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龍
京畿博物
博物館,一個奇妙的地方。你可以在這里尋求亙古之秘,也可以在這里看到未來奇景;可以探索宇宙的角落,可以放大微觀的世界;你能和宋徽宗握手,也能一覽達芬奇的珍藏。這里壓縮了時間與空間、凝結(jié)了智慧與想象,有趣、新奇、精巧、不可思議……你能在這里找到足夠多的理由來表達你的喜歡,同樣的,你也無法找到哪怕一個理由拒絕它。當(dāng)然,它也從不拒絕你。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我們要和您一起去看看?!拔幕诚瘛睓谀啃聦n}“京畿博物”,帶您認識一下北京的“博物館們”。
在舊時,寺廟不僅是求神拜佛的地方,更是工匠大展身手的舞臺。隆興寺的轉(zhuǎn)輪藏閣、寶通寺的萬斤銅鐘、大報恩寺的琉璃浮屠……讓世人嘆為觀止的奇作中凝聚的虔誠匠心,絕不比絡(luò)繹往來的信徒們輕薄分毫?,F(xiàn)今,人們聚焦文化、提煉經(jīng)典,寺廟的文化價值與宗教價值得以并駕齊驅(qū),形成了一座座“博物館”。北京是古都,城旺,事業(yè)旺、人氣旺、香火旺,古剎群聚、寶相博覽,這其中的獨特博物館,不知道您留意過沒有?
雍和龍潛
康熙三十三年,十七歲的雍正入駐雍親王府,并在這里經(jīng)歷了近三十年的奮斗,最終走上了權(quán)力的巔峰。也是在這里,“蓋章愛好者”“高產(chǎn)詩人”“十全老人”——愛新覺羅· 弘歷度過了他的童年。兩位清朝帝王都出自這座雍親王府,這里也就成為了“龍潛福地”。不過雍正大抵想不到,自己的“老窩”最后沒有成為一座名人故居,而是讓自己的兒子改成了一座喇嘛廟,也就是現(xiàn)在的雍和宮。
1744 年,雍親王府正式更名為雍和宮,因為有兩位帝王的加持,這里也成為了清中后期國內(nèi)規(guī)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殿宇均以黃瓦紅墻蓋設(shè),與皇宮級別等同。雍和宮名氣大,香火也旺盛。早從本世紀(jì)初,雍和宮逢初一十五就已經(jīng)要排長隊入園了,現(xiàn)如已經(jīng)發(fā)展成整條雍和宮大街每逢節(jié)假日便要上演一次“水泄不通”。1995 年,雍和宮正式登記注冊為“雍和宮藏傳佛教博物館”,其館藏文物甚眾,最為有名的當(dāng)數(shù)木雕三絕——五百羅漢山、檀木大佛和楠木佛龕。
五百羅漢山由五百個用金、銀、銅、鐵、錫鑄制的羅漢法相,以及各樣亭臺樓閣構(gòu)成。巨大的山體高近5 米,長3.5 米,整座山雕層疊錯落,質(zhì)感強烈,十分生動。檀木大佛是一整座佛像,高26 米,地上18 米,地基8 米,整重近100 噸。這樣的大佛在國內(nèi)本不少見,然而難能可貴的是這座大佛與正定隆興寺的大佛一樣,均是由一整根白檀獨木雕刻而成,且雍和宮的這座大佛在體積上要大于隆興寺佛雕,是中國最大的獨木雕像。楠木佛龕與羅漢山、檀木大佛不同,佛龕內(nèi)佛像為銅鑄,并非木質(zhì)。之所以列為木雕三絕是由于佛龕本身十分名貴精巧。該佛龕內(nèi)供奉旃檀佛,佛龕從地面直達樓頂,高達10 余米,蔚為壯觀。另外,佛像背后有一叢極為生動的光焰,這是由楠木雕刻涂色而成。此外,該佛龕還有透雕的九十九條金龍,通體夕照時金龍騰泳、佛光四射,十分逼真動人。
除此三寶,雍和宮還有銅鑄須彌山、豎三世佛、六道輪回圖,以及佛倉、佛殿等重要文物,足以讓人大飽眼福。如果您下次再去雍和宮,敬佛祈福的同時,不妨將這座佛教博物館細細地逛上一番。
大覺碑林
乾隆皇帝將父親的府邸改為寺廟,雖然雍正未必想到,但這也肯定是合了他的心意的。古代禮佛的皇帝不少,雍正算是相當(dāng)癡迷的一位。除去雍和宮之外,北京還有諸多寺廟與他聯(lián)系頗深,例如西山大覺寺正是如此。
大覺寺位于北京西山山脈,始建于遼代,1992 年正式以大覺寺博物館定名開放,這里也是雍乾二帝常顧之所。雍正尚在雍親王府時就與大覺寺的迦陵禪師交往甚密,心中遇事不決,常與迦陵禪師談禪論法開解心中迷惑。等到乾隆時,一來為思念先皇,二來是因為大覺寺位處西山,清幽曠遠,所以時常造訪。
大覺寺有八絕——古寺蘭香、千年銀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靈泉泉水、松柏抱塔、碧韻清池、遼代古碑。古寺蘭香是指寺內(nèi)四宜堂一顆高10 余米的古玉蘭樹,相傳這棵玉蘭是由迦陵禪師親手從四川移載至此,至今已有300 多歲,花開時猶如華蓋、香氣宜人,花落時漫天花雨、動人異常。千年銀杏也是一顆古樹,但要遠比玉蘭“年長”,此樹是隨寺所種,自遼至今業(yè)已近千年,“高產(chǎn)詩人”乾隆為它也留詩一首:“古柯不計數(shù)人圍,葉茂孫枝緣蔭肥。世外滄桑閱如幻,開山大定記依稀”。老藤寄柏與鼠李寄柏也均是古樹,分別有古藤與鼠李寄生,因此得名。靈泉泉水是指大覺寺后的靈泉經(jīng)由龍王堂前的龍首散水(即排水口)形成噴泉落入龍王堂前水池中,成為一景。大覺寺為紀(jì)念迦陵禪師,蓋有迦陵禪師舍利塔,塔前松柏環(huán)繞,南北剛好由一松一柏合抱,仿佛雙手護住寶塔,松柏抱塔因此得名。
大覺寺北的玉蘭院中有一方清水池,該池由整塊黑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石上刻有“碧韻清”三個大字,相傳“清水院”(大覺寺遼代舊稱)便由此得名。此大覺寺七絕皆為景觀,唯有最后一絕“遼代古碑”的主體是切實的歷史文物。這座獨特的古碑立于遼代咸雍四年,名為《陽臺山清水院藏經(jīng)記碑》。它記錄了一位叫鄧從貴的善人,先后出資八十萬錢為清水院修葺僧房,以及刊印大覺寺所藏大藏經(jīng)的事跡。該碑由李克忠所書,文力深厚、極富功底,且保存完好、刻印清晰,是北京所存不多的遼代石刻碑。
如果您去了大覺寺,看完八絕先別急著走,作為一座博物館,大覺寺的重要館藏石碑總計6 塊,除去“藏經(jīng)記碑”外仍有5 塊。其中有明代陰陽刻的《御制大覺寺碑》,陽刻為宣德三年朱瞻基下旨所立,陰刻為正統(tǒng)十一年朱祁鎮(zhèn)添刻,兩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明朝皇帝共成一碑,值得一看。正統(tǒng)十年,朱祁鎮(zhèn)刊印《大藏經(jīng)》,表示了自己對宣宗的追思,并立《正統(tǒng)十年敕諭碑》。明憲宗朱見深在成華十年為了紀(jì)念父親朱祁鎮(zhèn),也效仿其父,與父親立一同名碑,名為《御制重修大覺寺碑》,也是從這一時期開時,大覺寺兼有太后家廟這一職能。《孝宗敕諭碑》位于大雄寶殿殿東北側(cè),碑高3.3 米,寬0.76 米,螭首龜趺,漢白玉石質(zhì)。此碑十分有趣,因為它記錄了大覺寺廟產(chǎn)的詳細內(nèi)容,因此成為了研究明代經(jīng)濟歷史的重要史料。大覺寺最后一塊古碑為有清一代的產(chǎn)物,是康熙五十九年皇帝贈與迦陵禪師的,碑文由雍正皇帝親書,陰面為乾隆十二年所刻,一塊石碑聚集康雍乾三代,可以說除去大覺寺,難見此殊榮。
鐘鳴海內(nèi)
與禪師談佛、為禪師撰碑、府邸改為廟宇,雍正皇帝這一生崇奉佛法。雍正不僅談佛、禮佛,在位期間還建寺修廟,例如北京十分有名的大鐘寺,即成廟于雍正年間。
“大鐘寺”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名字,它本名“覺生寺”,雍正十一年始建,雍正十二年落成。乾隆八年,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青銅鐘——“永樂大鐘”,奉旨移至覺生寺內(nèi),也是從這一年開始,覺生寺成為了清王朝祈雨求福的場所。每到祈福的時刻,皇室宮廷便會和僧侶一起鳴鐘,總計要敲108 下,寓意九九歸一。也是因為寺內(nèi)鐘聲長鳴,因此大覺寺也被百姓俗稱為了“大鐘寺”。
永樂大鐘高6.75 米, 重約46 噸,鐘身內(nèi)外遍鑄經(jīng)文,總計有22 萬余字,為海內(nèi)之最。據(jù)記載,銅鐘敲響時,其聲可傳近百里,鐘音能夠維持兩分鐘以上,實在讓人嘖嘖稱奇。每當(dāng)新年到來大鐘便會敲響,這一傳統(tǒng)已經(jīng)歷了500余年,而至今大鐘仍完好無損,堪稱工匠神跡。
1985 年,由于大鐘所存,大鐘寺更名為“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并對外開放。其主要陳列是包括永樂大鐘在內(nèi)的明清兩代古鐘。其中包括成化年間的6 層鎏金銅鐘,自上而下由6 個部分構(gòu)成;弘治年間制成,刻有《北方真武經(jīng)》的弘治道鐘;正德年間所鑄,有35 位佛號的“三十五佛名鐘”;正德年所鑄,通體浮雕的云紋銅鐘;康熙年鑄造,鐘身刻有《阿彌陀經(jīng)》的萬善寺銅鐘;乾隆年所鑄,刻有蓮紋的乾隆銅鐘。銅鐘代表了古代鑄造工藝之精巧,更代表了盛世鐘鳴、華夏源遠。
除去以上幾處,北京還存有真覺寺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法源寺佛教圖書文物館、北京白塔寺博物館、云居寺石經(jīng)博物館等諸多座落在寺廟之中的博物館,均各有特色,館藏豐富。時值初夏,天干物燥,在古寺中靜心問己、觀禪修身,同時一覽歷朝歷代古建石刻、經(jīng)典舊籍,可謂極佳去所。筆者奉上清茶一杯,待您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