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起始再辨析: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思考

2024-10-16 00:00:00哈戰(zhàn)榮李靜嫻
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 2024年5期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和任務以來,社會各界對中國式現代化從多維視角進行了深入研究,在不少方面取得一致看法、達成基本共識,但對我國何時、什么背景和條件下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建設進程,學界仍是見仁見智。通過梳理發(fā)展脈絡可以看到,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為中國式現代化理念與設想的提出時期;1953年過渡時期總路線標志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正式開始;其后,便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探索與推進過程。廓清中國式現代化的起始,緊扣現代化的內涵和現實條件,從多個層面與視角論述其價值與意義,有助于豐富和完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瞄準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和任務,全面推動中華民族復興偉業(yè)早日實現。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起始;考辨;標準;依據;意義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4.05.001

文章編號:1009-6922(2024)05-05-16

恩格斯指出:“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1]歷史是我們的一切,歷史起點是一切研究的開始[2]。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德國、日本等國興起了對現代化理論的研究,探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新興國家的發(fā)展道路、發(fā)展戰(zhàn)略與發(fā)展模式。關乎發(fā)展的現代化議題主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展開:橫向上,關注后發(fā)國家現代化過程中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思想等各個方面的演變;縱向研究則聚焦在“化”的層面,即從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向現代工業(yè)社會的變遷歷程[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自提出以來一直是理論界關注的焦點,但是學者們對中國式現代化何時起始存在不同看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勢下,厘清中國式現代化的起始對于科學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與現實任務,從歷史視角出發(fā)掌握航向、從設定目標出發(fā)抓住關鍵,奮力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深刻的學理研究價值與實踐指導意義。

一、學術界關于中國式現代化起始的主要觀點——然為之爭

(一)觀點爭鳴

中國式現代化是當前學界研究的熱點,對中國式現代化何時起始,有的學者從現代化的某一顯性特征或側面入手進行了思考,有的學者則從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等視角出發(fā)進行了多維探究,觀點紛呈、看法迥異。

1.鴉片戰(zhàn)爭起點說。有學者從現代化的類型出發(fā),認為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使中國被動開啟了現代化的進程,此時的現代化屬于外源性的,不是內生性的,國人大都還沒有現代化的意識和觀念[4-5]。此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中國被迫卷入世界現代化浪潮,由此拉開了中國現代化的大幕。

2.洋務運動起點說。有學者從物的現代化的視角出發(fā),認為洋務運動開啟的現代化主要體現在器物和技能層次上[6-7]。洋務運動主張制造近代軍事裝備,通過開辦近代軍用和民用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興辦新學堂等途徑向西方學習先進科學技術建立近代工業(yè)以實現御侮圖強目的,其典型主張是“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8]。

3.中國共產黨成立起點說。有學者以現代化的領導主體、理論基礎為依據或以共產黨肩負的歷史使命為切入點進行分析,認為在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因為有強有力且正確的領導才具備推進現代化的基礎[9]。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只有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才成為指導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理論來源和思想武器[10]。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把建設現代化國家和實現民族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11]。故而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標志,中國開始走上獨立自主探索現代化的道路。

4.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起點說。有學者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具備歷史前提的觀點出發(fā),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進行現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了必要社會條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為現代化奠定了基礎[12-13]。并指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數次提出中國由農業(yè)國轉變?yōu)楣I(yè)國的戰(zhàn)略構想,提出推進現代化的戰(zhàn)略方針,開啟了現代化的實踐與探索[14-15]。

5.《論聯合政府》起點說。有學者把現代化目標設定及實施方案作為研究的側重點,認為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提出要建設獨立、自由、民主、統(tǒng)一、富強新中國的設想體現了我國實現現代化的目標設計,并將如何實現這一宏大目標落實在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層面加以細化[16],以此為基礎初步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標志著中國式現代化的開端。

6.新中國成立起點說。有學者從是否具備現代化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及現代化戰(zhàn)略目標著手,認為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獲得了現代化發(fā)展所必需的民族獨立、國家統(tǒng)一的前提條件[17],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成為推進現代化的制度保障[18]。為了鞏固新興的國家政權,黨中央將工業(yè)化作為現代化的主要內容以實現建立強大的國防的目的[19-20]。以新中國成立為標志,中國式現代化在中華大地上開始落地生根。

7.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起點說。有學者從中國式現代化主要內容是工業(yè)化的邏輯切入,認為工業(yè)化是貫穿現代化全程的主要任務,同時毛澤東同志在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中提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戰(zhàn)略構想,并以此為標志通過調查研究開始探索中國工業(yè)化建設道路,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21]。

8.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說。有學者以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作為研究分析的出發(fā)點,認為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之后以現代化方案的實施為標志代表中國開始邁向現代化[22]。1956年國家把經濟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作為現代化建設重點,把現代化逐步推向前進,在對現代化的不斷探索中形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指導理論,以此為基礎論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起始。

9.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起點說。有學者以明確提出“現代”字眼為依據,指出毛澤東同志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詞中強調“將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后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yè)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23]461,形成了工業(yè)、農業(yè)、國防、科技“四個現代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以此作為我國現代化發(fā)展脈絡的起點[24]。

根據表述不難看出上述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但是深入思考就會發(fā)現這些觀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除了判斷標準脫離現代化的特定內涵、特有范圍與現實指向,沒有考慮所提觀點中中國式現代化是否具備現實條件、推進基礎等核心因素之外,也沒有立足中國具體國情思考在我國實現現代化需要的領導主體、核心力量、民意基礎等必備保障因素,出現解釋力不足、說服力較弱、認同度有限等問題。

(二)論證分析

1.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主體。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主體必須是中國共產黨,而且只能是中國共產黨。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國處于被動挨打屢受屈辱的境地,不愿國破家亡的有志之士紛紛開展救亡圖存、尋求國強民富之路的改良或革命運動,先后發(fā)動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但都失敗了,說明這些人士或階級都不能實現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全面解放的歷史目標,更擔當不起實現現代化的使命和重任。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中國面貌煥然一新,為實現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社會條件、理論準備及物質基礎。歷史和實踐昭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也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各族人民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

2.關于現代化的本質內涵和基本要求。上述觀點未明晰現代化的確切內涵“為何”,把現代化置于“空中樓閣”,只是紙上談兵。其實,現代化是以高度工業(yè)化為核心、以科學技術為驅動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進而引發(fā)政治、文化、生態(tài)乃至人的觀念、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發(fā)生巨變的深刻社會變革。它以國家高質量、快速發(fā)展為衡量標準,以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為標志,最終目標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談論現代化必須明確其本質是經濟社會發(fā)展,進行現代化建設就必須要求有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平與發(fā)展是其最理想的時代大背景,戰(zhàn)爭則會影響和阻礙其發(fā)展與推進。探究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考慮其本質與指向是什么,在我國是否具備現實條件和基礎。準確把握其科學內涵,不能只看是否有人提出了其概念與表述,而要抓本質。

3.關于國內進行現代化是否具有必備的社會歷史條件。新中國成立前后,我國的主要矛盾經歷了從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到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轉化。前一個矛盾的主題、背景是戰(zhàn)爭與革命,核心任務是集中力量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就當時我國的社會狀況來說,根本不具備推進現代化的現實條件和基礎;后一個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之時,我國不但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消滅了剝削階級,而且通過“一五”計劃打下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物質基礎,建立了國民經濟體系、新型社會制度。國家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生產建設和經濟發(fā)展以提升國家實力,改變落后挨打面貌、進行以“四個現代化”為主體的現代化建設就成為核心任務,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集中全國力量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現代化建設。顯然,上述觀點探討中國式現代化起始時忽視了我國是否具備、何時具有推進現代化建設的現實基礎和國情狀況這一最重要的因素,其觀點是否合理、是否能令人信服就不言而喻了。

基于此,從“為何”維度確定現代化理論基礎、從“何以可為”維度分析現代化的實踐基礎以明辨中國式現代化的“應為之論”,從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現代化構想、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將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理念付諸實施,提出以工業(yè)化引領經濟發(fā)展、以“四個現代化”作為發(fā)展方向開啟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用闡釋“何以為之”論證“是為之辯”成為確定中國式現代化起始的根本依據,并在此基礎上分析確定中國式現代化起始的理論意義及對當代中國及世界現代化的實踐價值才既合情又合理。

二、關于中國式現代化起始的辨析——應為之論

判斷中國式現代化何時起始至少需要清楚四個方面的核心問題。一是理論層面,要準確理解與把握現代化的內涵與本質。明確“為何”是研究現代化起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內涵、本質與定位不清晰,現代化的起始便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后續(xù)研究無法開展,有時還會出現判斷主觀、結論隨意、背離現代化本身進行研究等問題,這是探討現代化起始的理論之基和首要問題。二是實踐層面,即中國有沒有實現現代化的現實條件和物質基礎,以及有沒有提出實現現代化的具體規(guī)劃與發(fā)展目標,形成對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下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可行性分析即“何以可為”,這是確定現代化起始的實踐之源。三是國民認知與意愿,即全國人民對現代化“為何”有清晰判斷與認知,對實現現代化有強烈意愿和要求,對投身現代化建設有積極行動和熱情,是否有人文社會環(huán)境的強力支撐,這是判斷現代化起始的人文保障和民心支持。四是外部環(huán)境,即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fā)展還是戰(zhàn)爭與動亂,只有在相對和平的外部環(huán)境條件下,我國方能進行生產建設、經濟社會發(fā)展,這是明確現代化起始的外部環(huán)境與客觀保障。

(一)現代化理論之基——現代化的本質與內涵“為何”

馬克思并沒有直接提出“現代化”這一表述,但在其論述中多次提到了“現代”一詞,《共產黨宣言》中多次出現了“現代時期”。馬克思認為的現代社會是以大工業(yè)為基礎,實行機器化生產,開辟了世界市場,是生產力高度發(fā)展的社會,是物質生產極大豐富的歷史階段[25]。根據對世界現代化發(fā)展歷程的研究,一般認為,現代化首先在英國開啟,以工業(yè)革命為標志,在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實現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帶來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向現代工業(yè)社會的大轉變,引發(fā)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刻變革?,F代化實質上是現代工業(yè)生產方式和工業(yè)化生活方式普遍擴散的過程[26]。工業(yè)生產力突破了以往的自然力和簡單機械力,最后作用于經濟增長,當工業(yè)化帶來的財富增長不斷超過人口的增長,便實現了財富的不斷積累。因此現代化的核心是工業(yè)化,根本動力是工業(yè)生產力,結果是實現社會的財富積累。

由此,我們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工業(yè)化發(fā)展為核心、以科學技術為引領帶動經濟、社會、文化、生態(tài)各方面深刻變革,推動社會從傳統(tǒng)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社會向高度發(fā)展的工業(yè)化社會演進的過程;追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fā)達,以建成強國為目標實現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即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的現代化[27]、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28]。顯然,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現代化的領導力量、實現目標、實施路徑和發(fā)展動力等的有機統(tǒng)一,不可缺少任何一個方面,故鴉片戰(zhàn)爭起點說、洋務運動起點說、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起點說等看法都不能成為中國式現代化起始的有力論證和合理觀點。

(二)現代化實踐之源——中國具備現代化建設的現實條件“何以可為”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既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內在動力,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現代化發(fā)展的內在動力[29]??v觀中國社會歷史變遷,先后經歷了以戰(zhàn)爭為主題通過武裝斗爭求取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和以發(fā)展為主題抓生產建設為爭取國家富強、人民富足的不同歷史階段。在國家爭取獨立的歷史時期,黨的主要任務是取得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沒有條件將進行經濟社會建設作為當時國家和全社會政治生活的主題和核心任務。革命戰(zhàn)爭勝利后進入和平時期,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以加快全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才會、也才有條件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時代的主題也就必然會變成以發(fā)展為核心。

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再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之間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我國都處于戰(zhàn)亂頻繁、動蕩不安的狀態(tài),進行革命以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當時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谷諔?zhàn)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盡管取得了民族革命、反帝斗爭的勝利,但是民主革命、反封建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又經過三年多艱苦卓絕的革命與斗爭,尤其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的勝利徹底改變了國共力量的對比,民主革命勝利在望。因此,在1949年3月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代表全黨提出我國在民主革命成功后要由農業(yè)國轉變?yōu)楣I(yè)國的偉大設想,強調黨的中心任務是城市的生產事業(yè)的恢復和發(fā)展,并要求其他工作都必須圍繞生產建設這個中心工作并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30]1428。這些觀點和主張、設想與愿景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在實踐上基本完成,即當時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由以戰(zhàn)爭為主題轉入了以建設為中心,我國逐步具備了進行國內建設的條件,逐漸開始了由鄉(xiāng)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領導鄉(xiāng)村的時期。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提出“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xiāng)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繁榮經濟之目的”[31],這就是以發(fā)展生產提升經濟的具體舉措,是對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精神的進一步落實。1953年6月15日,毛澤東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對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的內容作了完整的表述,之后將其正式表述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32],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23]81-82。隨后,黨中央將以工業(yè)化為核心的現代化聚焦為“四個現代化”并進行規(guī)劃與部署,正式開啟了新中國建設。

(三)現代化人文條件——現代化的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并且符合人民意愿

國內環(huán)境方面,1951年10月全國規(guī)模的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基本結束,掃除了反革命殘余、肅清了特務等反動組織,社會秩序空前安定,為鞏固政權、恢復生產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在國家穩(wěn)定物價和統(tǒng)一財經的政策調控下惡性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成為歷史,人民生活進一步安定,工農業(yè)生產得以加快發(fā)展。過渡時期總路線在全黨獲得統(tǒng)一認識,得到全國人民擁護,成為團結和動員全國人民共同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的新綱領。各級黨組織在生產建設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艱苦奮斗、紀律嚴明,極大地影響了人民群眾,全國上下積極投身于建設新中國的生產實踐。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民主黨派人士、旅居海外的學者和科學家紛紛為恢復生產、建設新中國積極貢獻力量。全國形成了人民參加和支援工業(yè)化建設的熱潮,促進增產節(jié)約以完成國家生產計劃。在“每一秒鐘都為創(chuàng)造社會主義社會而勞動”的口號激勵下,工人階級中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分子,有鞍鋼技術革新能手王崇倫發(fā)明和改進了“萬能工具胎”,有大同煤礦工人馬六孩和他的伙伴們創(chuàng)造了巷道快速掘進法,有青島青年女工郝建秀研制了細紗工作法,推動了生產力發(fā)展,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33]324。這個時期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現代化建設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是符合人民心愿的,才能涌現出眾多的先進和模范,推動生產快速發(fā)展和社會不斷進步。

(四)現代化外部環(huán)境——現代化具有順利進行的外部客觀條件

從國際方面看,自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以來,世界和平民主陣營得以鞏固和擴大,反觀資本主義世界內部矛盾逐漸加劇,不僅有和平與戰(zhàn)爭的矛盾,還有民主與反民主的矛盾。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鞏固了世界社會主義陣地,為我國社會主義運動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中國得到蘇聯和東歐、亞洲人民民主國家以及一些西歐國家的認可和支持。社會主義國家陣營逐步壯大,其在指導思想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遵循,政治上同為社會主義國家,軍事上形成共同防御同盟,經濟上互助合作,為我國推進現代化營造了極為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34]。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和發(fā)展模式上借鑒蘇聯經驗,積極爭取蘇聯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進行資金、技術、人才等援助,實現了科技突破,極大提升了現代化水平。這都是相對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時代主題轉換形成的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有利條件。

三、關于確立中國式現代化起始的原因探討——是為之辨

現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國的現代化也不是天然存在,而是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全國人民對如何建設強國的求索,凝聚了共產黨人的心血與智慧。中國式現代化是現代化在中國的實現過程,是以現代化為目標的發(fā)展歷程。中國的現代化經歷了理念提出、創(chuàng)設條件、付諸實踐與不斷推進等艱難發(fā)展歷程,才有了今天中國式現代化科學理論、戰(zhàn)略構想、宏偉目標、實施步驟等的提出與部署。顯然,明晰我國現代化的本質及實現條件,明確我國現代化的戰(zhàn)略構想提出起點,辨明我國現代化付諸實踐的歷史節(jié)點,厘清我國現代化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廓清我國現代化不斷深化與推進的過程,是深入論證、理性判斷中國式現代化起始的科學依據與事實基礎。

(一)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念與設想,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是現代化的戰(zhàn)略準備階段

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在革命勝利以后,迅速地恢復和發(fā)展生產,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使中國穩(wěn)步地由農業(yè)國轉變?yōu)楣I(yè)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30]1437,擘畫了現代化發(fā)展的藍圖,并提出推進藍圖設想,“從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xiāng)村并由城市領導鄉(xiāng)村的時期。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移到了城市”,“開始著手我們的建設事業(yè),……恢復和發(fā)展城市中的生產事業(yè)”[30]1428。并明確推進工業(yè)化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鞏固國家政權的重要性?!叭绻覀冊谏a工作上無知,不能很快地學會生產工作,不能使生產事業(yè)盡可能迅速地恢復和發(fā)展,獲得確實的成績,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們就不能維持政權,我們就會站不住腳,我們就會要失敗。”[30]1428盡管中國共產黨在這次會議召開時還沒有取得全國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主要的任務還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但是毛澤東同志等黨的主要領導人已經在考慮革命成功之后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什么、如何推進主要任務向前發(fā)展這一影響國家發(fā)展、人民福祉的問題了。正是基于他們超前的思維和認識、對革命即將取得勝利的科學判斷,提出了工作重心的轉移,而且出于當時國內外認為工業(yè)化就是現代化、現代化就是工業(yè)化的普遍認知,提出了推進工業(yè)化、建設工業(yè)國的目標與規(guī)劃。也正是有這種超前的認識與判斷,毛澤東同志在四年之后提出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時,將工業(yè)化作為其主體與核心,在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改造即生產關系的革命與革新時,重心明確定位為生產力的發(fā)展即工業(yè)化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由鄉(xiāng)村轉到城市,不僅是黨的工作地域方位的變化,更是工作重心由武裝斗爭轉為生產發(fā)展的重要轉變。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明確表明當時全國的工作重心是要在城市進行生產建設,發(fā)展工業(yè)帶動經濟發(fā)展,以逐步提升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城市中其他的工作,例如黨的組織工作,政權機關的工作,工會的工作,其他各種民眾團體的工作,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肅反工作,通訊社報紙廣播電臺的工作,都是圍繞著生產建設這一個中心工作并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的?!保?0]1248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為節(jié)點全黨統(tǒng)一了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并要求全國緊緊圍繞生產建設這一中心,推動國家建設等各項事業(yè)向前順利發(fā)展。

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精神的引領下,以及新中國成立所創(chuàng)設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條件的基礎上,我國的農業(yè)、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由點到面開始穩(wěn)步恢復、實現較快發(fā)展。1952年,工業(yè)總產值比1949年增長145.1%;農業(yè)總產值增長48.4%;1949—1952年交通運輸業(yè)的投資共支出17.7億元,占全國基建投資總額的22.6%。在總體建設支出中,經濟建設越來越成為重點[33]373。人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質量普遍得到提高。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工業(yè)生產力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現代工業(yè)在工農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7%上升到27.7%,較好完成了“以創(chuàng)立國家工業(yè)化的基礎”的任務,為改變一個落后的農業(yè)國為先進的工業(yè)國邁出了關鍵性一步。這一時期,我國逐步進入了工業(yè)化的建設時期,也是現代化的起步與探索時期。

(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將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的理念和設想付諸實踐,開始了現代化的戰(zhàn)略推進

1952年,我國面臨的形勢是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基本完成,恢復國民經濟的任務順利實現,抗美援朝即將取得勝利。從現實條件出發(fā),我國已具備了開展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的條件和基礎,為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創(chuàng)造了客觀前提。1953年毛澤東同志提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并在1954年黨的七屆四中全會正式批準這條總路線。他認為工業(yè)化是把我國從一個工業(yè)基礎薄弱的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閺姶髧业谋赜芍罚乾F代化的主體和核心。在交通運輸不發(fā)達、輕工業(yè)面臨能源原料不足及技術限制等客觀條件下,重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邁出了我國工業(yè)化的重要一步。中共中央在《關于編制一九五三年計劃及五年建設計劃綱要的指示》中指出:“工業(yè)化的速度首先決定于重工業(yè)的發(fā)展,因此我們必須以發(fā)展重工業(yè)為大規(guī)模建設的重點?!紫缺WC重工業(yè)和國防工業(yè)的基本建設。特別是確保那些對國家起決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強國家工業(yè)基礎與國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保?5]這表明黨中央在綜合當時的國內外形勢后做出了把重工業(yè)作為現代化的主要發(fā)展方向的戰(zhàn)略布局。

自從黨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后,經濟建設就在國家發(fā)展中居于首要且重要地位。為有計劃進行經濟建設,以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為綱,發(fā)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以建立國家工業(yè)化和國防現代化,發(fā)展交通運輸業(yè)、輕工業(yè)、農業(yè)和商業(yè),逐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全國上下形成了參加和支援工業(yè)化建設的熱潮。在組織領導方面,黨中央抽調優(yōu)秀干部并從中培養(yǎng)領導骨干使他們盡快成為國家建設需要的人才,以滿足我國工業(yè)化建設初期對各方面干部和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參與建設方面,工人階級一馬當先,努力鉆研技術、大搞增產節(jié)約,積極投入國民經濟建設,以滿腔熱情和百倍干勁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努力奮斗。

(三)現代化實踐的不斷探索與“四個現代化”戰(zhàn)略的提出,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更明確更高遠

以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為綱領,我國開始了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1953年,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中提出“一化三改”的核心內容;同年12月,《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斗爭——關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指出:“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就可以促進農業(yè)和交通運輸業(yè)的現代化,就可以建立和鞏固現代化的國防,就可以保證逐步完成非社會主義經濟成分的改造?!保?6]“四個現代化”初次登場,之后國家領導人結合當時我國的發(fā)展現狀與基本國情在多個場合強調一定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充分體現了當時的國家領導人以現代化推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的堅定決心。1954年9月,周恩來同志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四個現代化”表述為“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yè)、現代化的農業(yè)、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yè)和現代化的國防”[23]584,這表明實現以“四個現代化”為核心的現代化成為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識、要努力實現的核心任務和宏偉目標。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我國的交通運輸業(yè)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基本能滿足國民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需要,而科學技術日益顯現出其強大的作用。因此在1964年,黨中央將“四個現代化”調整為“我們要實現農業(yè)現代化、工業(yè)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并對中國如何實現以“四個現代化”為核心的國家現代化作出兩步走的戰(zhàn)略規(guī)劃:“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yè)、工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保?7]

從“一化”到“四化”,是中國共產黨密切關注國際國內形勢、結合我國實際作出的戰(zhàn)略部署,表明黨中央和全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迫切心情和強烈愿望。其后,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盡管經歷過曲折甚至于中斷,但是全國人民實現現代化的決心與信心從來沒有動搖和改變。十年曲折發(fā)展使黨中央和全國人民認識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家發(fā)展才是“正道”,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容不得半點耽擱和拖延的,是不能有任何內亂和不穩(wěn)定因素的。歷經滄桑和曲折之后,痛定思痛,黨中央果斷撥亂反正、推行改革開放,國家走上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道,也重新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程,相繼提出“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經過全國人民四十多年的艱辛努力和奮斗,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讓世人驚嘆的巨大成就,綜合國力穩(wěn)步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我國也逐步走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央,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越拓越寬,提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使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質量不斷提升、發(fā)展勢頭更加強勁,中國正以乘風破浪之氣、披荊斬棘之勢勇毅前行。

四、明晰中國式現代化何時起始的重大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性舉措和戰(zhàn)略性謀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中心任務,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關乎中華民族復興大業(yè)。明確中國式現代化起始對于從大歷史觀下深入把握現代化本質要義與任務目標,深刻領悟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仆后繼為實現現代化的不懈努力,不忘“現代化”初心,牢記“民族復興”使命,賡續(xù)現代化進程中的文明成果,進一步堅定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四個自信”,對全面推動強國建設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一)追溯起始:探尋現代化本源,使現代化更加立體可感,拓寬現代化的理論視野

從現代化的內涵與現實條件出發(fā),明確現代化的本質及內容,這是考辨我國現代化何時起始的標準和要件,也是從理論上探究、在實踐中推進、在輿論場宣傳“何為”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為何”等重大問題的邏輯起點和厚實基礎、理論視野和現實意義。正是基于此邏輯和關系,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不斷豐富了對現代化的認識和理解,形成并豐富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和體系、視野與高度:社會主要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矛盾關系的具體表現,是推進我國現代化向前發(fā)展的內因和規(guī)律,必須重視與遵循;現代化是為了實現國家高質量發(fā)展,我國的現代化在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以工業(yè)為主導到信息化帶動工業(yè)化再到全面發(fā)展的不同層次和過程,這是現代化的“中國式”特色與內涵,也是由中國國情決定的我國現代化的必經之路?,F代化的道路還很長遠,發(fā)展歷程和具體形態(tài)可以多樣,不能限于一隅、墨守成規(guī),但必須立足國情而定;現代化并非一蹴而就,必須在遵循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現代化方能煥發(fā)時代生機和持久活力,這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wěn)致遠的生機、動力與保障,不能違背與破壞。

1.正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明確現代化的內驅力和推動力。社會主要矛盾發(fā)展體現著對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導向,蘊含著推動現代化的現實動因。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指明現代化要以工業(yè)化為中心,進行現代化是為了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黨的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因此,必須在生產發(fā)展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生活狀況,這也是提高人民生產積極性的必要條件[38]。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保?9]黨的十九大提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保?0]不同歷史階段對于不同矛盾的科學判斷,彰顯了我們黨為了實現現代化歷經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仍在更深刻、更豐富、更主動的層面不懈怠、不放棄的努力拼搏。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后,現代化的重心轉向注重物質文明質的提升的同時也非常強調精神文明同向發(fā)展的現代化,更加強調全面發(fā)展的現代化和更加關注全體人民福祉的現代化。在國家發(fā)展的不同時期社會主要矛盾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進行轉化。只有科學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才能瞄準目標,變革生產關系,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對標現代化任務貫徹落實,確保推動現代化措施有力有效,早日實現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

2.正確理解發(fā)展本質要義,明確現代化的整體性和全面性。高質量發(fā)展是現代化的首要任務。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為一體,涉及全方位、覆蓋各領域的新型現代化,是一個有機整體,各要素之間協(xié)調并舉共同發(fā)展。從確定中國式現代化起始至今,中國式現代化朝著整體和全面的方向逐步推進?,F代化建設初期為農業(yè)、工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提出“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時提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強調現代化建設不僅要有物質文明還要有精神文明;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黨的十七大以全面建設成小康社會為奮斗目標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中央對現代化的認識逐步深入、范圍逐步拓展。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為統(tǒng)籌,各要素共同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宏偉事業(yè)。其中,經濟建設為現代化提供堅實物質基礎,政治建設確保現代化正確前進方向,文化建設為現代化提供精神動力,社會建設為現代化創(chuàng)造有利社會條件,生態(tài)文明建設為現代化提供和諧環(huán)境。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認識更加全面、理解更加完善。理論層面,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zhàn)略目標、主要特征、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等,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理論體系;實踐層面,新“兩步走”戰(zhàn)略安排明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價值層面,中國式現代化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惠及全體人民、覆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41],以“人的現代化”為價值追求,以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為最終目標。

3.正確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明確現代化的長期性與復雜性。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經濟文化落后,把中國建設成為具有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任重而道遠。根據馬克思社會發(fā)展理論,任何企圖繞過生產力發(fā)展而進入更高發(fā)展階段的努力都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不發(fā)達國家在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中在“追趕”與“超越”戰(zhàn)略引領下很容易出現忽視建設規(guī)律單純追求高速發(fā)展的現象。盲目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勢必造成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與能源資源的浪費,造成社會發(fā)展不均衡甚至畸形化。中國在現代化初期由于缺乏對社會主義國家建設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曾經出現過忽視生產力發(fā)展實際水平而盲目改變生產關系,導致經濟、文化等領域出現“左”傾錯誤和不良后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中央全面分析、深入總結我國在現代化建設中曾經出現的失誤教訓,將國家發(fā)展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重新審視如何進行現代化這一重大現實問題,避免違背現代化發(fā)展規(guī)律只追求片面高速度使國家發(fā)展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的歷史重演,因此更強調在符合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循序漸進推進現代化,正確把握、科學對待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矛盾與問題,全力推進現代化不斷向前發(fā)展。

(二)目標引領:錨定現代化強國,使現代化更加明確可行,增強現代化實現偉力

自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現代化構想并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得到實施以來,我們黨始終以建設現代化強國為目標引領,國家建設于1957年“一五”計劃收官時取得了重大成就。其后經歷了盲目求快的“大躍進”,隨后黨中央及時調整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我國又進入了綜合平穩(wěn)的建設現代化時期。在這一曲折發(fā)展的過程中,“如何實現現代化”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愈加清晰明朗,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新超越,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穩(wěn)步提升。恩格斯曾指出:“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后果中學習來得快?!保?2]在推進現代化的征程中,黨始終堅持高質量發(fā)展、堅持對外開放、堅持科技引領,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動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yè)。

1.堅持以高質量發(fā)展為目標導向。高質量發(fā)展是針對中國在推進現代化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高速度但低質量發(fā)展而言提出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高質量發(fā)展體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強調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人口規(guī)模巨大是高質量發(fā)展的基本前提、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高質量發(fā)展的核心要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是高質量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高質量發(fā)展的生態(tài)要求、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是高質量發(fā)展的實施路徑。高質量發(fā)展不同于簡單粗暴擴張式地一味追求發(fā)展增速,是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fā)展理念的具體實踐,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命題,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只有全面深入地認識理解高質量發(fā)展,方能領悟其核心要義,從而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強國建設的目標引領下,必須堅持以高質量發(fā)展為引領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wěn)中求進、以進促穩(wěn)、先立后破,不斷鞏固現代化穩(wěn)中向好的態(tài)勢。

2.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改革開放是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表明我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之路,走出了一條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之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面回顧、深入剖析新中國成立以來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和失誤,深刻總結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經驗教訓,形成以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統(tǒng)一共識,自此中國式現代化以乘風破浪之勢邁入新發(fā)展階段?!耙越洕ㄔO為中心”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一以貫之的主題,改革開放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必然要求,這為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43]。正是由于我國實施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經濟快速發(fā)展,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經濟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44]。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要堅持以改革開放順應時代發(fā)展新趨勢、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推動改革開放理論持續(xù)創(chuàng)新、制度更加完善、水平不斷提高,全方位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新的源源不斷的活力,不斷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fā)展空間,為現代化取得歷史性成就做出重要貢獻。

3.堅持以科技創(chuàng)新引領發(fā)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指出:“如果說大工業(yè)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并入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一點是一目了然的。”[45]這說明科學技術會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提升依賴科技進步。因此黨中央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初期就把“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作為“四個現代化”之一明確提出。1978年,鄧小平同志提出:“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yè)、現代工業(yè)、現代國防。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度發(fā)展,也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發(fā)展?!保?6]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大隊農業(yè)生產中“農業(yè)八字憲法”的應用、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廣、大慶油田的開發(fā)、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原子彈和氫彈的爆炸成功等,這些充分表明只有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才能推動農業(yè)、工業(yè)和國防的現代化,鞏固現代化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現代化的快速發(fā)展歸因于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良好機遇,實現了科技高精尖領域的不斷突破與超越。科技創(chuàng)新既推動當前發(fā)展又引領未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建設的前途命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我國迎來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戰(zhàn)略機遇,必須以科技創(chuàng)新實現新的突破,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科技創(chuàng)新引領現代化產業(yè)體系建設。

(三)價值導向:指向現代化特色,使現代化凸顯“中國式”,彰顯現代化中國智慧

明確起始方能探明中國式現代化的歷程,不斷加深對現代化本質的認識,繼續(xù)探索現代化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推進現代化的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積累寶貴經驗,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強國之路。中國式現代化在摸索中曲折前進,從初始的理念和構想提出,到不斷推進現代化的實踐,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經受住了歷史和實踐的檢驗,取得了令人引以為傲的成就。從“兩步走”到“三步走”的分步實施,再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全盤托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愈加清晰,推進民族復興偉業(yè)的信念更加堅定,創(chuàng)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影響力更大。

1.溯古觀今,推進強國建設更加接近目標。建設現代化強國是引領中國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是中國人民的心之所向。自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后我們黨始終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根本目標,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行了艱辛探索,做出了不懈努力。《論十大關系》指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保?7]1964年,周恩來同志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對實現現代化提出了“兩步走”的設想。改革開放之后,黨中央根據國際環(huán)境變化和我國發(fā)展實際,對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出“三步走”戰(zhàn)略。進入21世紀,在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的基礎上,黨又提出在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目標。進入新時代,在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大踏步邁進之時,黨的十九大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行了細化,明確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更高要求,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黨的二十大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了“兩步走”的戰(zhàn)略安排。回顧自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以來我國現代化的發(fā)展歷程,黨中央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化豐富、在實踐上不斷深入具體,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正在一步一步變?yōu)楝F實。

2.展望未來,實現民族復興偉業(yè)的信心更加堅定。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大勢所趨與歷史必然。自1953年黨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后,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在各方面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目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二,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和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取得新進展,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顯著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深入人心、成果豐碩。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在收入分配、就業(yè)、教育、社會保障、養(yǎng)老托育、醫(yī)療衛(wèi)生、住房保障等領域通過系列改革舉措取得了長足進展。這些成就表明,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偉業(yè)砥礪前行,正在堅定有力地朝著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遠大目標邁進。

3.賡續(xù)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更具影響力。中國式現代化是順應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現代化,它在理論和實踐上實現了系列創(chuàng)新突破,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提供理論指引、注入發(fā)展動力、豐富實踐形態(tài)。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引領下,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成果不斷涌現、影響力不斷擴大,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也深刻改變了國際發(fā)展格局,影響了世界現代化進程,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tài),具有世界性影響[48]。著眼于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現代化發(fā)展不平衡的現實,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對于欠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有重大借鑒價值,對發(fā)達的西方國家思考與關注“人的現代化”有重要的啟示作用。中國式現代化從關注己身到關注世界,通過自身發(fā)展影響世界格局,不走通過戰(zhàn)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致力于走和平與發(fā)展的新路[49],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50],遵循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方針,為世界現代化提供中國智慧,為增進全人類共同福祉提供全新選擇與新型方案,體現大國胸懷、展示大國擔當。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

[2]王海穩(wěn),王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起點:問題、問題域與問題本源[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2(3):36-46.

[3]羅榮渠.開拓現代化研究的新領域:談《現代化的動力》[J].中國圖書評論,1988(4):137-140.

[4]劉玲.孫中山·毛澤東與中國現代化[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27-31.

[5]胡鍵.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時代內涵與世界意義[J].歐洲研究,2023(3):19-37.

[6]秦宣.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探析[J].當代中國史研究,2022(2):4-21.

[7]沈尤佳,陳若芳.中國式現代化超越轉型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J].當代經濟研究,2023(3):47-55.

[8]虞和平.中國早期現代化道路的探索[J].歷史研究,2023(2):4-17.

[9]鐘慧容,劉同舫.中國共產黨現代化事業(yè)的百年歷程與經驗[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23-31.

[10]葉路揚,傅鶴鳴.中國式現代化的變遷歷程、演進邏輯及價值指向[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3):13-23.

[11]任志江,劉雨薇,鄧惠.中國共產黨探索現代化道路的百年歷程與經驗啟示[J].財經科學,2021(6):53-66.

[12]郭廣銀.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J].紅旗文稿,2023(5):15-18.

[13]石建勛,楊璐柳婷.中國式現代化的演變歷程、深刻內涵及推進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1):73-82.

[14]汪裕堯.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偉大歷史貢獻[J].黨的文獻,2006(1):35-42.

[15]宋學勤.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生成的歷史邏輯[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1(24):82-89.

[16]楊宏雨,嚴哲文.《論聯合政府》:毛澤東對中國現代化的首次全方位設計[J].學術界,2018(12):161-185.

[17]程美東.論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個性特征[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7):20-42.

[18]汪亭友.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8):37-47.

[19]梁偉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形成歷程、實踐特征及世界意義[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3):18-27.

[20]布旻晟.中國式現代化歷程、樣式及獨特創(chuàng)新[J].南京社會科學,2023(4):10-18.

[21]曾麗雅.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關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江西社會科學,2006(9):115-126.

[22]周良書,吳銀萱.中國共產黨推進中國現代化的宏觀思路與奮斗歷程[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1-8.

[2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5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24]郭建寧,魏月妍.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理論建構和世界意義[J].社會科學輯刊,2023(5):40-45.

[25]羅榮渠.現代化理論與歷史研究[J].歷史研究,1986(3):19-32.

[26]羅榮渠.論現代化的世界進程[J].中國社會科學,1990(5):107-126.

[2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

[28]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

[29]中國式現代化成功開創(chuàng)的實踐智慧:訪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戴木才教授[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8):10-27.

[30]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7.

[32]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6.

[3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

[34]高放.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歷史大視野小總結[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6(4):50-71.

[3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3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449.

[3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4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704.

[3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483.

[38]何敬文,李放.八大前后毛澤東對國內主要矛盾的探索[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9):24-32.

[39]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54.

[40]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41]張士海.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優(yōu)勢及其世界意義[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9):61-71.

[4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9.

[43]石明明,張小軍.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中的經濟改革與制度建構[J].中國社會科學,2023(9):4-23.

[44]歐陽康.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中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現代化[J].中國社會科學,2023(4):48-62.

[4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9:444.

[46]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6.

[47]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4.

[48]段虹.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起點、歷史展演與價值旨歸[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5):30-37.

[49]劉須寬.中國式現代化是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tài)[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7):43-54.

[50]吳志成: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10):81-93.

SHOW| 新丰县| 包头市| 淮安市| 贵州省| 朝阳县| 丹寨县| 依兰县| 江达县| 海城市| 衡东县| 宣威市| 通河县| 定陶县| 永平县| 兴海县| 阿城市| 松阳县| 茂名市| 麻城市| 顺昌县| 汶上县| 博兴县| 松阳县| 东阳市| 东阿县| 抚顺市| 德昌县| 山阴县| 开平市| 孙吴县| 商丘市| 天峻县| 涟水县| 山东省| 台东市| 德化县| 桐柏县| 濉溪县| 阳泉市| 黎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