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比較繁忙,我已經好久沒有回老家看望父親了。自從父親離開講臺后,他就和母親一直在老家安度晚年。昨天剛要下班時,父親打電話來問我:“明天是中秋節(jié),要回家不?”這答案是肯定的,今年中秋節(jié)我一定要回家。掛斷父親的來電后,整天忙于工作的我陷入一種深深的沉思,兩行眼淚輕輕地沾濕了回憶。說句良心話,我這些年欠父母的東西太多了,真是太對不起他們一生的養(yǎng)育之恩。
1980年9月10日,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師家庭。從1976年秋天開始,父親就在我老家的黃坪小學當一名代課教師,直到1998年秋季學期才轉正成公辦教師。在這個平凡而偉大的工作崗位上,父親一干就是35年,并將自己一生的滿腔熱血奉獻給了鄉(xiāng)村教育。父親的正直善良和對教育工作的那種熱愛,值得我用一生的時光求索。
人生的成長旅程中,父親對我的影響無處不在。當我懵懵懂懂一天只知道瘋玩的時候,父親就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那是1985年夏天的某個晚上,父親坐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用地地道道的鎮(zhèn)雄方言,教我誦讀《邊疆文學》上一段描寫景物的文字……當時,我還不知道父親給我誦讀的這一本書是云南省的一本大型文學期刊。在父親耐心的指引和感染下,我漸漸地喜歡上文學,進而變成我一生的熱愛。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潤己澤人”的光輝事業(yè),有愛才有責任。當我走上教書育人這條道路后,才深刻地理解父親那種對教育的堅守和奉獻。父親是一個有著高尚情懷的人,對自己的名利看得很淡泊。自從走上講臺的那一刻起,父親始終沒有忘記自己選擇這一條道路的初心。記得父親退休那一天,在談及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感受時,他很自豪地說:“我這一輩子雖然學歷不高,但還是盡其所能地教自己的學生。在我所教過的這些學生中,有不少人走上從政的道路,也有跟我一樣光榮地走上三尺講臺……”此后,父親每一次回憶起教書的榮光時刻,心里就流淌著一種滿滿的幸福。我知道,父親數(shù)十年如一日在這最平凡而偉大的講臺上,將希望的種子和無私的愛播撒在學生干涸的心田。父親的這一種奉獻,又何嘗不是一種“老黃牛精神”呢?時至今日,我也在鄉(xiāng)村當了20多年的一線老師,并從他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那就是對鄉(xiāng)村教育的堅守和對學生無私的愛。對于我而言,當好一名鄉(xiāng)村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yè),更是從父親那里繼承的一種榮耀。
父親,你知道嗎!在教師節(jié)這個與眾不同的日子,我們有著一樣的師生情、一樣的初心。我們都是鄉(xiāng)村教師,都在默默無聞地扎根于山村講臺——靜靜地守望著滿園花開。我一直想對父親說:“父親,跟你一樣選擇當老師,我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