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玉
“李白是上門女婿”“白居易是一個超級好的飯搭子”“蘇東坡倘若在今天,絕對是‘內卷屆的天花板”“月餅最早的時候是軍糧”“唐朝人愛吃生魚片”……河北大學90后女教師何楚涵,憑借其自身豐富的學識和輕松的講課風格火“出圈”,被稱為“最會講故事的女博士”。
不忘初心,“破圈”傳播
相較于“出圈”,何楚涵更喜歡“破圈”一詞。在她看來,“出圈”意味著離開原點往外走,而“破圈”則是堅守在最初的原點,將自己的能量不斷向外輻散。面對滿屏的善意和追捧,她坦言其實內心也很忐忑,擔心名不副實,并時刻謹記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學教師,“做好本職工作,能夠通過短視頻讓更多人受益,我已經十分幸福了”。
以往很多學生不愛學習古詩詞或文言文,感覺那些距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經過何老師的解讀,大家不再感到遙不可及。她還跟學生開玩笑似的說:“你們不要把古詩詞看得那么深奧,他們當初寫下這些詩詞,跟咱們現(xiàn)在寫個微博、發(fā)個朋友圈差不多是一碼事。”
她不但以喜聞樂見的授課方式“俘獲”了學生的心,還以幽默風趣的短視頻,吸引千萬粉絲聽她講中國古代詩人的故事。看了她發(fā)布在社交平臺上的短視頻,很多網友坦言,“從未想過傳統(tǒng)文化會如此有趣,原來古人的生活也能這么豐富多彩”“我小時候要有這樣的老師,怎會不好好學習”。
回顧一年零三個月的“破圈”經歷,何楚涵感受頗深,她用了三個關鍵詞來總結——
第一是奇妙?!?023年寒假,我接到學校通知要上一門新開的公選課《藝術導論》,一開始對于這門新課的講述方式、講課內容,我自己心里是沒底的,就想著把自己的備課內容錄成視頻發(fā)到網絡上,準備看看大家的反饋再加以調整。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首條短視頻成了百萬播放量的爆款,迅速積累了2萬粉絲?!?/p>
第二是感動?!鞍l(fā)第一條、第二條短視頻的時候,真的會有很多網友給我留言。很多網友說,他們經常在開車或者睡覺時播放我的短視頻來聽,還有不少網友會把短視頻轉給自己的孩子看,孩子因此學到了很多東西。雖然也會有一些質疑的聲音,但絕大多數是一種正向的反饋和幫助,這讓我感到很溫暖。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條留言是——你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能讓知識以‘八卦的形式進入了我的腦海。他特意將八卦加上了引號,我覺得很有意思,并將此視為一種表揚?!?/p>
第三是幸運?!昂芏嗑W友會熱心地幫助我不斷完善短視頻的內容,‘老師,你這個知識點講得不夠嚴謹‘這個地方為什么不展開再講一講,網友的意見和建議讓我迅速成長。偶爾有人提出一些疑問,‘鐵粉們還會幫我去解釋、去回復,讓我覺得這個世界還是美好多?!?/p>
做短視頻之后,何楚涵把“給學生上課”和“傳統(tǒng)文化傳播”做成了一件事?!霸诟咝W鼋處熀驮谛旅襟w平臺做文化博主,這兩件事的核心是一樣的——把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傳播給更多人。這特別符合我當老師的初衷,我一直認為,知識就應該走向大眾,讓大家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能讓更多人喜歡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或者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新的認知,就是我的價值。”
書中綻放著生命的花朵
對于浩如煙海的歷史典故和古詩詞中的名言佳句,她常常信手拈來;講課時,她妙語連珠、娓娓道來,將廣博的知識融會貫通,并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提煉出諸多人生智慧。何楚涵坦言,這種積累在很大程度上源自非功利性的讀書?!拔腋赣H是一個比較愛讀書的人,家里的書架上擺滿了他的書。我讀小學的時候,父親經常出差,每次回來他都會給我?guī)б槐緯?。但他從未要求我看,只是買回來放在我的書架上。小孩子沒事兒時總愛在家里面翻箱倒柜,偶爾就會翻著看。正是從那時起,我養(yǎng)成了閑來讀書的習慣,這也是我最早的知識積累。大概從上初中開始,無論去哪里我都會在包里裝一本‘閑書,有時是小說,有時是詩詞賞析,有時甚至是一本‘雞湯。這個習慣幫我利用了一些碎片化時間,也讓我感到讀書從來都不是一件功利的事?!?/p>
不壓迫、不功利,讓何楚涵在求學時代得以保留了讀書和學習的樂趣,這也是她成為老師后,最想傳授給學生的一個理念。她常常跟學生說:“有一種很好的學習狀態(tài)——我不是為了考試去學習,但到考試的時候我卻發(fā)現(xiàn),這個內容我剛好在哪里看到過。這種美妙不可言喻?!?/p>
何楚涵倡導多讀書,在她看來,讀書不僅是一個學知識的過程,更是一個思維爬坡的過程。“通過短視頻,我希望激發(fā)更多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最終還是希望大家自己去讀書。書中綻放著生命的花朵,真正的讀書,是不斷征服自己的內心,享受美好的人生。老師的最大作用并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培養(yǎng)他們讀書的習慣和讀書的興趣,因為知識是教不完的,我們需要教的是讓學生去學習的主動性?!绷钏械叫牢康氖?,從學生和大部分網友給出的反饋來看,大家并沒有滿足于她短視頻里講解的內容,看過之后也會去讀書、思考,有人還會到名勝古跡身臨其境去感受。
傳統(tǒng)文化可以安頓人心
在每期短視頻的封面上,何楚涵都會提煉出一條金句,諸如“隨性,也懂適可而止”“勇而不懼,做自己的高山”“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這些金句傳遞出的不僅是傳統(tǒng)文化的鮮活生命力,更引發(fā)了人們對生活、對人生的思考。
何楚涵將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定為自己追逐一生的理想,勤于書卷,樂享其中?!拔膶W、歷史、藝術,這些東西雖然看似沒用,卻能夠改變我們的認知,拓寬我們的眼界。在學習和研究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前人的智慧讓我的心胸更加開闊,對生活沒有太多執(zhí)念,改變了我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認知。博古而通今,我們要從歷史經驗教訓中、從前人的智慧中,去汲取營養(yǎng)來指導自己的生活?!?/p>
近年來,大文豪蘇東坡幾乎成了一位全民偶像,何楚涵的第一條視頻講的就是他?!拔覍μK東坡的認知是,他不僅豁達而且真實。但他的這種豁達,并不是與生俱來的?!疄跖_詩案之后,蘇軾被貶黃州。到黃州的第一年他寫下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把自己比喻成孤苦無依的大雁,寫得特別凄涼。第二年,寫下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我的解讀是,既然可能一輩子也翻身不了,不如就駕一葉扁舟,從此遠離喧囂,在江湖深處度過余生吧。第三年,寫下的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時候他才明知人生有悲有喜,有順境也有逆境,卻能夠坦然處之。因此說,蘇東坡的豁達是經歷了自我化解、自我治愈,才實現(xiàn)自我超越的。他的豁達非常真實,他經歷過、起來過、放下了,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p>
這也正是何楚涵想給學生以及廣大網友傳遞的訊息?!拔蚁敫嬖V大家,再厲害的人也會經歷人生的高點和低谷。人具有自我超越的精神力量,就算是流傳千古的蘇東坡,他的豁達也是慢慢地像開花一樣開出來的,他并不是天生的樂天派,所以也希望大家在到達高點的時候可以不忘初心,在遇到低谷的時候也不要妄自菲薄?!?/p>
在學生的心里丟下一顆石子
當今的大學生接觸到的信息和文化非常豐富和多元,他們面臨著無處不在的信息誘惑,如何把學生的注意力留在課堂,讓他們喜歡你的課,成為一個值得所有高校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何楚涵悟出的方法是真誠、理解和欣賞,她分享了三個小故事——
某天上課,一進教室,我看到好多學生無精打采的,就問他們怎么了。一個女生說:“生活好累。”我就跟他們說:“老師掏心窩子說句話,你們現(xiàn)在覺得生活累,但今天其實是你們往后余生中最輕松的時候,因為你們現(xiàn)在還在‘象牙塔里,沒有工作的壓力,沒有養(yǎng)家的壓力?!碑敃r那個女生怔了一下,但我并沒有繼續(xù)講下去,教育大學生點到為止就可以了。
一次課堂上,一個學生聽著聽著課突然淚流滿面,我還以為他出了什么事。后來這個孩子給我發(fā)信息說,本來是一個選修課,沒想到挖到一個寶藏老師,這門課是他讀大學三年來最喜歡的。他本來很喜歡文學,后來因為學理科就很少接觸了,聽了這一學期的課,感覺就像在他心里丟下了一顆石子,讓他內心深處泛起了漣漪。于是,他決定重新?lián)炱甬斈甑奈膶W愛好。
宋徽宗喜愛書畫,有一次招考宮廷畫師,他出的題目是“深山藏古寺”。一次課上講到宋徽宗,我就問學生:“如果讓你們來畫‘深山藏古寺,你們會怎么畫呢?”一名學建模的學生,用計算機思維來解讀了古詩詞,并以概念圖形呈現(xiàn)了自己的構思,我覺得挺有意思,肯定了他的創(chuàng)意。
當下,很多大學生對自己沒有清晰的認知,對未來感到迷茫,缺乏人生規(guī)劃。何楚涵深有同感:“不少學生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沒有特長。我總是告訴他們,沒有一技之長并不代表你沒有喜歡做的事情。從現(xiàn)在開始,一切都不算晚?!惫膭顚W生勇敢做自己,制訂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何楚涵希望引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她看來,這比教給他們多少知識都重要。
伴隨著粉絲的不斷增長,何楚涵在現(xiàn)實中的課堂也迎來了變化,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教室坐不下了,想聽她講課的學生總是把100多個座位的大教室擠得滿滿當當。課堂上,何楚涵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緊跟時代的發(fā)展,用學生聽得懂的語言來與其互動,大膽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她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元素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領略文化的魅力?!敖逃枰嘣蛣?chuàng)新性,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全面的素質提升,我們要教給他們如何與自己相處、怎樣看待人生里的種種……”
結語
去到杜甫江閣,探尋詩圣杜甫與長沙的故事;行走汨羅江畔,感屈原之精神,度先生之氣魄;登臨黃鶴樓,講解其1800年間歷經的坎坷,以及詩人崔顥到此游歷寫下的吊古懷鄉(xiāng)之作;遠走埃及,探秘帝王谷,帶網友一起領略古埃及文明的博大精深……在何楚涵的視頻號里專門整理了一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合集。作為一名知識短視頻博主,她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走出課堂,多拍一些祖國的大好河山,多做一些文旅內容的探索,在歷史遺跡和文化名城的現(xiàn)場,為大家講好中國故事。
還有網友給何楚涵留言,希望她能開通Tik Tok的海外賬號,這樣不僅能給華人講中國故事,還能讓世界通過短視頻,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而這也是她下一步的目標?!皩V大網民來說,短視頻平臺就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是一種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很好的方式,我愿意為此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