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科學概念

2024-06-03 02:28:29陳惠玲
小學科學 2024年15期
關鍵詞:科學概念自主建構前概念

陳惠玲

〔摘????要〕??基于核心概念的小學1~2年級科學教學活動,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學情特點,以科學概念的學習為進階主線,以科學探究活動為輔,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前認知,不斷轉(zhuǎn)變和建構新的科學概念。

〔關鍵詞〕??小學科學;科學概念;自主建構;前概念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317????(2024)??15????097-099

2022年版課程標準在闡述課程方案的調(diào)整時指出,要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在保持義務教育階段九年總課時數(shù)不變的基礎上,調(diào)整優(yōu)化課程設置,將科學、綜合實踐活動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對科學課程設置了13個學科核心概念,這是所有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掌握的科學課程核心內(nèi)容。在小學1~2年級科學課程內(nèi)容編排上,以科學概念的學習為進階主線,輔以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循序漸進,使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形成較完整的認識。新課標中小學1~2年級段的概念學習目標多為具體概念,教學時用一般特征來描述概念。為實現(xiàn)小學1~2年級的課程目標,教師在教學時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通過同化與順應轉(zhuǎn)變原有認知,建構科學概念。下圖是小學1~2年級科學概念發(fā)展進階的理解示意圖。

小學1~2年級學生具有特殊的年齡特點,他們的有意注意時間很短,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他們的思維非常具體、形象,善于機械記憶。根據(jù)科學概念形成進階理念以及小學1~2年級學生年齡特點,以下筆者淺談幾點關于小學1~2年級科學概念形成的策略。

一、引發(fā)認識解決沖突,建構科學概念

小學生科學概念的建構并不是從零開始的,他們常常帶著自己的前概念認知進入課堂,這是課堂教學重要的資源。受年齡和思維水平的限制,小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解釋及獲得的知識經(jīng)驗,具有“非科學性”的特征。他們的解釋可能不成熟,甚至有悖于科學常識。教師在教學中需了解學生的這種學情特點,珍視學生的科學前認知,從現(xiàn)有水平出發(fā),設置一些問題或探究活動,促使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使學生意識到前科學概念是錯誤概念或者是科學概念不完整的認知。通過直觀形象地探究實驗,能有效促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認知沖突,從而激發(fā)其產(chǎn)生探究欲望,同時產(chǎn)生新的科學問題,進入新的科學概念建構過程。

比如在《空氣占據(jù)空間嗎》一課中,課前我和學生展開了討論。

師:通過學習前面的課程,我們了解到我們身邊有空氣??墒强諝庠谀睦铮克紦?jù)空間嗎?

生1:空氣看不見摸不著,我們看不見它,所以它不占據(jù)空間。

生2:我們的教室有空氣,但我們還能進去,所以空氣不占據(jù)空間。

生3:我們不管走到哪里,都沒有任何障礙,所以空氣不占據(jù)空間。

基于這些錯誤的前認知,學生都知道空氣是存在的,但又都認為在空中飛的、看不見的物體是不占據(jù)空間的物體。所以我在設計探究活動時,借助一些直觀物體,比如利用杯子、紙張,設計了“紙張不濕”的魔術,讓他們切身體驗到,空氣是占據(jù)空間的。由此,學生產(chǎn)生了認知沖突——因為空氣的存在讓杯子里的紙張沒有濕,從而建構起空氣是占據(jù)空間的新概念。

二、感性觀察,直接認識

小學1~2年級的具體概念是通過對概念例證的觀察,即學生用感覺器官的感知獲得一般性關鍵特征。觀察是人們獲得感性認識的基本途徑,觀察也是小學1~2年級學生必須掌握的科學學習方法,觀察越細致,認識就越深入越全面。小學1~2年級學生的思維具有很強的直觀性,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建構科學概念時必須設計、安排觀察實驗,讓學生在不斷地體驗與觀察中,獲得生動、深刻而且能反映事物屬性和外部顯著特征的感性認識,逐層推進,建構基礎性概念。這種觀察活動往往需要運用多種感官,甚至要借助設備觀察,比如放大鏡、尺子等等。最后,學生結合觀察現(xiàn)象如實表達交流自己的感受,描述物體的特征,形成認識。

比如在教學《水》這一課中,我準備了水、牛奶、白醋、鹽水四種不同的液體,引導學生用眼睛看用鼻子聞、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允許學生用嘴巴嘗等方法辨別。根據(jù)生活常識,學生很快就判斷出哪一杯是水,從而得出了水是無色無味的結論。在第二次教學活動中,我準備了多種不同形狀的裝水容器,如圓底燒瓶、四方杯、錐形瓶,將水裝入不同容器中,讓學生觀察水的形狀變化。學生從直觀的現(xiàn)象中得出水會根據(jù)容器的形狀變化而變化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找出了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這些特征。

三、以探究實踐為主,促進自主建構

探究性學習是學習科學課程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獲取科學知識的一個非常直接重要的方式,更是學生形成科學能力的重要過程。學生圍繞問題主動參與動手動腦的實踐過程,收集信息,分析問題,最終獲得科學知識。小學1~2年級學生特別喜歡動手,所以在科學課上,我抓住這一點,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動靜結合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觀察、動手、體驗,在實踐探究中收集實證,形成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在科學活動中,我常常指導學生通過比較分類、分析判斷、抽象概括及理解歸納等,從多方面建構科學概念。我認為小學1~2年級的教學活動,主要可以通過判斷力和對比概括能力兩方面培養(yǎng)學生建構具體的科學概念。

[具體概念][抽象概括][比較分類][理解歸納][分析判斷]

學會判斷是形成科學概念的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在不同事物之間找到事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發(fā)現(xiàn)事物的區(qū)別,判斷其屬性,再根據(jù)事物的屬性進行分類,這個活動本身就是主動建構的過程。

在教學《認識蔬菜和水果》一課中,我準備了多種有代表性的蔬菜和水果,請學生觀察和討論這些常見的蔬菜和水果有什么明顯的特點,并引導學生可以從味道、使用方法等方面進行觀察。

師:水果和蔬菜外形有什么特點?

生1:水果可以生吃,很多味道是甜的。

生2:蔬菜需要煮熟了才能吃。

生3:可是西紅柿呢?我們有用來煮的,也可以生吃呀!應該把它分在哪一類呢?

這時候,我對這位細心觀察認真思考的學生給予表揚,同時也適時補充:西紅柿、黃瓜這類蔬菜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比較特殊。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我出示了分別寫著水果和蔬菜的兩張圖片,讓學生給它們找“家”,并說出分類理由。通過活動交流,學生很快就能給蔬菜和水果分類,很快樂地在觀察和分類活動中建構起水果和蔬菜兩者的概念。

這樣,學生在觀察中獲得物體的感性認識,再根據(jù)分類活動,對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鍛煉自己的判斷思維能力,使科學認識上升到理性的層面。

通過對比歸納事物的屬性。小學1~2年級課堂側重觀察活動以及一些簡單的探究體驗。在探究活動中,往往需把對比歸納的學習方法結合起來,從不同事物中找出它們共同的屬性特征,從不同的事物認識完整的事物,這樣形成的科學概念才是有具體內(nèi)容的。

例如在教學《一起觀察紙》這一課中,我收集了多種紙張,如卡紙、繪本紙、報紙、作業(yè)紙、面巾紙等等,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并比較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學生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紙張都有吸水性,還有易折疊、質(zhì)地輕等特征,但紙張的吸水性有強弱之分,另外,有些紙張也不容易被撕破。

再如,《磁鐵玩具》這一課是探究磁鐵能吸起什么物質(zhì)。我提供了多種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請學生探究哪些能被磁鐵吸引,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有什么特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插入了一根銅鑰匙讓學生猜測,學生大多猜測它也能被吸引。我沒有馬上否定,而是讓學生自己經(jīng)歷探究。通過實驗,學生自己總結出:不是所有金屬都能被磁鐵吸引,能被吸引的物體都是鐵做的,而銅鑰匙沒辦法被吸引。通過這樣的不斷探究實驗,歸納總結,使學生的科學認識上了一個臺階。

四、利用評價交流促進自主建構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自主建構的過程,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在主動建構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彌補當前已經(jīng)獲得的成果與目標的差距,矯正自己可能得到的錯誤概念。教師有效組織交流討論活動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應引導學生針對自己觀察和探究獲得的信息進行交流,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傾聽他們的意見;請學生對自己的理解更好地進行反思,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里,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提升,在思維的不斷碰撞和質(zhì)疑中,引發(fā)認知沖突,建構科學認知。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來,幫助和指導學生針對自己的歸納進行反思總結,深化概念理解,最后幫助學生建構正確具體的科學知識。

五、利用圖示記錄促進概念理解

科學記錄是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個重要能力,是處理信息的一種方法。特別是小學1~2年級學生認識的字有限,文字表達能力差讓他們在記錄和交流中受到局限。然而,他們對繪圖有著濃厚的興趣,科學圖畫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所以在小學1~2年級科學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把在探究中看到的現(xiàn)象和結果用圖、圖表或者繪畫、符號的方式,輔以簡單的文字記錄下來,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整理、分析、歸納,同時在記錄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比如在教學《種子發(fā)芽行動》一課中,我在課堂上給學生布置了課后種植活動:將綠豆種在杯子里,用濕紙包住,觀察并用畫圖的方式把綠豆每周生長情況畫出來。學生對此興致很高。三周之后,我讓學生把所記錄的綠豆生長圖展示出來,獲得了不一樣的效果。學生把綠豆每周生長的情況畫得很生動形象,使綠豆的生長情況一目了然。我相信在觀察繪圖的同時,他們都進行了思維加工,很自然地建構起綠豆發(fā)芽過程的科學變化。而這個過程,也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做事細心、認真、持久的好習慣。

學習科學的最終目的之一就是解決科學問題,科學概念的應用有助于概念后期的理解鞏固,?更是衡量學生對科學概念掌握程度的重要標志。小學1~2年級教學同樣應重視讓學生把所學科學知識應用于實踐這個環(huán)節(jié),使他們能夠深化科學認識,解決實際問題。

綜上所述,小學1~2年級學生科學概念的形成,是以感知和表象為基礎,通過觀察、探究體驗、分析對比、抽象概括最終系統(tǒng)化的過程,是從個體到一般、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認識過程。這個認識過程的建構須以學生的前認知為基礎,并在探究活動中不斷補充或轉(zhuǎn)變前概念,建構新概念。教師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前概念認知,設計豐富的觀察活動,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活動,組織和指導學生在小組間評價交流,促進學生反思,產(chǎn)生認知沖突,同化和順應獲得的認知,完善對事物的科學認識,建構新的科學概念。

參考文獻

[1]曾寶俊.小學科學教材教法與教學設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2]胡衛(wèi)平.科學概念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教育學刊,2004(9):44-47.

猜你喜歡
科學概念自主建構前概念
以學定教,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建構
用科學概念引導學生上好生物課
未來英才(2016年20期)2017-01-03 22:01:07
抓“關系”之課眼尋思維之點睛筆
“前概念”的應用讓化學平衡不再“高冷”
踐行小學數(shù)學情境圖教學之思考
“四型五步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幾種錯誤的前概念對學生物理學習的影響及其解決辦法
小學科學建構科學概念的策略研究
常見初中化學“前概念”成因及轉(zhuǎn)化對策研究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49:40
重視科學概念教學 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闵行区| 三原县| 奈曼旗| 太湖县| 留坝县| 林甸县| 台中县| 湘潭市| 宁晋县| 上栗县| 福泉市| 海兴县| 余江县| 大埔县| 乐山市| 黑水县| 渭南市| 哈巴河县| 克东县| 吴川市| 西充县| 会理县| 雅江县| 高州市| 舟山市| 霍州市| 宁德市| 扎兰屯市| 常熟市| 乳源| 元氏县| 海晏县| 囊谦县| 拜泉县| 商水县| 噶尔县| 泽州县| 桑植县| 玛沁县| 横山县| 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