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圖像學視域下古滇國青銅器中羽舞的文化記憶

2024-06-28 22:55:58豐慧
大觀 2024年5期
關鍵詞:圖像學

豐慧

摘 要:豐富的青銅器呈現(xiàn)了古滇國的歷史、信仰和娛樂生活等,為人們提供了寶貴的舞蹈史料?;诖耍\用圖像分析方法對古滇國青銅器中的羽舞進行靜態(tài)闡釋和動態(tài)分析,探討羽舞所表現(xiàn)出的舞蹈形態(tài),尋找羽舞的文化記憶,以更好地了解古滇國的舞蹈文化內(nèi)涵和審美風尚。

關鍵詞:圖像學;滇文化;羽舞

注:本文系2024年度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圖像學視域下古滇國青銅器中羽舞的文化記憶”(2024Y697)研究成果。

古滇國的歷史與文化在我國的史籍記載中并不多,這是由于當時云南少數(shù)民族尚未使用文字。隨著近代考古工作的順利開展,考古學家在晉寧石寨山挖掘出大量古滇國時期的青銅器,揭開了古滇國文化的神秘面紗,引來了國內(nèi)外各個行業(yè)學者的廣泛關注,取得了極為矚目的成就。

一、古滇國青銅器中羽舞的前圖像志

(一)羽飾型羽舞

用羽制成的頭飾稱為羽冠,可分為三種形式:第一種為直線式羽冠,通常呈現(xiàn)出短羽的樣式;第二種為曲線式羽冠,其長度大大增加,同時添加了一定的弧度;第三種為直線式和曲線式羽冠相結合的形態(tài),即把羽冠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用垂直向上的羽,另一部分羽呈曲線狀垂落在人物頭部后方。

(二)全鳥形羽舞

全鳥形羽舞是指人物飾以完整的羽服,其由羽冠和尾飾組成?!逗鬂h書·南蠻西南夷傳》中記載:“種人皆刻畫其身,象龍文,衣皆著尾?!痹谟鹞杌顒又?,舞者采用這種頭戴羽冠、飾羽尾的裝扮很有可能是對鳥類外形的深度模仿。例如,在羽人徒手舞中,人物佩戴直線式與曲線式相結合的羽冠,上身赤裸,下身飾以羽尾,是對鳥類外形的直觀模仿與刻畫。

二、圖像學視域下古滇國青銅器中“羽”的

文化內(nèi)涵

(一)羽人徒手舞

在青銅器的羽舞中,和羽人執(zhí)道具舞相比,羽人徒手舞并不算多,但足以作為羽舞的一大分類。這主要是因為羽人徒手舞對人物形象刻畫得非常直觀、典型,所塑造的“羽人”形象一目了然。

首先,對羽人徒手舞進行靜態(tài)闡釋。將古滇國青銅器中的羽人徒手舞圖像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人物所佩戴的羽冠為直線式與曲線式相結合的樣式,其中直線部分又分為斜向上和垂直向上兩個方向。舞者上身赤裸,臉部側(cè)向右邊,手臂向兩側(cè)展開;下身飾羽尾,尾飾前短后長,至裙擺,呈拖地狀。其次,對羽人徒手舞進行動態(tài)分析可以看出,舞者手部用力張開向上,一條腿直立,另一條腿的腳后跟抬起,膝蓋彎曲,似是往前行進。舞者整體身形前傾,雙唇緊閉,神態(tài)緊繃。羽人徒手舞中人物所戴的配飾并沒有太大差別,重點在于對手部動作的刻畫,呈現(xiàn)出多種樣式。

(二)羽人執(zhí)道具舞

在青銅器的羽舞中,羽人執(zhí)道具舞的形象可謂十分豐富,道具也紛繁復雜,體現(xiàn)了當時古滇國先進的青銅制造技術。在羽人執(zhí)道具舞中,主要分為執(zhí)羽而舞、執(zhí)樂器而舞、執(zhí)各種兵器而舞,其中兵器包括盾、鉞、矛、弓等。

首先,對羽人執(zhí)道具舞進行靜態(tài)闡釋。從人物形象上來看,舞者佩以直線式與曲線式相結合的羽冠,上身赤裸,下身著前短后長的圍裙式編織衣物,統(tǒng)一面向左邊站立,左臂微微向前延伸,手持盾物,右臂向后打開,手舉鉞、矛等兵器,神情堅定,身姿挺拔。其次,從動態(tài)分析方面來看,羽人執(zhí)道具舞似是一種大型男性集體舞,舞者們步伐統(tǒng)一、目標堅定,在不斷變換的腳步中沖鋒向前,隊列變化有序,包括一人、雙人或三人等并排而站,凸顯了男性力量的對峙與交鋒,體現(xiàn)出古滇國人勇往直前、驍勇善戰(zhàn)的無畏精神。羽人執(zhí)道具舞不僅使人物的形象更加豐富,而且為圖像增添了情節(jié)性和趣味性,可使人們從固定不變的圖像中窺探到不少“言外之意”。

三、圖像學視域下古滇國青銅器中的“羽”

“羽”字在我國的傳統(tǒng)舞蹈中或多或少都有所提及。羽舞作為我國傳統(tǒng)舞蹈形式之一,其所蘊含的文化記憶隨著古滇國青銅器的挖掘逐漸被人們認識和了解。

(一)儀式活動中的“羽”

關于“羽”溝通天地的功能在先秦時期就有所提及,比如“振振鷺,鷺于飛。鼓咽咽,醉言歸。于胥樂兮”描寫的就是舞者化身鷺鷥的形象,隨著鼓聲的節(jié)奏翩翩起舞,推測是先秦時期某種儀式樂舞中的“翔鷺舞”,與石寨山中銅鼓上的“羽人”舞十分相似。由此可見,羽舞這一舞蹈形式伴隨著強烈的溝通天地的意味。

1.從羽舞所刻畫的器物來看

在古滇國青銅器中,舞蹈圖像多被刻畫在銅鼓的腰部,而銅鼓本身就是古滇國人所崇拜的對象之一。銅鼓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中歷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擔著多種功能,例如樂器演奏、傳信、娛樂,或者作為地位與權利的象征。此外,人們多將銅鼓用于儀式活動場合中,在擊打銅鼓的同時伴以歌舞,舞樂又與祈年、去災等祭祀活動密不可分。由此可見,羽舞所在的器物本身就具有濃厚的溝通天地的意味。

2.從人物角色來看

采用全身羽飾裝扮的人物多承擔著溝通天地的重要任務,是儀式活動中舞蹈表演的主要人物。其中,青銅器中羽舞舞者主要有兩種形象。第一,和藹可親型。通常這類舞者所佩戴的羽飾較少,動作和語言在儀式表達中也較為簡潔。第二,嚴肅怪誕型。這類舞者在裝扮中羽飾繁多,在儀式過程中的舞蹈動作也較為夸張,整個舞蹈環(huán)節(jié)嚴謹有序,更具神秘性。

3.從圖紋整體來看

從古滇國青銅器中的完整圖像來看,“羽人”形象的出現(xiàn)往往伴隨著太陽紋和鳥紋,以組合形式進行呈現(xiàn)。在古滇國青銅器的紋飾中,太陽紋、羽人紋、羽翎紋等屬于抽象的幾何紋樣,而舞蹈是寫實的具象紋樣,二者通常同時呈現(xiàn),以構成完整的圖樣。在西南地區(qū)的不少民族傳說中,太陽、鳥、“羽人”都是人們與上天對話的重要一環(huán),是儀式活動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只有當它們組合在一起時才能達到溝通天地的目的。

(二)百越族群的先民意識

越人、濮人、昆明人、羌人、叟人和漢人都是從古滇國青銅器中得以窺見的民族。其中,濮人作為古滇國民族的一個分支,在滇池區(qū)域青銅器中多以舞者的形象出現(xiàn),但不足以代表古滇國的青銅文化,其余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也不足以代表滇國文化。古滇國的主體民族應是古越人的一支,也可以說古滇國青銅文化主要是由越系民族創(chuàng)造的。由此,可從青銅器羽舞中了解到如今百越族群在古滇國的古早記憶與先民意識,流傳到今日有何變與不變的民族文化記憶。

其中,自娛自樂的生產(chǎn)活動方式是百越群族先民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在青銅器中不乏表現(xiàn)用羽舞表現(xiàn)狩獵、漁獵等生產(chǎn)活動的場面,古越人多伴水而居,與水相生,有不少“羽人”劃船舉行漁獵活動的場景。首先,對這些圖像進行靜態(tài)闡釋。人物頭戴曲線式羽冠,坐立于船上,每條船上有三或四名“羽人”和一只鳥。其次,從動勢來看,“羽人”動作皆整齊劃一、有理有序,可以看到漁獵活動正在激烈的進行當中。古越人依水而舉行的娛樂活動不止?jié)O獵,競渡在青銅器羽舞中也比較常見。時至今日,百越群族也保留了不少傳統(tǒng)項目,其不斷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今的主要娛樂活動。

四、古滇國青銅器中羽舞的文化記憶

漢代文獻中對西南夷樂的記載統(tǒng)稱為“羽舞”,足以見得羽舞在西南舞蹈中的重要地位和研究價值。從羽舞表演中可以窺見西南舞蹈的審美元素,乃至輻射多個受滇國文化影響的地區(qū)。

(一)羽舞構建中多元文化的融合

滇文化是由多個地區(qū)、多個民族文化融合而成的。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古滇國具備特殊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匯聚了大量外來民族,吸收了多種外來文化。除此以外,特定的歷史政策致使云南在古代便保留了更多的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文化。正是多種文化因素造就了豐富多元的滇文化,使滇文化與歐亞草原文化、西亞及南亞文化、東南亞文化和漢文化等都有交涉、融合。

羽舞在彼此交融的滇文化環(huán)境中受到了影響。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舞蹈形式之一,石寨山青銅器上的羽翎舞或許源自我國內(nèi)地的羽翟舞。比如,《國風·陳風·宛丘》“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坎其擊擊,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翿”、《虞書·大禹謨》“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以及《禮記·樂記》“鐘、磐、箏、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中皆有記載。

(二)從儀式之美到人文之美的建立

羽舞在古滇國青銅器中以儀式活動為主,但在儀式之外,也處處體現(xiàn)著人文之美。循著圖像的痕跡,探尋羽舞的文化記憶,便會發(fā)現(xiàn)早在古滇國就逐漸開始形成屬于羽舞、“羽人”的文化符號。

1.人文意趣

百越群族乃至云南各少數(shù)民族中大多信仰自然萬物、萬物有靈的觀念,這從古滇國文化中得以窺見。例如,在羽人劃船紋中,首先從裝扮上來看,采用全鳥型的裝束對鳥類動物的模仿意味十分突出。此外,每條行駛的船上都會配以一只鳥,船頭的水鳥與人物的服飾相呼應,代表著人們渴望像鳥一樣展翅高飛,擁有鳥一樣靈巧、迅猛的能力?!吨袊璧甘罚呵亍h、魏、晉、南北朝部分》中提道:“舞人頭插羽,衣后系尾的裝飾和‘戴勝是同一意義,把狩獵的勝利品戴在身上,作為勇敢和智慧的標記;也有部族把這些裝飾作為圖騰崇拜的標志。”由此可見,羽的裝扮不僅體現(xiàn)了古滇國人對鳥類的崇拜和模仿,而且作為勇敢和智慧的象征極具褒獎意味,是古滇國人文精神的一種外化表現(xiàn)。

2.戲劇化情節(jié)的轉(zhuǎn)變

古滇國青銅器以其精美的工藝而聞名世界,從工藝制作、紋飾圖樣中能夠感受到當時思想活躍、取材多樣且多變、表現(xiàn)手法不拘一格的精神。正是得益于如此精美的創(chuàng)作,人們才能從中感悟到羽舞背后的故事情節(jié)。例如,從易學鐘對石寨山M17號:32A中人物雕像的描述“而站立持矛戳虎的四男子,均騰出一只左手,三人一樣以此左手各撫著自己左耳后側(cè)的翎飾,恰似我國傳統(tǒng)戲劇表演中的‘掏翎子的架勢。另一男子以左手閑搭于身旁一人的肩上。兩男子蹲居于一橫架上,其中一人手持一弓。這一典型的構圖,頗具有演禮的意味”中可見,在滇文化中羽舞已經(jīng)有戲劇性的表演意味,并且從圖像中可明晰故事情節(jié)的完整性。

總之,羽舞不僅是儀式之美的典型代表,還是滇文化中人文之美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大量的青銅器中不難看出,古滇國青銅器中羽舞的藝術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點明畫面主題,情節(jié)、人物明了;第二,以眾多“羽人”形象烘托氣氛,保證畫面的完整性與豐富性;第三,善于捕捉轉(zhuǎn)瞬即逝的舞蹈畫面,并且畫面中的人物和動作都是從生活中細微之處提取、放大,經(jīng)過藝術加工而成的。

五、結語

在分析古滇國青銅器中的羽舞時,可感受到青銅器制作之精妙,滇文化之多彩。羽舞這一舞蹈形式不僅在滇文化中有濃墨重彩的一筆,還曾在漢代作為西南舞蹈的統(tǒng)稱,極具代表性。同時,羽舞作為我國傳統(tǒng)舞蹈形式之一,其發(fā)展源流、發(fā)展脈絡、形態(tài)演變等方面始終被學者們關注。通過運用圖像分析法,從靜態(tài)闡釋到動態(tài)分析,從個性中找尋共性,探尋獨屬于羽舞的文化記憶,可更好地對古滇國青銅器中的舞蹈文化進行解讀,促進其在當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汪寧生.云南考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2]蔣志龍.滇國探秘:石寨山文化的新發(fā)現(xiàn)[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

[3]張增祺.滇國與滇文化[M].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1997.

[4]劉麗.云南民族舞蹈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20.

[5]石裕祖.云南民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

[6]彭小希.古滇國青銅器舞蹈圖像研究[D].昆明:云南藝術學院,2010.

[7]彭松.中國舞蹈史:秦、漢、魏、晉、南北朝部分[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

[8]易學鐘.晉寧石寨山12號墓貯貝器上人物雕像考釋[J].考古學報,1987(4):413-437,525-526.

猜你喜歡
圖像學
評米歇爾的《圖像學:形象、文本、意識形態(tài)》
文學教育(2017年9期)2017-09-06 17:58:40
維米爾與《繪畫藝術》
美術界(2017年6期)2017-07-05 14:48:18
《韓熙載夜宴圖》的圖像學闡釋
波提切利《博士來拜》圖像學研究分析
戲劇之家(2017年6期)2017-05-04 22:22:16
音樂圖像學在中國的發(fā)展
戲劇之家(2017年6期)2017-05-04 09:55:36
梁楷《釋迦出山圖》之圖像研究
藝術百家(2016年3期)2017-01-18 20:10:45
圖像學視閾下的廣安沖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戲劇之家(2016年10期)2016-06-18 12:41:14
城鎮(zhèn)景觀建設視角下的環(huán)境設計手繪圖像學研究
藝術百家(2015年2期)2015-07-07 05:38:22
符號學與圖像學
藝術百家(2014年4期)2014-09-02 16:21:22
圖譜圖像學與書籍文獻學的古今關系
藝術百家(2014年4期)2014-09-02 04:43:50
苍山县| 嘉义市| 阿巴嘎旗| 杭锦后旗| 临洮县| 武鸣县| 丹东市| 桦甸市| 荃湾区| 阳新县| 肇东市| 祁阳县| 维西| 浦城县| 甘泉县| 财经| 尤溪县| 方城县| 唐山市| 临安市| 石狮市| 兴国县| 获嘉县| 万盛区| 大理市| 潞西市| 赤壁市| 仙居县| 伊金霍洛旗| 博爱县| 中超| 进贤县| 三原县| 瓮安县| 扎兰屯市| 广水市| 荥经县| 天津市| 哈尔滨市| 汨罗市| 富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