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減”背景下,學校給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yè)負擔以及學生課外培訓負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并不意味著教師責任的減輕。“雙減”的實施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雙減”政策的提出是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聚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探索學校對學生素質教育的路徑。美術學科作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其中一個部分,在“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同樣需要達到“減負提質”的效果:把課堂知識變得更容易讓學生吸收,以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有很多,其中課堂上教師善于運用教學方法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途徑。文章將從教師課堂教學方法入手,以情境教學法為例,探究美術課堂如何在情境教學法里融入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以促進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而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關鍵詞:“雙減”;美術課堂;情境教學法;減負提質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4)33-0155-04
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百周年具有跨時代意義的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重磅發(fā)布了關于“雙減”的意見文件《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史稱“雙減”新篇章,也是新時代下中國教育提倡“減負提質”歷史新階段。緊隨其后,各省市紛紛出臺落實舉措,一時間,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課后作業(yè)量減少,考試次數(shù)減少,一些課外培訓機構受政策影響停辦。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雙減”文件里專門著重指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通過“優(yōu)化教學方式”等方法和措施,來整體提升學生在學校受教育的質量,積極回應當今社會對教育的關注。這一舉措使學校課程里的各個學科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美術學科也不例外。
把“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作為上述文件里關于“雙減”的其中一個重要“工作目標”,“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yè)負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本質上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學校和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的幾十分鐘里以高效率、低耗時的精細教學,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優(yōu)質教育的需求,真正落實全面地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增加教學效果。
“雙減”政策對美術學科的影響是積極的,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重視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推動教學方法與評價體系的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美術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那么,怎樣才可以切實提升美術課堂時間的使用效率,來達到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讓學生的學習主陣地重回學校?從教師層面來說,美術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可以適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對美術學科課堂知識的吸收和消化。其中,情境教學法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情境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進行積極的言語、動作、思維的構建,達到情感的共鳴和升華。
一、 “雙減”新政對美術學科帶來的影響
“雙減”政策為美術學科的發(fā)展帶來機遇,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實踐能力,提高美術教育的質量。
(一)美術學科得到更多的關注且地位提升
從古至今,在中國人傳統(tǒng)又樸素的教育價值體系里,對學習素來秉承著“考什么就側重學什么,不考的就不太重視”的思想觀念,在行動中,更是把這種思想付諸實踐,以應試教育的辦法培養(yǎng)學生,把教育和分數(shù)進行直接的掛鉤,提分就是教學的唯一指標。所以,在過去很多年的時間里,美術學科都被作為“副科”受到牢固的壓制,一直在學校教育體系中作為邊緣學科存在。
“雙減”,就是要給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充沛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第一,學校要把以往在校學習的部分時間以及假期補課“學科”的時間留給“非學科”,鼓勵以及引導孩子學習藝術,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第二,家長用藝術搭建家庭的快樂氛圍,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審美觀念,開拓美術視野;第三,孩子在周末學習壓力減弱的情況下,自由安排藝術學習,深入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讓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培養(yǎng)、藝術視野得到拓寬。要把當今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從負擔繁重的學業(yè)壓力中解放出來,使之參與到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綜合素質教育中來,真正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以貼合“立德樹人”的理念。
(二)美術課堂學科知識內(nèi)涵質量的充實與完善
美術學科在“雙減”背景下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視,隨之而來的是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對美術學科教學質量的要求提高了。在美術學科中,應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力度,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審美素養(yǎng)以及手工藝術技能,而不僅僅是傳統(tǒng)的課堂筆記和書面考試。較之以往教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美術課堂,逐步轉向“美術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美術視覺審美體驗以及判斷+美術專項特長+情感陶冶和升華”的課堂教學模式。在美術課堂教授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應著重提升學生對審美感知力、美的表現(xiàn)力、美的文化理解力、創(chuàng)新實踐等美術相關的核心素養(yǎng),以幫助學生形成并展現(xiàn)美術學科的專項特長。
美術學科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歸其根本,要把美術知識點進行充實和完善,對美術學科知識深層次的內(nèi)涵加以挖掘。比如在美術課堂講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龍文化,應首先講解各個朝代龍的造型變化并引導學生思考其變化的緣由是當時不同朝代人民的審美理念,思想觀念以及生活水平的不同。其次應講解龍各個身體部位造型特點并聯(lián)系生活中其他動物身體結構的特點,以發(fā)現(xiàn)龍各身體部位都是其他動物身上優(yōu)秀且獨一無二的組合,從而啟發(fā)學生理解中國傳統(tǒng)觀念里對優(yōu)秀文化的尊崇。最后應講解龍的形象在傳統(tǒng)生活中廣泛運用到建筑、瓷器、衣物等方面,引導學生對龍精神內(nèi)涵的思考(勇敢、智慧、創(chuàng)造等),激勵學生對優(yōu)秀品質的追求。應對整個美術課堂學科知識內(nèi)涵進行充實與完善,以達到最終教學目的: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 情景教學法在美術課堂中運用的價值
何為情境教學法?就是指教師在組織整節(jié)課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學情以及學生不同個性的發(fā)展需求,引導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場景,對學科知識進行講解分析,吸引學生全神貫注于課堂,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產(chǎn)生情感共鳴。情景教學法在美術課堂中的運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學習效果,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以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對美術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激發(fā)興趣,促進學習
情景教學法強調(diào)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情景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或場景,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參與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美術課堂中,通過營造藝術創(chuàng)作的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這從某種程度來說,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有助于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觀察、分析以及深入探究作品的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習。
(二)培養(yǎng)能力,全面發(fā)展
在美術課堂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藝術創(chuàng)作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幫助他們培養(yǎng)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不同于以往傳統(tǒng)的講授法,情景教學法把教師對學生單向的知識灌輸課堂轉變成為教師和學生雙方互動的模式,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表現(xiàn)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可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并且在互動的過程中往往滲透了不同學科的常識和素養(yǎng)。
情景教學法通常是以小組或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在美術課堂中,學生可以一起參與藝術創(chuàng)作項目,在交流和合作中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另外,情景教學法注重學生在實踐中的學習,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在美術課堂中,學生通過實際的繪畫、雕塑等活動,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美術技能和手工能力。學生可以更好地吸收運用美術知識,并且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學習的知識,最終提高各個方面的綜合運用能力,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三)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情景教學法能夠將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學習,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在美術課堂中,學生可以通過模擬藝術家的工作室情境,親身體驗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藝術的本質和技巧。就從美術學科本身來說,美術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陶冶他們的藝術情操,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做到“里仁為美”,更加利于為學生營造舒適愉悅的美的氛圍,在美的氛圍中學習關于美的知識,將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審美體驗,陶冶他們的情操,發(fā)展和提升學生關于美的素養(yǎng),凈化他們的心靈。
三、 美術課堂上運用情景教學法時融入其他學科元素
在美術課堂上運用情景教學法時,融入其他學科元素可以帶來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促進跨學科的學習與理解??蓪⒚佬g與其他學科內(nèi)容整合,創(chuàng)設跨學科的情境。例如,結合歷史課程,通過美術創(chuàng)作展示歷史文化、歷史人物形象;結合科學課程,通過美術作品探索自然界的美妙之處。這種跨學科整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還能增強對美術的理解和興趣。對不同學科而言,彼此之間其實是相互貫通聯(lián)系的。
(一)道法學科:德育滲透的日常生活
美術課堂上,為了充分發(fā)揮情景教學法的優(yōu)勢,以更加直接、容易理解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感受、學習美術學科的知識,并且加以實踐創(chuàng)作,教師應當盡量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蓮膶W生熟悉的,又感興趣的生活事件入手,把學生對相關生活事件的熟悉感延伸到美術學習領域,以熟悉感喚起學生的記憶和生活經(jīng)驗,讓美術課堂以一種更容易被學生理解的方式展開,在美術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我家的菜籃子》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父母購買蔬菜時所使用的包裝工具,一般情況是使用塑料袋。而后讓學生思考塑料袋丟棄以后難以降解所造成的環(huán)境危害,警醒學生在生活中盡量少用或者不用塑料袋,購買商品時用籃子替代塑料袋,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并且在生活中用實際行動保護環(huán)境。在這樣的美術課堂上,學生既熟悉、掌握了菜籃子的繪畫技法,又充分體會到了美術的創(chuàng)作樂趣,還獲得了德育素養(yǎng)。
(二)語文學科:詩詞意蘊的書香世界
在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情景中,融入文學作品或詩歌,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靈感。比如,讓學生通過詩歌或文學作品的描述,創(chuàng)作與之相關的繪畫作品。將文學作品中的場景或人物形象轉化為美術作品,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藝術表達能力。
美術課堂上往往會欣賞到一些大師的水墨畫作品,又因為中國人講究意境美,因此很多中國水墨畫作品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倘若我們用語文學科來進行類似藝術作品的說明,就更容易讓學生理解畫中的韻味。
例如,在欣賞齊白石的水墨畫《蛙聲十里出山泉》時,出生城市的低年級學生對蛙的認知有限,他們不曾見過青蛙的外貌,在某種程度上會認為畫中的蝌蚪就是青蛙。為了幫助學生更加直接理解這幅畫的意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先告知學生蛙一生外觀造型的變化,而后啟發(fā)學生為什么在這幅畫的溪流中看到的是蝌蚪而不是青蛙,在這時候就可以從語文學科的詩詞意蘊來講解這幅畫的意境美。《蛙聲十里出山泉》是用簡略的筆墨從層層山群的亂石中開辟出一道急流,畫中無一只青蛙,只見六只蝌蚪,它們在湍急的溪流中順流而下,仿佛走過漫長的路途就會最后成長為青蛙,整幅畫面使人如聞遠處的蛙聲正和著奔騰的泉水聲,演奏出一曲悅耳的樂章,連成“聽取蛙聲一片”的效果,仿若人生在時間的洗禮中經(jīng)歷挫折困難最后成長。學生在詩詞歌賦的講解中發(fā)揮想象力,想象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從而對畫作的意蘊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由此,通過情景教學法恰當?shù)貪B透文學的講解,可以帶給學生更加豐富的個人體會,使藝術作品有了新的內(nèi)涵和靈魂。
(三)科學學科:繽紛、真實的自然體驗
美術課程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視覺性。在進行美術課堂教學時,色彩繽紛的圖畫可以很容易抓住學生的吸引力,使學生注意力得到快速的集中,思維得以發(fā)散,更容易進行作品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特別是當一節(jié)美術課堂密切聯(lián)系自然生活的時候。
例如《美麗的花園》一課,教師可直接以戶外活動的方式在校園的綠化環(huán)境中進行課堂教學,把美術課堂從封閉的教室轉移到開放的校園的花園里。教師在學生對自然的觀察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中花鳥魚蟲以及其他景色,這些自然事物都是科學客觀的,可以在現(xiàn)實的自然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美術興趣,擴大知識面;也可以讓學生在細致入微的觀察中鍛煉集中注意力。美術學科的情景教學法中融入科學學科,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在觀察自然的科學現(xiàn)象時提出問題并尋找到答案,從而開闊自己的眼界。
(四)音樂學科:樂感氛圍的情感陶冶
美術學科是一門相對安靜,沉得住氣的學科。倘若在安靜的課堂中加入活躍的音樂,又會是另外一種“無聲美”變“有聲美”的課堂體驗。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可以帶給人以聽覺的享受,可以增強課堂的藝術感染力,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
例如《船兒漂漂》這課,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播放一些學生熟知的歌曲,比如《讓我們蕩起雙槳》。在音樂的旋律中,學生內(nèi)心跟著一起歌唱,在音樂旋律中投入個人感情,會在頭腦中形成一種身臨其境的想象,從而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而教師在之后的藝術講解和創(chuàng)作中就容易達到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音樂氛圍的情境教學法,可以給美術課堂帶來新的體驗,可以把美術課堂上藝術作品的美麗情境和觀者的豐富情感進行結合,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創(chuàng)作美的視覺畫面。
四、 結論
“雙減”背景下,美術課堂面臨著機遇和挑戰(zhàn)。美術教師應從自身角度來提升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水平,巧用情境教學法來促進美術課堂的“減負提質”,加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吸收和消化,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深入接觸美術知識、感受美術的魅力、培養(yǎng)自己獨特的美術專項特長,從而真正做到美術課堂對“雙減”政策的落實。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做到“立德樹人”。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21,41(Z2):33.
[2]牛慶瑋.高等學校教學質量保障與監(jiān)控體系研究[D].青島:中國石油大學,2007.
[3]支玲.新課標指導下美術教學的實踐與分析[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6.
[4]黃建忠.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J].寧夏教育,2013(2):7-8.
[5]陳丹.學生惰性知識的形成機制及其改進策略[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6]南海平.情境教學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2(1):118-119.
[7]單森權,黃偉平.走向審美的音樂體驗教學[J].音樂天地,2016(9):15-19.
[8]劉源.“筆墨萬象,得意而型”——周京新藝術表現(xiàn)語言賞析[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5.
[9]李玉田.論中國山水畫的思想性[J].藝術評論,2011(8):99-101.
作者簡介:張笑影(1994~),女,漢族,浙江溫州人,廣州市白云區(qū)棠溪小學,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