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方宗熙:向海而生

2024-06-26 15:30:47劉宜慶
名人傳記 2024年4期
關(guān)鍵詞:海帶科普

劉宜慶

青島山下的校園,櫻花盛開,燦若云霞。春深似海,繁花如錦。

這是1978年4月中旬的一個午后。一位六十多歲的先生,走在山東海洋學院的櫻花大道上。他中等身材,身體微胖。中山裝的上衣口袋里插著鋼筆,兩鬢如霜,額頭寬廣,戴著一副眼鏡,增添了儒雅淵博的學者氣質(zhì)。眼鏡后目光深邃,他正思考著什么。迎面而來的學生們見到他,向他打招呼問好,他也毫無反應。

這位先生就是海洋生物學家方宗熙。

他聚精會神地思考著問題,海帶裙帶菜育種、遺傳工程等占據(jù)了他的心。

他腳步匆匆,走進科學館。他的背后,是一條曲折漫長的科學報國之路……

在廈門大學找到一生的職志

1912年4月6日,方宗熙出生于福建云霄城關(guān)一個貧寒的小手工業(yè)者家庭,父親以燒制磚瓦為生。

進入云霄小學讀書后,方宗熙以勤奮好學出名,歷年成績均名列前茅,并遇到了對其一生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良師莊少青。莊少青思想進步,是一名中共黨員,他非常賞識這個勤學苦讀、品學兼優(yōu)的少年,常在課余和他談心,給他推薦一些科學小品,還送給他一些新文學名著。后來,莊少青在大革命中犧牲。為了紀念莊老師,方宗熙此后發(fā)表的科普作品多署名“少青”。

1929年9月,方宗熙進入廈門大學預科,后入本科,主修生物,輔修化學。在廈門大學,他找到了一生的職志——從事海洋生物研究。

因?qū)W習勤奮、成績卓著,方宗熙多次獲得“清寒學生獎學金”“陳嘉庚獎學金”。清寒學生獎學金由福建省教育廳通過組織考試的方式評選,獎金是一百元。1933年第2期《廈大周刊》刊登校聞:“本校理學院同學方宗熙君得教育廳清寒學生獎學金,郭東炳君繼續(xù)得獎金?!?/p>

方宗熙不是只會讀書的書呆子,他還具有很強的組織能力。1933年,廈門大學理學院同學組織成立民眾科學社,并編輯出版《民眾科學》,面向社會發(fā)行?!睹癖娍茖W》刊登的文章均為科學社骨干撰寫的科普文章,其中不少是方宗熙撰寫的。

大學二年級時,方宗熙參加了校內(nèi)生物博物館整理魚類標本的工作,進行形態(tài)分類的研究。大學三年級時,方宗熙兼任廈門大學附中的生物學教員,同時進行科學研究,寫出論文《一種板鰓魚類之解剖》,還主辦了海洋生物標本展覽。

1935年夏天,方宗熙主編的《廈大生物學會期刊》出版。廈大生物學會是一個帶有濃郁學術(shù)色彩的學生社團,成立于1933年,方宗熙任副主席。從成立學會到出版會刊,方宗熙一直出謀劃策。經(jīng)過他的縝密策劃和頗有號召力的組織,這本一百零二頁,承載了廈大生物學最新研究與發(fā)現(xiàn)的學術(shù)成果的會刊,在師生手中傳遞開來。

一年后,方宗熙畢業(yè),因?qū)W業(yè)優(yōu)秀留校任助教。他主要研究魚類學,不但輔導學生做實驗,有時還替教授講課。在此期間,他翻譯了基因?qū)W說創(chuàng)立者摩爾根的著作《進化的物質(zhì)基礎(chǔ)》,并經(jīng)常在廈門的報紙上發(fā)表科普文章,介紹生物學知識。

漂泊異國他鄉(xiāng),執(zhí)教求學十三年

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不久,方宗熙下南洋,在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和新加坡執(zhí)教。一只小船,航向更寬闊浩瀚的海洋。

起初,方宗熙在印尼巨港中華學校執(zhí)教,擔任生物學教師兼教務主任。在那里,他繼續(xù)進行科學研究,采集了很多熱帶植物和海洋生物,建立“生物標本室”,編寫《印尼土產(chǎn)》校本教材。他還在學校里組織起學生抗日宣傳隊、義賣隊,奔走宣傳抗日救亡,發(fā)動華僑捐款捐物,支援祖國抗戰(zhàn)。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本侵略者先后占領(lǐng)南洋各地。1942年初,巨港被日寇鐵蹄踐踏,許多僑領(lǐng)和華校教師為不與日本侵略者合作并避免遭受迫害,紛紛避居山中。方宗熙和畢業(yè)于廈門大學歷史系的巨港中華學校校長顏乃卿,以及僑領(lǐng)曾應時、汪萬新等人就隱居在馬拉都哇。方宗熙化名“少平”,在山中的村落里種菜度日,過著近乎土著人的生活,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

大概在1943年底,方宗熙的學生沈清熙和黃祥坤結(jié)伴到馬拉都哇探望老師。后來,沈清熙在回憶文章中寫到這次難得的師生相聚:

我們在那里和老師們相處近一星期,看到他們生活雖然清苦,但精神卻很充實。除了種菜勞動之外,就是讀書學習,還給失學的孩子義務補習功課,方老師還翻譯了一部外國小說,創(chuàng)作多篇科學小品、散文和詩。我當時感到他的詩富有哲理。

在山中隱居的這段日子,方宗熙與流亡南洋堅持抗戰(zhàn)的文化領(lǐng)袖胡愈之等建立了聯(lián)系。

抗戰(zhàn)勝利后,方宗熙和顏乃卿到新加坡華僑中學執(zhí)教。由于二人的影響,巨港中華學校的不少同學陸續(xù)到新加坡華僑中學求學。新加坡華僑中學在德高望重的校長薛永黍主持下,云集了許多享有盛譽的老師。方宗熙便是公認的好老師之一,教初一和高一的生物學,兼任學校圖書館館長。方宗熙授課深入淺出,十分生動,同時注意講解救國救民的道理和引導學生鉆研科學問題,深受學生喜愛。

教學之余,方宗熙還從事科普寫作和文藝創(chuàng)作。這是應胡愈之、沈茲九夫婦熱情地約稿而寫。

方宗熙為胡愈之主編的《風下》周刊寫科學小品專欄,科普文章源源不斷地發(fā)表,影響了無數(shù)的讀者。學生黃輝白非常喜歡方宗熙在《風下》周刊發(fā)表的科普小品,“我想,將來我也要像他那樣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字寫科學文章”。后來,黃輝白成為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園藝系教授,他在給方宗熙的夫人江乃萼的信中說:“……例如《公雞變母雞》《子女為什么像父母》《換血救命》《細菌是怎樣生活的》《為什么要研究生物學》《談姑表結(jié)婚》《從白癡低能講起》,除獲得知識外,還是一種文學的享受?!?/p>

此外,方宗熙還創(chuàng)作了一部長篇小說《心花》,在報紙上連載。小說反映的是流亡印尼的文化領(lǐng)袖、華僑和子弟們枕戈待旦的生活,表達了海外游子對故國的思念。

遺憾的是,這部浸透了方宗熙愛國情感的小說,淹沒在了歷史的云煙之中。1986年初冬,方宗熙逝世一年后,其夫人江乃萼獨自來到新加坡,方宗熙當年的學生陪同她查找《心花》。然而,他們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圖書館和華僑中學的圖書館翻閱舊報刊,都未能找到《心花》。

1947年夏天,方宗熙得到好友、印尼華僑領(lǐng)袖汪萬新的資助,即將離開新加坡前往英國倫敦大學,攻讀人類遺傳學博士學位。消息傳出后,學生們?nèi)f般不舍。他們?yōu)榫磹鄣姆嚼蠋煍[酒送行,送禮物,拍合影,殷殷師生情誼,在風浪激蕩的大海上延續(xù),在滄桑歲月中延展。

在英國深造期間,方宗熙觀看了伊麗莎白公主與菲利普親王的婚禮,聽了羅素的演講,參觀了倫敦的各大博物館。他還在英國的科學雜志上發(fā)表論文,并不斷地給胡愈之的《風下》和《現(xiàn)代周刊》寫“倫敦通訊”。1949年底,他獲得了倫敦大學人類遺傳學博士學位。

彼時,向東回國受阻,方宗熙便于1950年6月離開英國,向西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做訪問學者,繼續(xù)研究人類指紋的遺傳。方宗熙在加拿大的生活非常安定,多倫多大學的科研條件也非常好,做出成績是自然而然的事。在加拿大的半年中,方宗熙寫出了《人類指紋遺傳》等數(shù)篇論文,發(fā)表在加拿大的科學雜志上,獲得了好評。

然而,梁園雖好,非久戀之鄉(xiāng)。方宗熙一邊搞研究,一邊暗暗尋找回國的機會。1950年12月,機會終于來了,已在異國他鄉(xiāng)漂泊十三年、三十八歲的方宗熙,拿出自己多年來的全部積蓄,買了一張飛機票直飛香港,輾轉(zhuǎn)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帶回來的東西,除了隨身的衣服及一條在飛機上用得著的毛毯外,只有一箱子書。

主編新中國第一套生物和自然通用教材

北京的冬日,樹木疏朗,寒風呼嘯,紫禁城角樓上的風鈴微微晃動,灑落細碎的鈴聲。在出版總署署長辦公室里,胡愈之和方宗熙對坐晤談。這次見面,胡愈之熱情地把方宗熙介紹給葉圣陶、周建人兩位副署長,三人從此結(jié)下友情。后來,方宗熙在工作、科普、翻譯等方面,與葉圣陶、周建人都有親密的合作。

最初,方宗熙在出版總署編審局擔任編審,審定教材。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葉圣陶任首任社長兼總編輯。人教社承擔著編寫教材的工作,葉圣陶求賢若渴,方宗熙應其邀請擔任生物組組長。

關(guān)于方宗熙來人教社,葉圣陶在1951年5月3日的日記里有一段記載:“方宗熙君校訂世英之自然地理,指出錯誤數(shù)處,為之重寫,皆甚切要?!酝ㄟ^書稿太隨便,今后宜取嚴格。然如何得人審閱,實為最難解決。方君畢業(yè)于英國,得博士,系愈之避地南洋時之友人;近來總署,以后將請其轉(zhuǎn)入教育社,主持生物一組。我社向無生物組,今從自然組分出,所余者改名數(shù)理化組?!?月15日,生物組成立。次年7月,生物組擴充為生物編輯室,人員也有所增加。

方宗熙投入所有生物教科書的編輯工作,包括初中課本《植物學》(初一年級學生用)、《動物學》(初二年級學生用)、《生理衛(wèi)生學》(初三年級學生用,后經(jīng)修訂,改稱《人體解剖生理學》)和高中課本《達爾文主義基礎(chǔ)》(高一年級學生用),以及小學《自然》教科書。兩年時間里,方宗熙的成果相當可觀——主編中小學生物和自然教科書六種十九冊。上述教科書,均入選教育部和新聞出版總署發(fā)布的春秋兩季中小學教科用書書目,并成為新中國第一套生物通用教材和小學自然統(tǒng)編教材。

對于方宗熙編修這些課本的情況,葉圣陶在日記中亦有所記載:“方君之稿甚好,言動物進化,井井有條,余深感滿意?!薄皟蓚€月內(nèi)共改稿六種,方君之稿四種,余者化學與外國經(jīng)濟地理也?!薄翱捶骄人匀桓迨囗?。系根據(jù)蘇聯(lián)之小學課本,一部分以水為中心,一部分以礦藏為中心,敘述方法甚佳,循序漸進,淺顯易曉。余告方君等此稿給小學生讀,尤宜注重語言,不可留有文字上之障礙?!?980年,《人民教育》雜志記者采訪方宗熙后,寫道:“書稿寫出以后,葉老總是親自審閱,并且一字一句地修改。有時還要把方宗熙找去,仔細地告訴他為什么要這樣修改。葉老說,你的文章還有‘洋氣,許多句子太長了,我國文章的特點之一是短句子。后來方宗熙常對別人說,葉老是我的文字老師,我受他的教益匪淺。”而葉圣陶之子葉至善則回憶說:“他經(jīng)常跟我父親商討課本的編寫方案,一同修改稿子,因而成了我家的常客。編寫教科書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建設(shè),他干得非常認真,并不認為屈才。”

此外,為配合中學生物教材的使用和教學工作,方宗熙在《生物學通報》《人民教育》等雜志上發(fā)表了六篇論文。其間,方宗熙始終不忘科普創(chuàng)作,出版了一部科普著作《古猿怎樣變成人》(開明書店,1952年),并與周建人、葉篤莊合譯了達爾文的兩部名著《物種起源》和《動物和植物在家養(yǎng)下的變異》。兩部譯著分別于1954年和1957—1958年由三聯(lián)書店、科學出版社出版,成為生物學界必讀的“教科書”。他還應葉至善的邀請,在《中學生》雜志開設(shè)了《生物學講話》科普專欄。

方宗熙謙虛、嚴謹、勤奮的工作態(tài)度,贏得了從美國留學回國、進入生物編輯室工作的江乃萼的愛慕。兩人在辦公室是對桌,江乃萼是方宗熙工作上的好伙伴。方宗熙有一次舊式婚姻,但他漂泊海外十余年,這段婚姻早已名存實亡。與在老家的妻子離婚后,1951年春天,方宗熙與江乃萼喜結(jié)良緣,在東城區(qū)東總布胡同有了一個溫馨的家。

1953年4月上旬,應山東大學副校長童第周邀請,方宗熙到該校生物系任教,一家人來到了青島。

彼時,經(jīng)過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全國大學最好的海洋科學和海洋生物專業(yè)已聚集于青島,方宗熙大學時代的一些老師和同學也在此工作。對方宗熙來說,編寫全套生物教材的挑戰(zhàn)已經(jīng)圓滿完成,攻克海洋生物遺傳難關(guān)的挑戰(zhàn)又深深地觸動了他。

方宗熙的離開,無疑是人教社的一大損失,葉圣陶“不免有點兒悵惘”,“很不情愿地接受了他的辭呈”。從此,我國少了一位生物教材編輯出版的領(lǐng)頭人,但多了一位著名的海洋生物學家和科普作家。

單倍體培育出小海帶,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

方宗熙的到來,壯大了山東大學生物系的力量。生物系根據(jù)學科實際情況及教學和社會生產(chǎn)需要,設(shè)立了五個教學研究組: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普通植物、微生物、達爾文主義。方宗熙擔任達爾文主義教研組組長。

1958年,山東大學遷往濟南,方宗熙去了半年后又回到青島,參加創(chuàng)辦山東海洋學院生物系,并任生物系主任兼遺傳教研室主任等職,同時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此后,方宗熙率領(lǐng)科研課題組開展了大型海藻遺傳研究和育種研究,經(jīng)過二十余年時間,取得了累累碩果。同時,在海帶常規(guī)育種和遺傳研究方面,方宗熙團隊培育出“海青一、二、三號”海帶新品種和自交系(單株植物經(jīng)過連續(xù)多代自交而形成的株系),推廣了海帶常規(guī)育種的原理和方法,為我國海帶遺傳育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使我國成功躋身國際上實現(xiàn)海洋生物良種培育的國家之列,開啟了我國海水養(yǎng)殖業(yè)良種化養(yǎng)殖的序幕”。

“文革”期間,方宗熙的科研工作陷入停滯。在下放藍村公社勞動改造期間,他被打斷了兩根肋骨。然而即使身處逆境,方宗熙也沒有完全放棄科學研究,他關(guān)注的仍然是海帶育種。海帶運用常規(guī)的育種方法,需要的時間較長,培育出來的品種數(shù)量少,遺傳性也不穩(wěn)定,方宗熙想為海帶育種找一個新的突破口。

一天夜晚,他從睡夢中突然醒來,一個想法電光石火般出現(xiàn)在他的腦海中,他為這個想法激動不已。原來,1970年前后,國內(nèi)外小麥和水稻等農(nóng)作物的花粉培養(yǎng)即單倍體育種的成功,給方宗熙帶來了啟示。這是農(nóng)作物育種上的一個新途徑、新方法。方宗熙想,既然有一些農(nóng)作物單倍體育種可以成功,那么海帶也應是有希望的。他決定在這條路上闖一闖,闖過去,海闊天空。他將自己的想法寫成了方案向同行和領(lǐng)導匯報,得到了山東海洋學院領(lǐng)導的支持。1973年,海帶單倍體遺傳育種的研究工作比較系統(tǒng)地開始了。

方宗熙親自上陣,“沒有車子運海水,就用水桶到海邊去提;沒有顯微操作器來分離出單個配子體,就用自己制作的微小的滴管代替”。觀察分析是一項相當艱苦細致的工作,方宗熙總是身先士卒,帶領(lǐng)大家聚精會神地觀察、記錄,認真分析研究。

經(jīng)過一年的奮戰(zhàn),實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方宗熙和課題組通過單個生殖細胞形成雌雄配子體的分離培養(yǎng),首次發(fā)現(xiàn)海帶的雌性生活史,即由雌配子體經(jīng)孤雌生殖產(chǎn)生的孢子體,其后代全部發(fā)育成雌配子體。這種雌性生活史在人工隔離培養(yǎng)條件下,可以穩(wěn)定遺傳”。

孤雌生殖長出了幼嫩的小海帶。看著那嫩綠的小小的葉片,方宗熙心里樂開了花。女兒方菁清晰地記得父親那些日子臉上的笑容,她甚至向母親抱怨,弟弟出生也沒見爸爸這么開心。

方宗熙每天觀察、記錄小海帶生長的情況,就像照料剛出生的孩子??墒呛镁安婚L,因為實驗室沒有低溫設(shè)備,小海帶無法度過盛暑,夭折了。一時間,為小海帶建立適合它們生長發(fā)育的低溫實驗室,迫在眉睫。

1975年,在山東海洋學院的支持下,低溫實驗室建成,孤雌生殖的小海帶終于長了出來。這些茁壯成長的小海帶,帶來了希望與光明以及更多的好消息。一年后,方宗熙的教學和科研回歸正軌。

實驗室里用單倍體培育出來的小海帶,還需要移到海上繼續(xù)培養(yǎng)。小海帶下海后,遺傳小組的科研人員每周三次劃船出海,精心管理,記錄數(shù)據(jù),七八個月中沒有一次延誤。前后用了三年多時間,方宗熙團隊終于攻下了海帶單倍體遺傳育種這一科研項目,選育出了“單海一號”海帶新品種。該品種比當時推廣的優(yōu)良品種產(chǎn)量至少提高了百分之十五。這一研究成果,獲得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

其后,他們再創(chuàng)輝煌,應用海帶不同雌雄配子體無性生殖系雜交,選育出高產(chǎn)、高碘、抗病性強的雜交種——“單雜十號”優(yōu)良海帶。1985年,方宗熙團隊因培養(yǎng)出來“單雜十號”優(yōu)良海帶,獲得山東省科技成果一等獎。

因海帶單倍體育種處于世界領(lǐng)先水平,那些年,方宗熙經(jīng)常應邀出訪法國、美國、日本,和國外的海洋生物學家交流,做科學研究和學術(shù)訪問。

在病床上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78年,時年六十六歲的方宗熙,決定招收五名研究生。他不僅要擠出時間進行科普創(chuàng)作,更重要的是,他要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五年后,方宗熙又招收了三名研究生。這些學生后來都成長為海洋生物學領(lǐng)域的骨干,在各研究機構(gòu)和大學中擔任重要職務,把方宗熙的接力棒傳遞了下去。

自從“文革”結(jié)束后,方宗熙一直處于高強度的工作之中,他的兼職之多,在全國都是不多見的。據(jù)1980年8月的統(tǒng)計,當時他的職務共有三十一個,其工作包括編著出版一系列大學教材和參考資料,并按照人教社的要求,參與他主編的人教版生物教科書的修訂再版工作。1984年,方宗熙與華羅庚、茅以升、高士其、錢學森等七位老科學家在中國科協(xié)“二大”會上受到表彰。

方宗熙之所以在海洋生物學研究、教書育人和科普事業(yè)上均取得重大成就,簡單地說,就是因為他抓住了人生最寶貴的時間。方宗熙說過,“平時,我不串門,我不抽煙,不喝酒,有錢就買書。人家叫我‘書呆子一點也不冤枉”??梢哉f,他把時間利用到了極致。然而,積勞成疾,身體發(fā)出的警訊,卻被他忽略掉了。

1985年4月,方宗熙患胰腺癌病重住院的消息傳到了山東海洋學院海洋生物系,師生們非常震驚和恐慌。如今已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貝類遺傳學與育種學專家的包振民,當時在文章中寫道:“很久都不愿相信,特別是像我們這些年輕的教師和學生,大家感覺很無助和無奈,一時手足無措?!?/p>

兩個月后的6月8日,是一個普通而平常的日子,但對于方宗熙來說,這一天非常重要,黨支部同意吸收他入黨,通知他填寫入黨志愿書。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使他從病床上坐了起來,吵著要回家工作。他虔誠地填寫入黨志愿書,把滿腔的赤誠化為對祖國的愛,對黨的愛……

6月29日,山東海洋學院黨委書記等校領(lǐng)導來到方宗熙的病床前。此時,方宗熙處于半昏迷狀態(tài)。院黨委書記拉著他的手,輕輕地說:方宗熙同志,院黨委批準您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您是一名正式黨員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方宗熙竟然聽到了,還坐起身來,表示自己還要為黨工作……

這一幕感動了在場所有人。方宗熙的大兒媳王瑩在現(xiàn)場,目睹了這堪稱奇跡的一幕。王瑩是青島市市立醫(yī)院的醫(yī)生,她感慨地說:像電視劇演的一樣,他老人家圓夢了,這對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安慰,像他這樣的情況和反應,醫(yī)學上無法解釋。

1985年7月6日,方宗熙去世,終年七十三歲。此時他的黨齡還不到一個月,但他為此奮斗了漫長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方宗熙不僅是海洋生物學家,還是一位在科普園地辛勤耕耘的大家??破談?chuàng)作宛如一條紅線貫穿他的一生。他寫出了《古猿怎樣變成人》《生命進行曲》《達爾文主義》《遺傳工程淺說》《科學的發(fā)現(xiàn)——揭開遺傳變異的秘密》等十幾部科普佳作和數(shù)百篇科普文章,其作品至今仍不斷再版。

方宗熙為何這樣鐘情于科普工作?對此,他曾多次表示:出于責任。

因為編寫中小學教科書,方宗熙對青少年的成長十分關(guān)心。他常說:“我老了,但我覺得我的心依舊年輕,希望寄托在年輕一代,我要為千千萬萬、萬萬千千的兒童、少年、青年盡我的綿薄之力,使小讀者們學到科學知識,從而引起他們對科學的愛好,肯于付出心血,甘愿發(fā)奮攻關(guān),振興中華?!彼?jīng)常說,如果通過科普讀物的啟發(fā),一百萬人中出一個愛迪生,那將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

誠如他的夫人江乃萼所說,方宗熙已經(jīng)“把自己的生命融進了陽光、春風和海洋之中”。人生雖然短暫,但立功立言,生命便趨于永恒。2012年5月11日,方宗熙先生的塑像在中國海洋大學(原山東海洋學院)魚山校區(qū)揭幕,其上鐫刻著“中國海洋生物遺傳學和育種學奠基人”字樣。方宗熙先生雖然走了,但他的研究著作還在,他寫的科普文章還在,他開創(chuàng)的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學還將不斷發(fā)展壯大。

猜你喜歡
海帶科普
即興
飛碟探索(2023年3期)2023-11-23 16:08:36
如果沒有你
飛碟探索(2023年1期)2023-05-30 22:59:34
夢的解析
科普達人養(yǎng)成記
學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0
我的祈禱
秩序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微科普
杭州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 15:26:52
常山县| 牟定县| 双鸭山市| 托克托县| 墨竹工卡县| 三明市| 湖南省| 巧家县| 江口县| 红原县| 湖州市| 屏边| 龙川县| 固镇县| 鄂伦春自治旗| 辽中县| 昭通市| 勃利县| 积石山| 贵州省| 太谷县| 阜南县| 广安市| 特克斯县| 海宁市| 莱西市| 天镇县| 五原县| 孝义市| 当涂县| 东安县| 海口市| 日喀则市| 阜康市| 榆林市| 湘潭市| 佳木斯市| 天祝| 丹阳市| 瑞金市| 瑞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