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輝
近些年,隨著文化、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我國民眾對過量飲酒傷肝一事,大多有些認識;對過量?飲酒損?腦,可能引發(fā)癡呆一事也能理解。唯飲酒對于心臟?的利弊則多模糊。較多的理解是:酌情飲酒對心血管的健康可能有些益處。但我們必須指出的是,飲酒亦損害心臟,“少量飲酒有益健康”之說不能成立。
學術(shù)界久已知道嗜酒者心肌中多“脂?褐素”沉著,不利于心肌收縮。事實上這是酒精性心肌病的表現(xiàn)。酒精即乙醇,在肝臟中經(jīng)乙醇脫氫酶?代謝為乙醛,再經(jīng)乙醛脫氫酶?代謝為乙酸,最后分解為二氧化碳與水排出體外。問題是我國民眾體內(nèi)的乙醛脫氫酶普遍較弱,因此飲酒后體內(nèi)會有較多的乙醛積?聚,此?物恰好是一種細胞毒,能損害細胞中的線粒體,而線粒體被譽為細胞的“能量倉庫”,能量一旦損失,細胞的功能必然受損,其中首當其沖的便是肝臟。且乙醛一旦進入血液循環(huán)之中,心肌細胞勢必受害。心肌細胞自胚胎形成開始直至?生命?終結(jié),一直在不斷地、自律地收縮、舒張、收縮、舒張之中,一旦心肌細胞缺乏能量,使得心肌收縮力減弱、搏血量減少,病人便會心悸、氣促,甚至無法平臥、下肢水腫,即呈心力衰竭之癥狀。此外,乙醛還能興奮交感神經(jīng),激動冠狀動脈上腎上腺素能受體,使冠狀動脈痙攣(痙攣之意即為收縮),因而導致心肌缺血,加重心功能的障礙。
長期大量飲酒者,若有上述心功能不全之癥狀,心臟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心臟擴大、心臟搏血量下降,且無其他心臟病病史及證據(jù)者,即應考慮診斷為“酒精性心肌病”。治療之法當然首先為戒酒,再輔以強心利尿之藥,休息營養(yǎng)之法,通常戒酒后半年左右情況可望改善。
本文所述酒精性心肌病見于“大量飲酒者”。那么又如何定義“大量飲酒”??按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說法:“大量飲酒”指男性每日酒精攝入量大于?60?克或每周酒精攝入量大于420?克;女性每日酒精攝入量大于?40?克或每周酒精攝入量大于?280?克。不過,是否不足此量即屬無害呢,肯定不是。前述酒精在體內(nèi)的代謝需依賴乙醇脫氫酶與乙醛脫氫酶的作用,而此類代謝酶的強度因人而異,故健康學界多不贊成飲酒有“安全量”的說法,而且據(jù)近代分子生物學研究,東亞地區(qū)人士(如我國民眾)體內(nèi)之乙醛脫氫酶便較歐美人士弱,故飲酒易面紅耳赤,即乙醛在體內(nèi)積聚之表現(xiàn),面紅耳赤并無大礙,乙醛在體內(nèi)積聚,進而損害心肌才是重要問題。
為健康計,最好不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