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萍
摘 要 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中愛國主義古詩詞的占比進一步增加,這些作品中含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同時也傳遞出各個時代文人志士的愛國之情,學習這些作品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yǎng)學生“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責任感。新課標提出了大概念的教學理念,以大概念為核心的整合性教學,能提升愛國主義古典詩詞的整體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有效助力對學生愛國之情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大概念? 古典詩詞? 愛國之情
新課標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也增加了愛國主義古典詩詞的數(shù)量,愛國教育是長期性的教育工作,需要在持續(xù)性的潛移默化中,通過情感、意識、行為等不同層面的引導與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讓學生有愛國憂國的責任感。大概念教學理念提出后受到了一線教師的廣泛關注,基于大概念的整合性教學,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拓展了教學的思路,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更為高效的教學模式。將大概念教學理念融入初中語文愛國古典詩詞的教學中,能幫助學生構建更為完整的知識結構和思想體系,助力學生“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情感的形成。
一、愛國之情教學的理論基礎與選材范圍
1.語文教學的“文”與“道”
語文教學強調“文道統(tǒng)一”,其中“文”具體是指通過教材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技能,“道”則是指作者通過文本創(chuàng)作所抒發(fā)的情感思想,而“文道統(tǒng)一”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語文訓練,同時也要展開思想教育,實現(xiàn)語文要素教學和思想啟迪的統(tǒng)一,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愛國主義古典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既不能一味追求“高分”而忽略對古典詩詞愛國主義思想的傳遞,也不能過度追求古典詩詞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而削弱了語文的工具性。換而言之,在愛國主義古典詩詞的教學中,教師要堅持“文道統(tǒng)一”,綜合語文的工具性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實現(xiàn)對學生能力和思想的全面培養(yǎng)。
2.愛國之情教學選材范圍
愛國之情的意蘊十分豐富,有文人志士心系天下蒼生想要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有將軍捐軀赴國難,也有雅士贊頌祖國山河。筆者從“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思想意蘊出發(fā),結合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選文,最終選擇杜甫、辛棄疾、陸游、蘇軾等人的詩詞作品作為主要教學材料。這些詩人在創(chuàng)作愛國詩作時,多數(shù)都非居于廟堂之上,或被排擠,或遭貶斥,或郁郁不得志,但他們即使“未在高位”,卻始終抱持著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生活的憂思,充分體現(xiàn)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思想。這些作品是培養(yǎng)中學生“憂國之情乃我輩之責”的愛國情感的絕佳材料,能讓學生明白,并非“身在其位才需謀其政”,無論我們身居何處,哪怕“位卑”,也應有憂國之思。
二、大概念視野下古詩詞愛國情懷的教學滲透
1.以意逆志,追尋詩人意志蹤跡
“以意逆志”要求讀者以深入理解詩人意志為核心目標,深入感受詩人的心境,體會詩人創(chuàng)作之意志。愛國古典詩詞蘊含著作者的個人意志和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做到知人論世,追尋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和寫作的緣由,將古詩詞放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進行學習,讓學生熟知詩歌產(chǎn)生的背景和根源,從詩人的生平和意志出發(fā),展開對詩歌的深度思考與領悟。對愛國古典詩詞的教學也可嘗試遵循大概念的教學理念,首先提煉出大概念,在此基礎之上熟知詩人的生平與背景,了解其多首作品,對古詩詞展開結構化教學。
以七年級上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為例。陸游是我國宋朝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陸游被罷官后閑賦在家,依然懷揣報國之心,面對國家領土的淪陷,詩人無比憂愁,卻又無法金戈鐵馬收復河山,因此11月4日這天,于風雨大作的夜晚,詩人觸景生情,在夢中實現(xiàn)了馳騁疆場、守衛(wèi)山河的愿望。由于被罷官且年邁(此時陸游已經(jīng)68歲了),在此“僵臥孤村”,愛國之志只能在夢中實現(xiàn),通過對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學生能深刻感受到陸游的為國雪恥之志和至老不衰的愛國之情。其次,帶領學生了解陸游的生平經(jīng)歷,同時拓展更多陸游的愛國詩篇,讓學生系統(tǒng)地感知陸游的憂國憂民之情。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又生于愛國之家,自小便抱有愛國之志,成年后力求報國卻受到秦檜排斥,后又因堅持抗金遭主和派排擠,最后因“嘲弄風月”被罷官,一生坎坷不得志,但始終不變的是拳拳愛國憂民之心。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愛國詩詞,在教學中可以引入《鵲橋仙·華燈縱博》《長歌行》《關山月》《病起書懷》及其絕筆詩《示兒》等詩篇,讓學生通過陸游的生平和多篇愛國詩詞真正理解陸游的愛國之情。
古詩詞創(chuàng)作年代久遠,要理解其傳遞的愛國之情需要從歷史背景和詩人思想多個層面著手,做到知人論世,避免以意逆志,在特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下感受古典詩詞的愛國之情。
2.因氣求聲,增進民族審美意趣
古詩詞極具韻律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忽略誦讀的重要性,誦讀愛國主義古典詩詞,并不代表讓學生完成“背誦”即可,“誦讀”強調熟讀成誦,并且在讀的過程中勤于思考,把握古詩詞聲調的抑揚頓挫,不僅要背誦而且應向朱熹所言“得他滋味”,真正做到“因氣求聲”,通過誦讀感受古詩詞的審美情趣,在誦讀中領略詩人的愛國之情。
朱熹先生曾言,但凡讀書,要保證每個字都正確、大聲朗讀。多次誦讀實現(xiàn)朗朗上口、長久記憶,方是讀書之道,正如我國古人所言“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熟讀之下不必逐字解讀便能知曉其義、領悟其情。以《江城子·密州出獵》為例。初讀之下能感受蘇軾慷慨陳詞的激昂,初步領略其激憤的豪邁氣概,但想要真正讀出蘇軾渴望報國的壯志豪情、橫槊賦詩的英雄之志,需要字字準確,遵循韻律,通過熟練誦讀,因氣求聲地“得他滋味”。古詩詞誦讀強調最基本的三點:一是要確保誦讀“大聲”,將詩詞之“氣”通過聲音呈現(xiàn)出來。蘇軾的這首詞大氣磅礴,大聲誦讀、字正腔圓方能感受其氣勢。二是要確保誦讀“準確”,確保一字不差、發(fā)音準確、節(jié)奏得當。詩詞的節(jié)奏往往體現(xiàn)的是作者當時的精神面貌,保證一字不差和節(jié)奏得當是還原作者創(chuàng)作精神面貌的關鍵。三是確保誦讀“熟練”,達到朗朗上口、熟讀成誦,在持續(xù)重復的誦讀過程中代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創(chuàng)作狀態(tài),真正做到通過誦讀實現(xiàn)“其義自見”。
大概念教學強調教學的“落地性”和“深入性”,要保證每一步學習都堅持學到位,誦讀是古詩詞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既能傳承傳統(tǒng)文化,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趣味,并且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的重要依托。
3.課外互通,延伸愛國情懷廣度
大概念強調學習材料的整合性,在講授愛國主義古詩詞的過程中,可拓展教學內容,引入更多的課外知識,延伸愛國情懷的廣度,將課外資料與古詩詞相結合,引導學生感受愛國情懷的豐富意蘊。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置身其中感悟詩人的愛國情感,實現(xiàn)對其愛國責任心的熏陶。
教師可以借助于信息符號的形式,拓展愛國古典詩詞的價值,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和大數(shù)據(jù)的優(yōu)勢,打造新式高效課堂。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辛棄疾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時,通過古詩詞文化數(shù)據(jù)庫等多種渠道,搜集整理動漫資料、歷史解讀視頻、人物傳記等多種不同形式的資源,讓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更加生動、形象。比如引入小少焱的歌曲《辛棄疾》、電影《辛棄疾1162》、動漫《辛棄疾》、紀錄片《了不起的決心》、科普視頻《詩行天下之辛棄疾:男兒到死心如鐵》等,幫助學生構建課內課外的互通關聯(lián),拓展學生的學習維度,通過多樣化的資源形式延伸學生愛國情懷的廣度。同時還可以借助于VR、游戲以及實景體驗等多種新時代的前沿科技,讓學生感受詩人當時生活的具體環(huán)境,融入情境之中,登上“京口北固亭”,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并通過對多種信息的整合,領悟作者的情感,并最終實現(xiàn)與作者共情,熏陶自我愛國主義情懷。
課堂內外的互通是踐行大概念教學思想的重要形式,在大語文的時代背景下,語文學科的學習不能拘泥于課堂課本,應實現(xiàn)對多種信息資料的全面整合,將各類信息轉化成教學資源,讓學生真正做到“由表及里”的深度學習,將愛國主義情懷根植在學生的內心。
4.專題創(chuàng)評,構建古今溝通橋梁
通過學習古典詩詞來培養(yǎng)當代學生的愛國情懷,不僅是“以史為鑒”,更是“評史論今”的過程,要讓學生從距今千年之遙的古代文化中領略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可以將古詩詞與當代事件相結合,置于當代語境之下,構建古今溝通橋梁,貫穿古今文化,打造跨越歷史時空的“大概念”教學。將愛國主義古詩詞與當今時代相銜接,跟進時事,通過專題創(chuàng)評的形式,帶領學生討論不同時代背景下愛國詩詞的情感表達,感受不同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比如學習八年級下冊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放在當代也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杜甫自己的茅屋為秋風所破,他想到的卻是期盼有廣廈萬間,以守護萬千苦難之民,這種博大的胸襟對學生極具啟發(fā)意義。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其與新冠疫情時期無數(shù)護衛(wèi)國民生命健康的新時代“平凡英雄”的事跡相結合,從自己身邊的抗疫英雄,到全國各地不計生死投身于抗疫大軍的志愿者和醫(yī)護人員,全國人民上下一心,這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之情懷,與當代醫(yī)護和志愿者奉獻自己的力量守衛(wèi)深陷疫情困境的萬千民眾的精神一脈相承。在此基礎上,以專題創(chuàng)作的形式,讓學生緊跟時事,結合自己學過的愛國主義古詩詞,通過當代“話題”帶動對古詩詞愛國“專題”的深度學習,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志向,將對古詩詞的理解融入當代事件中,加深對愛國主義情懷的理解,感受愛國主義情懷在我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歷久彌新,并自覺承擔愛國主義情懷的傳承重任。
“學古”不僅是為了感受古典文化,更是為了“通今”,以古人之志,明當代之義,是愛國主義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實現(xiàn)愛國精神代代傳承的重要途徑,構建古今溝通橋梁,也是為學生搭建了古今愛國情懷的互通渠道。
三、結語
語文學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屬性,課堂教學也要發(fā)揮多重不同的作用,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編了大量愛國古典詩詞,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在愛國主義古詩詞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學會分析、理解和鑒賞古詩詞,同時也要通過對古詩詞內涵的解析和精神的領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從愛國主義古詩詞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
[作者通聯(lián):西安市遠東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