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育人模式;學理;領域;保障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26-0045-02
武鳳霞校長的團隊開展“‘素養(yǎng)表現型’學科育人模式創(chuàng)生行動”的研究,是在榮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的基礎上進行的??傮w上看,這項研究已經更上層樓。
一、學理上更厚實
“素養(yǎng)”與“表現”是不是可以貫通?剛開始武鳳霞和她的同事們認為很“OK”,可是解釋起來卻不是很清楚。但他們的學習和追問一直沒有停止,現在已經能從不同的理論維度進行闡釋,將“素養(yǎng)”與“表現”的關系說得清清楚楚。例如,他們認為,可以從儒家的身體觀來看,孟子認為人是“形—氣—心”一體三相的有機體,孟子講“踐形”,是說身體的努力可以讓人往道德境界走,道德實踐使肉體生命放射出精神光輝。荀子說“君子之學以美其身”,這個“身”應該是身心如一的,也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意思。“氣”和“形”都是客觀的,是肉身所包含的。中醫(yī)有“有諸內者,必形諸外”的論斷,這個道理是醫(yī)學的,也是道德的、文化的?!抖Y記》說“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這句話雖是對孝子而言,也是人身體內外一體的普遍道理。
他們介紹,可以用實用主義哲學觀來看,實用主義哲學認為:“一個概念,一種理論,其意義只有和人的行為習慣、行為效果聯系起來,才能得到真正的澄清?!保ā秾嵱弥髁x:從皮爾士到布蘭頓》,陳亞軍,江蘇人民出版社)也就是說,不管是怎么深層,怎么內在,總是表現出來才能“證明”的。
他們還從語言學視角進行審察,如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建構了“素養(yǎng)—表現”的語言學模型,他這里的“表現”內在于“約定語言”的結構性框架,但語言素養(yǎng)總是可以、應該“表現”的。德國哲學家卡西勒則強調:“語言無意將世界區(qū)分為內和外的兩個方面?!薄熬竦膬群c感覺的表現是合成一塊的?!薄皟群c表現之所以能夠成立,只因為文化彼此穿透?!?/p>
他們對素養(yǎng)觀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表現正是素養(yǎng)的“出口”,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林崇德認為,每種素養(yǎng)既具有品格屬性,也具有能力特征。潛力則是在“做事情”中形成,在“做事情”中表現的。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對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是從聚焦勝任力開始的。美國提出的21世紀技能,也是著眼于人的未來素養(yǎng)。現在關于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進入實踐取向的階段,在學習情境中強調“做中學”“用中學”“創(chuàng)中學”,正是因為用實踐的方式學,自然是在“表現”中涵育素養(yǎng),冰山模型的素養(yǎng)借可觀察的部分“表現”出來。理論的探源增添了底氣,武鳳霞團隊的研究就獲得一種理性的自覺。
二、領域更寬闊
原來的“素養(yǎng)表現型”是語文單一學科,現在是全學科的,甚至滲透到學校的文化建設。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在其他學科中的“素養(yǎng)表現”契合學科特質,又彰顯校本創(chuàng)新。
以數學為例,他們從數學閱讀入手,用閱讀驅動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思維進階,以數學閱讀為明線,思維進階為主線,高位建構為暗線,突出數學閱讀、完整經歷,最終指向學生會觀察、會思考、會表達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高位建構。相對于原來講練習題為主要形式的數學學習,閱讀“出場感”明顯加強,分別以教材性閱讀、補充性閱讀、活動性閱讀等多種形式,將閱讀貫通全程,有機嵌入數學學習活動。數學課程資源不斷豐富,不僅增加了學生“出場”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從實質上優(yōu)化了課程,將制度性課程衍化成體驗性課程,師生作為課程主體的本質力量得到表現。
以科學教育為例,學校整體設計并形成科學精神涵育的全學科課程,僅以“科學+”跨學科主題實踐校本課程說,依照學生放手去做的基本特點,開展“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研究”,組織學生到真實情境中去尋訪、去觀察、去協商、去表達;研發(fā)“先進科學系列”,包括講科學家的故事、科學小問題探索、研究生活中的科學等;成立辯論社、創(chuàng)意生活社、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社等社團;組織科技藝術節(jié)、科技讀書節(jié)等主題活動。總之,把科學教育與生活情境融通,搭建多種平臺,為學生“出場”表現創(chuàng)造機會,引導他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涵養(yǎng)科學精神。
武鳳霞團隊開展的“‘素養(yǎng)表現型’學科育人模式創(chuàng)生行動”研究還超越了學科。他們與東林古運河小學一校兩部,最近武鳳霞校長領銜申報了“運河境脈涵育新時代奮楫少年行動”品格提升工程,創(chuàng)意所在就是讓學生圍繞運河文化,在表現中成長。他們著力打造“五尖”社團活動:(1)足尖上的運河——足跡追尋社;(2)指尖上的運河——形象塑造社;(3)舌尖上的運河——美味釀造社;(4)筆尖上的運河——心聲留韻社;(5)心尖上的運河——神思飛揚社。顧名思義,在這些社團中,“出場”成為基本的學習方式。
三、保障更有力
組織保障,整體優(yōu)化東林教育研究院,分類分層全覆蓋;技術保障,將學習要素項目化,倡導技術規(guī)范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落地保障,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研究者,化大為小,有序推進;資源保障,全學科研發(fā)教學任務單(教師用),學習展評單(學生用),情景劇劇本(師生共創(chuàng));專業(yè)保障,研訓跟進,專家跟進,課題跟進,推進項目研究不斷將廣度拓寬,向深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