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語言等素養(yǎng)有突出的優(yōu)勢。李靜純在《中小學英語戲劇教學指南》一書中指出:“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形態(tài),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激活英語教學,使課堂熱起來、動起來,使語言和情感融為一體,使思想和行動共同介入?!?/p>
近年來,由于教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農村地區(qū)中學生英語學習的設備和資源已得到極大改善,但提供給學生們展示的舞臺和學習形式仍相對單一。農村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較弱,他們雖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一定了解,但不具備用英語演繹和傳播的能力。于是,我校英語組以英文戲劇為載體,以傳統(tǒng)文化為依托,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專業(yè)化的指導和展示平臺,提升了我校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尋求支持,提升教師的英文戲劇教學能力。教育戲劇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手段,借助文化背景,以生動形象的演示藝術,幫助學生加深對戲劇及其背后文化的認知,是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弘揚和發(fā)展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對于英語教師來說,要把英語、戲劇、傳統(tǒng)文化三者結合起來,最大的難點在于英語教師對于戲劇知識的欠缺。為了解決這一困難,學校聘請了深耕戲劇表演教學的外教,開設了英文戲劇教學能力提升項目,幫助英語教師在短期內初步認知戲劇表演的語言表述、肢體表達、舞臺設計與表演,學會用戲劇元素提升日常英文教學的方法。
改編劇本,契合學生的興趣點和能力點。以往的戲劇節(jié),大部分學生傾向于選擇已有成熟劇本的西方經典文學作品,如莎士比亞的戲劇或改編的西方童話故事。然而,如何運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是此次實踐探索中的突破方向。在此次實踐探索中,高中生和初中高年級學生選取了語文課中曾學習過的《鄒忌諷齊王納諫》《鴻門宴》《武松打虎》進行英文劇本翻譯和改編,既加深了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和故事的理解,同時鍛煉了其英語語言能力。初中生和小學生則改寫了耳熟能詳?shù)膫鹘y(tǒng)故事,如此次實踐探索中所呈現(xiàn)的劇目《哪吒鬧?!贰逗篝嗌淙铡贰痘咎m》《年獸怪》等。
英文戲劇校本課程在設計過程中既關注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還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和文化意識的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可以重溫傳統(tǒng)故事,又學習了如何運用英文講好傳統(tǒng)故事。以戲劇的形式演繹傳統(tǒng)故事,能夠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一起來,充分發(fā)揮英語學科育人優(yōu)勢,深刻踐行學科思政,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課題(2022年度)課題“農村中學以英文戲劇促文化意識提升的行動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北京市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永豐學校)