艱險,英雄們,讓兩彈一星飛蒼穹??船F(xiàn)在,偉大的祖國更強盛,東方巨龍在飛騰”表達了對“此時”無限的希望和愿景。
(賞析:本刊編輯部)
(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