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說第一次美妙,讓人陶醉難忘。我第一次探游普龍大峽谷,就陶醉了。大峽谷很美,美似仙境。我嫌棄“關(guān)馬箐”名稱太土,不夠大氣,斗膽冠名“普龍大峽谷”。誰料隨口一呼,獲得同頻共振,也不枉自我“狂妄”一場。
普龍大峽谷位于武定縣田心鄉(xiāng)普龍村委會關(guān)馬箐村,一個稱之為天生橋的地方。這天生橋是天然巖石構(gòu)成的橋梁,橋面是寬闊的公路。我們坐在車里往返來回,如被煙火熏暈的蜜蜂,忽視了花圃的存在,渾然不知天生橋就在車子下面,誰會相信不起眼的山溝野箐卻別有洞天,哪曉得普龍大峽谷近在咫尺。
車子停在小必朵村,往村頭左側(cè)步行走過田埂荒野,再右拐朝釋迦河壑谷前行,走約一公里路程,再無路可行,只能沿谷底亂石灘緩慢攀登。乍看,除腳下零亂的鵝卵石、溪流和荒涼的山勢外,不像有奇妙的景觀,拐過兩道山灣,仍然看不到關(guān)馬箐和天生橋。
壑谷、溪水、亂石阻擋前行的步伐,不得不跳來蹦去,一會兒便熱汗直冒,氣喘吁吁。好在一行人有說有笑,不感覺得累,個個都很開心,期待眼前出現(xiàn)亮點。果然,越往上攀登,光禿禿的山丘向我們走來。眼前的兩座山嶺緊夾一縫,兩座對峙的禿嶺相擁,如同兩只獅子親熱接吻,惟妙惟肖。往前走一段看得更清楚,先前看似眼睛和嘴的地方是三個天然崖洞。同路的本地人介紹“這就是傳說藏財寶的巖洞”,我略有所思。
一陣汽車轟鳴傳來,我本能地抬頭眺望,一輛轎車從梁子頂端駛過。自言道:“嗬!己衣天生橋過行人,普龍?zhí)焐鷺蜻^汽車,真難得!”我欲舉起相機,把這突如其來的瞬間捕捉,可惜目標已逝。
又有人說道:“這里就是關(guān)馬箐,明朝時,官府在此開銅礦,靠大批的馬幫馱運礦石,昆明的城墻就是靠這里馱去的銅礦石筑起來的,騾馬太多就關(guān)在這里,馬匹逃不出去,盜賊也對此無奈。人們管這里叫關(guān)馬箐,之后村子也改叫關(guān)馬箐村了?!?/p>
接近橋洞口,兩邊的山崖朝我們擠攏而來,狹窄的通道只能單行,行走時不得不謹小慎微,生怕碰撞在巖石上。這里叫夾馬槽。路徑兩側(cè)全是山崖壁巖,唯見天空一條縫隙,我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這夾馬槽太土了,不如叫‘一線天’。”
正欲暫停擦把汗,小憩一會,就聽到朝前走的人驚嘆:“這巖石太好看了!”我快步趕到前面,一看,禁不住嘖嘖稱奇,兩邊高聳陡崖的巖石,皺褶扭曲、重疊錯亂。這是傳說中的“萬卷書”。一摞摞一層層巖石,酷似一本本碼起來的書籍。
暗自慶幸此番之行,總算沒白來。眨眼間已至天生橋洞口,還沒反應(yīng)過來,“撲哧哧”,幾只蝙蝠從洞內(nèi)飛出,一道身影箭似的越過頭頂,眨眼間無影無蹤。同行的三個美女噓聲驟起。突如其來的驚叫,換來一片笑語聲。
回過神來,才注意這隱藏在山凹的天生橋洞口,洞口高六七米、寬五米左右,為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洞口,洞兩旁的紅砂巖布滿苔蘚,巨石形成凸凹錯落的天然橋墩,支撐起萬噸重壓,無比堅固,令人噓唏。
跨入洞內(nèi),一道門扇大的光亮從深洞高處照射下來,天光照亮灰暗漆黑的洞堂,光影讓我忽然全身一顫,感覺光明與黑暗原來如此鮮明,仿佛只有此地才有光明與黑暗的對比。黑暗令人迷惘也給人希望。念頭忽又轉(zhuǎn)到窟窿那邊的光亮世界,一連串的神秘、危險、好奇,驅(qū)使著內(nèi)心欲盡快探個究竟。
借著洞外投來的光亮,看清洞堂長約二十余米、寬十余米、最高處約十余米左右。洞那頭的出口卻較矮,高僅四米多高,被末端一塊四米多高的巨石阻擋,形成垂直落差,巨石遮蔽了大部分光亮,并形成天然屏障。巨石前有一潭二米多深的水,水潭、巨石截斷了前行的通道,隔離了洞這頭與洞那邊的世界,難怪遲遲未被人發(fā)現(xiàn),田心普龍還有一處人間仙境,恰像一個如花似玉尚未發(fā)現(xiàn)的美女,等著外面的人來揭開神秘的面紗。
雨季來時,這里洪水很大,洪水從巨石飛瀑而下,形成水潭。還好,現(xiàn)在雨水沒來,只有溪流,我們來探游,安全有保障。
目光移至洞頂左右兩側(cè),光滑的崖壁,懸空掛滿鐘乳石。有一堵圓狀乳石,長得造型奇特,著實好看,是傳說中的“仙女梳頭”。它酷似剛出浴的少女,惟妙惟肖。
走出洞口,迥然不同的峽谷風(fēng)貌撲面而來。我興奮地舉起相機“咔咔咔”拍攝起來。這里風(fēng)光景物讓我目不暇接,忙得我既要捕捉拍照,還要小心腳下安全。前后左右,極目之處懸崖交錯,疊嶺相連,絕壁萬丈,矗立云端。天外有天,景外有景,仿佛步入夢境仙地。這別有洞天如同被上蒼遺棄的寶地,與塵世隔絕曠久,今日被幾個冒失鬼闖入了。
左拐右彎,風(fēng)光好景,妙不可言。噓聲、贊嘆聲此起彼伏,于幽靜奇險的大峽谷回蕩。我感慨萬千,心生敬畏!卻來不及欣賞消化,盡快把美景收入相機慢慢回味,走走拍拍,上坡下坎,一會兒攀爬,一會兒跳躍。最討厭的是阻礙的亂石、石坎、石礅和盤根錯節(jié)、橫生縱長的荊棘。谷壑時窄時寬,窄處僅一線天,寬處可跑馬宿營。雖汗流浹背,疲憊不堪,卻心生歡喜??柿朔律?,雙手掬溪水喝個暢快,通身爽朗。自進入這塊凈地,早已心緒飛揚,望天天更藍,望云云更白,仿佛云朵就要墜落頭頂;看山嶺,山嶺在動,如同向我們挪來,正張開雙臂將我們擁抱。我若失散的羔羊,獲主人搭救,感激涕零,恨不得雙膝跪下,享受山嶺博大胸懷的庇護。
此時,一對紅黃相間的蝴蝶,翩躚起舞,我好奇地尾隨其后拍攝。不覺間,來到一平整開闊地帶,周邊絕壁千仞合圍,宛如天坑巨盆,溪水環(huán)繞,方圓數(shù)千平方米。左邊土層肥沃,水草密茂,若開荒種地,不輸洞外良田;右邊平坦開闊可蓋高樓房舍、停車場、體育場。我想有朝一日,若能將崖巖鑿?fù)ㄋ淼劳ㄜ?,解決泄洪問題,這里就有可能打造成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何愁不是人間仙境。
跨過溪流,來到一堵疊崖外飛的巖腳處,攀上崖坎進入“房廳”,能遮蔽風(fēng)雨,可容數(shù)十人。溪水沿著高低不等的亂石嘩嘩流淌,沖入水潭形成飄散的飛瀑,激起優(yōu)美的漩渦。潮濕的苔石表面有層薄薄的淤泥,滑不溜秋,若不小心便會滑倒,邁步時要抱塊石板墊腳,防止滑入水里栽跟頭。
走過險象環(huán)生中的潮濕路段,拐道灣就來到了“仙女千滴淚”。這個地方,妙景恰如其名的,興奮勁頓時暴發(fā)。陡峭的石崖絕壁,竟然生泉眼,堅硬的紅砂石,無塵土卻生根,怪事了!浸水的絕壁處,匪夷所思地長出一蓬條絲狀的苔蘚植物,崖水從不知名的植物枝蔓飛濺泄下,若仙人的眼淚,似仙女撒向這里的珍珠,更像花果山七天大圣孫悟空住的水簾洞。把這水收集起來,說不定是上好的礦泉水。想到這里,我張開嘴,讓“甘露”滴入口中,一股甘甜瞬間滋心潤肺,簾雨有節(jié)奏地打在身上,剎那間,涼爽通透,仿佛經(jīng)歷了一次免費的天然沐浴,沖刷我污垢的身心,送還我原本清凈純善的靈魂。
移步前行,巨石阻擋,落差增大,更加難行,我們小心翼翼,好在有驚無險。走著走著,一堵堵險峰危巖似乎朝我們擁來,天空變得越窄,只剩一條縫隙,再一處“一線天”撲面而來。山巖崖嶺爭相擠向天穹,將有限的天空占據(jù),變得只有臉盆大小。
接下來,晴朗的天空忽然陰沉下來,本就灰暗的峽谷顯得陰森寂靜。我由于貪圖拍照落了伍,孤身一人困于灰暗的山嶺懸崖,一陣冷風(fēng)襲來,感覺頭皮發(fā)麻,一絲恐怖感油然而生。我竭力屏住呼吸,穩(wěn)住身心,默念“別慌、別怕”,邁步往前追趕同伴。
約抽一根煙時間,烏云翻過山崖天際,太陽仍未露臉,天空亮了起來,沉悶的心情頓消。
走著拍著,看著,樂著,傾心享受快樂時光。忽然,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褐黑色石頭,遠望似猴子,近看像猩猩。大家議論紛紛,顯得異常興奮?;液值难聨X上,獨一無二地生出這奇葩,讓人浮想聯(lián)翩。
轉(zhuǎn)過一道拐,正前方巨石擋道,只能從巖坎下躬身慎行。嗬!又是一道“水簾洞”要穿過,與前面那個不同,水從巖崖縫隙流出形成飛瀑,直接如傘狀灑落下來。這個地方叫“仙女沐浴”,與永仁方山“水簾洞”的畫面特別相似。
轉(zhuǎn)過拐拐,上道坎坎。突然,眼前閃現(xiàn)出一大堵似刀削斧劈,紅白相間的絕壁,十分搶眼,與兩旁灰褐懸崖相比截然不同。那絕壁中間,一條銀白紋路橫貫這堵百米巨崖,似棧道又像溝路,如畫上去一般美妙極了!大家或蹲或坐,在石頭上欣賞評論。這塊巨崖絕壁,平整光滑,無荊棘刺篷,蘚苔雜色。此前在武定地界尚未發(fā)現(xiàn)如此巨石,若能夠想辦法畫上一幅展現(xiàn)武定古往今來的大型油畫,或者反映武定發(fā)展變化的大型書法作品,該是何等壯觀,說不定弄出個中國第一、世界第一來,到那時,田心不愁不火,武定不愁不出名。
再往前走幾步,絕壁前為相對平緩的天井,有數(shù)千平方米寬,空曠寬闊,除入口外,四周巉巖兀立,懸崖峭壁,如銅墻鐵壁,將天井院壩圍得水泄不通。姑且不管峽谷天井來歷,是隕石墜落砸陷的坑洼,還是上蒼挖掘的秘地,抑或是大自然的造化,有此寶地是普龍人的福氣?;蛟S五十年、百年之后,后人擁有巨大能量時,將這亂石土碴清理平整,再建房、開墾、耕種,有了人間煙火氣,定會吸引外界人蜂擁而來。
終于,我們快要走到大峽谷的盡頭了,兩個半小時的跋涉,穿越五六公里的峽谷,樂在其中并不感覺疲憊,回味一路目不暇接的收獲,那些有名的、無名的、或近或遠的自然風(fēng)光美景,超出所有人的預(yù)料。
到了大峽谷的盡頭,印證了“好戲在后頭”這句話,壓箱底的美景必然在后頭。眼前,高聳云天的山崖前,濕漉漉的疊崖絕壁,呈現(xiàn)出A字形的崖洞,洞口平整無礙。還未入洞便聽見有節(jié)奏的流水聲,那是瀑布飛濺的響聲,說明洞內(nèi)有流水有瀑布。走進洞來不算黑暗,卻被水阻隔,只見崖洞頂邊開個窗臺大的窗口,天光似電筒般從崖口處直射水潭,水面波光粼粼,煞是好看,給幽暗崖洞平添幾分夢幻色彩。借著照射進來的光亮,看清水潭約五六十平方米,洞高約十五六米,洞堂不算深,約二十米長,十余米寬,窄處不過五米。水聲不絕于耳,只聞聲音不見瀑布,瀑布隱藏在崖石背后,要欣賞瀑布,除非有條小船,拐進水潭深處才能看清。水潭不知深淺,無人敢下水,我們只能望水興嘆。
崖洞里最絕之處在洞的左上端,兩崖一道縫隙間,鑲嵌著一塊約十厘米厚,不足二平方米的純白方石,與兩旁斑斕褐色的壁崖形成極大的反差,一看就知是外來石塊,不偏不歪橫架在十多米高的縫隙間,鑲嵌得非常的平整。
此番探險,機緣巧合間,卻意外發(fā)現(xiàn)了武定的第二大峽谷景觀。如此的蕩氣回腸,總覺得還不過癮。一年前,再次投入普龍大峽谷的懷抱,回味留戀,沒齒難忘。
責(zé)任編輯:李學(xu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