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一曲清詞,抿一杯清茶,醇厚的茶香于心尖悠揚綻放。舉目望去,夜的幕布上,繁星如煙火般絢爛,皓月千里,通透明澈,映出了我眼中的長河……
思緒似溪流般蜿蜒著,又如空中落葉般回旋著。登上長廊,徐步向前,耳畔流淌著洋流的波濤之聲。終是尋得了一方楊柳,深深扎根于這長廊中,枝繁葉茂。思緒再一次蜿蜒、流轉(zhuǎn)……
追憶往昔,總有一方楊柳,一捧流水無從割舍,仿若二者本應(yīng)粘連一起……
烈日當(dāng)空,如火般炙烤著這一方水土。靜如平鏡的湖面,岸邊總繁茂著一株楊柳,枝葉似蛟龍般延伸,蔭得一方水土之清涼。自然,此地定是稚嫩孩童的聚集之處,其中不乏有我。他們于樹蔭下躺著、坐著,望著四周,便能覓得清樂。樹蔭下躍動著生機,平靜的湖面閃耀著漣漪,孩童嬉戲打鬧。時而聞得蛙聲,時而覓得鳴蟬,清風(fēng)拂過臉龐,攜著遠方的清香。夜晚,孩童歡聚在楊柳下,指著夜空的繁星,繪畫著澄澈的皓月,構(gòu)筑著宏大愿景,暢想著美好的未來。
可滔滔的洋流不會定格在這柳綠水清、花艷日耀的一剎那。時代變遷,往昔的鄉(xiāng)村已被一座座嶄新整齊的高樓占據(jù),天真爛漫的伙伴已散落在天涯各處。我只能孤寂地掬起一捧流水,黯然自傷。感傷著流水的決絕、洋流的無情。我妄圖找回那已逝的凈土,方知自身的渺小,無力回天。遙望洋流所流向之地,心中彌漫著對未知的惶恐。時間似白駒過隙,悄無聲息地消逝。我按捺下這顆欲回望的心,決心與往昔作最后的告別。
當(dāng)高聳的大樓映入眼簾,我顧不得驚嘆與感慨,便奔向了心中向往之地。令我意外的是,它仍似往日般柳綠水清,花鳥蟲魚、草木白云,又重新匯聚了。忽逢幾聲蟬鳴、幾陣蛙聲,眼前的圖景,恍若將我?guī)Щ貎簳r。迎著清風(fēng),徐行于湖畔,俯下身去,掬起一捧流水,流水仍舊散發(fā)著銀光。回眸,柳綠水清、花艷日耀,我佇立于湖畔, 遙望遠方,往日的歡樂時光一幀幀閃過……
洋流漸漸平息,我已行至長廊盡頭。回頭,深吸了一口氣,邁向光芒之中……今夜,明月澄澈,夜空絢爛。我已不再孤寂,因我知,往昔之人,定與我共賞一輪明月。護一方楊柳,聚一處流水……
老師評
最是至情動人心。作者由眼前的一方長廊,想起兒時鄉(xiāng)下的一方水土,彼時柳綠水清、花艷日耀,正是兒童嬉戲、友誼萌芽之時。后來,時代變遷,鄉(xiāng)村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一方水土散盡花鳥,童趣遠離,作者黯然離去。但內(nèi)心的煎熬促使作者重回故地,令人驚喜的是現(xiàn)實的一方水土依然柳綠水清、花艷日耀。
景、情、理完美地融合,是本文最大的亮點。景,一方水土的變遷;情,對童年的留戀,對鄉(xiāng)村發(fā)展與環(huán)境共濟的欣喜;理,人與自然的和諧。反映時代主旋律的“軟話題”亦是該文動人處。此外,該文在謀篇布局、語言等方面也具獨特魅力。
(指導(dǎo)教師:曹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