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吉林民俗歌謠為研究對象,針對民俗歌謠的生發(fā)背景、表現(xiàn)形式、文化價值作出探討,指出在生產(chǎn)勞動的孕育與宗教信仰的輻射下,以婚嫁歌、喪葬歌、建房歌、節(jié)日歌為代表的吉林民俗歌謠是吉林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基礎(chǔ)上本文進一步探索吉林民俗歌謠背后的文化價值,將吉林人民在特殊地域環(huán)境下所孕育出的價值觀念揭示出來。這些歌謠承載著吉林人民在白山黑水間勤勞耕作、代代生息的旺盛的生命力,更是深入了解民眾心聲、民俗風(fēng)情最真實不過的研究切口。
【關(guān)鍵詞】民俗歌謠;生產(chǎn)勞動;類型;文化價值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27-008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7.027
基金項目:“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視域下的吉林歌謠研究”(項目編號:JJKH20220716SK)。
近現(xiàn)代以來,吉林民俗歌謠的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內(nèi)容翔實,類型多樣,能夠?qū)嶋H反映出吉林地區(qū)的經(jīng)濟生活發(fā)展歷程。但是對于吉林民俗歌謠的研究,學(xué)界始終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整體呈現(xiàn)出零散空泛的研究現(xiàn)狀。通過大量的查閱翻找,選定《中國歌謠集成·吉林卷》作為研究吉林民俗歌謠的重要史料之一,本文大量實例都出自此書。吉林民俗歌謠對于民間文學(xué)的演變流傳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其內(nèi)蘊絕非本篇就可囊括,因此本文主要選取四種主要類型進行探索,這不僅是對相關(guān)研究的填補與豐富,更能夠體味歷史進程中吉林人民對于生存生活的詩性智慧表達,從而有助于喚起更多共鳴,為吉林歌謠的傳承與發(fā)揚持續(xù)做出貢獻。
一、吉林民俗歌謠的生發(fā)背景
(一)生產(chǎn)勞動的孕育
藝術(shù)審美活動生發(fā)于勞動實踐。盡管時代更迭,吉林地區(qū)的生產(chǎn)生活持續(xù)產(chǎn)生著變化,工業(yè)化生產(chǎn)逐步取代舊時漁獵農(nóng)耕的生活,吉林民俗歌謠作為上層建筑中民俗文化的一環(huán),必然會隨之而產(chǎn)生一系列衍變。在現(xiàn)代化背景下,吉林民俗歌謠以更為美好的民俗生活為依托,記敘真實自然的民俗風(fēng)貌,在歌謠內(nèi)容上多體現(xiàn)為對婚喪嫁娶等各類特定儀式的記錄,而其本質(zhì)上就是對吉林人民生產(chǎn)勞動形態(tài)的一種記敘。以婚嫁歌謠《婚宴祝酒歌》為例,在該歌謠中,唱詞先后重復(fù)了“葡萄、香梨、蜜橘和銀杏”四者“釀制的美酒”,強調(diào)這美酒“勝過天上的圣水、比龍泉的水還清、比天河的仙水還好、比龍王的瓊漿還好”,在呼吁“咱們大家都來干杯”以慶賀新婚之喜的同時,也成了吉林人民釀酒勞動的縮影,反映出吉林人民在勞動實踐中探尋出的多樣的釀酒材料、清澈甘冽的酒品口感等信息,也即是說,“婚宴祝酒”這一吉林習(xí)俗本來源于吉林人民的釀酒勞動。
(二)宗教信仰的輻射
受限于自然環(huán)境帶來的生產(chǎn)力制約,吉林人民尤其是先民們勞動實踐的過程無法擺脫對自然環(huán)境中各類難以解釋的現(xiàn)象的敬畏,如洪水、雪災(zāi)、野獸等等。在恐懼與敬畏自然的同時,先民們?yōu)槠砬笊a(chǎn)勞動的安全與豐饒富足,逐漸闡發(fā)出了“萬物有靈”的意識觀念,吉林地區(qū)常見的以“胡黃白柳灰”,即五種野獸為“保家仙”的民俗信仰,正是這種“萬物有靈”觀念的反映。與此同時,受到與中原文化交融雜糅的影響,漢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各類神仙精怪也逐漸融合成為了吉林宗教信仰的一部分,使其民俗歌謠的宗教內(nèi)容得到豐富,最終在吉林歌謠中呈現(xiàn)出了信仰雜糅、古今相合的獨特面貌。如在《結(jié)婚賀喜歌》中,對壽星出場的描述是“身后站著梅花鹿,四蹄八爪賽飛龍。嘴里含著靈芝草,背上馱著老壽星”,壽星騎鹿這一形象來源于漢族文化傳說,但漢族民間傳說中,壽星多以“白鹿”為坐騎,《西游記》第七十九回“尋洞擒妖逢老壽”中,還有壽星坐騎白鹿精下凡禍亂比丘國的情節(jié),而在吉林歌謠中,象征長壽的蟠桃被替換為“靈芝草”,坐騎白鹿則被替換為“梅花鹿”,后兩者均為吉林地區(qū)的自然特產(chǎn),在吉林民俗信仰中被視為吉祥如意的化身?!督Y(jié)婚賀喜歌》中的“壽星”形象,也是吉林歌謠民俗文化受到本土宗教和中原文化交融影響的產(chǎn)物。
二、吉林民俗歌謠的類別
(一)婚嫁歌
自《詩經(jīng)》中諸如《齊風(fēng)·南山》《周南·桃夭》等作品起,歌唱婚嫁的儀式歌曲便是各地區(qū)民俗歌謠當(dāng)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吉林歌謠概莫如是。吉林婚嫁歌謠中的禮儀歌從新娘梳妝出門開始,涉及謝天地、落轎子、拜席、交杯酒、挑蓋頭、鋪喜炕、撒帳子、坐帳、安床、鬧洞房等環(huán)節(jié),直至次日夫妻二人回門結(jié)束,貫穿了吉林婚嫁儀式的整個流程,充分反映出了吉林婚嫁民俗的獨有特色。
1.新娘出門子
新娘出門子是喜慶婚禮開始的第一步。在吉林民俗中,新娘出門子,新娘家人須得陪送嫁妝,如《打發(fā)額云出門子》中的描寫:“額娘陪送疙瘩柜,銅閂銅鎖帶銅穗。送給額云盛嫁妝,麻花褥子麻花被。衣服包了九大包,木底繡鞋裝滿柜。阿渾陪送個大銅盆,阿沙送給倆棒槌?!边@些陪送中寄托著親人對出門女子“富富裕裕過幾輩……兒女成雙又成對”等等質(zhì)樸真切的祝福。但與此同時,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往往也飽含著對女兒出嫁的不舍,如《嫁娶歌》中,“姑娘的心啊好像已經(jīng)破碎,揭下她的帷幕不斷流淚。單股的辮子梳成了雙的,零散的被褥疊成摞,梳頭媽的心血呀,好比哈敦高勒河”。女兒舍不得父母親人,而母親縱有千萬的不舍,也要為女兒梳妝。但在婚禮喜慶的氛圍下,這種憂傷終究隨著吉林人民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而消散,成為“三個額莫都想你呀,出嫁的姑娘幸福多”這般的想念與祝福。
2.賓客賀喜
在新娘出門子來到新家門后,賓客們需要對主人家送上贊美和祝福,其中有對新郎新娘郎才女貌的贊美,如蒙古族《賀喜歌》中“新娘似白鶴般溫順,新郎似神駒般矯健”,也有對兩家門戶的稱頌,如《榮喜歌》中,贊頌兩家是“哈薩爾圣主的后裔,與寶古達汗結(jié)了親”。而后的婚禮中,既要有伴著歌謠唱起的音樂,也要有載歌載舞共同歡慶的場面,這被視作對主人的致意,如《祝愿歌》中就有賓客“為主人的良辰,我拉起馬頭琴,唱起喜慶的婚禮歌”“宴會席上擺滿了羊脂美酒,團團圍坐著朋友親戚,載歌載舞啊盡情歡樂”的描寫。賓客送上祝福的同時,主人家也要予以相應(yīng)的招待,在吉林,這種一般由主家的親友招待,而非新郎父母來完成,這類人員被稱為“待戚”,即“招待親戚友人”之意,在《讓席歌》中,待戚者就呼喊大家“東家的酒,我的手,我替東家待親友”,以示自己就美酒招待來客的身份職能,在《告座》中,東家則謙卑地表示“飯不香,菜也咸,諸位諒解多包涵;一不挑,二不撿,挑挑揀揀來找俺”,以示招待不周、多多海涵之意。
3.夫妻行禮
為烘托喜慶的氛圍,同時也提醒新婚夫妻完成儀式,人們往往用歌謠的形式進行唱誦。《落轎歌》告訴新娘“快拿火盆烤一烤”,行跨火盆的儀式;《拜天地歌》則告訴大家要“兩個童男紅氈倒,兩名玉女把新娘攙。新郎在前拉紅帶,十字披紅到桌前”,時刻提示著此時所需的禮儀動作;撒喜床時,須得“沒事不進新人房”,喜床周邊要有“四個金磚墊床腿”“床底扣銅盆”等等。在完成一系列的儀式,并先后經(jīng)過以慶賀道喜為主的鋪喜炕、坐帳、鬧洞房等環(huán)節(jié)后,便是新婚夫妻倆最重要的回門環(huán)節(jié),吉林民俗中對回門時間有著嚴格的要求,即歌謠《回門》對此描述的“七天回家,兩家齊發(fā);九天回走,兩家齊有”。
(二)喪葬歌
喪葬歌謠除卻描述喪葬禮儀功能以外,更是人民寄托哀思、撫慰生人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流露著地域人民特有的生死觀念、輪回觀念等等,且往往因宗教信仰被賦予了一種神秘感。吉林的喪葬儀式一般分為儀式歌、哀悼歌兩種類型。
1.儀式歌
在“死者為大”的死生觀念輻射下,吉林地區(qū)的喪葬儀式流程頗多,從搭靈棚到棺槨入土,給了人們寄托哀思、宣泄悲情提供了多種途徑:靈棚搭建好后,先要停靈,以讓死者“三寸陽氣離身去,陰世間里把家安”,而后出殯、入殮的環(huán)節(jié)中,要給死者準備陰間享用的飯食,如《祭奠辭》中所唱“黃香三束,清酒三杯,饅頭成山,紙錢若干,連五桌子,大紙大鎳”,對祭奠的內(nèi)容、數(shù)量均有所要求。入棺時尤其注重“釘壽釘”,如《躲釘歌》中所唱“小小金斧高高抬,招呼亡魂躲釘來”,而后入殮祭拜,方為一套儀式結(jié)束。
2.哀悼歌
吉林喪葬儀式上的哀悼歌謠可按哀悼者的身份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親眷家屬的哀悼,此類歌謠以寄托哀思為主,多悲慟痛心,如《送殯歌》“若要相見,夢里相逢。再要見面,除非紙上畫金容”,盡顯痛斷肝腸之意;第二類則是一些宗教人員或者負責(zé)操持喪禮儀式者所唱的歌謠,此類歌謠往往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篤定死者可以通過陽間的儀式獲得死后的安息,如《開頭光》歌謠,就講述了通過“開頭光”這一儀式,以讓死者“抱財寶解衣裳、足踏神堂、聞香火香”等效果。除此之外,還有一類是在日常祭奠儀式中唱誦的歌謠,此類歌謠是“祖先崇拜”的一種典型體現(xiàn),多將亡者視作可以保佑家人的仙神,如《還愿》中就描述了父母殺豬奉酒,祈求神佛祖宗保佑兒子“今生今世永太平”的場景。
(三)建房歌
在吉林人民的觀念之中,建房修宅是僅次于婚喪嫁娶的大事,關(guān)乎家宅安寧、未來福祉。因此,建房歌也成為了吉林民俗歌謠中留存數(shù)量頗多的一部分,建房歌謠一般分為夸贊工人和建房儀式兩類。
1.夸贊工匠
建宅蓋房非一人之力可為,往往都是請來多家鄉(xiāng)親、工匠互相幫助,因此,夸贊工匠既為讓工匠歡喜,多費心力,使房屋結(jié)實的一種人情往來的方式,同時也是人們對工匠專業(yè)勞作的一種尊重。如《夸木石匠》中,就夸贊木匠石匠“木匠巧,修得好,石匠秀,鋪得厚,修得好,千年不倒,鋪得厚,萬年不漏”,在稱贊之后,還要向工匠表示謝意,“木石匠師傅辛苦了,東家賞錢大洋十塊”;又如《夸瓦匠》中,著力描寫了瓦匠用“小小瓦刀七寸長”的工匠,砌起東西墻面的功勞等等。
2.建房儀式
新房修建過程中,吉林人民最為看重撒梁米和上梁兩件事,前者是一種帶著對新房落成,未來可期的充滿希望色彩的儀式,而后者則是房屋修建的關(guān)鍵步驟。在撒梁米時,多通過唱詞趨吉避兇,一方面拜謝四方五行,以求“金銀財寶往里跟”“闔家安康生貴子”等等,多為對生活的祝愿;另一方面,則要驅(qū)打“五鬼”,力爭“打得五鬼亂逃退”,從而消解災(zāi)厄,為后續(xù)迎財做好準備。在上梁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有對梁木的贊頌,以表示修房者家宅闊氣,如《大澆梁》中唱“此木出在白山頂,千年萬載成木王”,又如《上梁》中唱“要問大梁生何處,長在長白山頂上,根子扎到東海岸,樹梢遮住紅太陽”。也有對上梁這一勞動形式的記敘,如《上梁》中“大師傅掌著尺,二師傅把線量,三師傅操鋒斧,大梁修得溜溜光”。對上梁的重視本質(zhì)上與撒梁米這一儀式相似,均是對家宅安康的祈盼。
(四)節(jié)日歌
佳節(jié)多喜慶,吉林民謠中的節(jié)日歌謠,大多遵循著描述民俗習(xí)慣與祝福許愿的構(gòu)造模式,以祈求闔家團圓、萬事興順。如在對春節(jié)的描述中,就有對節(jié)前各個日子習(xí)俗的詳細介紹,如《盼年(三首)》中,從小年開始,吉林人民就開始為“年”忙碌,“二十三,糖果沾;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推粘谷;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二十九,貼倒有”等等,而人們新年的愿望也往往都是極為“接地氣”的樸素愿望,能夠生動反映出吉林人民勤勞樸實的一面,如“老頭盼年,燒酒兩壇;老太太盼年,飯菜解饞;小媳婦盼年,穿花衣衫……”等等,此外,還有一些節(jié)日時地域特殊活動,如滿族人“抓嘎拉哈”玩耍,“嘎拉哈,分四堆兒,擲坑、擲背、擲個珍兒”的民俗游戲。
三、吉林民俗歌謠的文化價值
(一)體現(xiàn)出黑土地上的堅韌生命意識
吉林所在的地域,歷史上由于游牧政權(quán)的短暫,在古代往往戰(zhàn)亂頻頻、政權(quán)更迭不斷,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如在《拜火歌》這一明明是表達婚嫁喜慶的歌謠中,在內(nèi)容上,人們卻在向著“長生的天、永生的地”感嘆“為什么互相殺伐不息啊,請你睜開慧眼告訴我”,但吉林人民卻并未因此而放下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恰恰相反,這種追求反而愈發(fā)強烈,在歌謠的尾段,人們盡管深知“婚宴是短暫的幸福呀,不知有多少征塵來卷裹”,但卻依舊祈盼著“讓我們過上婚宴般的生活吧” !
(二)彰顯了崇尚勞動的樸素道德觀念
盡管生活多有苦難,但吉林人民卻依舊懷揣著一種質(zhì)樸的勞動可貴的觀念,崇尚用自己辛勤的雙手,在自然恩賜的環(huán)境中,為自己創(chuàng)造幸福的生活。以《謝天地歌》為例,人們感謝蒼天有太陽、甘露,厚土有山川、沃野,給人民帶來了“雨降四野年稔熟……林木蓋房水灌田”的耕作生活,同時也堅定的認為,在這片豐饒的土地上,只要能夠經(jīng)受“辛酸勞苦睡又醒”的勞動之艱辛,就一定能勞有所得,發(fā)出了“創(chuàng)成衣食哪能窮”的稱頌。與此同時,人們也堅決貶低那些希望不勞而獲,抑或是妄圖巧取豪奪他人成果者,批判他們“坐享其成罪滔天”,并由此形成了勞動人民緊密的向心力。
(三)弘揚了苦中作樂的樂觀豁達天性
貧困年代里,人們苦中作樂,聽子弟戲作為節(jié)日娛樂描寫的重點,這些子弟戲的內(nèi)容并不完整也不高雅,唱戲的環(huán)境只能“借個土崖子。沒有點燈油,就看月亮地”。盡管幾出戲下來,甚至“唱出《打金枝》,缺少郭子儀”連角色都缺失不足,但人們卻并不因此而懊喪,反而說“唱出《群英會》,周瑜也沒生氣”,以此揶揄自詡“精英”者對他們的鄙夷。又如面對吉林冬天嚴寒的氣候環(huán)境,早有“臘七臘八,凍死寒鴉”的描述,而在吉林歌謠中,人們卻喝著臘八粥,說著“吃了臘八粥,趕緊往家溜”,以充滿幽默自嘲意味的口吻展示著人們面對嚴寒時的樂觀心態(tài)。
四、結(jié)語
作為吉林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婚嫁歌、喪葬歌、建房歌、節(jié)日歌為代表的各類吉林民俗歌謠,是口頭文學(xué)的一種典型代表,以本真質(zhì)樸的筆法,記敘了吉林人民的民俗風(fēng)情與價值觀念,反映著人民群眾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純真呼聲。這些歌謠承載著吉林人民在白山黑水間勤勞耕作、代代生息的旺盛的生命力,更是深入了解民眾心聲、民俗風(fēng)情最真實不過的研究切口。
參考文獻:
[1]中國歌謠集成吉林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歌謠集成·吉林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5.
[2]王海龍.黑龍江歌謠及其民俗文化內(nèi)涵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1.
[3]劉穎.吉林民間歌謠的文化意蘊[D].吉林藝術(shù)學(xué)院,2015.
[4]劉暢.東北民歌與東北民俗文化探討[J].戲劇之家,2022,(36):64-66.
[5]張超.東北民俗文化的特征研究[J].開封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7,37(10):239-240.
[6]陳旸.東北民歌與東北民俗文化探析[J].藝術(shù)教育,2019,(07):69-70.
[7]關(guān)越.淺析東北歌謠的文化內(nèi)涵及社會價值[J].北方音樂,201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