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以物觀我 , 以景觀人”

2024-08-20 00:00曲倩玉
今古文創(chuàng) 2024年30期

【摘要】隱喻是古代文人寫景抒情常用到的寫作方式,它扎根于當時中國獨特的文化土壤當中。與其他詩歌所表現(xiàn)的直白顯豁相反,它是古典詩歌所追求另外一種美學境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被后世稱為千古美文,文中的景物描寫也被后人屢屢稱贊,景物描寫的兩個排比段一虛一實,一明一暗的反差剛好表達了范仲淹政治抱負上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讀者讀《岳陽樓記》讀的不僅是岳陽樓之景,更是范仲淹背后的思想。范仲淹將自己現(xiàn)實仕途的坎坷和對“理想國度”的建構(gòu)在文中通過景物生動地展現(xiàn)了出來,他的思想精神也構(gòu)建了當時宋代文人的精神坐標。

【關鍵詞】岳陽樓記;景物;隱喻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30-0026-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0.008

宋朝寫游記散文類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臨其境,正如魯迅先生曾說過“文學家要有經(jīng)驗,但是不必有經(jīng)歷”,《岳陽樓記》也是如此。這篇文章完全是范仲淹憑借友人滕子京的一幅《洞庭晚秋圖》所作的看圖作文。這篇游記當中描寫景物之多、境界之宏闊完全超出圖畫所描述,后人稱《岳陽樓記》為千古美文,岳陽樓也因此聞名于世,可謂是名文成就名勝。此文中無數(shù)的景物隱喻也值得人們研究一二。

一、隱喻的存在原因

(一)表達受限,隱晦抒情

作者用隱喻將兩個不同領域但有一定相似性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較,從而在表達中揭示新意義,這是我國古代普遍存在的一種寫作現(xiàn)象。古代文人迫于封建王朝的壓力,表達受到限制,寫詩記文經(jīng)常會用隱喻來表達自己壓抑已久的某種情感。隱喻又包含著移情,通過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滿和怨憤全部宣泄到文字當中,而這種文字又是在借著其他的景物風光或是神話故事來表達作者隱晦的情感,因此古代文人的詩詞歌賦當中,隱喻是缺少不了的修辭手法。比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等等,這些詩句能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達到一種“聞之傷心,聽者流淚”的境界。在現(xiàn)代文學研究看來,很多隱喻的表達都帶有一定的哲學意味,值得人們仔細賞析。

身處官場,一邊是功名利祿和與狡詐小人狼狽為奸;一邊是正直善良與奸佞小人的污蔑陷害,生死存亡只在一線之間。很多文人雖對當時官場有眾多不滿,但以他們自身的力量無法和龐大的封建王朝相對抗,而內(nèi)心的陰郁情感又想一吐為快。所以只能采用隱喻的方式來記錄,隱喻的寫作方法可以細膩的描繪作者的思想情感,將抽象的愁緒通過某些具體可感的景物變得具象起來,從而豐富詩詞的意義和表達效果。于是這種方法就逐漸在文人圈中流傳開來。不同文化下對不同事物有著不同的理解,所以隱喻與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它的產(chǎn)生有著特殊的文化背景。因此,理解隱喻的作用和意義應該基于不同的文化,作為古詩詞中特殊的寫作方式,是傳播、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

(二)寄托情感,增添魅力

隱喻的寫作手法使得目前很多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意義,如月亮經(jīng)常代表團圓、相思;柳常被用來寄托惜別之情;竹、蘭多象征君子的高潔正直等等。但是不同詞人在面對相同景物時基于不同的情感,景物也會被賦予不同的象征意義?!对狸枠怯洝分械脑S多景物就有特定的象征意義和內(nèi)涵,這些景物都與范仲淹內(nèi)心的情感底色相貼合。無論是《岳陽樓記》或是其他古詩詞都憑借其獨特的隱喻意義而被后人反復研究,其中的景物描寫雖然簡短但內(nèi)涵豐富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鑒賞力。讀者可以通過分析、品讀理解詩詞中豐富內(nèi)涵,獲得更多閱讀體驗。正是因為隱喻在文中組合了不同的意象構(gòu)建了別樣的意境,使得富有隱喻意義的很多詩詞有著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三)揭示矛盾,引發(fā)思考

隱喻的手法不僅是作者宣泄情感的一種手段,更是揭示了當時時代社會不公、朝廷黑暗、官員無能的普遍現(xiàn)象。比如《紅樓夢》通過寶玉和黛玉的愛情隱喻了當時封建社會的人性悲劇,表達了對傳統(tǒng)社會道德的批判和對社會制度的反思。范仲淹作《岳陽樓記》又是在吐露自己的哪種情感呢?他只不過借著景物暗喻朝堂以表達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民本思想,這是本篇文章的主旨句,也是本文最想告訴人們的哲理。作為讀者想去了解一首詩詞或是一篇文章的具體思想,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和語境知識,對文字內(nèi)容深層思考并通過良好的分析和判斷理解作者隱喻的意圖和思想。從而去理解隱喻在不同類型文學作品中的運用和象征意味。

二、現(xiàn)實的淫雨霏霏

聯(lián)系范仲淹的寫作背景,當時宋朝文官集團權(quán)力膨脹,但是他們對國家的忠誠和責任卻不復之前,由此產(chǎn)生了很多低效和腐敗現(xiàn)象,削弱了國家面對外敵的應對能力,北宋內(nèi)憂外患,政治逐漸混亂。在這種時刻,范仲淹的改革是必然的,但是他的一系列行動定然會觸及相關權(quán)貴的利益,所以他受到了朝堂的聯(lián)合打壓,最終落得被貶謫的下場。可以說他內(nèi)心的苦悶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于是他將萬千愁緒全部傾注到了《岳陽樓記》兩種景色的描寫中。

(一)洞庭大觀,動靜相生

開篇第一段作者介紹寫作本文的原因是“謫守”的滕子京求記,此時的滕子京因“涇州公案”和支持范仲淹的政治變革等緣由而慘遭流放,被貶后的他為宣揚自己的政績重建岳陽樓,并向范仲淹求記。而范仲淹同滕子京遭遇一致,因自己推行“慶歷新政”而遭到朝堂一致反對,被貶至鄧州任知州。所以寫作此文時,范仲淹正處于事業(yè)的低谷期。雖處江湖之遠,但他依然心憂天下,渴望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當時社會,因此范仲淹應滕子京要求并為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無限感慨乃作《岳陽樓記》。但“前人之述備矣”,比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等等,既然前人描述已極盡周全,范仲淹便無心重復前人已有的景物描寫,他的重點在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他接下來所提到的相關景物描寫都是源于他的想象,更是源于他內(nèi)心的各種情愫,因此這里的景物不免就帶有了很多的隱喻色彩。第二段是對洞庭湖景色的總體描寫“銜遠山,吞長江”,“銜”“吞”兩字讓人切實有一種生命之感,仿佛遠隔千里卻從一個高處看到了洞庭湖景如此宏大磅礴的場面。在勾勒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之后,作者抓住了洞庭湖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又引出“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結(jié)論。為下文的“以物喜,以己悲”找到了感受主體。

(二)感極而悲,有感而發(fā)

本篇三、四部分的景物描寫突出了不同季節(jié)下岳陽樓的別樣景致,通過陰雨和晴朗時對景色的不同感受引出遷客騷人的“以物喜,以己悲”,有了對比方能更好表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因此它不只是對客觀景物的描繪,還隱藏著豐富的隱語意義。從意象上去看,第三段所描寫的景物是淫雨、陰風、濁浪、日星、山岳、商旅、檣傾、薄暮、虎、猿等等。但是滕子京目的是求記,因此《洞庭晚秋圖》應是不會出現(xiàn)如此壓抑陰暗的場面的,而且這些景物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在洞庭湖上未必是存在的,之所以寫是因為這些景物存在于范仲淹的想象里、存在于現(xiàn)實的生活中,因此洞庭湖上的景物都變成了作者的心情隱喻。以“若夫”起筆,通過“陰風怒號”寫出洞庭風浪的洶涌;“日星隱耀”“山岳潛形”“薄暮冥冥”表達了天色的晦暗;“檣傾楫摧”體現(xiàn)了航行的危險;“虎嘯猿啼”襯托了氣氛的凄涼。第三段所以描繪的這十個意象與第四段的美好景象產(chǎn)生了一種比較,景物不同,遷客騷人所觸發(fā)的感受自然不同,這一段主要寫“覽物而悲者”的感受。從天氣的惡劣到景物的悲涼,為下文引出“古仁人”做了鋪墊。范仲淹旨在通過這幅淫雨霏霏圖中的景物引起對社會人生的思考,用天氣的變換立足個人的榮辱得失和悲樂變化,將寫景、抒情、議論很好的融到了一起。表面寫自然景色變換,但是卻通過一系列的視覺、情感、生理等變化暗示人生本身就是風雨不定,有起有落,不要在意目前處境的好壞,無論身處何方,內(nèi)心依然要心憂天下,何時何地都需憂國憂民,正如他最后一段所寫的“是進亦憂,退亦憂”。通過景物的陰晴變化,進而將自己的寫作重點放到了個人抱負上,用這種寫作手法警醒其他人合理看待自己上下起伏的處境,也是對同被貶謫的滕子京的勸告。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笑看云卷云舒,安心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三、向往的春和景明

(一)現(xiàn)實黑暗,寄于幻想

從第三段的淫雨霏霏轉(zhuǎn)入第四段的春和景明,色調(diào)為之一變,描繪出一幅春色和煦、景色明麗的春景圖,讓人悠然神往。“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這是在最自然的狀態(tài)下景物應該有的樣子,是一種萬物各得其所的狀態(tài),也隱喻了范仲淹心中社會井然有序的理想形態(tài)。不禁讓人想到了《禮記》中的“老有所養(yǎng),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边@雖是只有理想社會才會存在的形式,卻是作者實際對社會歷史、對政治制度以及對天道的一種反省和思考。范仲淹的寫作并沒有停在美好的景物描寫上,他還加入了自己對人生的深度思考。沙鷗、錦鱗、芷、蘭這幾個意象都是古代高雅善良的象征,作者將其看成社會上一切真善美的事物,他認為真善美在社會上的存在方式就應該是這種“郁郁青青”的狀態(tài),但是這種追求也只能在君圣臣賢的前提下才能實現(xiàn),春和景明也是他所向往的君臣賢明的社會狀況。該段描寫的景物和畫面完全沒有人治的痕跡,而是達到了一種社會和諧、充滿活力、公平正義的境界,這與我們現(xiàn)在所追求的社會主義社會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這些都只存在在作者的理想里。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劉祥老師認為“漁歌”多象征自由自在的隱逸生活,而在本文中主要指理想社會中人們的自在生活。這一句將春和景明和理想社會完全結(jié)合在了一起,達到了一種天人合一的大境界。將兩方面聯(lián)系在一起就凸現(xiàn)出了范仲淹此文的真正用意,他所傳遞的是一種社會和平、百姓無憂、相親相愛的美好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此樂何極”。一方面是“商旅不行”,一方面是“漁歌互答”,這種相互對照就顯得悲情更加可悲,喜悅更加喜悅。柳永在《望海潮》中也有類似記敘“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如此一幅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場景可以說是每一個文人士大夫心中的所夢所想。朝堂上下一心,國家治理上才會國泰民安,這就是范仲淹所期待的美好政治、人間盛世。所以想到這里當下的他才會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受到“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嘆“此樂何極!”這種樂趣當真是無窮無盡,又有什么能趕上它呢。此時的范仲淹已經(jīng)從小我的悲喜中掙脫,產(chǎn)生了更加高遠的神思。

(二)以樂襯哀,不以物動

三四段排比段一明一暗,以“若夫”和“至若”開頭,點出內(nèi)容是作者的想象,描繪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圖。用以樂襯哀的寫作方法,以向往的春和景明襯托現(xiàn)實的淫雨霏霏,更顯幻想的美好和現(xiàn)實的陰暗,也體現(xiàn)了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處境,一明一暗,一虛一實,直接引出下文作者的觀點?!安灰晕锵玻灰约罕睙o論外界環(huán)境再怎么變化,內(nèi)心也要毫無波瀾,以風景描寫來支持自己的論點,不得不說范仲淹文筆的力量之強。為什么作者選擇春秋而不選擇另一對季節(jié)冬夏進行描寫呢?因為春天是溫暖的,它象征著新生,代表著生命的活力,是最適宜改革進取的季節(jié)。但夏天代表著熱情,它應該是在春季之后才會慢慢出現(xiàn)的場景。而秋天比冬天更添了一份凄涼、高遠,恰好能照應作者的情感。而且對于古人來說寫文抒情總是多寫春秋而少寫冬夏。那范仲淹為什么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就是因為他也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以這些風景等外在的東西完全撼動不了一點范仲淹內(nèi)心的信仰和堅定。其他遷客的悲喜沒有觸動范仲淹的情感,反而促進了他思想的升華。

其實這種寫作方法并非范仲淹首創(chuàng),早在《詩經(jīng)》中就曾寫“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边@也是通過特定時空的景物描寫來表達詩人情感的,情景交融,言淺意深。楊柳依依對應著本文的春和景明,雨雪霏霏與淫雨霏霏遙相呼應。楊柳既代表了春天的美景,又隱喻著離別的傷感,雨雪霏霏既是天氣的凄冷也是作者內(nèi)心的孤寂凄涼?!皸盍焙汀坝暄币彩切纬甚r明的對比,一明一暗描寫出士兵出鄉(xiāng)和回鄉(xiāng)的兩種狀態(tài),表達了物是人非的情節(jié)。

四、時代的精神坐標

(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可惜作者所營造出的一幅“春和景明圖”只是他的想象,只有朝堂上的陰暗如同一片巨大的烏云切實地壓在了范仲淹的頭上,但他能做的也不過是借著岳陽樓寫篇文章借以抒情罷了。虛無的快樂,真實的憂患,所謂“黃粱一夢”不過如此。劉祥先生曾說過“這兩幅圖景,前一幅客觀存在于范仲淹謫居鄧州時的北宋政治環(huán)境當中,后一幅則駐扎在范仲淹的靈魂深處”[1]。范仲淹和滕子京同被貶謫,起初難免會有失意感嘆,但他們很快從失意中走了出來。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在其他方面也頗有政績,又有一番新的建樹;范仲淹也居其位、謀其職,時刻為百姓操勞。有著陰晴圓缺的月才是世間常態(tài),可能剛開始范仲淹接受不了理想和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才會感嘆“感極而悲者矣”。但是后來如果他真的沒有接受現(xiàn)實又怎會豁達的寫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歌舞升平的當下未必有人能看到社會中隱藏的危機,守舊派的利益在當時也是不可侵犯,所以范仲淹的憂患意識讓他注定只能獨自孤苦的“看”著,在當時的大環(huán)境下注定無所作為,清醒地看著世間的渾濁。但是他的這種精神卻給了后人很多啟示,構(gòu)建了宋朝當時很多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坐標。宋朝張載的著名言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是基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提出的。所以要論《岳陽樓記》隱喻的價值不得不說的一點就是它為當時的宋代文人構(gòu)建了一個理想的精神譜系?!安灰晕锵玻灰约罕闭娴暮靡粋€世界紛紛擾擾,喧鬧任其喧鬧,自有我自為之。這種境界已經(jīng)超越了個人的功利訴求,步入了一種崇高的道德境界。范仲淹不僅自身做到了這一點,他還想把這種狀態(tài)推廣到全社會,希望和他一起同遭貶謫的官員能夠放平心態(tài),成為無論在哪都心憂家國天下,為天下百姓謀福利的人。他的不一般就在于他能夠把這種個人的情感上升成一種崇高的精神,并用它時刻來指引自己前行的方向。他能于悲喜之中探求內(nèi)心,尋求一種與外界相處、應對變化的和諧之道,正如他所探求的“古仁人之心”一樣。從此,個人的得失和仕途的起落不再是能深度影響他的外物,所以當他在看到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致時內(nèi)心也不會再起波瀾。

(二)先天下憂,后天下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簡單幾句話化作了鼓舞人心的巨大精神力量。第五段一共提到了六次“憂”字,集中反映了當朝的危機,濃縮了范仲淹一生經(jīng)歷。[2]孟子曾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但是當時奸佞當?shù)?,君主蒙蔽的情況下當朝者沒有辦法看到真實的民間生活,即使范仲淹能做到“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但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渺小的。他雖有著入則可為相,出則可為將的能力和巨大的政治抱負,但他也只能清醒地看著這世間的沉淪。所以仔細一看全文無一字不是在寫景,又無一字不是在講范仲淹的理想和無奈。真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熬訌R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標準來要求自己,既憂國又憂民,范仲淹的仕途跌宕起伏,但他始終有如赤子之心般的報國情是難以被消磨的。他的寫景散文做到了“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彪m沒有確切地登上岳陽樓但是想表達的東西是能夠超越肉眼的局限、超越時空的距離,因為所講之物、所發(fā)之聲都是他內(nèi)心最真實的情感。范仲淹看到了陰天、晴天的不同景色,其他“遷客騷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是被貶,但他的心情是不受外界影響而產(chǎn)生變化的,這才是真正地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留給當時那個時代的東西絕不會是簡單的幾篇文章,更重要的是他已經(jīng)成為當時文人的精神圖標。

(三)縱議理想,擴大境界

雖說此文名曰《岳陽樓記》,但實際細細數(shù)來文中很多內(nèi)容都是在寫洞庭湖景,對于岳陽樓的敘述不過了了,因為洞庭湖上四季的風景變化更有利于作者的情感抒發(fā),于是借景抒懷作記描寫了大量的洞庭湖景。此文的偉大之其一就在于范仲淹能“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而知滄?!?,他能從簡單的一幅畫中描繪出境界如此之大的洞庭湖景,并細心地觀照到不同季節(jié)的景物和色彩變化。洞庭湖景上的景色變換就如每個人的人生一樣,有時會風雨飄搖、世事無常;有時又會晴空萬里、艷陽高照。人生就是這樣,總是會有難以預想的順境和逆境,但只要我們能控制住自己的心態(tài),不以外物的變化來改變自己,時刻保持一顆“古仁人”之心,保持心態(tài)、積極進取,那么不管是再大的風浪都可以坦然面對。其實,被貶謫后的遷客騷人面對美景內(nèi)心不免生出幾絲慰藉,面對陰雨狂風也難免想起自己的處境而怨天尤人,這都是正常的情感變化。但是范仲淹所尋求的是“古仁人”這種高遠的理想境界,因此他不會允許自己在逆境中自怨自艾?!肮湃嗜恕焙汀斑w客騷人”的不同就在于兩者的心境是否易受外物影響,“古仁人”的心理之所以不受觸動,因為他們不局限于“小我”,而是“心憂天下”。“吾誰與歸?”范仲淹內(nèi)心也不知道究竟誰能從這篇記敘文中去理解他的情感,但是他在期盼著能有一個人理解他的抱負、有一個人能和他有著相同的抱負然后走上共同的道路。這個人可能是滕子京或是其他像他一樣心懷家國、高尚高潔的人。但是天下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所以范仲淹最后的“吾誰與歸”不僅是一個號召,更是一句感慨,普天之下知音難覓!這時候的范仲淹既沒有可以一起心懷抱負、實現(xiàn)理想的同路人,又不能輕易放棄自己內(nèi)心堅持已久的向往。體現(xiàn)出了一個胸懷天下、舍身忘我、積極進取的志士仁人形象,也將全文推向了高潮。

時代的洪流沖刷著宋代每個文人的命運,一己之力終是渺小,尚不能撐起宏大的改革計劃。但要想范仲淹一樣懷揣著一顆“古仁人”之心。人生的起伏并無好壞,要懷著一顆平常心去看待。跌入谷底才有觸底反彈的機會,眼前的成功可能只是一時的獎勵,命運就像天氣一樣未知。正如《紅樓夢》所說“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范仲淹在鼓勵世人爭當“古仁人”,保持自在心。但是他已經(jīng)無法憑借自己的才干繼續(xù)推行他的“慶歷新政”,也無法安心地活在內(nèi)憂外患當下。所以他時刻告訴自己待人接物要抱有憂患意識。所以本文的景色既反映了范仲淹現(xiàn)實的仕途,也反映了他理想的政治藍圖。

范仲淹或許不是一代名臣,但絕對是一代能臣,他如一顆流星般劃過宋朝的天空后又消失,但是他留下的光輝被很多世人看到,他的精神也不斷激勵著后人。他所欲所求都是為民、為天下,是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直至現(xiàn)在,他所提出的名言警句依舊振聾發(fā)聵,仍具有很強的價值,對當今社會也有著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祥.中學語文經(jīng)典文本解讀:第三只眼看課文[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116-123.

[2]劉愛麗.淺析范仲淹《岳陽樓記》的思想性[J].名作欣賞,2023,(35):84-86.

[3]文史后花園.范仲淹的千古雄文《岳陽樓記》,一篇藏著北宋滅亡密碼的文學經(jīng)典[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6233878688715406&wfr=spider&for=pc,2023-12-25.

作者簡介:

曲倩玉,女,廣西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