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關系學院 董瑞卿
“未成年人習慣和品德的養(yǎng)成,比知識技能的學習更重要?!敝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寶貴的教育思想,立足文化之本,汲取傳統(tǒng)文化智慧,解時代變遷之困局,是新時代青少年教育的新命題和新要求。“灑掃應對進退”是中國儒學教育思想的精髓,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征,對當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習慣培養(yǎng)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深刻理解“灑掃應對進退”教育思想對當今基礎教育的價值,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智慧,筑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根基,是彰顯文化自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zhàn)略舉措。
小小灑掃,大大學問。灑掃,即“灑水、掃地”,其本意不僅包含勞動內容,還包含了一種生活勞動程序與生活勞動智慧。灑掃是儒家修身思想在具體事務上的體現(xiàn)。學習掌握灑掃之道,不僅能夠在實踐層面上提升青少年從小踏實、認真、負責的做事能力,更能在力所能及的勞動中幫助青少年養(yǎng)成勤勉的生活方式,樹立家國天下?lián)诩杭绲娜松叛觥?/p>
應對,其本意指“回應、對答”,泛指人們日常待人接物時所表現(xiàn)出的尊重之態(tài)。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要承擔多種多樣不同的社會角色,不同的角色與環(huán)境有不同的倫常規(guī)范。應對代表著一種謙虛、修身的處事之道,也正是青少年所應該學會的入世之道。
進退,本義為“知取舍”,做事時知道何時前進與后退,明確自身所在的處境,明得失,做選擇。無論是進取還是退讓,都需要不卑不亢地面對,以便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明智的決策和行動。青少年在成長道路上會遇到很多選擇、岔路,也將于數(shù)次“進退”中明德開悟,習得從善如流之道。
“灑掃應對進退”體現(xiàn)著對于道德倫理規(guī)范的踐行,祟本舉末,需要集家庭、學校、社會全力,共同筑牢青少年思想道德根基。
引導孩子養(yǎng)成自理自立的良好習慣,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家庭是孩子自理自立能力培養(yǎng)的天然場所。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及生理特點,培養(yǎng)孩子從小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整潔和有序的生活習慣,以及提高孩子對生活的認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培養(yǎng)孩子待人接物的禮節(jié)。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在社會、家庭中是什么角色,應該以怎樣的禮節(jié)對待周圍的人。在不同的場合,應該說什么樣的話,什么是有分寸的行為。教育孩子要尊敬長輩,家長呼喚要及時應答,與人交流時要學會傾聽,在外尋求幫助時要使用禮貌用語,排隊等候時不要加塞插隊等。小小的禮儀,蘊含著人際交往的智慧。孩子應在與人相處中學會做人。
真誠是“應對”的核心。圍繞“應對”,家長應教育孩子交朋友要誠實,對弱者要有愛心。比如,當孩子們發(fā)生爭執(zhí)時,家長要做好表率,善于交流溝通、坦然進退,身體力行地影響孩子不斷向良善與美德看齊。這種進退的分寸感展現(xiàn)了人生智慧,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境界。
學校要以校園為陣地,將灑掃教育轉變成一種教育常態(tài),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是建立“灑掃應對進退”長效活動機制。如設立灑掃日,定期開展“建設美麗校園我先行”活動,組織引導全體學生清掃教室、走廊、操場等一系列適合學生的勞動活動;定期開展“潔”體驗活動,利用每天放學前10 分鐘,讓學生學會整理自己的書桌、書包,養(yǎng)成整潔有序的好習慣。舉辦“灑掃我能行,爭當環(huán)保好少年”主題活動,引導學生減少浪費、節(jié)約資源、關注環(huán)境保護,培養(yǎng)他們的環(huán)保責任感和生態(tài)意識;將灑掃應對融入班級文化中?!叭漳呵跒?,凈房亦靜心?!卑嗉壥呛⒆拥牧硪粋€家,教師要善于抓住班級環(huán)境的育人功能,讓美的環(huán)境促進孩子們良好品德的形成。
在以上活動中,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參與灑掃活動,這既有助于拉近師生的距離、增強彼此的認同感,也能為學生樹立榜樣。由此,風清氣正之學風得以建設,“灑掃應對進退”之道也將得以貫徹。
二是引導學生在感恩與敬意中明悉做事做人之智慧。學校應大力開展諸如尊師重教、感恩老師的系列活動,從而助力學生在“灑掃應對進退”的系列活動中發(fā)現(xiàn)內心之德,弘揚己身之善。比如,教育學生進辦公室前先敲門喊“報告”,上課、寫作業(yè)、閱讀時要保持專注,在不同場合講話使用不同的音量,要遵守良好的就餐紀律等;通過角色扮演的活動,鼓勵學生扮演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角色,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不同角色、不同場合的應對之道。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走進社會公益組織、養(yǎng)老院等機構,參與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和責任心。
三是教育學生自理自立,坦然面對挫折。要鼓勵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反思挫折經歷,從挫折中學到經驗教訓,不斷提升面對挫折的應對能力。學校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安排短暫的外出實踐或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比如,安排短期的游學,建議家長要做到真正放手,讓孩子獨立收拾行裝,準備洗漱用品和日常換洗衣物,培養(yǎng)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自強的勞動意識,提高個人生活自理能力。游學導師會分配給每名學生一定的任務,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遇到的問題,學生養(yǎng)成團結合作、認真負責以及勇于嘗試的良好品質。這種體驗和經歷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當面對挫折時,更懂得積極戰(zhàn)勝困難。
社會需要弘揚正能量,歌頌勞動者。從古至今,我們始終對勞動者有著崇高的敬意與熱愛,從“民為貴”的民本思想,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勞動模范,我們看到了“灑掃”在社會層面的重要意義。“灑掃應對進退”之道能夠在社會層面蔚然成風,會進一步推動生活于其中的每一個個體樹立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與崇德向善的良好品德。
社會要以肯定、鼓勵之姿態(tài),推動廣大青少年勇做時代弄潮兒。應充分相信廣大青少年的能力與水平,遵循“灑掃應對進退”之道,同尊重廣大勞動者一般,給予他們以肯定與鼓勵,推動他們在社會這一大平臺中盡情展現(xiàn)自我的能力與水平,為時代發(fā)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