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艷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我呢,就站在那懸崖邊。要是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边@是美國作家塞林格在《麥田里的守望者》里塑造的關于理想學校教育的經典意象:一群盡情游戲的孩子、一位盡職盡責看護孩子的守望者、一塊空闊的麥田,揭示出達成理想教育樣態(tài)的三個關鍵要素:快樂的學習者、靜心守護孩子的教育者,及充滿詩意的、自由自然的教育場境。
教師,是麥田的守望者,亦是幸福的守望者。那么,教師的幸福從哪里來?
幸褔,源自長善救失,守望學生的成長。麥田是孩子們成長的樂土,但它并非只有自由,也有“懸崖”。作為守望者,教師并不會責備孩子們有時近乎“瘋狂”的游戲狀態(tài),而是支持和欣賞,因為游戲是孩子們成長的方式,他們在游戲中體驗生活、增長知識。教師一方面需要修正孩子們在創(chuàng)造與破壞之間的偏差,另一方面是在關鍵節(jié)點給予他們不易察覺的幫助。因勢利導、長善救失,是教師神圣的職責,亦是幸福所在。守望成長,需要教師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與他們共學、共事、共修養(yǎng)、共甘苦,共同追尋真善美與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教師的幸福就是以培養(yǎng)內心自主、強大而積極的學生為己任,進而成全與成就學生,就是相信、發(fā)現和激發(fā)學生的無限潛能,助其在觀摩、效仿、習技的歷程中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完整的自己。他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能讓學生學會學習的人;他能幫助學生樹立遠大信念,為其提供釋放個性、自主創(chuàng)造的精神樂土;因為學生,他對教育事業(yè)充滿了敬畏和熱愛。
幸福,源自日日精進,守望自己的成長。守望麥田,要有責任擔當、能力智慧,更要有抵御誘惑、耐得住寂寞的教育精神。教育實踐質量與教育者自身的生命自覺和生命質量息息相關。師者須自立而立人,自育而育人,有了對自我的要求和追求,才能幫助學生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好教師會一直追問:我想做怎樣的教師?我又該怎樣做教師?從教學信念的樹立到課堂技能的嫻熟,從教學思想的萌芽到教學風格的形成,從經師到人師、從教書匠到教育家,進一寸便有進一寸的歡喜,每進一寸都是突破極限的自我超越。幸福,就在自立成峰的一次又一次的轉身與蛻變中,伴隨著奮斗的艱辛悄然而至。每一個翩翩起舞的日子,都鐫刻在了教學相長、人格互塑的時光里,也定格在上下求索、羽翼日豐的歲月里,它是生命價值和意義最大化的美麗珠串。
幸福,源自念茲在茲,守望學校的發(fā)展。馬克思說:“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庇诮處煻?,更是如此。只有創(chuàng)造更高的社會價值,才能實現更高的自我價值。而價值的創(chuàng)造,需要肩負國家使命、回應時代需求,需要把根深深扎在腳下的這方熱土,念茲在茲。教師的幸福和學校的高質量發(fā)展密切相關,在這片生命的林子里,每一位教師都在努力長成一棵大樹,每一位教師都要直面挑戰(zhàn)、躬身入局,為學校的榮譽而戰(zhàn)。教師要有一種當仁不讓的責任感和責無旁貸的主場感,把自己變成解決問題、推動教育的關鍵變量,知其難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主動地把“小我”融入學?!按笪摇钡陌l(fā)展當中。唯有在學校發(fā)展的現實圖景中找到自己的“坐標”,才會自然而然地萌發(fā)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才會收獲滿滿的幸福。
在這片廣闊的“麥田”里,每天都會有許多故事發(fā)生,無論是師生成長的故事,還是學校發(fā)展的故事,都在見證著美好教育的蝶變。而教師,無疑就是幸福的守望者和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