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蘇幕遮獸面背后的西域神話

2024-05-27 18:41:39張同勝
甘肅開放大學(xué)學(xué)報 2024年1期
關(guān)鍵詞:雨神蘇幕遮水神

張同勝

(蘭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甘肅蘭州 730000)

一、蘇幕遮中的獸面究竟何謂

蘇幕遮是粟特語smwtry’或sumdr 的音譯,或者說是記音字,這個粟特語來自梵語samudra,翻譯成漢語是“水神”之意。[1]婆羅遮、蘇莫遮、悉磨遮、娑摩遮、颯麿遮、颯么遮、蘇莫者、乞寒胡戲、乞寒、潑寒胡、潑胡王乞寒戲、潑寒等都是對蘇幕遮的不同記音或稱謂。

蘇幕遮的所指,今人多認(rèn)為它是詞牌名或曲名,或以為是胡人的娛樂或中亞的乞寒習(xí)俗,還有其它理解,如王明清認(rèn)為它是“西域婦人帽”[2],楊慎認(rèn)為蘇幕遮即“舞回回”[3]3,葛曉音說它是印度北部的祭祀儀式[4]86-96,劉宗迪認(rèn)為“所謂‘颯么遮’,當(dāng)為‘塔穆茲’之音變”[5],……

筆者以為,蘇幕遮就是水神節(jié)。祆歷八月是水神之月,每月的十日是水神之日,故八月十日為粟特人的水神節(jié)。時間大致相當(dāng)于中國農(nóng)歷十一月份。蘇幕遮水神節(jié)期間,西胡舉行慶祝活動,包括交互潑水、載歌載舞、假面表演、女子摔跤、兩隊打斗等,展演的是水神與旱魃的鏖戰(zhàn),以此來祈雨。

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婆羅遮,并服狗頭、猴面,男女無晝夜歌舞?!盵6]224唐代和尚慧琳在《一切經(jīng)音義》卷41 中云:“蘇莫遮……或作獸面,或象鬼神,假做種種面具形狀?!盵7]事物的本質(zhì)是通過表象來把握的,就像獅皮、橄欖棒是赫拉克勒斯的標(biāo)志性身份符號一樣,我們可以依據(jù)蘇幕遮表演中的狗頭、猴面等獸面及其背后的儀式故事,探討其神話的文化意義,或許能夠通達(dá)蘇幕遮事實的真相。

蘇幕遮活動中胡人為什么戴“狗頭、猴面”?葛曉音認(rèn)為,狗頭、猴面為男女歌舞者戴的假面;“狗和猴也都與濕婆和女神祭有關(guān)”,濕婆三面之恐怖相與不潔即狗相關(guān),而杜爾迦女神廟又被稱為猴廟;“或許也與十勝節(jié)還有紀(jì)念哈奴曼這類活動方式有關(guān)”[4]86-96。葛曉音的猜測有一定的道理,她關(guān)注到印度神猴大將哈奴曼;但是,其間動物、神祇及其表演活動之間的關(guān)系缺乏邏輯論證。例如,狗之不潔,此乃伊斯蘭教的宗教意識,而瑣羅亞斯德教則不作如是觀,在瑣羅亞斯德教神話的敘述中狗是神圣的,因此濕婆恐怖相與狗有關(guān)系云云其實是后世很晚出的意識或觀念。

蘇幕遮在中國中古時期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土,主要表現(xiàn)為胡人乞寒的娛樂游戲,“裸體跳足”“揮水投泥”“褻比齊優(yōu)”[8]3052。它在中亞、西亞是具有神話性質(zhì)的水神節(jié)表演儀式,因此解讀祈雨活動中的狗頭、猴面等獸面之意義就應(yīng)該從大西域神話本源故事中去探尋。

二、狗頭:蒂什塔爾、阿娜希塔、得悉神

夜晚天宇中最明亮的那一顆星,就是天狼星。在波斯神話中,蒂什塔爾是天狼星的化身。天狼星是阿拉伯語,相當(dāng)于英語中的Sirius。天狼星,波斯人稱之為Tīr,Tishtar 或Tīshtrya,也就是說,蒂爾、蒂什塔爾、蒂什特麗亞、Sirius 都是天狼星的不同稱謂。天狼星在波斯神話中為雨神。

古代埃及、兩河流域的人認(rèn)為,天狼星能給大地帶來雨水,驅(qū)除干旱。天狼星“蘊含著水種”,能夠興云致雨,從而被北非、西亞、中亞等地區(qū)的人們看作是“星辰雨水”之神。古埃及人每看到天狼星偕日升,就歡欣鼓舞,因為從此時起尼羅河河水開始上漲。在伊朗高原上,雨水極其重要,關(guān)乎農(nóng)業(yè)的收成,從而蒂什塔爾又被看作收獲之神。當(dāng)?shù)孛癖妼iT設(shè)立蒂爾甘節(jié)(Tiregan,又被譯作特里甘節(jié)、星節(jié))以祭拜她,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在西亞的波斯神話里,雨神蒂什塔爾與旱魃阿普沙(又被稱作阿普什)鏖戰(zhàn)三天三夜,后在阿胡拉·馬茲達(dá)的幫助下,借助于祭祀之力,最終戰(zhàn)勝旱魃,帶來降水。蒂什塔爾打敗了旱魃,從而被波斯人視為所有妖魔鬼怪的克星,于是蒂什塔爾又成為其戰(zhàn)神、戰(zhàn)士之神、勝利之神。

水神阿娜希塔最早出現(xiàn)在古花剌子模地區(qū)的阿維斯塔語中,在波斯瑣羅亞斯德教圣經(jīng)《阿維斯塔》中被稱作“阿雷德維·蘇拉·阿娜希塔”(Aredv?-Süra-Anāhitā,Ar?dvī Sūrā Anāhit?。?,意為“純潔而強大的河流”[9]106。古代波斯對阿娜希塔的頌歌稱為《阿雷維德·蘇拉·內(nèi)亞耶什》。阿娜希塔是大地上所有江河的庇護神。

阿娜希塔在波斯語中為“納希德”,意謂“金星”。金星是一位女神。在蘇美爾神話中,娜娜是金星之神。伊南娜是性愛、豐產(chǎn)和戰(zhàn)爭女神。波斯帝國時期,波斯人將阿娜希塔與蒂什塔爾、娜娜等同起來[10]31。因而,“娜娜可以和伊南娜、伊什塔爾相聯(lián)系,可以視為不同名稱下的同一位神。”[11]隨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蒂什塔爾與中亞祆教勝利之神韋勒斯拉納(又被稱為得悉神、瓦赫拉姆或巴赫拉姆等)混同為一,它們都為張弓之武士形貌[12],因為它們畢竟都是戰(zhàn)神。

敦煌曲子詞中有一首《浣溪沙》,記載了胡人潑寒胡戲在中土的存在狀態(tài):“忽見山頭水道煙。鴛鴦擐甲被金鞍。馬上彎弓搭箭射,塞門看。為報乞寒王子大,胭脂山下戰(zhàn)場寬。丈夫兒出來須努力,覓取策三邊?!盵13]其間的“彎弓搭箭”與上述蒂什塔爾、韋勒斯拉納的武士形象完全一致,他們在戰(zhàn)場上沖殺,表明蘇幕遮表演確實呈現(xiàn)為“軍陣勢”“戰(zhàn)爭象”(呂元泰語)。

中亞是世界上波斯、印度、中國、突厥等多文明的交匯之地,文化接觸頻繁,從而當(dāng)?shù)氐纳竦o具有古代印度、斯基泰、波斯甚至希臘、羅馬神話影響的因素。當(dāng)?shù)偈菜柵c韋勒斯拉納接觸并被混同之后,她們旁邊還有一條獵狗。這是為什么呢?天狼星屬于大犬座,它旁邊就是小犬座,天狼星和小犬座形影不離,從而中亞壁畫上的雨神、水神、戰(zhàn)神,總是與狗相伴。二郎神的原型為得悉神,因而他總是與哮天犬相伴。

瑣羅亞斯德教《創(chuàng)世紀(jì)》寫道,犬是“從大熊座的北斗七星之處產(chǎn)生,融合了善端動物與人的優(yōu)點,乃為保護善端動物而生”[14]?!堵劦线_(dá)德》認(rèn)為,如果沒有家犬和牧羊犬就不會有家宅可言?,嵙_亞斯德教教徒們死后,喪儀中必須舉行犬視。如果喪葬儀式上不舉行犬視,就會受到嚴(yán)厲的懲罰。

瑣羅亞斯德教從自身善、惡二元斗爭的思想意識出發(fā),將所有動物分為善與惡兩大類?,嵙_亞斯德教教義視犬為神圣動物、至善的動物,認(rèn)為犬可以作為神靈的助手驅(qū)逐惡魔、拯救人類靈魂;犬從午夜至清晨一直在巡視,能殺死一千種惡靈。它幫助斯羅什神抵抗謊言?,嵙_亞斯德教認(rèn)為人死之后,靈魂必須經(jīng)過“裁判之橋”即欽瓦特橋,橋頭有兩只犬,幫助密特拉審判人的靈魂。

在波斯人的喪儀中,必須有四眼狗進行犬視,也只有四眼狗才有資格進行犬視。四眼狗要么為全身白毛,兩只耳朵黃色;要么就是兩只眼睛上面還有兩撮毛。黃耳朵四眼犬或許是由于火的顏色為黃色,而瑣羅亞斯德教崇奉火,波斯人又尚白,因此教徒們將黃耳朵白犬看作是神圣中的神圣。他們認(rèn)為這一類四眼狗是大神親自飼養(yǎng)的,用來保護初人,制止惡魔。

如前所述,在波斯神話中,雨神蒂什塔爾打敗了旱魃阿普沙,興云致雨,“疾風(fēng)將云、雨和冰雹傳送到七個國家的農(nóng)田和村莊”[9]154。在印度神話中,因陀羅殺死了旱魔沃利特羅,解放了云牛,從而天空沛然降雨,因此因陀羅又被稱為“播雨者”。而因陀羅身邊總是伴有一條獵狗。蒂什塔爾與因陀羅是何其相似乃爾,或許是因為它們本來就共享同一個雅利安人神話的緣故。

黎國韜認(rèn)為,中國神話中的二郎神的原型為雨神蒂什塔爾,形象與維什帕卡完全一樣。[15]侯會對其做了進一步的論證,認(rèn)為二郎神的原型是雨神得悉神[16]。從星座來看,蒂什塔爾是大犬座,旁邊就是小犬座。筆者認(rèn)為,正因為蒂什塔爾與韋勒斯拉納相混同,因此韋勒斯拉納的身邊也總是帶著一條狗,從而二郎神身邊總有一條狗,即哮天犬。此可作旁證。

三、猴面:維什帕卡、濕婆、伐由

古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羅摩衍那》中的猴子大將哈奴曼,其父為風(fēng)神伐由(Vāyu),從而可推知古印度神話中風(fēng)神形象之一應(yīng)該是猴子。蘇幕遮是伊朗神話中的水神節(jié),因此蘇幕遮中的猴面表征的就是伊朗人的風(fēng)神維什帕卡。

瑣羅亞斯德教并不以相說法,然而中亞的祆教可能受犍陀羅藝術(shù)的影響,卻是利用圖像弘法。貴霜人的風(fēng)神Wesho,其替身為印度的濕婆[17]。洪巴赫考察了粟特神祇中的印度因素,認(rèn)為粟特人的察宛借鑒了印度三大神之一的梵天形象,而阿摩采取了印度的因陀羅造型,維希帕爾卡爾被刻畫為印度的濕婆模樣[18]。目前學(xué)界一般認(rèn)為,粟特人的風(fēng)神維什帕卡的形象與印度的濕婆形象相似,都是三頭四臂,手執(zhí)三叉戟,都是戰(zhàn)神的形象。中亞地區(qū)是多族群文化的大熔爐,因此神祇的雜糅性非常突出。即以戰(zhàn)神而言,就摻雜著西亞、南亞等地的神祇,從而得悉神與蒂什塔爾、維什帕卡、濕婆、因陀羅等都有著文化上的滲透和交融。然而,粟特人的風(fēng)神維什帕卡為什么不采用印度人的風(fēng)神伐由的形象呢?印伊神話是同源的,它們都是雅利安人神話的分支。

印度婆羅門教中的濕婆,被佛教借入后成為護法,即摩醯首羅天。由于祆教在中土從不主動向教外人即非粟特人弘法,故古代中國人往往將其混同為佛教的摩醯首羅。韋述《兩京新記》誤以為胡祆祠里的胡天神就是摩醯首羅。由此可知,唐人韋述是祆教教外人士,也分不清摩醯首羅與濕婆、維什帕卡的區(qū)別,故將維什帕卡與摩醯首羅混為一談。

Katsumi Tanabe 認(rèn)為,貴霜王朝金幣上的Ohdo 并非濕婆,而是風(fēng)神伐由。[19]伊朗神話中的風(fēng)神有兩位,他們是伐由和伐多(Vāta)。貴霜王朝時期,風(fēng)神與戰(zhàn)神混同起來,后者形象的塑造采用的是伐由,而不是印度的濕婆或希臘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而伐由也是三頭六臂,手持三叉戟,與韋勒斯拉納的身體造型完全相同。

維什帕卡是風(fēng)神,而劉海威認(rèn)為:“Weshparkar 神在波斯歷法中指代火星,正合火德星君的身份?!盵20]波斯神話中的火神是阿扎爾,印度神話中的火神是阿耆尼,它們其實本來是同一位神祇,只不過讀音不同而已。阿耆尼騎著山羊;一說他也與馬有關(guān)[21]。維什帕卡之所以具有火神的身份,是由于風(fēng)神、火神都是戰(zhàn)神的緣故。

戰(zhàn)神韋勒斯拉納與濕婆身邊往往有一頭白牛所不同的是,它身邊帶著一條狗。從神祇伴隨的動物來看,維什帕卡的形象應(yīng)該與古印度神話中的風(fēng)神伐由的形象相一致,即都是猴子的形象。風(fēng)神也有可能是公綿羊、公山羊或公鹿的形象,古代雅利安人因為風(fēng)之迅疾,故將其與上述動物長于奔跑在相似律上建立了關(guān)聯(lián)。

蘇幕遮本為粟特人水神節(jié)的祭神儀式,在這個儀式上表演風(fēng)神、雨神,以及雨神與旱魃之間的戰(zhàn)爭。猴面表征的是風(fēng)神,從而猴面出現(xiàn)在其間是必然的。蘇幕遮的戰(zhàn)爭場面,見載于唐人呂元泰給皇帝的諫書中。《新唐書·呂元泰傳》載大唐神龍二年(706年)呂元泰上疏議“潑寒胡戲”云:

比見坊邑相率為渾脫隊,駿馬胡服,名曰“蘇莫遮”。旗鼓相當(dāng),軍陣勢也;騰逐喧噪,戰(zhàn)爭象也;錦繡夸競,害女工也;督斂貧弱,傷政體也;胡服相歡,非雅樂也;渾脫為號,非美名也。安可以禮義之朝,法胡虜之俗?……何必裸形體,灌衢路,鼓舞跳躍而索寒焉![22]

日本平安初期的《信西古樂圖》,繪有蘇莫者舞者。這個人戴著角狀的獸面帽套,身上披著毛皮狀蓑衣,貌似猴子。《龍鳴抄》卷下“蘇莫者”條寫道:“在(序樂)間歇的時候,一個金色猿猴樣貌的(舞人)左手持撥登場?!盵23]此處的金色猿猴樣表演者,應(yīng)該就是中亞蘇幕遮中的“服狗頭、猴面”之猴面,猴為金色獼猴,不是猿猴。印度恒河猴即獼猴,又被稱作黃猴。日本保存了蘇幕遮的某些樣態(tài)。

林屋辰三郎在《天王寺舞樂的歷史意義》中說:“蘇莫者,《續(xù)古事談》說:此舞除天王寺舞人之外不舞,是天王寺固有的舞踴。圣靈會上必定上演此舞。原來是中亞細(xì)亞胡人的音樂,裝扮成金色猿猴的樣子。用左手拿著撥子,披著黃色蓑衣上場。演出時,稱為‘京不見御笛當(dāng)役’的、在宮廷內(nèi)看不見的一個笛人在舞臺下吹笛?!盵24]日本蘇莫者中的金色猿猴或披著黃色蓑衣戴著猴面倒是保留了印度獼猴的形貌。此舞踴為天王寺所獨有,也表明大西域神話的故事背景。

葛曉音認(rèn)為,“颯磨遮真正的起源——濕婆教的杜爾加和卡利女神祭”[4]86-96。筆者不敢茍同,認(rèn)為蘇幕遮實乃雅利安人的水神節(jié),表演的內(nèi)容為雨神、風(fēng)神與旱魃之間的斗爭。其間的“猴面”表征的是風(fēng)神伐由,粟特人風(fēng)神維什帕卡的形象應(yīng)該是取自風(fēng)神伐由而不是濕婆,因為哈奴曼是神猴,他父親是風(fēng)神伐由,從而風(fēng)神伐由的形貌肯定就是猴子的形象,至少是猴面。印度的Durgā音譯為杜爾迦(又寫作杜爾加、杜爾嘎、杜迦),意譯為難近母,她是濕婆的妻子。她是復(fù)仇女神,生氣時前額生出卡利女神,露出恐怖相,她最大的功績是殺死了牛妖、羅剎,與羅摩、哈奴曼沒有關(guān)聯(lián)。這與蘇幕遮的祈雨有何邏輯關(guān)系?杜爾迦與波斯人的雨神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她們都是女神。

四、其它獸面:馬、羊、牛、駝、鷹等

如前所述,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中說蘇幕遮中還有包括獸面在內(nèi)的種種“面具”,但是沒有一一列出,那么乞寒胡戲中的獸面還有哪些?這些獸面與鬼神以及種種面具,其背后所言說的就是水神節(jié)的神話故事。

祆教中的戰(zhàn)神、勝利之神,就是圣火之神、火星神巴赫拉姆,他又是動物保護神,還是祆歷11月和每月2 日的保護神?,旣悺げ┮两z說:“他騎在馬背上,形象高大威武,身邊跟著兩個身著白衣和綠衣的隨從?!盵25]

根據(jù)波斯《阿維斯塔》,巴赫拉姆有十種化身:一頭公野豬、一頭長有金角的公牛、一匹長有金耳和金蹄的白馬、一匹發(fā)情的駱駝、一陣猛烈的狂風(fēng)、一個十五歲的青春少年、一只韋勒斯拉納鳥、一只尖角的野山羊、一只彎角的公綿羊和一個武裝的戰(zhàn)士。[26]雨神蒂什塔爾、水神阿娜希塔同時又是戰(zhàn)神,因而蘇幕遮即水神節(jié)的慶典活動中,這些動物在蘇幕遮其間的表演我們也可以說是“牛鬼蛇神紛紛出籠”。

(一)馬

在雅利安人的神話中,馬與河流、雨水之關(guān)系皆為密切。在波斯神話中,雨神蒂爾塔爾的形象就是一匹白馬,江河女神阿娜希塔駕著四匹馬。旱魃阿普什,它是一匹“禿耳朵、禿頸、禿尾巴的黑禿馬”[9]152-153。白馬與黑馬在河邊鏖戰(zhàn)。最初,白馬失利,這是神話中的一個母題,即初戰(zhàn)失利。后來,白馬借助于阿胡拉·馬茲達(dá)的幫助,以及祭祀犧牲之力,最終戰(zhàn)勝了黑馬。

雨神與旱魃即白馬與黑馬的斗爭,顏色成為倫理身份的表征,即白為善,黑為惡。在很多民族例如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至今仍然以白色表征善,黑色表征惡。從這個角度來看,白馬是雨神的化身,而黑馬是旱魃的化身也就很好理解了。

《諸神頌·水神頌》寫道:阿特賓之子法里東向阿娜希塔獻祭“百匹馬、千頭牛和萬只羊”[9]115,請求賜予他力量?!端鍟の饔騻鳌贰安車睏l記載國內(nèi)祭祀得悉神,“金破羅闊丈有五尺,高下相稱。每日以駝五頭、馬十匹、羊一百口祭之”[27]。從中可以看出,西域人祭祀水神的規(guī)模之大。從西亞、中亞到中土,祈雨的儀式中所用萬羊也就淵源有自。例如,中國古代巴蜀灌口地區(qū)每年祭祀雨神二郎神用羊四萬口,也是源自西域。

據(jù)唐人記載,蘇幕遮表演時“駿馬胡服”,從而可知當(dāng)時的蘇幕遮表演中有駿馬參與,那也可能不必采用馬面之面具演出,而是西域胡人直接騎著馬上場參加彼此的打斗。

蘇幕遮傳入中土后被禁斷,潛入中國古代的祈雨風(fēng)俗中,依然留有雨神與馬之間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例如,《龍城錄》記載,趙昱“青霧中騎白馬,從數(shù)尊者,見于波面”;《常熟縣志》寫道:“會嘉州水漲,蜀人見霧中乘白馬越流而過,乃(趙)昱也。”嘉州,亦稱眉山、灌口,即今四川樂山地區(qū)。《新搜神記》則謂“后運餉者見(趙)昱乘白馬……儼若平生焉”。如此等等,都是作為雨神的白馬在中土祈雨風(fēng)俗中的無意識表現(xiàn)。[28]

(二)羊

祆教圣火祭壇臺座有長著翅膀的公羊座腳。Vāyu與rām,二者為一。《阿維斯塔》有一首詩歌是獻給風(fēng)神的,同時與Vāyu 并置的則是Rām,即公綿羊,也就是說祭司是將它們看作同一的,都是勝利之神的化身。《阿維斯塔》說,伐由“所向披靡”。巴赫拉姆的十大化身之一就是“一陣猛烈的風(fēng)”或“一陣驟風(fēng)”,從而伐由被認(rèn)為是戰(zhàn)神,身披金甲,乘坐著金車[10]80。

在《吠陀》和《阿維斯塔》中,伐多是具體有形的風(fēng)神。因為風(fēng)能夠帶來雨,“英勇的伐多”成為雨星神蒂什特麗亞等古伊朗神的助手,幫助他們散播云雨。印伊神話中的風(fēng)神為伐由,它是“最迅捷的神”[10]79,因此古代雅利安人依據(jù)相似律和關(guān)聯(lián)律而將它與公羊聯(lián)系起來。伐由的頌神書為《哈曼頌》(RāmYast),人們音譯Rām 為“哈曼”時就遮蔽了風(fēng)與公綿羊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不知所以然。其實,Rām即公綿羊,贊頌公綿羊就是贊美風(fēng)神伐由。

既然風(fēng)神是雨神的助手,風(fēng)雨同行,它們是同一陣營。因陀羅是雷電雨神,被稱為“摩錄多護衛(wèi)的大帥”,而摩錄多是風(fēng)神。同理,伐多與蒂什塔爾、維什帕卡與得悉神也是如影隨形。它們又都是戰(zhàn)神,由此可以想見,在水神節(jié)的表演中,風(fēng)神是站在雨神這一邊的,絕不可能是風(fēng)神與雨神大戰(zhàn),其形象當(dāng)為公羊的面具或猴面。從而觀眾所見,一定是猴面、羊面、狗頭、鷹首等組成一個雨神陣營,與旱魃敵方(隊伍由蛇、黑馬、蝦、蛙、魚等組成)作戰(zhàn)。

(三)牛

一說,蘇幕遮是祭祀蘇摩神。在雅利安人神話中,蘇摩神常被看作是一頭公牛,活動在象征著母牛的水中。蘇摩Soma,與Haoma,Sauma 通用。印度神話中的蘇摩,在伊朗神話里被稱之為豪摩,其實是同一物或同一位神祇。乾達(dá)婆將蘇摩送給了瓦切,瓦切是因陀羅眾多妻子中的一個,即河流女神,被稱作“母?!薄?/p>

在印度神話中,蘇摩神是月神。在《吠陀》和梵書系統(tǒng)中,蘇摩即月亮。在雅利安人神話里,月亮與牛存在著一種同一的關(guān)系,密特拉屠牛表征的是月亮的生殖功能,或曰公牛的角與月牙是相似律的邏輯。在婆羅門教神話中,蘇摩汁即甘露(amr·ta),喝了之后可以長生久視,不再輪回。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寫道:“母牛永遠(yuǎn)是幸福之根。……她們帶給人類甘露這神奇的不死之藥。她們也是甘露產(chǎn)生的源泉,因此廣為三界所崇仰?!盵29]

在印度神話里,蘇摩又被當(dāng)作一種神奇的飲料,因陀羅正是因為喝了蘇摩才威力無比,殺死蛇妖弗栗多,破壞99 座城池,因而蘇摩作為表征也被看作一個武士。蘇幕遮表演中的武士是不是來自蘇摩神話?或許是巴赫拉姆的化身之一“武裝的戰(zhàn)士”?在吠陀神話里,因陀羅是風(fēng)暴之神、雷電雨神;在史詩里,他與雨神波阇尼耶相等同。他曾騎著赤兔馬,身邊有一條獵狗。后來,他的坐騎改為大白象。蘇幕遮,即祭祀蘇摩神,蘇摩神如同希臘酒神狄俄尼索斯,故而蘇幕遮之酣歌醉舞與希臘的酒神節(jié)類同,怪不得粟特人在敦煌用酒祈雨。《安城祆詠》詩云:“朝夕酒如繩?!彼谔厝艘跃破碛辏@很有特色。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后,波斯經(jīng)歷過希臘化階段,從而波斯神話里留有希臘神話的影子。

美國學(xué)者沃森在《蘇摩:不朽的神圣蘑菇》中認(rèn)為,蘇摩指的是嗑毒蘑菇“毒蠅傘菌”,吃了它之后就會產(chǎn)生如醉如仙的幻覺。筆者贊同這個觀點,從明教教徒迷信吃“紅蕈”可推知,紅蕈即西域神話中的蘇摩。于是,信徒將蘇摩神圣化,稱其是圣樹、神圣的植物或神力,吃了它后迷幻如癡,集體狂歡,裸體敬神,相互潑水,以此祈雨,歡慶水神節(jié)。

蘇摩常被看作是公牛,雅利安人喝牛尿,他們認(rèn)為牛尿就是蘇摩,尤其是如果牛吃了紅蕈,人喝了其牛尿就會產(chǎn)生如醉如癡的狀態(tài),信徒們以為是通神了。優(yōu)騰迦故事也表明,神靈的便溺就是不死甘露,也是蘇摩,后演化成中國神話里的不死之藥。雅利安人榨取蘇摩汁的儀式很神圣,篩網(wǎng)象征著天空,汁液就是寶貴的雨水,于是蘇摩成為“眾水之主”[30]。而蘇幕遮是雨神,從而牛,無論是公牛還是母牛的面具表演者,就都有可能出現(xiàn)在節(jié)慶的表演隊伍之中。

蒂什塔爾每個月有三次化身:少年、公牛、白馬,其中中旬的化身為公牛,《阿維斯塔》寫道:蒂什塔爾在每月中旬的晚上化身為“一頭金犄角的?!盵9]150,在星光中飛馳。這位雨神恩賜她的贊美者以“健壯的子孫”“強壯的牛群”和“矯健的馬群”,從而可知教徒們對蒂什塔爾的內(nèi)心期望。

退一步,假設(shè)西方學(xué)者所說的粟特風(fēng)神的形象的確是吸收和借鑒了印度的濕婆形象,那么,濕婆的坐騎為一頭大白牛,從而粟特風(fēng)神隨從的形象之面具的表現(xiàn)形式不排除也可能是牛頭。從而可推知,蘇幕遮活動中,種種獸面之中無論如何肯定就有牛頭之面具。

山西介休祆神樓中即有牛靈頭像。天水石棺床,其中編號為9的石屏風(fēng)畫像,就有從神牛口中不絕地淌出酒的圖像。而牛出現(xiàn)在祆教神話及其物質(zhì)性文化中,表明它在祆教中的重要性。得悉神的十大化身之一為牛,雨神蒂什塔爾的化身曾為金犄角之牛,從而牛頭馬面的面具極有可能出現(xiàn)在表演隊伍中。

(四)駱駝

瑣羅亞斯德教的教主瑣羅亞斯德,詞義為“黃駱駝(或老駱駝)擁有者”[9]402。如前所述,瑣羅亞斯德教將動物分為善的與惡的,至善的動物如狗、駱駝、馬、牛等為信徒們所珍視。《阿維斯塔》極力贊美駱駝,認(rèn)為駱駝是大神的獎賞:“阿胡拉,正確告訴我,我如何能獲得你的公正命令的獎賞:十匹配上牡馬的母馬和駱駝?!盵31]韋勒斯拉納的化身之一就是精力充沛的公駱駝。

蒂什塔爾與阿普沙大戰(zhàn)的時候,首次敗北,于是向大神阿胡拉·馬茲達(dá)求助,大神賜予她“十匹馬、十只駱駝、十頭牛、十座山和十條適于航行的大河之力”[9]152,經(jīng)過艱難的苦戰(zhàn),終于戰(zhàn)勝了旱魃。從中也可以看出,瑣羅亞斯德教對駱駝的看重和珍視,祆教祭祀儀式中往往有駱駝。

祆教的火壇,便安放在駱駝塑像之上。這是因為,祆教教徒認(rèn)為駱駝是至善之動物。海力波認(rèn)為:“受婆羅門教與祆教影響,西域除神牛崇拜之外,尚有神馬、神駱駝崇拜。”[32]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龜茲國,元日斗牛、馬、駝為戲,七日觀勝負(fù),以占一年羊馬減耗繁息也?!盵6]224走在絲綢之路上的粟特人,他們要過大漠,一般需要駱駝;但從敦煌壁畫來看,毛驢更多。

如果說蘇幕遮表演的是雨神與旱魃的戰(zhàn)爭,那么得悉神的化身是都有可能出現(xiàn)在蘇幕遮歌舞表演中的,如此一來,駱駝自然也在其中。

(五)鳥

韋勒斯拉納鳥是巴赫拉姆的十大化身之一。斗戰(zhàn)神的頌歌,有多節(jié)是贊頌韋勒斯拉納鳥的,例如第19節(jié)寫道,斗戰(zhàn)神“化成一只Vareghna 鳥”向求救者飛來,它是飛得最快的鳥,身手矯捷,戰(zhàn)斗力強。

瑪麗·博伊絲是研究瑣羅亞斯德教的著名學(xué)者,她在《拜火教研究經(jīng)文史料》中,將Varaghna/Vareghna鳥翻譯為鷹(hawk)。有人將Vareghna鳥翻譯為渡鴉,有的譯作烏鴉,王小甫認(rèn)為:“將拜火教神話中斗戰(zhàn)神的化身Vareghna鳥比定為隼雀從而與中國古代的鹖鳥勘同是非常合適的。”[33]

庫車考古出土了一個7 世紀(jì)的佛舍利盒,上面繪有假面舞會:敲鼓的,吹號的,彈琴的,武士、鷹、猴子,以及諸色人物、動物的舞蹈者,或攜手踏舞,或單人旋轉(zhuǎn),或雙手鼓掌,表演內(nèi)容極其豐富。程璐瑤在《〈蘇幕遮〉研究》中提到唐代傳至日本的蘇莫者,其表演者的面具上有鷹圖案的刺繡[34]。此處的鷹應(yīng)該是韋勒斯拉納鳥之一種表現(xiàn)形式,日本蘇幕遮所保留的鷹冠面具表明博伊絲對Varaghna/Vareghna 的理解是正確的,或者說大多數(shù)人將其理解為鷹。

日本水原渭江認(rèn)為《蘇莫者》來源于中國,但是源頭在西藏:

今天,在傳到日本的樂曲——《蘇莫遮(者)》中,類似山猿的猿神,頭上就戴模仿鷹頸的鳥冠。著這種鳥冠仍然殘存于西藏的太平樂的四人舞中?!@一西藏的舞蹈是先流傳到了撒馬爾干(康國)之后又傳到長安的。[35]

從現(xiàn)存日本的蘇幕遮表演道具來看,黃色的蓑衣表征著金色獼猴的皮毛,又可以防水;猴面、鷹冠則依然言說著風(fēng)神與巴赫拉姆的鷹化身;筆者不認(rèn)為蘇幕遮始自西藏后傳到康國,恰恰相反,藏戲中的鷹冠倒是極有可能從康國傳入青藏高原的。也就是說,中亞的蘇莫遮傳入西藏、新疆,然后傳入中土。

日本有一種名《乞寒》的戲劇,又名吉簡、吉干、桔槔。日本人說它來自高麗樂,在相撲宴會上表演。雙方各有蛙王一人,各帶領(lǐng)隨從十人相互攻擊。由此可知,日本的乞寒,可能是蘇幕遮由雨神與旱魃分別帶領(lǐng)自己的人馬對壘打斗本土化為蛙王互斗。蘇幕遮在日本的表演,除卻無力蛙,還有無力蝦、無骨蚯蚓等,它們都屬于龍族。

中國藏族認(rèn)為:“龍神類的動物有魚、蛇、螃蟹、青蛙、蝌蚪等?!盵36]從而可知,蛙王的部屬當(dāng)包括上述動物,從而在蘇幕遮的表演中它們的面具也就出現(xiàn)了。如果日本人也將青蛙視作“龍神類的動物”,那么日本的蘇莫遮或乞寒就有可能來自藏族,而不是漢民族。這一假設(shè)如果成立,那么中亞的蘇莫遮之域外傳播的路徑以及中國戲曲的源流就需要重新予以考量。

(六)龍

探討一個文化事件,一般按照時間發(fā)生的先后作發(fā)生學(xué)的研究,也可以從后往前看,即做淵源學(xué)的考察??肩R源流,目的是為了把握其究竟為何物。從中國古代文獻所留有的關(guān)于蘇幕遮及其變異之后的民俗大致能夠了解蘇幕遮的本相。蘇幕遮表演活動中有龍或“龍神類的動物”的獸面形象嗎?

宋人張?zhí)朴ⅰ妒駰冭弧肪硐掠涊d:“(廣政十五年)六月朔,宴,教坊排優(yōu)作灌口神隊,二龍戰(zhàn)斗之象。須臾天地昏暗,大雨雹?!盵37]從“須臾天地昏暗,大雨雹”可知,這種表演其實就是在祈雨。在蘇幕遮中,旱魃阿普沙的形象是一匹黑馬。然而,蘇幕遮流傳到中土后,馬就演變?yōu)辇埩恕?/p>

在西域神話中,龍一般是惡的表征,它控制著水。在印度神話中,因陀羅殺死的弗栗多,就是禁錮云牛的巨蛇。在波斯神話中,龍也是惡獸。這與中國古人對龍的情感偏向截然不同。阿日達(dá)哈克是波斯神話中的蛇王,他有三個頭、三張嘴、六只眼睛,是最兇殘狡詐的惡魔。印伊神話中的蛇王就是我們說的龍王。從這個角度來看,宋人表演的蘇幕遮實乃中外文化交流的結(jié)果。據(jù)上引《蜀梼杌》可知,蘇幕遮表演儀式中雨神與旱魃的斗爭,正是通過“二龍戰(zhàn)斗之象”來展演的,從而蘇幕遮的獸面中自然少不了龍的面具。

任半塘以為:“此戲當(dāng)演灌口二郎神率天兵天將,收伏二龍,并穿插二龍之互斗?!盵38]任半塘的理解,其實是不確切的,過于想當(dāng)然,因為灌口神隊的表演,其實是蘇幕遮在中土的在地化。上述二龍戰(zhàn)斗,其實就是蘇幕遮中的白馬、黑馬之戰(zhàn)在中土的變異。二郎神的原型是西域戰(zhàn)神得悉神;二龍互斗,是兩馬鏖戰(zhàn)的變相;從而教坊娼優(yōu)所表演的,不是二龍被二郎神收服,而是二郎神幫助雨神之龍打敗旱魃之龍。

蘇幕遮中其他戴面具或不戴面具的參與人員,據(jù)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在新疆昭怙厘佛寺發(fā)現(xiàn)的舍利盒上面的圖像可知,載歌載舞的人們中還有年青的武士、將軍、老者、鬼臉獸耳等,其中的將軍、武士可能與戰(zhàn)神有關(guān),因為得悉神的化身中有十五歲英俊少年、全副武裝的武士;而“獸面有鷹、猴、狗”[39]。筆者認(rèn)為中土的蘇幕遮應(yīng)該還有虎,《柳塘詞話》嶺南竹枝詞可以為證,詞云“碧油油衣蘇摩遮,盤旋嶺南不采花。紅豆亂糝去打鼓,少時聚頭來摶虎”[3]3,虎可能也是蘇幕遮在地化的結(jié)果。蘇幕遮表演中還有女妖,《阿維斯塔》云:蒂什塔爾“與眾女妖交手,大獲全勝”[9]156。女神與女妖捉對兒廝打,或許裸體女子相撲即源自于此?……從而可知蘇幕遮歌舞表演時似乎并沒有規(guī)定必須有多少獸面、人面,只要是有雨神、風(fēng)神、旱魃等面具穿戴者彼此能夠相互戰(zhàn)斗即可?在時間距離中,獸面舞容也多有所變異,例如日本的蘇莫遮就已經(jīng)不再見到“繡裝帕額寶花冠”。而大唐及其羈縻之地則多見,因為花冠乃三大勝之一。

五、后生命:寒乞、相撲、祈雨、詞牌等

蘇幕遮在南北朝時傳入中土,最初在宮廷內(nèi)演出,后來成為街市上的公眾表演,最后由于與漢民族的禮儀文化格格不入而在大唐開元元年被禁斷。

南朝《宋書·后妃》記載,宋明宗曾經(jīng)在宮里舉辦“外舍家寒乞”,婦女裸身露體,眾人大笑,唯獨王皇后以扇障面不看。今人或以為這不是乞寒胡戲。但是,從“外舍家寒乞”“裸婦人形體”云云來看,不排除它就是蘇幕遮在中土的在地化。祆教反對苦行,規(guī)定教徒每天“三分之一是飲食、享樂和休息”。祆教提倡享受人生,節(jié)慶時“酣歌醉舞”;康國乞寒,“裸露形體,澆灌衢路,鼓舞跳躍”[40];況且,雨神乃女神,蘇幕遮演出中有女妖,她們也“渾脫”;從上述引文可知,劉宋宮內(nèi)“裸婦人形體”是蘇幕遮的一部分表演。

《北周書》記載,北周大象元年(597 年)十二月,天元皇帝“又縱胡人乞寒,用水澆沃為戲樂”[41]。此處文字直白,故后人無爭議,皆認(rèn)為是潑寒胡戲,于是學(xué)術(shù)界一般將中亞的蘇莫遮之傳入中土的確切時間定在北周大象元年。

《舊唐書·中宗本紀(jì)》記載:“十二月丁未,作潑寒胡戲。”[8]141“十二月乙酉,令諸司長官向醴泉坊看《潑胡王》乞寒戲。己丑,御洛城南門觀潑寒胡戲?!盵8]149從而可知,在大唐開元元年敕令禁斷之前,皇帝、皇室成員、官員多以觀看潑寒胡戲為笑樂。

蘇幕遮由于赤身裸體之表演與中土禮樂文化相沖突而被大唐朝廷所禁斷,但是它并沒有從此銷聲匿跡,而是遁身于民間祈雨習(xí)俗、火神節(jié)、女子相撲等活動中,甚至經(jīng)朝鮮半島流傳至日本。冀魯豫火神節(jié)、四川和江淮地區(qū)的“雨戲”、地區(qū)小戲、勾欄瓦舍中的說唱、文人筆記中的志怪書寫等都仍然能夠見到蘇幕遮的蹤跡。

晚至北宋,似乎依然尚能見到蘇幕遮表演的影子。司馬光曾經(jīng)給皇帝上書,請求停止裸體女子相撲。清代俞樾《茶香室續(xù)鈔》卷九曾對此作過闡釋,他說:“《司馬溫公集》有《請停裸體婦人相撲為戲劄子》,蓋皇帝御宣德門,百戲之一也。此即唐人潑寒胡戲之遺意?!盵42]俞樾此論,指出蘇莫遮演變后的形式之一竟然是相撲。

域外文化的隱性影響,一般說來難以做精準(zhǔn)的考索。但是,蛛絲馬跡無論如何也透露了文化接觸、文化融合的印痕。海力波關(guān)于蘇幕遮的在地化指出,粟特祆教儀式的華夏化在唐前期為潑寒胡戲,中晚唐體現(xiàn)在《廬江民》對潑寒胡戲的變異描述中,到宋代成為“打野胡”,貴池的《舞回回》中仍有流風(fēng)余韻。[43]此說很有道理,上述諸多現(xiàn)象仍然保留和言說著蘇幕遮的后生命。

現(xiàn)在一提起“蘇幕遮”,人們將其解釋為曲名或詞牌名。其實,它在中土經(jīng)歷了一段演變的過程。如上所述,最初它就是西域胡人歡慶水神節(jié)的潑寒胡戲,劉宋皇宮里、北周的宮廷里、日本的天王寺里都曾表演過蘇幕遮。在大唐開元元年,蘇幕遮表演中的不雅觀由于與衣冠文化的道德教化相沖突而被朝廷禁止。于是,為了生存,它經(jīng)中土漢民族禮儀文化的過濾,不再在公共場所裸體潑水打斗,潛入祈雨民俗,演變?yōu)橐魳分兄T如《娑摩詰》《感皇恩》《萬宇清》等曲名。到了北宋,它就成為《蘇幕遮》詞牌名。宋代教坊演出、民間祈雨祭祀風(fēng)俗中仍然留有蘇幕遮的痕跡,如“二龍互斗”“兩牛相斗”等二郎神故事就是力證。晚至《宋史》,人們誤以為“婦人戴油帽”,便是蘇幕遮。于是,中土的人們就不再見到“狗頭、猴面”等種種獸面打斗了,偶爾所見,則是戴著衰老帽走街串巷的老胡。

六、結(jié)語

蘇幕遮是雅利安人的水神節(jié),從而其起源之諸說如“波斯說”“康國說”“龜茲說”“北印度說”等都是有其道理的,因為波斯人是雅利安人后裔,康國的粟特人是東部波斯人,龜茲人也屬于雅利安人后裔,因而可以簡要地說,蘇幕遮起源于古代雅利安人的神話。

蘇幕遮在西亞、中亞為祈雨而祭祀水神的儀式及其表演,后來在中亞地區(qū)演變?yōu)樘乩锔使?jié)。特里甘節(jié)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一是祈雨,二是比武。其實,比武也是為了祈雨,它不過是雨神與旱魃之間的戰(zhàn)斗之儀式化表演罷了。它傳播到西域、長安、太原后依然由胡人在水神節(jié)時表演。由于在農(nóng)歷11月份或12月份,從而被漢人稱之為乞寒胡戲。在表演儀式中,展演的是雨神方與旱魃方的斗戰(zhàn),用油囊相互潑水,用銀筒或鍮石筒“貯水激以相射”,“或持麿索搭鉤,捉人為戲”,從而就出現(xiàn)了狗頭、猴面、牛頭、馬面、獅子、鷹冠等西域神話中的多種獸面。面具是倫理身份的標(biāo)志性表征,言說著雅利安人歡慶水神節(jié)時的神話意義。

從以上對蘇幕遮獸面背后神話故事的考索,發(fā)現(xiàn)大西域的蘇幕遮在與漢文化的接觸和過濾之后,僅僅在詞牌、曲名和祈雨習(xí)俗中留有遺痕,而其具體的表演則通過朝鮮半島傳到了日本。蘇幕遮從中亞到中土,又到日本,在其文化旅行中經(jīng)歷了在地化以及表演儀式和文化意義的加減乘除,它體現(xiàn)了不同地域族群文化的反向鏡像。

猜你喜歡
雨神蘇幕遮水神
蘇幕遮·懷南宋詞人有感
揚子江(2023年6期)2023-11-11 15:59:16
“雨神老師”
都市人(2022年3期)2022-04-27 00:44:57
蘇幕遮·端午節(jié)(新韻)(外一首)
鴨綠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12
探討《聊齋志異》中的水神信仰
蘇幕遮·燎沉香
飛魔幻A(2019年7期)2019-10-31 02:05:11
跳過小水洼
雨神的禮物
小鳥和雨滴
習(xí)俗成謠:“仙水神藥”事件的建構(gòu)研究
文化縱橫(2015年1期)2015-05-08 09:46:16
京杭大運河沿線的“水神”
大眾考古(2014年8期)2014-06-21 07:09:50
德昌县| 昌江| 遂川县| 长葛市| 新宾| 炎陵县| 徐州市| 乌恰县| 郁南县| 于都县| 富民县| 乡宁县| 电白县| 松阳县| 崇义县| 济阳县| 始兴县| 红河县| 嘉黎县| 会东县| 黎川县| 南阳市| 剑阁县| 横山县| 重庆市| 湖口县| 徐水县| 万全县| 三穗县| 黎城县| 咸阳市| 武平县| 旬阳县| 辉南县| 临武县| 岗巴县| 社会| 庆元县| 绥化市| 湘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